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樂級航空母艦

戴高樂級航空母艦是法國最新設計製造的核動力航母,1999年進入現役,將取代老舊的克萊蒙梭級,陣風戰鬥機將成為其主要艦載機。

基本信息

簡介

戴高樂級航母戴高樂級航母
自從60年代2艘“克萊蒙梭”級服役之後,法國再無航母服役。至70年代,這2艘航母后續艦的問題提上了議事日程。但是,對於具體採用什麼類型的航母,法國上下卻一直爭論不休,先後提出過中型、輕型、常規動力、核動力和垂直起降等各種類型,直至1980年9月才定下最後方案:建造2艘中型核動力航空母艦,這就是“戴高樂”級核動力航母。
法國海軍積極發展核航母,與法國的國家戰略是密不可分的。在冷戰結束後,局部戰爭和地區威脅上升,法國海軍逐漸將常規打擊作為國家戰略的主導方面,而核動力航母正是實施這種打擊的最好手段。同時,發展核航母還有助於維護法國的大國地位和形象,對法國維護海外領地的利益也大有好處。據估計,“戴高樂”級核航母的綜合作戰能力要比“克萊蒙梭”級常規動力航母大6倍。1986年2月,法國國防部長簽署了建造航母的命令。1987年1月,首艦R91“戴高樂”號在布勒斯特船廠最後完成了設計圖。1987年11月開始切割第一塊鋼板,1989年4月在布雷斯特船廠船塢開始組裝,1994年7月下水,2000年9月正式服役。

特色

戴高樂級航母戴高樂級航母
“戴”艦在設計時使用計算機模擬獲得了最佳線型,同時採取了提高生存力的措施。為了提高抗核爆能力,全艦從飛行甲板到艦底形成一個堡壘式的箱型結構,並按照北約統一的抗核加固標準建造。艦體的水下部分採用多層或雙層結構,並增強了艦底強度,從而使其具有較好的抗水下爆炸能力。在艦體的關鍵部位,如反應堆艙、機艙、指揮中心和彈藥庫等處均裝有裝甲防護。全艦從艦底到艦橋頂部共15層,由縱橫艙壁分成20個水密隔艙,共有2200個艙室,具有較好的抗沉性。
“戴”艦裝有4座8單元“紫菀15”防空飛彈垂直發射裝置和2座6聯裝“薩德拉爾”近防系統,另外還有8門20mm單管炮用於日常警戒。電子設備有:塞尼特8號戰術數據系統和16號數據鏈;1部DRBJ-11B“阿拉貝爾”3D雷達和1部DRBV-26D“朱庇特”雷達負責對空警戒;1部DRBV-15C“海虎”雷達負責對海搜尋,此外還有“雷卡1229”導航雷達和NRBP-20A助降雷達等。電子對抗設備有2部ARBB-33和1部ARBB-21系統等, 另外有4部“薩蓋”干擾火箭發射裝置。
“戴”艦可載各型飛機40餘架,一般情況下搭載30-33架“陣風M”多用途戰鬥機和3-4架E-2C“鷹眼”預警機,另有4-6架NH-90直升機
“戴高樂”號是本世紀服役的最後一艘航空母艦,它的作戰能力僅次於美國的大型核航母,在世界海軍中排在第二個檔次。法國原來的計畫是建造2艘該級航母來代替即將退役的2艘“克萊蒙梭”級常規動力航母,但迄今只有“戴高樂”號1艘入役,第2艘何時開工尚不得而知,但一般認為,在新世紀保持2艘核動力航母是滿足法國海軍作戰需要,為法國總體戰略服務的最佳選擇。 戴高樂級航空母艦是法國最新設計製造的核動力航母,1999年進入現役,將取代老舊的克萊蒙梭級,陣風戰鬥機將成為其主要艦載機。

研製背景與計畫

1.“戴高樂”級的產生
戴高樂級航母戴高樂級航母
法國擁有一支包括潛艇、水面艦艇和空中攻擊力量的“均衡”的海軍。航空母艦是這支部隊的核心。當時法國艦隊中的“克萊蒙梭”級2艘老艦已將達到極限壽命,雖幾經現代化改裝也難以為繼。為了支持法國的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急需有現代化的航母來接替。於是,1980年9月經批准,法國防部決定建造新的核動力航母來替換老艦。並使艦隊擁有空中預警力量。
該艦的軍事目的是很清楚的,就是要接替現役航空母艦,在海上展開40架對付岸上和海上目標的高性能飛機。
雖然開始時法國對垂直/短距起降飛機在海軍中的套用抱有濃厚興趣,曾經計畫研製與這種類型飛機相匹配的輕型航母,即垂直起降飛機母艦,但後來取消了這種構想。原因是,到90年代垂直/短距起降飛機的發展還不能滿足法國海軍任務的要求。而法國已開始研製與美國F18戰鬥攻擊機相似的“陣風”戰鬥機。為此法國選定了建造具有彈射器和阻攔裝置的傳統型航母。並對該航母提出了2個互相矛盾的要求,一是排水量不得大於40000t,每噸排水量建造費接近“克萊蒙梭”的水平,總經費有限定;二是要求新航母能起飛更重型的飛機,要求能彈射起飛20t重的飛機。這樣就為航母設計增加了困難。
艦的續航力一定要滿足艦的軍事任務的要求,為此選用了核動力推進,但是,在限定經費的約束下,該航母並沒有另起爐灶研製新堆,而是選用為下一代核動力飛彈潛艇研製的同型堆。這樣大大地節省了研製費用。可是,該反應堆的功率滿足不了航母30kn以上的航速,以便彈射飛機時獲得所需要的甲板風。為了彌補航速上的損失,採用了加大彈射器的功率的措施,以滿足彈射20t飛機的要求。
經過這樣的折衷,該航母能滿足高性能的“陣風”戰鬥機的要求,並能彈射起飛E-2C那樣的早期預警飛機。
2.建造計畫
計畫建造2艘,首艦“戴高樂”號於1986年2月4日訂貨,1989年4月開工,1994年5月下水,2000年3月服役。第2艘艦也於1996年在法國總統席哈克的力主下被批准建造。
3.造價
據法國議會報告,“戴高樂”號航母最終至少將花費712億法郎(138億美元)。
費用比原預算增加10%,但大部分是由於撥款決策上的原因而導致“戴高樂”號的建造周期延長30個月造成的。
法國國民議會國防委員會報告航母的費用分成下列幾項:
①航母設計和建造準備費540億法郎。
②建造費118億法郎。
③“戴高樂”號航母艦載機“陣風”M的開發費用70億法郎。
④86架“陣風”M飛機的建造費400億法郎。
⑤採購美國的4架“鷹眼”早期預警機70億法郎。
報告最後說,第2艘航母只需花115億法郎,其飛機和設備完全和“戴高樂”一樣。

總體性能與裝備

滿載排水量(t)40578

戴高樂級航母戴高樂級航母

標準排水量(t)36600
總長(m)261.5
水線長(m)238
總寬(m)64.4
水線寬(m)31.5
型深(m)17.20
吃水(m)8.5
GM(m)1.5
固有橫搖周期(s)24
垂向棱形係數0.74
方形係數0.53
橫剖面係數0.94.
縱向棱形係數0.56
飛行甲板(m)長261.5,寬64.4
動力裝置核動力,2座K15型壓水堆,功率300MW,2台GECAlsthom汽輪機,61MW(83000hp),雙軸。
航速(kn)27
人員編制(名)艦員1150、航空聯隊550、艦隊司令部50(共有1950張鋪位,另加800張臨時鋪位供海軍陸戰隊用)。

飛彈4座湯姆森-CSFSAAM八聯裝艦對空飛彈垂直發射裝置,發射“紫菀”15反飛彈飛彈,慣性制導和中段修正,主動雷達制導,射程15km。

2座六聯裝“西北風”點防禦飛彈發射系統,發射“西北風”飛彈,紅外製導,射程4km,能擊中掠海飛行的離海面3.04m的目標。
艦炮8門“吉亞特"20F2型20mm火炮,射速720發/min,射程8km。

對抗措施4座CSEE“薩蓋”10管迴轉式干擾火箭發射裝置,箔條彈射程8km,紅外曳光彈射程3km。

ARBRl7雷達偵察機,DIBVlA“旺皮爾”紅外探測儀,2部ARBB33型干擾機。
作戰數據系統SENIT8;11、14和16號數據鏈,“錫拉庫斯”2衛星通信系統,AIDCOMER指揮支援系統。

火控系統2部SagemVIGY-105光電系統。雷達對空搜尋??DRBJllD/E型3坐標雷達,E/F波段,作用距離366km。
DRBV26D型雷達,D波段,作用距離183km(對2m2目標)。
對空/海搜尋??DRBVl5V型雷達,E/F波段,作用距離50km。
導航??2部雷卡公司1229型雷達,I波段。
火控??Ambel雷達,I/J波段,作用距離30km(對2m2目標)。
NRBP20A“塔康”(飛機戰術引導系統)。
聲吶包括slat魚雷攻擊告警。
固定翼飛機35~40架,含“陣風”M,“超軍旗”(可能由“陣風”
SU2型代替),空中預警機E-2C。
法國“戴高樂”級航母如圖2.1-7所示。圖2.1-8所示為“戴高樂”級航母預想示意圖。

總體結構

機庫是航母的重要部位,位於主甲板上,機庫長138.5m、寬29.4m、高6.1m。在機庫甲板和飛行甲板之間有一層吊艙甲板(也稱高炮甲板)。這裡多為辦公室。醫院布置在機庫前。醫院升降機和彈藥升降機共用。在機庫的周圍設有飛機維修工作間和備件庫。
機庫甲板以下有4層甲板,第1層是水密甲板。彈藥艙和燃油艙布置在機艙兩舷的舭部,比“克萊蒙梭”號大1.5倍。
“島”位於飛行甲板的右舷。其明顯特徵是採用了隱身設計,從外觀上看採用斜面和圓角,儘量減小雷達波反射截面積。島內有通道和為飛行服務的技術艙室。作戰和通信艙室布置在主艦體內,這樣有利於安全。
為飛行作戰用的艙室,如飛行通信室、值班室和布置任務室全部設在艦的前部緊靠飛行甲板、島和飛行員的住艙區。
在這樣一艘2000多人的艦上,把生活區布置得最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要遵循方便生活這條基本原則,使生活區儘量地靠近戰位。全部食品倉庫和配膳間均垂直布置在艦後部的一個斷面上。餐廳沒有布置在飛行甲板下面,是為了防噪音。
該艦結構設計中充分考慮了抗核爆炸能力。結構上加強和布設裝甲防護等。除機庫和動力裝置外,全艦形成一個堡壘式結構,艙內保持正壓並具有三防能力。結構能承受北約組織規定的核爆炸壓力場標準。而且,考慮了防飛彈、魚雷和水雷的攻擊。艦體水下部分採用雙層或多層結構,增強船底板強度,從而具有抗水下爆炸的能力。
機艙和彈藥艙是重點防護區,四周均布設裝甲,形成一個裝甲箱。彈藥艙在全艦上是最危險區域,為防止引起鏈鎖式爆炸反應,這些彈藥艙需前後分散布置。相鄰艙之間用裝甲隔壁隔開。在一般情況下,備用彈均放在水線以下的彈藥艙中,防止受攻擊時引起爆炸。
在艦的其它重要部位,如“島”、主要作戰艙室和大多數的感測器設備艙室均用鋼或“克夫拉”裝甲進行防護。
防火是提高航母生命力的又一個重要要素。這一點,對於裝有大量航空燃料和彈藥的航空母艦來說,不管是平時還是戰時均勻特別重要。在飛行甲板和機庫等大多數區域都設有遙控消防作業系統、高噴射量的泡沫炮和充有A.F.F.F乳化劑的噴淋系統。另外,在飛機升降機、彈藥升降機和垂直通道處也都採取了必要的消防措施。

航空設施

“戴高樂”號航母的飛行甲板在長度上與“克萊蒙梭”級相似,但寬度明顯增加,所以面積由原來的8800m2增加到12000m2,在飛行甲板上可同時停駐20架“陣風”式飛機。
該艦的斜角甲板比“克萊蒙梭”號加長了。2座C-13型蒸汽彈射器,長75m,分別位於首部左舷和斜角甲板上。島比較靠前,2台飛機升降機位於其後。升降平台尺寸為21m-12m,承載能力為36t。
該艦裝有MK7-3型阻攔裝置,能使23t重以130kn進場的飛機在100m內停下來。
該艦裝有光學助降系統和自動著艦輔助系統,大大提高了著艦的安全性。

相關

目前法國艦基航空兵實力居世界第二位。法國為了繼續保持它的地位和支持它的對外政策,綜合了政治、經濟、軍事和技術諸因素,才決定建造“戴高樂”級核動力航空母艦。這也是法國第一次建造核動力水面艦艇。同時也意味著航空母艦仍然是法國海軍戰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兵力。
法國既為了節省開支,又要其擔負儘可能大的責任,採取了許多十分有效的措施。
1.充分利用現有的海軍設施和研究成果統籌規劃、綜合平衡
“戴高樂”號航母的主尺度受現有海軍造船塢和港口條件的約束,同時也受到經費限額的控制。因此,在主尺度上只能同“克萊蒙梭”級相似,而在經費上又不能超支太多。所以他們儘可能發揮法國海軍現有資源的潛力。比如,選定核動力推進是為了滿足其續航力的要求。但為了節省開支,決定選用已為下一代核動力潛艇研製的核反應堆K15,而放棄了研製航母專用反應堆的方案。儘管該反應堆不能滿足航母30kn航速的要求,但經過折衷,認為這是一個效費比最佳的方案。又比如,在飛機的選擇上,沒有走專門研製艦載機的方案,而是走同空軍研製“陣風”戰鬥機相結合的辦法,走一機多型的路,從而大大節省了研製費用。
2.對需要量小的高價值設備採用引進的措施
法國為了節省研製費用,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對那些高價值的數量少的設備,而且從國外可能引進的堅決引進。如阻攔裝置、彈射器和早期預警飛機都是從美國引進的。
3.為了使這艘3萬噸級的航母達到美國10萬噸級航母的航海性能,採取了許多保障措施一艘軍艦的利用率特別同它在惡劣海況下的航海性能有關。尤其是航母,當艦體運動幅度達到在飛行甲板上不能安全地進行飛機起降和調度作業時,全部飛機就得停飛。此時航母就失去了主要作戰能力。因此,減少航母的運動幅度是法新航母設計重點之一。

世界航母大全

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
日向號航空母艦
印度維拉特號航空母艦
海鷹號航空母艦
威爾斯親王號航空母艦
無敵號航空母艦
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
蘭利號航空母艦
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
翔鶴級航空母艦
赤城號航空母艦
明斯克號航空母艦
美國喬治·布希號航空母艦
美國號航空母艦
里根號航空母艦
義大利加里波第號航空母艦
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
約克城級航空母艦

小鷹級航空母艦
華盛頓號航空母艦
巴西聖保羅號航空母艦
伊莉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
新羅西斯克號航空母艦
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
暴怒號航空母艦
凱沃爾號航空母艦
阿斯圖里斯親王航空母艦
西奧多·羅斯福號航空母艦
加賀號航空母艦
艾森豪號航空母艦
大黃蜂號航空母艦
小鷹號航空母艦
企業號航空母艦
胡安·卡洛斯一世航空母艦
尼米茲航空母艦
加里波第級航空母艦

列剋星敦級航空母艦
義大利凱沃爾號航空母艦
阿根廷5月25日號航空
韓國獨島號航空母艦
戈爾什科夫航空母艦
光輝號航空母艦
競技神號航空母艦
加富爾伯爵號航空母艦
企業級航空母艦
戴高樂級航空母艦
美國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
甘迺迪航空母艦
約克城號航空母艦
卓越航空母艦
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杜魯門航空母艦
斯坦尼斯航空母艦
基輔級航空母艦

星座號航空母艦
基輔號航空母艦
泰國皇家公主號航空母艦
美國林肯號航空母艦
福煦號航空母艦
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航
鳳翔號航空母艦
瓦良格號航母
光輝級航空母艦
克萊蒙梭級航空母艦
泰國差克呂·納努貝特號
克萊蒙梭航空母艦
戴高樂航空母艦
獨立號航空母艦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威斯康星航空母艦
無敵級航空母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