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地馬拉的周末》

《瓜地馬拉的周末》

米格爾·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1899—1974)瓜地馬拉著名詩人、小說家的著名作品之一.

基本信息

作者介紹

米格爾·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瓜地馬拉傑出的小說家兼詩人,反獨裁鬥爭的民主戰士,他的文學作品忠實地記錄了拉丁美洲人民在本世紀前五十年所經歷過的矛盾和鬥爭的痛苦歷史,他以拉丁美洲上生土長的藝術風格與現代流行的歐洲文藝流派相結合的敘事技巧而贏得西班牙語系國家人民和世界各國讀者的廣泛歡迎,成為現代拉丁美洲最有聲望的作家之一。一九六七年,“由於其出色的文學成就,他的作品深深地植根於拉丁美洲印第安人的民族氣質和傳統之中”而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金,成為繼米斯特拉爾之後第二位獲得這項榮譽的拉美作家。

阿斯圖里亞斯於一八九九年十月十九日出生在瓜地馬拉的首都瓜地馬拉城,父親是一位在當地有聲望的法官,母親是國小教員。在他出生前的一年,即一八九八年,瓜地馬拉歷史上最大的獨裁者M·E·卡夫雷拉通過陰謀手段篡奪了政權,使整個國家陷入恐怖之中。阿斯圖里亞斯的父母憑著一顆正直的心拒絕效忠於獨裁政權而遭到迫害,全家被迫遷居到內地山區小鎮,作家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就是在那裡度過的。在那偏僻的山谷中居住著印第安人瑪雅部族(Maya),阿斯圖里亞斯小時候常隨外祖父進山,聽到了許多關於印第安人的古老傳說。接觸到他們的風土人情,他認識到印第安人是一個善良、熱情、勇敢的民族,於是萌發了用文學形式把他們過去和現在的生活寫下來的念頭。

一九一九年,阿斯圖里亞斯考人瓜地馬拉大學社會法律系,一九二三年發表了以《印第安人的社會問題》為題的畢業論文,獲得法學博士學位,隨即在首都擔任律師職務。由於政府當局發現了他在大學期間曾卷人國內政治反對派的活動,企圖加害於他,於是這一年的年底阿斯圖里亞斯離開了祖國去歐洲,進入法國巴黎大學研究人類學和印第安古代文化,並在業餘時間創作詩歌。在法國僑居期間,阿斯圖里亞斯深受超現實主義創始人、法國小說家兼評論家人·勃勒東(1896—1966)的影響,一度成為超現實主義的熱烈擁護者。他在文學上的第一個成果是出版於一九三○年的短篇小說集《印第安人的傳說》,這是一部喚起人們懷念已經消失了的瑪雅部族理想世界的書,內中傾注了作者早年所建立起來的對印第安人的純樸感情。他當時寫的那些詩大部零星地發表在報刊上,直到一九四九年才由作者收集彙編以《雲雀的跳動》為題出版。

一九三二年,阿斯圖里亞斯回到了離別九年的祖國,當時卡夫雷拉政權雖然早已垮台,但新任總統H·烏維科所執行的依然是一條反動的軍人獨裁路線。阿斯圖里亞斯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命運前途,積極投入反對獨裁、爭取民主的鬥爭,他創辦和主持了《無線電》雜誌,作為宣傳的陣地,他還寫詩,出版了詩集《十四行詩》(1936),更主要的行動是創作了一部以卡夫雷拉統治年代為背景、矛頭指向一切獨裁寡頭政權的長篇政治小說《總統先生》。早在一九二二年,阿斯圖里亞斯就開始著手寫這部小說。起初僅計畫以卡夫雷拉獨裁者為模特兒,寫一個名為《政治乞丐》的短篇小說。後在巴黎流亡期間,在與同時流亡的秘魯作家S·巴列霍、委內瑞拉作家A·烏斯拉爾的共同交往中受到啟發,認識到整個拉丁美洲都存在著獨裁與反獨裁的鬥爭,於是擴充情節、強化主題,把作品的題材擴大為代表整個拉美地區、具有普遍意義的長篇小說,取名《總統先生》。經過反覆修改,小說在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完稿於巴黎,阿斯圖里亞斯帶著它返回瓜地馬拉,並開始在國內進步力量中間秘密傳抄。但鑒於當時嚴重的恐怖氣氛,無法公開出版,直至烏維科政權垮台之後,小說方在墨西哥問世,這已是十四年之後的一九四六年了。

《總統先生》的時代背景是本世紀一二十年代的拉美某個國家。獨裁總統的爪牙、外號叫“小騾人”的何塞·松連特上校一天晚上在天主教堂的門廊上被一個神經失常的便於乞丐佩萊萊掐死了,於是總統下令暗殺了佩萊萊,又對其他乞丐加以逮捕審訊、嚴刑拷打,企圖製造假口供來加害於政敵卡納萊斯將軍和卡瓦哈爾碩士,一時全國搞得雞飛狗跳、民怨沸騰。人們忍無可忍,奮起反抗,但終因敵不過獨栽政權而失敗,儘管如此,革命的火焰總有一天又會燃燒起來。小說以細緻,深刻的筆法對獨夫民賊的獨裁總統作了淋漓盡致的揭露,他殘酷成性,又詭譎奸刁,據說他連晚上睡覺時也睜著眼睛,還一手抓住電話機,一手握著皮鞭,他對內實行血腥的特務統治,對外聽命於帝國主義的指揮,他喜怒無常、陰險毒辣,為了達到長期獨裁統治的目的,他強姦民意、欺騙百姓,還一次次的用陰謀手段來殺害一切反對他的人?。這真是一幅雙手沾滿民眾鮮血的獨放者的典型畫像!作者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憤怒地揭發獨裁者駭人聽聞的暴政,還對他周圍的幫凶、走狗們的醜惡嘴臉進行了維妙維肖的刻劃;同時又以極大的同情來揭示人民的苦難遭遇和他們的反抗呼聲。小說場景豐富、人物眾多,上自總統、將軍、法官,下至密探、獄卒、鴇母,形形色色,形象地把當時群魔亂舞、鬼魅魍魎的現實世界重現在作品之中。

《總統先生》以具有國際政治意義的深刻主題和富有想像能力的、精練維妙的寫作技巧轟動了整個拉美文壇,小說開闢了在拉美地區寫作以揭露寡頭政治罪惡面目為題村的文學藝術作品的高潮,在藝術手法上,它又成為魔幻現實主義的先驅。

一九四四年烏維科下台,一九四六年起阿斯國里亞斯被委任為外交部高級官員,多次出使國外,同時擔任了瓜地馬拉和平委員會主席職務。一九五四年,在美國政府一手策劃下,代表民族進步力量的阿本斯政府被反革命武裝政變所推翻,阿斯圖里亞斯被政變當局剝奪了國籍,他憤而去國,流亡阿根廷。

這一時期,阿斯圖里亞斯的主要作品有描寫印第安人生活的長篇小說《玉米人》(1949),作品通過印第安人與拉丁人之間在種植玉米問題上所引起的衝突,反映了傳統觀念與現代思想之間的矛盾,小說中還有許多根據印第安人古典名著改編而成的典故,包含了作者對這些土著民族的深切感情,詩集《賀拉斯主題十四行詩》(1951),和以揭露美國聯合果品公司在瓜地馬拉強盜式的掠奪為題材的三部曲之一《鏇風》(1950)、之二《綠衣主教》(1954)。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一個披著發展拉丁美洲經濟外衣的殖民地機構,它對瓜地馬拉投資的不斷增加嚴重地威脅了民族經濟的生存。阿斯圖里亞斯為了捍衛民族利益,就採用文學形式來表達他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掠奪、抨擊殖民主義罪惡手段的正義立場。《鏇風》以敘事方式,通過歷年來一個個主要事件的排列和介紹,來揭露聯合果品公司的真面目;《綠衣主教》則以作者對家鄉美好風光的描繪來反映人民熱愛祖國和仇恨殖民主義的強烈感情。

在國外流亡的十年多時間裡,阿斯圖里亞斯一邊從事國際和平運動,一邊繼續創作。他除了完成三部曲之三《死者的眼睛》(1955)之外,還出版了短篇小說集《瓜地馬拉的周末》(1956)。《死者的眼睛》沿續了前兩部的情節線索,著重描寫了大批的瓜地馬拉農民由於被聯合果品公司奪走了土地而淪為公司奴隸的悲慘情景。《瓜地馬拉的周末》共包括八個短篇,作品以一九五四年瓜地馬拉的反動政變為背景,從各個方面來譴責美國帝國主義和國際反動派武裝干涉瓜地馬拉內政、扼殺民族民主政權的罪行。其中最著名的一篇《瓜地馬拉的周末》,構思精巧、寫法別致,短短的七個章節既不按故事的情節順序排列,也不用主要線索加以貫穿,似乎象一副形狀、大小各不相同的七巧板,由它們來拼合成一幅完整的“顛覆與反顛覆”的圖像,從中也可以看出作者與眾不同的藝術才華。

阿斯日裡亞斯晚年致力於國際和平運動,一九五六年曾來我國訪問,參加魯迅逝世紀念活動。一九六六年,由於他對喚起拉丁美洲民族意識所作出的貢獻被授予列寧和平獎金。同年回到瓜地馬拉,翌年被政府當局任命為駐法國大使。他的後期作品有小說《珠光寶氣的人》(1961)、《混血女人》(1963)、《麗達·薩爾的鏡子》(1967)、《馬拉德尤》(1969)和《多洛雷斯的星期五》(1972)等,他還寫過若乾劇本,收集在一九六四年出版的《戲劇全集》中。

一九七四年六月九日,阿斯圖里亞斯在訪歐途中病逝於西班牙首都馬德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