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擇》[長篇小說]

《抉擇》[長篇小說]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長篇小說《抉擇》,作者張平,主題為反映國企改革、反腐倡廉。小說被國家新聞出版署等六部委推舉為建國五十年重點獻禮作品等,並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後被改編為電影《生死抉擇》。

基本信息

概述

長篇小說《抉擇》長篇小說《抉擇》
《抉擇》,長篇小說,作者張平,主題為反映國企改革、反腐倡廉。小說先後被評為全國公安題材文學類作品一等獎,“啄木鳥”文學 一等獎,全國最佳暢銷書獎,99年度“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被國家新聞出版署等六部委推舉為建國五十年重點獻禮作品等,並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後被改編為電影《生死抉擇》

作者簡介

作家張平作家張平
張平,1954年生於西安,山西新絳人。現任山西省作家協會主席。山西省電影家協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抉擇》、《法撼汾西》、《天網》、《十面埋伏》、《對面的女孩》、《國家幹部》,中短篇小說集《祭妻》、《姐姐》,長篇報告文學《孤兒淚》等。

主要內容

中陽紡織集團公司工人鬧事,捅出了公司領導層的腐敗問題後,市長李高成開始秘密調查。結果發現,他的老部下、老上級以及他的妻子都與這案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怎么辦?何去何從?在老百姓與親朋戚友之間,他必須作出抉擇。他最終選擇了人民,而人民也選擇了他。作品以直面現實人生的膽識和勇氣,對腐敗分子進行了無情的鞭撻,對社會上存在的花錢買官、公款嫖娼、行賄受賄、拉幫結派搞圈子等腐敗行為進行了大無畏的揭露和抨擊,從而真實地再現了主人公李高成痛苦的靈魂搏鬥與抉擇,扣人心弦。

作品特色

小說《抉擇》所採用的寫作方式,特別是占有較大篇幅地長篇評述,使之有別於其它小說創作的常規。一方面作家用第一人稱的意識流慣性手法,對故事情節地發展、人物地心態、環境地變化進行感觸式地議論與評述;一方面用第三人稱的主持人介入手法,對人物事件由小及大、由此及彼、由上到下、由里到外地進行刻意地點評和綜述式地概述;一方面又用第二人稱啟發式地喚醒手法,對人物事件環境的現狀、趨勢帶有鼓動性地進行渲染和議論。議論鮮明、生動、理性、執著,這點小說通篇使我們感受到並喚起我們的共鳴。
儘管小說用了不少篇幅地議論和綜述手法,我們看到它並沒有影響小說的故事性和感受染力,但它還是使小說的體裁有所生澀,結構有所鬆散;我們不難看出作家的深刻含意在於揭露、批判,在於申明大義、匡護正義。這也許是本部小說能夠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的最重砝碼。
撇去純文學的嚴格界定和故事人物、事件、環境、情節地點地真實性與否,《抉擇》更像一部長篇報告文學,但它的社會性和現實意義足以表現它的藝術魅力,這是當代青年作家冷靜地觀察社會、熱情地挖掘生活、積極地對待人生、公正地揭發社會毒瘤和勇敢地反映人民呼聲的高貴品德和人民作家高度責任感相結合的使然。因而小說《抉擇》能獲得如此高的榮譽又是時代之必然。
小說《抉擇》的藝術特色並不在於小說的故事情節和獨特地議論手法地渲染,而在於作家的社會責任感和小說主人翁在反腐過程中敢於革自已的命敢於抄自已的家這一有悖常理編排上取得了社會的認可和人民地擁護。

創作背景

張平在走訪民眾張平在走訪民眾

這是一部表現當今社會腐敗和反腐敗鬥爭的重大題材的長篇小說。為了寫好這部小說,張平採訪了北京、太原保定等地十幾家國有大中型企業。他發現,對企業破壞和損害最大的是集體腐敗,是權錢交易,是國有資產流失。一些領導人巧立名目,假公濟私,大發橫財;而那些因停工被迫下崗的工人們,生活困境卻慘不忍睹。嚴酷的現實,讓張平想到了作家的責任和良知,他決心要替工人們說出心裡話,要揭露那些腐敗分子的真實面目,要謳歌立黨為公、一身正氣的改革者。所有這些,全部浸透到了《抉擇》中。正是由於這部作品深刻的主題、強烈的現實性、廣闊的社會背景和巨大的讀者反響,經過夜以繼日的奮筆,他終於完成了這部40萬字的長篇小說。1997年8月由民眾出版社出版。

所獲獎項

這部小說先後獲得了全國公安題材文學類作品一等獎、全國最佳暢銷書獎、1999年度“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等,還被新聞出版署等六部委推舉為建國五十年重點獻禮作品。到現在為止,作品已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話劇、戲曲、連環畫、廣播劇等多種藝術形式。

茅盾文學獎評語

對於《抉擇》的評價,評論家張炯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評審會委託撰寫的評語,是比較準確的。評語寫道:“《抉擇》直面現實,關注時代,以敢為人民代言的巨大勇氣和張揚理想的膽識,深刻地揭示了當前社會複雜而尖銳的矛盾,突出地塑造了在艱難抉擇中維護黨和人民利益的市長李高成的崇高形象,也比較充分地展現了廣大民眾和黨的優秀幹部與腐敗勢力堅決鬥爭的正面力量,給讀者以正義必定戰勝邪惡的信心。小說注意調動操作心弦的情節和細節等藝術手段,在衝突的浪尖去刻劃人物,描寫生動爽利,語言流暢激越。整部作品正氣凜然,具有強烈衝擊讀者心靈的思想和藝術力量,其啟示意義,尤其發人深省。”

書中主人公評價

21世紀初,中國共產黨中央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三令五申要下重拳、出狠招,加大反腐力度,嚴懲腐敗分子,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呼聲,體現了共產黨人自覺實踐“三個代表”的決心。《抉擇》中李高成一句“這就是一個共產黨員的生死抉擇,永不後悔的生死抉擇”盡顯英雄的浩然正氣,塑造了一位立黨為公、不懼邪惡的真正的、大寫的優秀共產黨員形象。引發了作品與觀賞者之間的共鳴,而且引發了觀賞者自身心靈上的共鳴,也即整個社會的共鳴。

時代呼喚李高成式的人物來改造人民的世界觀、價值觀;時代呼喚李高成式的精神來啟蒙我們的靈魂。因而,全面、深刻地分析這一人物形象具有現實意義與價值。

茅盾文學獎歷屆獲獎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