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柏英》

《賴柏英》

《賴柏英》是國學大師林語堂著作的一本自傳體小說,賴柏英原型是作者的初戀情人,在世界文化大師林語堂對女性的推崇和尊敬是許多書中可以看出的,但是有一個女性讓它終身難忘,那就是他小時候故里的小夥伴賴柏英。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賴柏英賴柏英

《賴柏英》是國學大師林語堂著作的一本自傳體小說。在世界文化大師林語堂對女性的推崇和尊敬是許多書中可以看出的,但是有一個女性讓它終身難忘,那就是他小時候故里的小夥伴賴柏英。

柏英不僅是他的夥伴也是他的初戀情人,大師還專門為她寫了一本書,書名也為《賴柏英》。這書中提到:“我以前提過我愛我們坂仔村里的賴柏英。小時候兒,我們一齊捉鰷魚,捉螯蝦,我記得她蹲在小溪里等著蝴蝶落在她的頭髮上,然後輕輕的走開,居然不會把蝴蝶驚走。”賴柏英在林語堂的一生中留下不可磨滅的美好印象,而且還把賴柏英定位高地人生:“山逼得你謙—遜—恭—敬。柏英和我都在高地長大。那高地就是我的山,也是柏英的山。我認為那山從來沒有離開我們——以後也不會……”。柏英是美的,就像坂仔的山和水,那樣純樸、自然,使他無限深情的懷念和終身的難忘。柏英的美是如此的讓人陶醉,為了那份讓人陶醉的美,我踏尋著的大師的足跡,尋找他心目中的賴柏英。

閩南語、家鄉話,是林語堂表達鄉情的一個重要載體.在<賴柏英>中,作者根據故事的人物、情節,用閩南話詞語呈現出鮮明的地方風土人情、表達出對人物的愛憎情感,使全書具有濃郁的閩南地方特色.

作者簡介

林語堂(1895年10月3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1912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學文學系。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後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務長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後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1927年任外交部秘書。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辦《人間世》,1935年創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閒適為格調”的小品文。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雲》、《風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

圖書文摘

賴柏英賴柏英

天還沒亮,新洛高大的身子蜷伏在白色的床單上,腦子裡一片茫絮雜亂。床上罩著一頂白色的細網蚊帳,帳子掛在彩球似的圓形竹框上曳曳垂下。在這新加坡炙熱的夏夜,他半身赤裸只穿了一條短褲,身上蓋著一塊長約四尺、對徑一尺的硬枕頭,有人叫它是“竹夫人”。既可以避免肚子著涼,也可以用來擱腳,比起薄被單蓋在身上黏嗒嗒的要舒服多了。

由於整夜都沒睡好,新洛照例伸手掏了根香菸點上,睡眼惺忪望著窗外的走廊。廊內草簾半卷。街道上仍然燈光明亮。不遠處就是新加坡港外的珠灰色大海,此時港內的海面,浮雲洋溢一片寧靜。平時到了五點左右囂叫齊唱的海鷗,此時還沒開始活動呢!

拉出塞在床褥子下面的蚊帳,把它捲起甩到床頭板上,頂頭的圓框也隨之擺搖動盪。外頭的空氣正涼得沁人,再過個把鐘頭炙熱的陽光就將輻照大地。到時候大海便會像熔熱了的銀層或像熱玻璃鏡子一樣,照得人眼花繚亂。

新洛頭痛得要命,嘴巴也苦澀難過……顯然這是昨天晚飯吃得太撐的結果。黎明前半醒半睡,一切都顯得有點縹緲、不真實……就連劇烈的頭疼也變得麻木了。他知道過一陣子就會好的。

林語堂作品匯

林語堂,福建龍溪(現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坂仔鎮)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筆名毛驢、宰予、豈青等,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文學家、語言學家。早年留學國外,回國後在北京大學等著名大學任教,1966年定居台灣,一生著述頗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