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

《白蛇》

《白蛇》,又名《許仙與白娘子》,是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故事成於南宋或更早,在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國民間集體創作的典範,開始時是以口頭傳播,後來民間以評話、說書、彈詞等多種形式出現,又逐漸演變成戲劇表演。後來又有了小說,民國之後,還有歌劇、歌仔戲、漫畫等方式演繹。到了現代也有根據《白蛇傳》拍成的電影,編排成的現代舞,新編的小說等描述的是一個修煉成人形的蛇精與人的曲折愛情故事。故事中有不少的佛教學說、封建禮教的影子。

基本信息

白蛇簡介

白蛇傳》是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又名《許仙與白娘子》。故事包括借傘,

《白蛇》《白蛇》
盜仙草,水漫金山,斷橋,雷峰塔,祭塔等情節。

故事成於南宋或更早,在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國民間集體創作的典範。描述的是一個修煉成人形的蛇精與人的曲折愛情故事。故事中有不少的佛教學說、封建禮教的影子。

傳說情節概述

傳說發生在宋朝時的杭州、蘇州及鎮江等地。白素貞是千年修煉的蛇妖,為了報答書生許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為人形欲報恩,後遇到青蛇精小青,兩人結伴。白素貞施展法力,巧施妙計與許仙相識,並嫁與他。婚後金山寺和尚法海對許仙講白素貞乃蛇妖,許仙將信將疑。後來許仙按法海的辦法在端午節讓白素貞喝下帶有雄黃的酒,白素貞不得不顯出原形,卻將許仙嚇死。白素貞上天庭盜取仙草將許仙救活。法海將許仙騙至金山寺並軟禁,白素貞同小青一起與法海鬥法,水漫金山寺,卻因此傷害了其他生靈。白素貞觸犯天條,在生下孩子後被法海收入缽內,鎮壓於雷峰塔下。後白素貞的兒子長大得中狀元,到塔前祭母,將母親救出,全家團聚。

白蛇流傳

《白蛇傳》在中國廣為流傳,開始時是以口頭傳播,後來民間以評話、

《白蛇》《白蛇》
說書、彈詞等多種形式出現,又逐漸演變成戲劇表演。後來又有了小說,民國之後,還有歌劇、歌仔戲、漫畫等方式演繹。到了現代也有根據《白蛇傳》拍成的電影,編排成的現代舞,新編的小說等。這個故事以《白蛇傳》的名字出現大抵出現在清朝後期,之前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名字。

《白蛇傳》不但在中國流傳,在日本也有拍成的電影。《白蛇傳》的傳說,一說認為同印度教有關。印度教的創世,就是從兩條大蛇(Nagas)攪動乳海開始。東南亞也有類似《白蛇傳》的故事,元代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就記述了真臘國王有一“天宮”,夜夜登上天宮的金塔與化為女身的蛇精交合,也是人蛇交媾故事的雛形。此外,希臘神話中的拉彌亞即由蛇幻化而成。後來與青年利西烏斯(Menippus Lycius)結為夫妻,結婚當天,來了個阿波羅尼烏斯(De Vita Apollonius),識破拉彌亞是蛇。

此外,在南宋宮廷說書人的話本里,有《雙魚扇墜》的故事,其中提到白蛇與青魚修煉成精,與許宣(而非許仙)相戀,盜官銀、開藥鋪等情節,都與後來的《白蛇傳》類似。並且在其他的文學作品裡,也有類似的故事,因此,有學者認為《白蛇傳》的故事有可能是中國的故事與印度的神話糅合而成的傳說。

法國漢學家儒蓮曾將《白蛇傳》翻譯成法文。

白蛇歷史

《白蛇傳》的故事早期因為以口頭相傳為主,因此派生出不同的版本與細節。原來的故事有的到白素貞被鎮壓到雷峰塔下就結束了,有的版本有白蛇產子的情節,還有版本有後來白蛇之子得中狀元,祭塔救母的皆大歡喜的結局。但這個故事的基本要素,一般認為在南宋就已經具備了。

目前發現《白蛇傳》的最早的成型故事記載於馮夢龍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清代初年黃圖珌的《雷峰塔》(看山閣本),是最早整理的文字創作流傳的戲曲,他只寫到白蛇被鎮壓在雷峰塔下,並沒有產子祭塔。後來又出現的梨園舊抄本(可能是陳嘉言父女所作,現存本曲譜已不全),是廣為流傳的本子,有白蛇生子的情節。

清朝乾隆年間,方成培改編了三十四出的《雷峰塔傳奇》(水竹居本),共分四卷,第一卷從《初山》《收青》到《舟遇》《訂盟》,第二卷是《端陽》《求草》,第三卷有《謁禪》《水門》,第四卷從《斷橋》到《祭塔》收尾。《白蛇傳》故事的主線綱架自此大體完成。而這齣戲的本子,在乾隆南巡時被獻上,因此有乾隆皇帝御覽的招牌,使得社會各個階層的人,沒有人不知道《白蛇傳》的故事了。後來在嘉靖十一年,玉山主人又出版了中篇小說《雷峰塔奇傳》。嘉靖十四年,又出現了彈詞《義妖傳》,至此,蛇精的故事已經完全由單純迷惑人的妖怪變成了有情有義的女性。

清代中期以後,《白蛇傳》成為常演的戲劇,以同治年間的《菊部群英》來看,當時演出《白蛇傳》是京劇、崑曲雜糅的,但是還是以崑曲為主,同時可以看出,《白蛇傳》中祭塔的情節產生的時代較晚。

現代,有根據《白蛇傳》拍成的台灣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基本是按照已經形成的故事再加的一些內容。此外,還有香港女作家李碧華的小說《青蛇》亦是根據白蛇傳創作的,而後經香港著名導演徐克拍攝後搬上銀幕。台灣明華園戲劇團的白蛇傳歌仔戲露天表演,常在端午節前後演出,故事內容無較大的改編,但在舞台設計上與傳統戲劇表現的設計,有許多突破,其中水淹金山寺的橋段更出動消防隊的灑水車,還有吊綱絲的設計,製造出白蛇與青蛇騰雲架霧的感覺。另外,本作也被日本東映動畫改編成同名動畫電影《白蛇傳》(1958年上映),是日本史上第一部彩色長篇動畫電影,堪稱日本動畫史上的里程碑(值得注意的是本作中按照了原本故事的設定——小青是青魚而不是青蛇)。

這個故事經過了近千年的演變,除了故事情節不斷豐富外,人物性格也在逐漸的演變。

白蛇京劇

《白蛇傳》是中國戲曲名劇,故事初見明·馮夢龍著《警世通言》(卷二十八)《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明人陳六龍編《雷峰塔傳奇》。清人著有《義妖傳》彈詞。全國幾乎所有的劇種,甚至包括木偶戲、皮影戲都有《白蛇傳》的演出。其中以文武開打、唱做並重的京劇《白蛇傳》最有特色。最早的《白蛇傳》,第一折戲叫《雙蛇斗》,是用京劇、崑曲同台合演的“風攪雪”演法。青雄白雌。青蛇要與白蛇成婚,白蛇不允,雙蛇鬥法,最後白蛇戰勝青蛇,青蛇甘願化為侍女,姐妹相稱,而後下山。該劇是清末名演員余玉琴(飾白蛇)、李順德(飾青蛇)的拿手好戲。戲中有對雙劍、走鏇子、大開打等技藝,還置有砌末,並配火彩,此劇今已失傳。現在常演的京劇《白蛇傳》是田漢根據崑曲、京劇老本改編。1947年改編時原名《金缽記》,解放後又進行修改,正式定名為《白蛇傳》。從白蛇、青蛇下山游湖起,到青蛇毀塔、白許團圓止,中間包括結親、酒變、盜草、上山、水斗、斷橋、合缽等情節。改編時前面捨去了白蛇收青蛇的《雙蛇斗》,中間捨去了青蛇《盜庫銀》,後面捨去許仕林祭塔的《雷峰塔》。《盜庫銀》為武旦出手戲,有大刀、雙鞭出手等,高難驚險,舞蹈優美,開打火爆,為名武旦宋德珠、閻世善、李金鴻、班世超、冀韻蘭等的看家戲。解放後,關肅霜把雙鞭改成雙劍。《祭塔》為正工青衣唱工戲,也是初學青衣的開蒙戲,有長達三十八句難度很大的反二黃唱腔。從胡喜祿、陳德霖唱紅後,梅蘭芳、尚小雲又都分別作了加工,遂成為梅派、尚派早年的優秀代表作。

京劇四大名旦都曾演出該劇,除荀慧生以《白娘子》命名演全劇外,其他三位都不演全劇。梅蘭芳以崑曲演《金山寺》和《斷橋》兩折。他先在北京向喬蕙蘭、陳德霖等戲曲界老先生學習,遷居上海後,又向崑曲前輩丁蘭蓀學身段,與俞振飛等研究唱腔,經過梅蘭芳在唱腔、身段、化裝等各方面注入許多新的因素,使之成為梅派藝術的精品。尚小雲以《雷峰塔》為重點,大段“反二黃”唱腔,優美動聽,情感動人;程硯秋也只演《金山寺》和《斷橋》。

張君秋將《金山寺》、《斷橋》、《雷峰塔》連演,亦成為張派常演劇目之一。張派傳人趙秀君曾改編演出。

全本《白蛇傳》,有不少著名的旦角都曾演過。1936年,北平《立言報》主持選舉四小名旦,李世芳、毛世來、張君秋、宋德珠當選後曾在長安戲院合演一場《四白蛇傳》(毛的“游湖”、“結親”、“酒變”,宋的“盜銀”、“盜草”、“水斗”,李的“斷橋”,張的“祭塔”)。

解放後改編的《白蛇傳》,由中國戲校劉秀榮、謝銳青首演,後又有杜近芳、趙燕俠的演出本。杜的白蛇綣綣深情,濃郁感人。《斷橋》中“小青妹且慢舉龍泉寶劍”的唱段,最為膾炙人口。許仙由李少春、葉盛蘭輪演,李少春還創造了大嗓許仙的唱法,別具韻味。趙的白蛇柔婉多情,細膩傳神,在感情奔放的《合缽》一場,田漢專門為趙燕俠寫了一段[徽調三眼]的唱詞,由名琴師李慕良按趙的風格制譜,唱詞平易近人,充滿生活氣息,與趙的抒情唱法相得益彰。1961年夏,上海青年京崑劇團李炳淑、華文漪、楊春霞等,以京昆同台的形式上演了全部《白蛇傳》。1980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了李炳淑主演的同名電影,影片運用了大量特技和實景鏡頭,上映後轟動異常。

目前活躍在舞台上的李勝素、魏海敏、刁麗、陳淑芳等都曾演出此劇全本,《斷橋》一折更為眾多演員所常演。張火丁曾按程派路數移植田漢本《白蛇傳》。

川劇《白蛇傳》與其它劇種相較更注重武打和做工,其中《游湖借傘》、《水漫金山》、《斷橋》等折戲常單獨演出。劇中青兒根據情節分別由男女角扮演,在文戲時是嫵媚的丫鬟,武戲時則變為勇武的男將,這是川劇所特有的。另外,戲中穿插變臉、踢慧眼等絕活,場面宏大。

其他

婺劇《斷橋》被譽為“天下第一橋”,其中的文戲武唱極具特色。

豫劇、評劇、越劇、秦腔、粵劇、河北梆子等劇種都有該劇的傳統版本。

2000年10月,台灣吳佩倩舞極舞蹈團應第六屆中國藝術節邀請,在南京演出了以爵士舞的形體語言排演的爵士舞劇《白蛇傳》。

格林童話故事集

《格林童話》產生於十九世紀初,是由德國著名語言學家,雅格·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國民間文學。它是世界童話的經典之作,自問世以來,在世界各地影響十分廣泛。
《六隻天鵝》
《勇敢的小裁縫》
《玫瑰公主》
《侏儒妖》
《金鵝》
《熊皮人》
《墳》
《白蛇》
《萵苣姑娘》
《霍勒大媽》
《沒有手的姑娘》
《稱心如意的漢斯》
《牧鵝姑娘》
《年輕的巨人》
《三隻小鳥》
《生命之水》
《萬事通大夫》
《玻璃瓶中的妖怪》
《老蘇丹》
《山雀和熊》
《三個軍醫》
《鼓手》
《好交易》
《水晶球》
《金鑰匙》
《鳥棄兒》
《一群二流子》
《金鳥》
《狗和麻雀》
《弗雷德里克和凱薩琳》
《小農夫》
《蜂王》
《三片羽毛》
《七隻烏鴉》
《千皮獸》
《兔子新娘》
《十二個獵人》
《約麗丹和約雷德爾》
《六個人走遍天下》
《三個幸運兒》
《狼和人》
《狼和狐狸》
《母狼高司普和狐狸》
《石竹花》
《拉斯廷老兄》
《賭鬼漢塞爾》
《會唱歌的白骨》
《魔鬼的三根金髮》
《金山王》
《烏鴉》
《虱子和跳蚤》
《小弟弟和小姐姐》
《忠實的約翰》
《聰明的愛爾莎》
《狐狸太太的婚事》
《強盜新郎》
《甜粥》
《蛤蟆的故事》
《窮磨房小工和貓》
《兩個旅行家》
《刺蝟漢斯》
《壽衣》
《技藝高超的獵人》
《兩個國王的孩子》
《犟孩子》
《費切爾的怪鳥》
《無所畏懼的王子》
《魔草》
《三兄弟》
《鐵爐》
《懶紡婦》
《四個聰明的兄弟》
《狐狸和馬》
《六個僕人》
《鐵漢斯》
《三位黑公主》
《拉家常》
《小羊羔與小魚兒》
《旅行去》
《不肖之子》
《蘿蔔》
《上帝的動物和魔鬼的動物》
《聰明的小牧童》
《星星銀元》
《兩枚硬幣》
《挑媳婦》
《扔掉的亞麻》
《極樂世界裡的故事》
《兩個神秘的小鞋匠》
《迪特馬斯的奇談怪論》
《白雪與紅玫》
《聰明的小夥計》
《水晶棺材》
《懶鬼哈利和胖婆特琳娜》
《怪鳥格萊弗》
《壯士漢斯》
《天堂里的農夫》
《瘦莉莎》
《同甘共苦》
《籬笆國王》
《鰈魚》
《鸕鶿和戴勝》
《貓頭鷹》
《死神的使者》
《鞋匠師傅》
《井邊的牧鵝女》
《池中水妖》
《小人兒的禮物》
《巨人和裁縫》
《釘子》
《墳中的窮少年》
《真新娘》
《野兔和刺蝟》
《小海兔的故事》
《檜樹》
《三個紡紗女》
《聖母的孩子》
《令人叫絕的樂師》
《森林中的聖約瑟》
《上帝的食物》
《聖母的小酒杯》
《老媽媽》
《小母雞之死》
《小毛驢》
《死神教父》
《三個幸運兒》》
《金娃娃》
《狐狸和鵝群》
《大拇哥遊記》
《愛人羅蘭》
《三種語言》
《當音樂家去》
《白新娘和黑新娘》
《叢林中的守財奴》
《傻小子學害怕》
《狐狸和貓》
《十二兄弟》
《牛皮靴》
《走進天堂的裁縫》
《林中小屋》
《十二門徒》
《貧窮和謙卑指引天堂之路》
《老漢倫克朗》
《三根綠枝》
《智者神偷》
《少女瑪琳》
《榛樹枝》
《特魯得太太》
《窮人和富人》
《少女和獅子》
《畫眉嘴國王》
《漁夫和他的妻子》
《夏娃的孩子們》
《土地神》
《狼和七隻小山羊》
《來自天堂的連枷》
《漢賽爾與格萊特》
《聰明的小裁縫》
《清白的太陽揭露了真相》
《藍燈》
《農夫與魔鬼》
《聰明的農家女》
《老希爾德布朗》
《七個斯瓦比亞人》
《麥穗的故事》
《三個小夥計》
《魔鬼和他的祖母》
《女水妖》
《三片蛇葉》
《森林中的老婦人》
《十二個懶漢》
《忠實和不忠實的費迪南》
《森林中的三個小矮人》
《魔鬼的邋遢兄弟》
《傻瓜漢斯》
《漢斯成親》
《十二個跳舞的公主》
《海爾·柯貝斯》
《聰明的老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