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

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

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英文:Forrestal aircraft carriers,舷號:CVA-59),是美國海軍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的首艦,是首艘為配合裝備噴氣式飛機而專門設計建造的航母。 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首次採用蒸汽彈射器,斜角、直通混合布置的飛行甲板,是美國第一個從建造時就設有斜角飛行甲板的航母,從而形成了美國當今航母的基本模式。 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於1952年7月14日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開工,1954年12月下水,1955年10月1日服役,1993年9月10日退役,美軍原本打算將其改造成博物館,但各方無人積極回響,2013年以1美分的價格售出,當作廢料回收處理。

基本信息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美國”號最初計畫圖 “美國”號最初計畫圖

二戰末期核子彈的出現成為壓垮日本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核武器在當時被視為能一擊定乾坤、決定兩國整體戰略態勢優劣的新寵。戰後1947年,美國空軍成立並開始大力宣傳建立陸基重型戰略轟炸機隊,以使遠程戰略轟炸機與核武器組合。由於美國海軍一直主要在境外進行戰略投射,因此不願一個新對頭搶走自己的地位,對應空軍的遊說則提出構想建造名為“美國”號(USS United States CVA-58)的超級航母,其將主要搭載艦載核武轟炸機,作戰半徑2000海里,能攜帶一枚5噸重核武器,取消傳統的艦島結構,將飛行甲板的可用寬度增到最大。

1948年7月29日,時任美國總統哈利·杜魯門批准了美國級的建造計畫,經費來源則是1949海軍行動專款,初期先建造首批四艘。對此美國空軍極力反對,認為這是“侵犯”了他的主要功能。此時,時任美國第一任國防部長,曾任海軍部長,支持超級航母計畫的詹姆斯·福萊斯特在1949年3月28日辭職,繼任者路易斯·強森則站在空軍的立場。加上二戰後美國軍費規模大幅緊縮,各軍種的爭奪排擠十分激烈,因此美國陸軍同空軍站在同一陣線,也強烈反對超級航母。

“美國”號安放龍骨儀式當天的照片 “美國”號安放龍骨儀式當天的照片

1949年4月18日,“美國”號在紐波特紐斯船廠安放龍骨,然而4月23日,路易斯·強森在沒有通知海軍首長與國會的前提下,下令取消建造。為此數位美國海軍高階將領,包括海軍部長約翰·蘇利文憤怒地辭職以示抗議,詹姆斯·福萊斯特則在5月22日自殺。美國三軍出現嚴重的裂痕,腰斬“美國”號成為美國其他軍種猛烈攻擊美國海軍預算的開始,最終1949年到1951年,美國海軍的各項預算遭到大砍。美國級遭取消後,海軍艦船局深信新航母最終會得到授權,因此在不調整基本特性的情況下,繼續以美國級為基礎進行研究以待新航母計畫的批准。

重新服役的“埃塞克斯”號 重新服役的“埃塞克斯”號

1950年,韓戰爆發,在戰事初期階段,美國空軍在韓國境內可運用的機場多數被地面部隊占領,只有美國海軍航母能載運艦載機兵力抵達目標區附近的海域,並使用空中武力有效達成任務,因此航母馬上重獲肯定 。此時,美國僅有15艘航母在役,還分散布置在各大防區,美國海軍多管齊下,一方面停止削減海軍航空力量,另一方面開始從預備役中抽調先前封存的航母,先後有17艘埃塞克斯級重新服役,以支援朝鮮半島的地面戰事,同時開始規劃建造新型航母。

1950年8月31日,海軍擬定的新年度財政預算草案中主要是航母改裝計畫,整個年度的造艦計畫中,新型大型航母的優先順序被排在第23位,之後1950年10月28日提出的修訂版1952財年計畫中,代號SCB-80的新型大型航母計畫被提高到第8順位,最終10月30日,時任海軍部長弗朗西斯·馬修斯批准了計畫,新型航母的設計工作隨即展開。從1952財年開始,計畫每年建造一艘,為紀念詹姆斯·福萊斯特,而美國海軍將首艦命名為“Forrsetal (福萊斯特)”號。

建造沿革

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 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

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是多用途航母,原先定級為大型航母,1952年又定級為攻擊型航母,從這一年起,CVA這個代字用來表示攻擊航母,所有經過現代化改裝的埃塞克斯級和中途島級也使用這個代字。

1952年7月14日,CVA-59福萊斯特號在紐波紐斯造船廠動工建造。1954年12月11日下水,造價1.89億美元,建造這艘超級航母動用了超過1.6萬名工程師、繪圖員和工匠。

服役歷程

“福萊斯特”號艦徽 “福萊斯特”號艦徽

1955年10月1日,福萊斯特服役。1975年,改裝為多用途航母。1991年12月,最後一次巡航。1992年2月,福萊斯特號取代列剋星頓號成為美國海軍飛行員和後勤人員的訓練航母(AVT 59)。同年9月,它開進費城海軍造船廠,進行原定為期14個月的合面檢查和維修。1993年3月,美國海軍宣布中止對福萊斯特號的檢查和維修。

1993年9月10日 ,福萊斯特號宣告退役,服役30多年,共執行過21次任務部署。之後停泊在羅德島,海軍曾嘗試捐獻福萊斯特號,作為紀念物或博物館,但是沒有任何一方接受。福萊斯特號聯合會歷史學家,1967年事故的倖存者肯·基爾邁爾解釋說,儘管這艘航母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教育工具,但維護的費用實在太高。

2010年,福萊斯特號來到費城,與其他閒置艦船一起等待被出售、捐獻或沉入海底作為人工礁。2013年10月23日,美國全明星金屬公司10月22日以1美分買下了福萊斯特號,當作廢料回收處理。2013年年底前,福萊斯特號從位於費城的海軍船廠被拖到全明星金屬公司在德克薩斯州的廠區。由於美國嚴苛的環保法律體系,拆解含有大量有毒物質的航母需要高昂的費用,其成本甚至高過出售拆解的廢鋼所得。加之美國國會禁止未經許可出口航母,退役後的福萊斯特號無法賣給外國拆船廠。因此,美軍才以象徵性的1美分賣出。

技術特點

設計特點

福萊斯特號 福萊斯特號

1950年時,美國海軍對未來航母作戰的概念發生了轉變,在國際形勢和國內預算的共同影響下,新型航母 的任務從原先的戰略打擊逐漸轉移到兼顧戰略與戰術打擊,從美國級設定的以少量大型艦載轟炸機為核心,改為由多種不同艦載機組成的大規模混合聯隊,即向多用途化發展。 與此同時,核武器也有了新的發展,核彈小型化技術有了飛躍性進展,這些變化很快反映到海軍艦船局的航母設計中,由於新型航母需要搭載多種不同型的艦載機聯隊,並執行持續性的非核打擊任務以及支援地面部隊,因此設計更動主要在於擴大了航空燃油與彈藥艙的容量,在彈藥艙部分,從原先直接沿用“美國”號的彈艙設計,演變為以中途島級的設計為基礎放大而成。 福萊斯特級航母採用了美國早年所有的研究成果,作了許多重大的改進,其中最主要的採用了三項新技術,即斜角飛行甲板、蒸汽彈射器和光學著陸系統,這些創新增加了飛機出動率,顯著提高了作戰安全性。

艦型結構

艦型

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 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

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艦首、飛行甲板和機庫採用封閉式,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最初設計是一個直通的軸向飛行甲板,可摺疊的煙囪和可伸縮的駕駛室,吸取之前航母的改裝經驗,最終左舷採用了斜角飛行甲板,從而形成了直通甲板和斜角甲板混合的外型,飛行甲板四角還設定了幾群防禦火炮;完全取消了中線升降機,安裝了四部舷側升降機,左舷一部,右舷三部,直通甲板的右舷設有一個大的島式上層建築,煙囪從島式上層建築的中部穿過;島式建築整體布局簡潔,後部無其他設施,之後採用核動力的企業號航空母艦也採用了這種設計思路,但其外型與企業號區別較大,不是十分規範的上大下小,而是類似於後來的尼米茲和小鷹級的島式建築。

結構

福萊斯特級甲板俯視圖 福萊斯特級甲板俯視圖

福萊斯特號航母艦體強度高,以優質合金鋼建造,機庫、彈藥庫和飛行甲板均設有裝甲,其中飛行甲板裝甲厚度為150毫米。艦體自底部至飛行甲板形成整體式箱形結構,增強了整體強度,同時增大艦內容積,使載機量增多,同時飛機保障條件和艦員居住性也有了全套改善。全艦有1200多個水密艙,有多層防雷隔艙,有較強的水下防護能力和抗損毀能力。 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尺寸和動力裝置功率較小,八台鍋爐為“巴布科克”型,蒸汽壓力為41.7kg/cm²;安裝的4套減速齒輪箱為威斯汀豪斯型。

甲板

“福萊斯特”號 “福萊斯特”號

福萊斯特號航母的斜角飛行甲板,斜角為8°,在建造中途自貫通式設計改為斜角設計。全甲板形成降落、起飛、待機三個作業區,可同時進行起飛和著艦,從而形成了美國當今航母的基本模式。

福萊斯特號首次採用了蒸汽彈射器,在艦艏直通甲板與斜角飛行甲板最前段分別設有兩部,各有兩部長度為65米的C-7和C-11蒸汽彈射器,舷側的四部升降機載重能力4500噸,尺寸為15.9×18.9米,四部彈射器配合四部升降機機能保障每分鐘彈射起八架飛機,四分鐘內起飛32架飛機,這對於噴氣機進行戰鬥巡邏是至關重要的。 其特別之處是左舷面積的突出部位有一個15.5度的斜角甲板。

艦載武器

防禦

福萊斯特號艦載機 福萊斯特號艦載機

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改裝前裝備有8門單管127毫米火炮,改裝後改為2座8聯裝“海麻雀”Mk29艦對空飛彈發射裝置,3座“密集陣”Mk15近程防禦火炮。還設有水面艦艇魚雷防禦系統(SSTDS),4座Mk36 SRBOC6管電子對抗紅外曳光彈和干擾箔條彈發射器,射程2.2海里;1台SLQ-26“女水妖”拖曳式誘餌,後換裝為SLQ-36“水精”(Nixe)拖曳式誘餌 。

艦載機

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的任務是攻擊和反潛,可搭載最新式的海軍飛機約70架,最多攜載約80架。一般配置為20架F-14“雄貓”戰鬥機,24架F-4U“海盜”式戰鬥機,9架A-6“入侵者”攻擊機,10架S-3A/B“北歐海盜”反潛機,6架EA-6B“徘徊者”電子戰機,4架E-2C“鷹眼”預警機,4架KA-6D“入侵者”加油機,2架“商船”運輸機,8架SH-3G/H“海王”直升機或SH-60F“海鷹”反潛直升機。F/A-18“大黃蜂”戰鬥/攻擊機服役後,替換了F-4U戰鬥機和A-6攻擊機,一般搭載36架。

改裝升級

福萊斯特號艦島 福萊斯特號艦島

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建造時有重炮火力,改進服役後火炮數量很快減少,在1977年拆除了所有的火炮,後來還改進了電子系統。1980年該級艦按“服役期延長計畫”(SLEP,ServiceLife Extension Program)改裝,旨在延長服役期15年,將服役期從30年延長到40-50年,改裝需時28個月,福萊斯特號從1983年到1985年進行。主要改進內容包括改建所有艙室,拆除了原C-7/C-11彈射器,換裝為C-13彈射器;裝備2或3座8聯裝北約“海麻雀”艦對空飛彈發射系統,3座6管20毫米“密集陣”近程防禦火炮;用F/A-18“大黃蜂”戰鬥/攻擊機取代F-4U“海盜”式戰鬥機,最大載機80架;採用更先進的雷達系統,海軍戰術數據系統NTDS,反潛識別分析中心 “ASCAC(Anti Submarine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Center)”,完成改裝後滿載排水量接近81500噸,最大尺度317×76×11.3米,裝備2或3座8單元的北約海麻雀發射裝置,3座密集陣火炮,80架飛機。

性能數據

艦體參數
艦長 317米 326.4米(改後)
艦寬 76米(改裝後)
吃水線長301.75米
吃水線寬 39.3米
吃水深度 10.8米(改前) 11.3米(改後)
排水量 改裝前 標準:59060/60000噸 滿載:79250-81163噸 改裝後 標準:59500噸 滿載:80600噸
飛行甲板 長301.8米,寬76.3米(改裝前) 長319.1米,寬76.3/76.8米(改裝後)
機庫面積 主尺度:301.75×39.3×10.8米 最大尺度:317×76×10.8米 機庫長234-240米,高7.6米
航速30-33節
續航力 8000海里/20節 4000海里/30節
艦員編制 2720-2900名(軍官154),航空2035-2279名(軍官329),旗艦人員70名(軍官25)
傳動3舵,4軸4槳,外面的2槳為5葉,裡邊的2槳為4葉
動力系統 4台減速齒輪式蒸氣輪機,8台鍋爐,功率280000馬力
艦電武裝
雷達 ITT SP-S48C對空3D搜尋雷達,E/F波段,220海里 雷聲(Raytheon)SPS-49(V)5對空搜尋雷達,C/D波段,250海里 休斯(Hughes)Mk23TAS對空搜尋雷達,D波段 諾登(Norden)SPS-67水面搜尋雷達,G波段 飛行進場控制(CCA)雷達,包括SPN41,SPN42,SPN43A,SPN44,J/K/E/F波段 雷聲SPN-64(V)9導航雷達,I波段 6部Mk-95火控雷達,I/J波段(用於對空飛彈) URN-25戰術空中導航(Tacan)雷達
綜合系統 電子支援(ESM) 電子對抗(ECM)SLQ32(V)3 雷達告警、干擾和欺騙系統 海軍戰術數據系統(NTDS),4A、11、14、16號數據鏈 3部MK-91飛彈發射控制系統(MFCS)3型,作為“海麻雀”(NSSMS)Mk-57飛彈系統的一部分

服役動態

福萊斯特號穿過蘇伊士運河 福萊斯特號穿過蘇伊士運河

1963年,一架海軍陸戰隊的KC-130運輸機在福萊斯特號上做了數次起降,沒有使用彈射器或火箭助推。

1967年6月6日,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離開了維吉尼亞的諾福克市,開始了它的第一次戰鬥巡航。

1967年7月25日,福萊斯特號抵達了越南附近預定海域,並迅速對越南北方的橋樑、倉庫、薩姆防空飛彈發射陣地和機場進行了狂轟爛炸。在此後的4天時間裡,其艦載機出動了150架次而無一損失。

福萊斯特號事故 福萊斯特號事故

1967年7月29日上午11點,福萊斯特號航母準備第二次彈射飛機時,一枚“阻尼”空地火箭意外地從停在艦艉飛行甲板末端的F-4飛機機翼下點火,擊中了一架A-4攻擊機的油箱。油箱隨即爆炸大火迅速燃遍了整個飛行甲板,並且引起了軍械庫的爆炸。大火被風吹到甲板上吞沒了整個艦艉甲板下的住艙。在其附近的船隻馬上趕過來進行支援,提供醫療救護,噴水滅火。在經過了近一個小時的緊張撲救後,飛行甲板上的大火控制住了,可是由於撲救設備的影響,甲板下層的火勢則用了12個小時才勉強控制住。這場意外的事故給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帶來了致命的損失。甲板上布滿了飛機殘骸,未爆炸的炸彈在甲板上到處都是。全體船員的努力下,炸彈被拉走扔在了一邊脫離了飛機。在這場災難中,共有134人死亡,64人受傷,21架飛機被毀,另有43架嚴重受損,重修這艘航空母艦估計要花費7200萬美元。無奈之下,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結束了自己在越南的行動,從菲律賓回國。

1990年8月,福萊斯特級四艘航母全部出動,先後部署至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及波斯灣。在海灣戰爭中,福萊斯特級航母戰鬥群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是實施多方向、多批次的對地攻擊,二是為攻擊機、轟炸機提供護航保護。

總體評價

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編隊 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編隊

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是第一艘專門為供噴氣式飛機使用而設計的航母,裝有斜角甲板,可以供飛機同時起飛 和降落。這些重大改革,為以後的美國航母設計奠定了基礎,福萊斯特級採用了美國早年研究成果,體現了航母建造技術的又一個飛躍。 (中國網)

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設計的標準排水量是60000噸,滿載排水量超過75000噸,較前一代的中途島級航母增加了25%,因此被視為是跨越了一個嶄新的船艦尺碼門檻,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付諸生產的超級航空母艦級別。隨著核武器和飛機的改進,核攻擊飛機的尺寸已經減小,因此與之前“夭折”的美國級相比,除了尺寸稍小外,能執行和美國級相同的任務。福萊斯特級還兼有戰術(非核)角色,這在後來的韓戰中得到了證明。 (新浪網)

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是美國二戰後三代常規動力航母中承上啟下的一型,在其基礎上改進的小鷹級航空母艦成為美國海軍建造的最後、也是最大的一級常規動力航空母艦。 (人民網)

世界航母大全

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
日向號航空母艦
印度維拉特號航空母艦
海鷹號航空母艦
威爾斯親王號航空母艦
無敵號航空母艦
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
蘭利號航空母艦
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
翔鶴級航空母艦
赤城號航空母艦
明斯克號航空母艦
美國喬治·布希號航空母艦
美國號航空母艦
里根號航空母艦
義大利加里波第號航空母艦
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
約克城級航空母艦

小鷹級航空母艦
華盛頓號航空母艦
巴西聖保羅號航空母艦
伊莉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
新羅西斯克號航空母艦
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
暴怒號航空母艦
凱沃爾號航空母艦
阿斯圖里斯親王航空母艦
西奧多·羅斯福號航空母艦
加賀號航空母艦
艾森豪號航空母艦
大黃蜂號航空母艦
小鷹號航空母艦
企業號航空母艦
胡安·卡洛斯一世航空母艦
尼米茲航空母艦
加里波第級航空母艦

列剋星敦級航空母艦
義大利凱沃爾號航空母艦
阿根廷5月25日號航空
韓國獨島號航空母艦
戈爾什科夫航空母艦
光輝號航空母艦
競技神號航空母艦
加富爾伯爵號航空母艦
企業級航空母艦
戴高樂級航空母艦
美國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
甘迺迪航空母艦
約克城號航空母艦
卓越航空母艦
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杜魯門航空母艦
斯坦尼斯航空母艦
基輔級航空母艦

星座號航空母艦
基輔號航空母艦
泰國皇家公主號航空母艦
美國林肯號航空母艦
福煦號航空母艦
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航
鳳翔號航空母艦
瓦良格號航母
光輝級航空母艦
克萊蒙梭級航空母艦
泰國差克呂·納努貝特號
克萊蒙梭航空母艦
戴高樂航空母艦
獨立號航空母艦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威斯康星航空母艦
無敵級航空母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