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鷹號航空母艦

神鷹號航空母艦

神鷹號航空母艦(日語:しんよう,Shinyō)是大日本帝國海軍以無法回國的德國郵輪改裝而成的航空母艦。1944年11月17日在中國黃海濟州島以西被美國鍬魚(Spadefish)號潛艇擊沉。

基本信息

由來

神鷹號航空母艦
神鷹號航空母艦

神鷹號的改裝主體不是日本自己的商船,而是一艘來自納粹德國的商船“沙恩霍斯特”號(納粹德國海軍也有一艘戰巡叫這個名字)。

納粹在德國上台之後,出於政治和軍事上的需要,與日本的合作日益增強。德國當時在航空技術上擁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日本從中取得了不少的寶貴經驗,而日本則在海軍方面優勢明顯。

1935年3月德國宣布廢棄凡爾賽宣言,6月德國和英國達成德國海軍保有量為英國海軍的35%的英德海軍協定。由於德國沒有建造航空母艦的經驗,一開始是尋找英國的支持,想參考英國航空母艦“暴怒號”,但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這才轉向日本請求日本轉讓“赤城號”的技術。而當時負責此事的,正是後來的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偷襲珍珠港的領頭人山本五十六

日本海軍方面對這事很上心,立即決定將“赤城號”從設計到訓練方法為止的所有機密全部向德國海軍公開,而這個項目在德國海軍開花的結果便是納粹唯一的航空母艦“齊柏林伯爵”號。

不過“齊柏林伯爵”號並沒有正式服役過,下水後不久,二戰就開始了。原本就處於劣勢的德國海軍根本沒有時間來訓練航空母艦所需要的人員。這艘船的船殼一直都停留在港口,直到1945年4月自沉。

雖然德國人放棄了航母,但日本海軍卻一直沒忘記這艘“赤城”號的姊妹艦。中途島海戰之後,由於一下子沉掉了四艘主力航母,日本海軍曾經想向德國購買“齊柏林伯爵”號,但被德國拒絕了。其實就算是德國同意,在英國皇家海軍的封鎖下,這艘船也到不了日本。作為替換方案,德國便把開戰後滯留在神戶港的一艘兩萬噸德國商船“沙恩霍斯特”號賣給了日本,這就是神鷹號的由來。

改造歷史

德國豪華客船“沙恩霍斯特號”,由北德意志羅伊德公司建造,詳細動工日期不明,於1934年12月14日首次下水,並於1939年7月完工,在同年航抵於日本神戶港。最初船上是採用了新型渦輪電動推進的先進輪機組,但由於在試航時發生故障,故改裝為RO號艦本式渦輪機。

原先此船預定於1939年8月26日自神戶港出發前往馬尼拉新加坡,不過因為德國傳送密電要求滯留返回神戶港;同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於歐洲爆發,雖然船員與旅客改道蘇聯西伯利亞鐵路回國,但是船無法返回德國而一直留在於神戶港。中途島海戰後由於折損過多大型艦艇因此日本海軍向德國駐日本大使館接洽買下此艦計畫改裝成航空母艦,以增加海軍艦隊航空母艦的數量,並約定在戰後付款。
日本將它買下後,1942年9月27日,本艦於吳海軍工廠依照之前大鷹號的設計圖紙開始展開改造作業。1943年12月15日竣工完成後,原本屬意改名為“飛隼號”,但後來又改為“神鷹號”。

由於安裝的動力裝置馬力不足,航速太低,再加上飛行甲板短、機庫狹小,無法起降新型的“天山”艦上攻擊機和“慧星”艦上爆擊機,所以只能使用較老舊的九七式艦上攻擊機和九九式艦上爆擊機。因此,神鷹號一般是擔負護航、訓練以及運輸任務 。

服役情況

神鷹號航空母艦編入吳鎮守府籍,由石井藝江上校就任艦長,同年12月20日編入海上護衛總司令部附屬服役。1944年7月6日改編入第一海上護衛隊,主要負責南方航線的護衛工作和部分訓練任務。1944年11月17日,在中國黃海濟州島西方海域遭美軍潛艦“鍬魚號”(SS-411Spadefish)所發射的4發魚雷命中,並進而引發航空燃料艙的爆炸,全艦最後僅有60人倖存。1945年1月10日本艦除役。

技術數據

標準排水量:17,500噸
滿載排水量:20,900噸
全長:198.34米(水線)
全寬:25.6米
吃水:8.18米
動力:2部AEG蒸氣渦輪引擎,雙軸推進
功率:26,000匹
最高速度:21節
續航距離:8,000浬(18節)
乘員:士官、兵員834名
艦載機:常用機27架,預備機6架
裝備:12.7cm連裝高射炮4基8門、25mm3連裝機槍8基24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