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卡洛斯一世航空母艦

“胡安•卡洛斯一世”號是西班牙海軍歷史上最大的戰艦,它採用單體船型,隱身設計,融入高科技建造,單艦造價3.6億歐元。但是這種噸位的航母在風浪面前,依然無法保持穩定。惡劣海況下,大型航母顯然有更強的艦載機作戰出動能力。

基本信息

建造背景

“胡安•卡洛斯一世”號“胡安•卡洛斯一世”號

“胡安•卡洛斯一世”號服役後將取代兩艘從美國採購的坦克登入艦,成為西海軍新一代艦艇編隊的核心。雖然作為歐洲第一海上強國的日子已經離開西班牙很久了(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組建“無敵艦隊”是在1580年),但它仍然是歐洲的一個傳統海軍強國,單看F-100級護衛艦,其設計和建造能力就可見一斑。2008年3月10日下午6時9分,西班牙海軍歷史上最大艦船-“胡安 · 卡洛斯一世”號戰略投送艦在納凡蒂亞造船公司費路爾船廠緩緩下水,西班牙海軍未來旗艦橫空出世它集航空母艦和兩棲攻擊艦的特點於一身,高達27000多噸的排水量足夠吸引相當的注意力,更別說澳大利亞海軍未來的“坎培拉”級兩棲攻擊艦還是以它為藍本。該艦究竟有什麼特別的呢?
20世紀90年代,西班牙已經建造了2艘新型“加里希亞”級兩棲船塢登入艦,分別於1999年和2001年服役。該級艦滿載排水量13 815噸,最大航速19節,可載6架“貝爾”212或4架SH-3“海王”直升機、4艘LCU/LCM登入艇或6艘LCVP登入艇。按常理推斷,“加里希亞”級的作戰能力和數量對於沒有多大海上威脅的西班牙海軍來說應該夠用了,但西海軍認為其未來的作戰區域基本是在海外,所以“加里希亞”級的能力還有很大不足。首先,該級艦搭載的直升機數量較少,而且一次只能同時起降2架,垂直登入能力有限;其次,該級艦不能搭載登入速度快、裝載力強的大型氣墊登入艇,平面登入速度較慢,容易招致不必要的損失;第三,艦上搭載的登入作戰人員數量偏少,在激烈的登入作戰中不具有兵力優勢。再加上老舊的“荷爾南·考特斯”(L-41)和“皮扎羅”(L-42)號坦克登入艦要退役,兩棲艦艇數量會因此縮減,因此為替代這兩艘老艦,同時彌補“加里希亞”級的不足,西班牙海軍在2001年提出要建造噸位更大、裝載能力和作戰能力更強的兩棲艦,並稱其為戰略投送艦。

2003年9月5日,西班牙政府授權國防部向全球軍火商採購西班牙武裝部隊必需的4種裝備:24架武裝直升機、4艘S-80型潛艇、l艘戰略投送艦和212輛“皮薩羅”步兵戰車,總價值41.7687億歐元。2003年9月10日,伊薩造船廠開始設計戰略投送艦,同年10月西海軍正式訂購1艘。 2005年3月2日,由伊薩造船廠與國家工業控股公司(SEPI)民用造船廠合併籌建的納凡蒂亞造船公司正式掛牌成立,繼續進行新型戰略投送艦的設計。2005年5月,納凡蒂亞造船公司開始建造戰略投送艦。2006年10月19日,該艦被命名為“胡安·卡洛斯一世”。下水後,該艦還將進行一系列的海試,預計2009年12月正式服役,2010年具備初始作戰能力。

總體設計

“胡安•卡洛斯一世”號“胡安•卡洛斯一世”號

“胡安·卡洛斯一世”號採用單體船型,隱身設計,融入高科技建造,單艦造價3.6億歐元,是西班牙海軍歷史上最大的戰艦,比現役“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航母(滿載排水量17190噸)還大。 該艦艦長230.8米,吃水線長205.7米,飛行甲板寬32米,吃水線寬29.5米,高32米,滿載吃水7.1米,航速21節,續航力為9 000海里/ 15節,標準排水量27 07511噸,比法國“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21300噸)還要大。其排水量和航速還可根據作戰模式進行改變:遂行兩棲作戰時排水量為27 075噸,最大航速19.5節;充當航母遂行空中作戰時,排水量24 660噸,最大航速21節。該艦的艦面結構與“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很相似:全通式飛行甲板,首端設定傾角為12°的滑躍式甲板;飛行甲板上設有兩部升降機,其中1部位於艦島前方(該升降機前部靠右舷設有一部大型起重機,可起吊重型裝備和大宗貨物),另1部位於飛行甲板末端中部。此外 ,該艦的飛行甲板還在設計中專門予以強化,使其能夠承受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較大的重量以及起降時發動機尾噴管噴射的強大熱氣流對甲板的衝擊。
該艦由上而下分為 4 層:大型全通飛行甲板層、輕型車庫(2046平方米)和機庫(1000平方米)層、船塢和重型車庫層、居住層(包括艦員住艙和醫院)。特別引人注意的是該艦艦脆設有滑躍式甲板,可起降“海鶴”攻擊機F-35B“閃電”Ⅱ戰鬥機,為將來取代“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航母奠定了基礎。船娓和兩舷都有一定內傾斜度,有利於裝卸重型裝備。
作為一款新型艦艇,“胡安·卡洛斯一世”號在隱身性能上也下了功夫,全艦上層建築各壁面都採用內傾設計,採用封閉式桅桿,儘量減少外露物以及採用紅外抑制手段等減小雷達和紅外信號特徵。
從外形上看,“胡安·卡洛斯一世”號與法國的“西北風”級一樣,顯得很肥大,這樣有利於提高穩性、增大艦內容積。這也可以看出現代兩棲艦更注重適航性、裝載能力和海上自持力,對高速性沒有做過多考慮。

動力系統

“胡安•卡洛斯一世”號“胡安•卡洛斯一世”號

該艦採用柴-電聯合推進方式,裝1台美制LM-2500燃氣輪機和2台HOIST-720-32/40-MAN-16V 柴油發電機(總功率35 000馬力),推進裝置採用吊艙式電力推進裝置(POD)。這種推進裝置的交流驅動電機吊掛在艦娓底部的吊艙內,由一台變頻器供電和控制。吊艙帶動螺鏇槳,可鏇轉360°,因而可在任何需要的方向上產生推力,使艦艇
不再需要方向舵和側推器,而機動性也有所增加。由於驅動電機位於艦體外,因而也不需要軸和軸架,這意味著在艦娓有額外的空間。與此同時,螺鏇槳還能布置得順應水流,從而獲得較高的推進效率。由於減少了附體的阻力,推進效率可輕而易舉地提高10%。由於吊艙浸在海水中直接向外散熱,故驅動電動機不需要冷卻。此外,驅動電機
易於調節,不用齒輪箱裝置傳動,可直接驅動螺鏇槳,從而大大減輕了結構複雜度,提高了可靠性。可以說,這種動力裝置具有布局靈活、維護成本低、燃油消耗少、沒有空間浪費、振動和噪音小、自動化程度高等優點。但其也有一些缺陷,如平穩性不好、裝備採購成本高、發動機艙太大(關閉時必須密封)、軸承必須使用潤滑油和伺服系
統等。

武器系統

該艦強調航母與兩棲戰艦的通用性,因此它幾乎沒有攻擊性武器,僅象徵性地裝備了一些自衛武器,包括2挺12.7毫米機槍,4具20毫米口 徑的近防炮,1部“拉姆”Block0或“海拉姆”防空飛彈系統。應該說,“胡安·卡洛斯一世”號更像是輕型航空母艦,所以艦載機才是其最重要的武器,包括MV-22 “魚鷹”、AV-8B“海鶴”或未來海軍即將裝備的F-35B“閃電”Ⅱ,以及其它各型直升機。其艦載機可執行運輸、反潛、防空、反艦和對地攻擊等任務,進行垂直登入的能力遠超“加里希亞”級。它還可彌補“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航母的海空作戰缺口,支援西班牙海軍作戰。這裡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該艦計畫裝備美海軍新一代主力戰機─-MV-22“魚鷹”和F-35B“閃電”Ⅱ,這使得其戰力可與美海軍新一代“塔拉瓦”級多用途兩棲攻擊艦(LHA-6)媲美,大大提升了其現代海戰能力。

運輸能力

“胡安•卡洛斯一世”號“胡安•卡洛斯一世”號

“胡安·卡洛斯一世”號後視圖該艦總運輸量為6000噸。其全通飛行甲板上有6個飛機起降站位、1個搜救站位。飛行甲板的船娓部分可起降MV-22,艦脆滑躍甲板可起降AV-8B“海鶴”和F-35B“閃電”Ⅱ。甲板上至少可同時起降4架CH-47“支努乾”重型運輸直升機或6架SH-3D“海王”、NH-90、“貝爾”212、SH-60B/LAMPS Ⅲ等中型直升機。艦上有航空兵部隊172人 (41名軍官,60名士官,士兵71人),負責飛機起降和駕駛飛機,遂行運輸、反潛、防空、反艦和對地攻擊作戰任務。庫位於尾部的住宿艙之上,面積約1 000平方米,可停放12架中型直升機。前方的輕型車庫設計得也很像機庫,必要時也可停放飛機。輕型車庫的面積為2 046平方米,可裝載輕型戰車或停放18架中型直升機。這樣,機庫和輕型車庫共可停放30架中型直升機(或10 架CH-47) ,加上甲板上停放的6架中型直升機(或4架CH-47),該艦共可搭載36架中型直升機(或14架CH-47)。在機庫和輕型戰車庫層下為重型車庫和船塢層,它與船娓的船塢相通。船塢長69.3米,寬16.8米,面積約1 163平方米,船娓船塢門長16.5米,高11.5米,與1艘“加利西亞”級的船塢運輸能力相當,能容納4艘LCM-lE型高速機械登入艇或6艘 LCM-8型機械登入艇,另外還搭載有“超級貓”硬殼充氣艇。 船塢設計與重型車庫比較相像,必要時也可作為車庫使用,可增加1163平方米車庫面積,共可停放46輛 M60 或“美洲豹”戰車。在人員運輸方面,該艦艦員編制為243人(24名軍官,49名士官,士兵170人),航空兵部隊172人,另外可搭載參謀人員103人,海軍部隊23人,陸戰隊902人,累計1443人。在執行登入作戰時,完全可滿足部隊投送和登入作戰的需要。
艦最下層有寬闊居住艙和1個艦載醫院。艦載醫院裝備有救護車和其它醫療裝備,包括2間手術室,1間牙醫室,1間醫務室,1間會診室,1間治療室,1間傳染病治療室,1塊傷員選擇區,1間x射線室,1間實驗室,1間藥房和若干病房,大大提升了西班牙海軍災難救助和人道援助能力。

電子設備

建造中的“胡安·卡洛斯一世”號該艦裝備的信息處理系統、數據高速傳輸系統和緊急裝備啟動系統,可直接接收、處理、顯示和轉發感測器及其它裝備的信息,能處理和提供戰術情報,綜合氣象信息,協助導航系統提供準確導航。艦上裝備有完善的C4IRS 系統,控制和管理艦載自衛武器、艦載機升空、登入艇作戰使用等。艦載MK-23防空雷達(或AN/SPS-49 (V)l雷達)用於捕捉目標,AN/SLQ-32 (V)電子支援設備(甲板下)進行電子對抗。被動無線電頻率/紅外雙模感測器,用於制導“拉姆”防空飛彈系統。利用艦載11號數據鏈作戰通信系統,可與別的艦船交換戰術情報,為艦內和艦際通信提供必要數位化管理,還可進行衛星通信和話音通信。

前景展望

“胡安•卡洛斯一世”號“胡安•卡洛斯一世”號

“胡安·卡洛斯一世”號服役後將取代兩艘從美國採購的坦克登入艦,成為西海軍新一代艦艇編隊的核心。該艦既可執行兩棲作戰任務,又具備海空作戰能力,還可充當西班牙陸軍運兵船,運輸陸軍及其重型裝備(含直升機),支援陸軍作戰,大大提升了與陸軍密切配合和協同作戰能力。“胡安·卡洛斯一世”號將成為除“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滿載排水量為40600噸,英國海軍65 000噸的“未來航母”和法國59 000噸的“第二艘航母”在研)外西歐最大戰艦,比英國“無敵”級輕型航母(20300噸)、 “海洋”級直升機航母(21 575噸)、法國“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德國海軍MHD-150型多用途兩棲攻擊艦(15 000噸,在建)、義大利“凱沃爾”級輕型航母 (27 000噸)都大,作戰能力更強,大大提升了西班牙海軍在歐盟成員國海軍中的地位。該艦若改裝成航母,將取代現役“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航母,成為新旗艦,其實力將超過義大利海軍,躍居歐盟第4位,稱霸地中海,角逐大西洋,成為西南歐名副其實的海上霸主,可與歐盟領袖法國和德國的海軍實力媲美。
目前納凡蒂亞造船公司正在設計“胡安·卡洛斯一世”號戰略投送艦的外銷型姊妹艦,以滿足出口需要,開拓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很可能成為中型海軍標準兩棲攻擊艦。2007年6月20日,澳大利亞國防部宣布以“胡安·卡洛斯一世”號為原型的方案擊敗了以“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為原型的方案,贏得兩艘“坎培拉”級新一代多用途兩棲攻擊艦的研製建造契約。此外,非洲最已開發國家-南非也在謀求採購“胡安·卡洛斯一世”號的姊妹艦,打造以多用途兩棲攻擊艦為核心的未來艦隊,與印度、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爭奪印度洋的控制權。

世界航母大全

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
日向號航空母艦
印度維拉特號航空母艦
海鷹號航空母艦
威爾斯親王號航空母艦
無敵號航空母艦
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
蘭利號航空母艦
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
翔鶴級航空母艦
赤城號航空母艦
明斯克號航空母艦
美國喬治·布希號航空母艦
美國號航空母艦
里根號航空母艦
義大利加里波第號航空母艦
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
約克城級航空母艦

小鷹級航空母艦
華盛頓號航空母艦
巴西聖保羅號航空母艦
伊莉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
新羅西斯克號航空母艦
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
暴怒號航空母艦
凱沃爾號航空母艦
阿斯圖里斯親王航空母艦
西奧多·羅斯福號航空母艦
加賀號航空母艦
艾森豪號航空母艦
大黃蜂號航空母艦
小鷹號航空母艦
企業號航空母艦
胡安·卡洛斯一世航空母艦
尼米茲航空母艦
加里波第級航空母艦

列剋星敦級航空母艦
義大利凱沃爾號航空母艦
阿根廷5月25日號航空
韓國獨島號航空母艦
戈爾什科夫航空母艦
光輝號航空母艦
競技神號航空母艦
加富爾伯爵號航空母艦
企業級航空母艦
戴高樂級航空母艦
美國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
甘迺迪航空母艦
約克城號航空母艦
卓越航空母艦
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杜魯門航空母艦
斯坦尼斯航空母艦
基輔級航空母艦

星座號航空母艦
基輔號航空母艦
泰國皇家公主號航空母艦
美國林肯號航空母艦
福煦號航空母艦
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航
鳳翔號航空母艦
瓦良格號航母
光輝級航空母艦
克萊蒙梭級航空母艦
泰國差克呂·納努貝特號
克萊蒙梭航空母艦
戴高樂航空母艦
獨立號航空母艦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威斯康星航空母艦
無敵級航空母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