《競選州長》

《競選州長》

本書就是描繪出一幅美國“自由”競選運動的典型現象。只是為了想在競選中獲得勝利,一切齷齪的手段都使出來:誹謗、欺詐、捏造。而在這篇小說中,馬克·吐溫的幽默藝術更顯示在它的尖銳的諷刺上。

基本信息

寫作背景

本書就是描繪出一幅美國“自由”競選運動的典型現象。只是為了想在競選中獲

競選州長競選州長

得勝利,一切齷齪的手段都使出來:誹謗、欺詐、捏造。而在這篇小說中,馬克·吐溫的幽默藝術更顯示在它的尖銳的諷刺上。為加深這篇小說的理解,先了解一下它的寫作背景。該篇小說發表於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五年。1865年,戰爭剛一結束,接替被刺身死的林肯任總統的詹森就赦免了一部分叛亂的奴隸主。並荒唐地提出以“平等的原則”接受南方叛亂各州重新加入聯邦。與此同時,北方的投機商、南方的奴隸主、臭名昭著的三K黨肆虐橫行。在美國人民的鬥爭的壓力下,美國國會通過“重建南部”的法令,並先後公布了黑人公民權法案;頒布了憲法修正案。但是,寫在紙上的是一回事,實際行的又是一回事。本書就是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思想意義

這篇小說揭露了美國“民主政治”的虛偽。一個正派、清白的老實人在競選中成了最不正派、最不清白的“罪人”,這就告訴人們資本主義的所謂“自由競選”、“民主政治”不過是資產階級政客爭權奪利、殘酷傾軋的遮羞布。小說也暴露了資本主義“言論自由”的虛偽。資產階級的所謂“言論自由”實質就是用謊言來誣衊、攻擊、陷害對方,來蒙蔽欺騙人民民眾。小說還撕開了資本主義國家“兩黨制”的畫皮。資產階級政黨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都不能反映廣大人民的意志。這篇小說的思想意義遠遠超出了它所產生的那個時代,今天,它依然是我們認識資產階級民主的虛偽和欺騙性的好教材。

寫作特點

(1)巧妙地安排明暗兩條線索。  

第一,不讓競選對手正面出場,把他們大量卑鄙無恥的競選活動放在幕後;暗線通過摘錄的文字交織在明線“我”的反應上;“我”受一次誣陷、圍剿,自信心就少了一些,“懊惱”就多了幾分,接連後退,以致“動搖”,直至“退出競選”。  

第二,小說選取第一人稱的寫法起了重要作用。主人公“我”置於明處,他站在陽光下,惶惶然承受四面八方陰暗處潑過來的髒水。通過“我”的自白,有力地揭穿了競選對手製造的謊言。他們純屬無中生有,連捕風捉影都談不上,卻讓一位正派的競選者有口難辯,只能忍污含垢,慘遭凌辱。“我”怎樣才能擊敗對手?只有比他們更壞,更毒,更無恥,造更大的謠,扯更大的謊,把民眾騙得更結實!否則,只能讓髒水淹死。  

(2)運用多種多樣的幽默手法達到諷刺效果。

首先,作者安排了矛盾雙方是在人品上完全對立的兩種人。一方是正派人,帶有“天真”和“憨氣”,另一方是能幹出任何卑劣勾當的政治流氓。結果,臭名昭著的政治流氓成了正人君子,成了控告者,正派人反而成了被告,遭到一連串駭人聽聞的“揭露”,這就產生了喜劇性。並且,政治流氓們竟然是“滿腔義憤”,“正義凜然”,他們所指控的罪行也越來越離奇可怕。壞蛋在控訴和誣陷別人時越是裝模作樣地表現“正經”,就越是顯得滑稽可笑,他們編排別人的罪行越是聳人聽聞,就越是不值一駁,反而暴露了他們自己,形成了一幅絕妙的諷刺畫。

其次,作者的幽默還表現在用誇張的手法,描寫不少離奇的事件。比如,“義憤填膺”的“公眾”一進門就搗毀家具和窗戶,“走的時候把能帶走的財物都拿走了”。“義憤”和私盜財物是極不協調的,產生了幽默效果,說明這些“仗義者”原來是伙強盜。再如因為妨礙視線而放火焚燒瘋人院、九個剛學走路的小孩一齊上台叫爸爸,都是用明顯的誇張產生幽默的例子,既顯得滑稽又具有諷刺力量。

目錄

能擦出眼淚的幽默魔巾(代序)
競選州長
神秘的訪問
我給參議員當秘書的經歷
哥爾斯密斯的朋友再度出洋
愛德華·密爾士和喬治·本頓的故事
被偷的白象
狗的自述
斯托姆斐爾德船長天國遊記摘錄
卡拉維拉縣的名的跳蛙
一個壞孩子的故事
好孩子的故事
朱庇特山的維納斯的傳奇
田納西州的新聞報導
我怎樣編輯農業報
大宗牛肉的契約事件的始末
一個真實的故事
麥克威廉姆期家經歷過程的膜性喉炎
麥克威廉太太與閃電
我的表
他是否還在人間
敗壞的赫德萊堡人
百萬英鎊
稀奇的經驗
三萬元的遺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