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動症

暈動症

暈動症(motion sickness),即暈車病、暈船病、暈機病和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搖擺、顛簸、鏇轉、加速運動等所致疾病的統稱。中國是世界“暈動症”發生率最高的國家之一,80%的人都曾經歷過不同程度的暈動反應。這種疾病目前沒有徹底治癒的辦法,但選擇有效的抗暈藥能夠很好的緩解痛苦。

基本信息

概述

某些人在旅行中由於特定的車輛原因導致噁心、嘔吐等不適,特別是沒有嚴重疾病的情況下導致嘔吐。這種暈動病症狀通常改變旅行方式或是結束旅遊後不久均減輕。暈動症指因身處運動環境而引發的頭暈、噁心、嘔吐、面色蒼白、出冷汗等症狀群,“暈動”嚴重者甚至出現心律不齊、虛脫休克等。基於“暈動”的普遍性,人們也漸漸積累起一些小竅門,比如口含薑片,聞桔皮,抹風油精等。

病因

發生暈動症,原因是大腦接受到來自感覺器官的牴觸信息:你的眼睛不能夠明確同一個對照物的運動和車輛運動在內耳形成平衡的機制(之間的關係)。中樞神經系統對這種壓力產生的應答是大腦中的噁心中樞活動。

暈動病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了,主要與影響前庭功能有關。前庭器的內耳膜迷路的橢圓囊球囊囊斑是感受上下和左右的直線運動,三個半規管毛細胞感受鏇轉運動。當囊斑或毛細胞受到一定量的不正常運動刺激所引起的神經衝動,依次由前庭神經傳至前庭神經核,再傳至小腦下丘腦,因而引起一系列以眩暈為主要症狀的臨床表現。前庭受刺激後影響網狀結構,引起血壓下降和嘔吐。前庭神經核通過內側縱束纖維至眼肌運動核引起眼球震顫。小腦和下丘腦受神經衝動後引起全身肌肉張力改變。暈動病與視覺可能有一定關係。例如,當人們凝視快速運動或鏇轉的物體時也同樣可引起本病。小腦受刺激亦可能為本病的又一機理。此外,高溫、高濕、通風不良、噪音、特殊氣味、情緒緊張睡眠不足過度疲勞、飢餓或過飽、身體虛弱、內耳疾病等均易誘發本病。

症狀

本病常在乘車、航海、飛行和其他運行數分鐘至數小時後發生。初時感覺上腹不適,繼有噁心、面色蒼白、出冷汗,鏇即有眩暈、精神抑鬱、唾液分泌增多和嘔吐。可有血壓下降、呼吸深而慢、眼球震顫。嚴重嘔吐引起失水和電解質紊亂。症狀一般在停止運行或減速後數十分鐘和幾小時內消失或減輕。亦有持續數天后才逐漸恢復,並伴有精神萎靡、四肢無力。重複運行或加速運動後,症狀又可再度出現。但經多次發病後,症狀反可減輕,甚至不發生。 本病應與內耳眩暈病、前庭神經炎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等疾病相鑑別。

治療

暈動症暈動症治療
發病時患者宜閉目仰臥。坐位時頭部緊靠在固定椅背或物體上,避免較大幅度的搖擺。環境要安靜,通風要良好。同時可選用抗組胺和抗膽鹼類藥物,常用有如下一些:

1.氫溴酸東莨菪鹼(scopolamin hydrobromide),0.3~0.6mg,每日3次。副作用有口乾、嗜睡、視力模糊。青光眼忌服。

2.茶苯海明(暈海寧、乘暈寧,theohydramin),每次口服25~50mg,每日3次。副作用有嗜睡、胃腸不適、注意力不集中等。

3.鹽酸倍他司汀(抗眩啶)每次口服4~8mg,每日3次。

4.其他如甲氧氯普胺(胃復安)、氯丙嗪、地西泮(安定)等止吐劑和鎮靜劑亦可酌情使用。

輔助治療
許多可選擇的治療方法依賴於預防和阻止暈動症的原理相同。生薑是一種十分受喜愛的天然藥物,它是一種沒有任何副作用的抗噁心藥物並且可以當茶飲、當糖果吃或被製成膠囊的形式服用(每4小時2粒,旅行前一天或在旅行需要時),它應該空腹服用。

指壓治療
大量科學試驗表明腕部心包經間使穴在減輕噁心中存在效用。你可以購買這種有治療作用的腕帶,在旅行中放在這一點上。當在指導下佩戴時,這個帶子上的結節對針壓點有壓力,並可減輕噁心。這種腕帶經常被普通內科醫生和診所醫生喜愛,並且在許多藥房和旅遊物品商店出售。

預防

暈動症暈動症預防
為了減輕暈動症的易感性,有許多方法可以使用。獲得充足的新鮮空氣,打開小汽車的窗戶,到輪船甲板的前端,打開飛機頭頂的通氣孔。
儘量保持頭不動,閉上眼睛,凝視主焦點或是另一個不動的物體。並且坐在感覺運動最小的地方——小汽車前倉的座位,輪船中間或是輪船前倉的艙位或者機翼上方的坐位。警告不要坐在與公共汽車、火車、飛機運動相反的座位上,不要在運動中閱讀。
進食低脂、澱粉類食物,並且不要進食有強烈刺激氣味和味覺的食物。
不要喝酒、抽菸,它們可以引起噁心。
如果噁心是頑固的,試著吃一點橄欖,服一點檸檬,這些食物使口腔乾燥,並幫助減輕噁心。蘇打餅乾可以幫助吸入過多的唾液,並在胃內起到中和胃酸作用。如果你感到疾病嚴重到不能再吃時,試著喝一點生薑水(完全由生薑製成)或者任何一種含二氧化碳可樂飲料

妙方

暈動症告別暈動症
1.胃復安:

胃復安1片,暈車嚴重時可服2片,兒童劑量酌減,於上車前10~15分鐘吞服,可防暈車。行程2小時以上又出現暈車症狀者,可再服1片。途中臨時服藥者應在服藥後站立15~20分鐘後坐下,以便藥物吸收。此法有效率達97%,且無其它暈車片引起的口乾、頭暈等副作用。

2.鮮姜:

行駛途中將鮮薑片拿在手裡,隨時放在鼻孔下面聞,使辛辣味吸入鼻中。也可交薑片貼在肚臍上,用傷濕止痛膏固定好。

3.桔皮:

乘車前1小時左右,將新鮮桔皮表面朝外,向內對摺,然後對準兩鼻孔兩手指擠壓,皮中便會噴射也帶芳香味的油霧。可吸入10餘次,乘車途中也照此法隨時吸聞。

4.風油精

乘車途中,將風油精搽於太陽穴或風池穴。亦可滴兩滴風油精於肚臍眼處,並用傷濕止痛膏敷蓋。

5.食醋:

乘車前喝一杯加醋的溫開水,途中也不會暈車。

6.傷濕止痛膏:

乘車前取傷濕止痛膏貼於肚臍眼處,防止暈車療效顯著。

7.指掐內關穴:

當發生暈車時,可用大拇指掐在內關穴(內關穴在腕關節掌側,腕橫紋上約二橫指,二筋之間)

診斷

本病常在乘車、航海、飛行和其他運行數分鐘至數小時後發生。初時感覺上腹不適,繼有噁心、面色蒼白、出冷汗,鏇即有眩暈、精神抑鬱、唾液分泌增多和嘔吐。可有血壓下降、呼吸深而慢、眼球震顫。嚴重嘔吐引起失水和電解質紊亂。症狀一般在停止運行或減速後數十分鐘和幾小時內消失或減輕。亦有持續數天后才逐漸恢復,並伴有精神萎靡、四肢無力。重複運行或加速運動後,症狀又可再度出現。但經多次發病後,症狀反可減輕,甚至不發生。

鑑別

1、內耳眩暈病:又稱美尼爾病,是內淋巴積水所致的一種內耳病變。它的臨床表現為突然發作的眩暈,眩暈時可感到四周景物或自身在鏇轉或搖晃。常伴有噁心嘔吐、面色蒼白、出汗以及耳鳴、聽力減退、眼球震顫等。本病可歸屬中醫學眩暈的範疇,針灸治療眩暈,在《針灸甲乙經》中即有記載。現代較早的報導見於60年代初期。近年開展的電頭皮針、艾絨壓灸等法,對控制急性發作有明顯效果。目前針灸治療本病的平均有效率在90%左右。

2、前庭神經炎:前庭神經炎(vestibularneuronitis)系因前庭神經元受累所致的一種突發性眩暈疾病。以青年成年人較多見。

3、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耳鼻喉科疾病,常見於中老年人,由於小腦及腦幹依靠椎-基底動脈的供血,當椎-基動脈發生病變時,腦部血流不暢,供血不足,常出現眩暈等症狀。本病屬於中醫“眩暈”、“厥證”等範疇。其病機常與血虛血滯,夾痰上擾,氣機受阻有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