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古人遇上春運,他們是如何解決的?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但現在問題不是有錢沒錢,是有票沒票!能在春運期間搞到一張回家的火車票,簡直能吹好長時間的牛了。

你以為只有你為火車票問題頭疼嗎?春運期間,連明星搶不上票。這不,吳京在微博曬出自己坐火車回老家的照片,並配文:“只要能回家,坐哪都成。“ 照片中的吳京拿著小板凳坐在火車過道旁,也是十分可憐了。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說說春運那些事。

回趟家不容易

春運春運
跟現代人相比,古代在“父母在不遠遊”觀念的影響下,總體來說人口流動不是很大,而且距離也不會太遠,但由於古代的交通運輸條件比較差,所以即便距離不遠,回一趟家也是相當不容易。

同時,古代春運的主體並不是“外出務工人員”,而是公務人士和商人。為了更快更好地回家,他們一般會早早動身,避免路上出狀況,影響回家的時間。

古代的“高速路”

據《漢書·賈山傳》記載,“秦為馳道於天下”,“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築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

馳道是秦國的國道,按照記載數據折算來看,馳道寬達69米,路邊還栽植松樹,綠化降噪,所以馳道就是類似於古代的“高速路”了,春運坐畜力車走馳道回家也是當時相對便捷的路。

古代回家的交通工具

在古代,人們的交通工具主要是人力和畜力,古代春運時則主要靠畜力車,有馬車、驢車、騾車、牛車等,其中馬車是古代春運最主要的工具。

春運春運
當然如果是有錢人,就會選擇相對舒適的木船,但也是最貴的選擇。

什麼時候出現了春運一詞?

1981年,“春運”兩字第一次出現在《人民日報》的標題上。按照中央政府的部署,從1981年開始,春運成為“全國性、大交通春運”。

1988年《人民日報》刊發的“全國每天有70萬人站著乘火車”報導稱,大部分列車都超員80%以上,個別列車高達100%。同時,隨著聯考擴招政策的實行,“黃金周”的出現,民工流、學生流、探親流、旅遊流高度匯集,四流疊加形成世上最大規模的集體遷徙。

回家過年的意義

春運春運
在今天的中國,漂泊在外已經是很多中國人的常態。中國人在過年回家這件事上有著堅定不移的意志。在他們眼中,只有過年,才是名正言順歸家的時刻,就算要克服數不清的困難,也一定要回家。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