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翔號航空母艦

鳳翔號航空母艦

1920年,日本海軍在淺野造船廠開工建造了本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鳳翔號”,並於1922年12月建成服役,由於該艦在航母發展史中第一次使用了島狀上層建築,因而被稱為第二代航母,以區別於第一代“平原型”航母,它在“外貌”上已經頗像現代航母了。由於英國於1918年開工的競技神號航空母艦建造工程進度緩慢,1922年底竣工的“鳳翔”號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

基本信息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鳳翔號航空母艦鳳翔號航空母艦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作為戰勝國的日本謀求建設大海軍。1918年英國的“競技神”號航母開工建設,當獲悉此訊息後,日本馬上意識到建造世界上第一艘航母對於確立其海軍在世界上的地位的重要意義,隨即舊日本海軍“八六艦隊案”便通過了鳳翔號航母的建造預算規劃,原本的造艦計畫是以特務艦名義增建(暫定船名第七號特務船)水上飛機母艦,因此初期規劃艦名為“龍飛”,後定名“鳳翔”,意為鳳凰飛翔。但是日本駐英的軍事觀察團觀察了幾艘英國當時用現役艦改造的航空軍艦,包括坎佩尼亞號航空母艦、1918年4月改造的狂怒號航空母艦、1918年9月完工的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等艦的技術衝擊後,對在開工前的鳳翔號進行多次設計改變,1919年時定案建造為全通甲板式航空母艦,並採納英國經驗決定其極速為25節。

設計建造

1919年12月16日,日本海軍在淺野造船鶴見造船所,在森皮爾顧問團的協助下引進英國當時的航艦建造經驗,利用海軍支援艦的艦體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同時三菱重工還協助海軍雇用英國皇家空軍退役將官傳授艦上降落技術,為了趕在英“競技神號航空母艦之前完成,日本船廠夜以繼日、緊鑼密鼓地施工。1922年12月27日,鳳翔號航母在橫須賀海軍造船廠竣工。

技術特點

艦體設計

竣工時的鳳翔號竣工時的鳳翔號

由於是日本第一艘航空母艦,因此很多設計都有實驗性風格。鳳翔號艦體采無裝甲設計,並打破了第一代航母的“平原型”結構,一個小型島式艦橋被設定在飛行甲板的右舷。三個煙囪可向外側傾倒,以免影響飛機起降作業,另外飛行甲板起飛段向下傾斜15度讓飛機得以有更高的加速度,有前後兩個機庫,兩部升降機沿飛行甲板中線布置。但是經過試驗,日本海軍發現“鳳翔”號的島式結構並不是很合適。由於該艦的飛行甲板比較狹窄,島式建築在起降時顯得非常礙事。為了保證艦載機的安全起降,日本海軍於1924年又拆除了島式建築,由此,世界上第一艘“純種航母”又恢復成為一艘典型的“平原型”航母,這從發展上講是一種倒退。

動力系統

鳳翔號所使用的動力是採購自英國的帕森式蒸氣渦輪機和日本國產的口號艦政本部式水管鍋爐,鍋爐操作溫度138度,操作壓力每平方厘米18.3公斤,8座鍋爐中有4座專燒重油,4座油煤混燒,在1922年11月30日的海試中曾輸出31,117馬力,達到26.66海里航速。同時相較一般軍艦來說鳳翔號有大量噸位用於裝載燃料,因此具有同時期軍艦少有的近萬海里續航力。

機庫

鳳翔號並沒有採用全通式機庫設計,機庫分為前後兩塊,前機庫只有一層,機庫容積為67.2 x 9.5米,升降機大小10.35 x 7.86米,設計為安置9架較小型的戰鬥機。後機庫則為雙層機庫設計,專門安置6架較大的攻擊機與6架預備機,機庫容積兩層大小不同,分別為16.5 x 14米.29.4 x12米,升降機大小為13.71 x 6.34米,在戰機搭載設計部分受到當時的局限性因此相當不足,這點在日後並無全面性修正。據1936年擔任艦長的草鹿龍之介回憶,鳳翔號沒有設計航空燃油的專用油槽,因此艦載機需要的航空汽油都是以汽油桶的方式儲存;由於不太安全,因此鳳翔號上禁菸,也不允許持有或是使用打火機。

性能數據

基本數據

建成時 備註
艦長 168米 1944年改裝飛行甲板180.8米
艦寬 18米 1944年改裝飛行甲板22.7米
標準排水量 7470噸
滿載排水量 10600噸
吃水 6.17米
燃料 重油2700噸
煤炭940噸
鍋爐 口號艦政本部式重油鍋爐四具
油煤混燒式鍋爐四具
動力 帕森式蒸汽渦輪發動機兩具,雙軸推進
功率 30,000匹馬力
最高速度 25節
續航距離 10,000浬(14節)
8,000浬(15節)
乘員 550人

基本數據參考資料

武器裝備
裝備 數量 備註
艦炮 4座50倍徑三年式14厘米單裝炮 1936年撤除
高炮 2座40倍徑三年式高射炮 1939年前撤除
機槍 6門13公厘九三式機槍 1936年加裝
4座雙聯裝九六式機槍 1937年後加裝
10座三聯裝九六式機槍 1944年加裝
艦載機 作戰15架
預備6架

武器裝備參考資料

服役事件

鳳翔號航空母艦鳳翔號航空母艦

1923年(大正12年)2月22日“鳳翔”號在東京灣進行艦載機起降試驗。首次試飛是英國海軍上尉飛行員喬爾丹駕駛10式戰鬥機進行的。3月16日,日本飛行員吉良俊一大尉駕駛10式戰鬥機再試驗,也取得成功,東鄉平八郎元帥親自視察了著艦試驗。最初的試驗為“鳳翔”號日後個改裝提供了數據,也為日後建造航空母艦、航空母艦戰術和甲板飛行訓練積累了經驗。

1928年“鳳翔”號航母和“赤城”號航母一道編入聯合艦隊第一航空戰隊。 1932年1月28日夜“鳳翔”號航母和“加賀”號航母駛到我國海域以艦載機支援日本帝國陸軍進行陸上作戰。2月又出動飛機襲擊我國杭州空軍基地。2月6日其艦載一三式艦載攻擊機擊落了中國的飛機,是日本海軍艦載機首次擊落戰績。

1934年時該艦已經成為二流戰艦。1935年9月26日昭和十年度海軍演習中,鳳翔所在的第四艦隊於本州島東北水域遭颱風襲擊,損失慘重,史稱“第四艦隊事件”。鳳翔號在事故中飛行甲板前半部被海浪擊塌,不得不進行飛行甲板支撐柱加強和機庫加固工程。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鳳翔所在的第一航空戰隊再度前往中國參戰,在廣東擊落過中國空軍的霍克戰鬥機。此後該艦由於艦體過小,載機數過少轉入預備役,長期停泊在橫須賀作為海軍飛行學校起降作業練習艦。

中途島海戰時作為山本的主力艦隊中一員參戰。1943年再次延長了飛行甲板,飛行甲板加長至180.8米,寬度增加至22.7米,但這次弄得太離譜以至於無法再進行遠洋航行,其後一直充當訓練艦。1945年在吳縣軍港被攻擊但幸免於難,戰後稍加修復用來運送馬紹爾群島、紐幾內亞等地日本海外僑民和戰俘,1947年5月1日由日立造船築港工場解體。總共服役了23年。

總體評價

早期航母

早期航空母艦均是通過其他戰艦或商船,加裝甲板或直接在甲板上起飛,從1917年開始,英國海軍將建造中的卡吉林號客輪改裝成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全通飛行甲板的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艦上原有的煙囪被拆除,設計人員設計出從主甲板下面通向艦尾的水平排煙道,從而清除了妨礙飛機起降的最大障礙。飛行跑道前後貫通,形成了全通式的飛行甲板,極大地方便了艦載機的起降作業。這種結構的航空母艦被稱為“平原型”,是第一代航空母艦,百眼巨人號初具了現代航空母艦的雛形,但由於不是專門設計製造的航空母艦,因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

桂冠之爭

1918年初,英國按照航空母艦標準全新設計建造了競技神號航空母艦,並於1919年下水。競技神號第一次使用了在飛行甲板右舷的島狀上層建築。採用這種通式飛行甲板、上層建築島式結構的航空母艦被稱為第二代航空母艦,這種結構已經在外貌上頗像現代航空母艦了。

1919年,依照航空母艦的標準設計並建造的鳳翔號航空母艦,也採用了競技神號一樣的建築結構,雖然晚於競技神號開工,但競技神號由於新技術驗證及建造順位等諸多因素拖延了建造進度,反而比缺乏技術且較晚動工的鳳翔號的下水時間要晚幾個月,因而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艦的桂冠就帶在了鳳翔號的頭上。

鳳翔號的全通式飛行甲板、上層建築島式結構的航空母艦,成為各國航空母艦的樣版。並成為20世紀出現的最主要的海上兵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戰鬥艦艇,作為各國海軍的中堅力量和海上實力的重要象徵,航空母艦以其強大的制海、制空能力、續航能力和輝煌的戰績而著稱於世。

世界航母大全

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
日向號航空母艦
印度維拉特號航空母艦
海鷹號航空母艦
威爾斯親王號航空母艦
無敵號航空母艦
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
蘭利號航空母艦
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
翔鶴級航空母艦
赤城號航空母艦
明斯克號航空母艦
美國喬治·布希號航空母艦
美國號航空母艦
里根號航空母艦
義大利加里波第號航空母艦
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
約克城級航空母艦

小鷹級航空母艦
華盛頓號航空母艦
巴西聖保羅號航空母艦
伊莉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
新羅西斯克號航空母艦
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
暴怒號航空母艦
凱沃爾號航空母艦
阿斯圖里斯親王航空母艦
西奧多·羅斯福號航空母艦
加賀號航空母艦
艾森豪號航空母艦
大黃蜂號航空母艦
小鷹號航空母艦
企業號航空母艦
胡安·卡洛斯一世航空母艦
尼米茲航空母艦
加里波第級航空母艦

列剋星敦級航空母艦
義大利凱沃爾號航空母艦
阿根廷5月25日號航空
韓國獨島號航空母艦
戈爾什科夫航空母艦
光輝號航空母艦
競技神號航空母艦
加富爾伯爵號航空母艦
企業級航空母艦
戴高樂級航空母艦
美國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
甘迺迪航空母艦
約克城號航空母艦
卓越航空母艦
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杜魯門航空母艦
斯坦尼斯航空母艦
基輔級航空母艦

星座號航空母艦
基輔號航空母艦
泰國皇家公主號航空母艦
美國林肯號航空母艦
福煦號航空母艦
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航
鳳翔號航空母艦
瓦良格號航母
光輝級航空母艦
克萊蒙梭級航空母艦
泰國差克呂·納努貝特號
克萊蒙梭航空母艦
戴高樂航空母艦
獨立號航空母艦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威斯康星航空母艦
無敵級航空母艦

太平洋海戰著名戰艦

1941年至1945年就在遼闊無垠的西太平洋上,發生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大血戰——太平洋戰爭。太平洋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反對日本軍國主義的戰爭,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主戰場之一。參戰國家多達三十七個,涉及人口超過十五億,交戰雙方動員兵力在六千萬以上,歷時三年零幾個月,其中尤以數次海上交鋒所產生的歷史意義為甚。
赤城號航空母艦| 加賀號航空母艦| 蒼龍號航空母艦| 鳳翔號航空母艦 | 龍驤號航空母艦| 瑞鶴號航空母艦 | 翔鶴號航空母艦| 武藏號戰列艦| 約克城號航空母艦| 列剋星頓號航空母艦| 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 邦克山號航空母艦 | 北卡羅來納號戰列艦| 俄克拉荷馬號戰列艦 | 內華達號戰列艦| 南達科他號戰列艦| 田納西號戰列艦 | 西維吉尼亞號戰列艦 | 密蘇里號戰列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