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江鎮[浙江省平陽縣轄鎮]

鰲江鎮[浙江省平陽縣轄鎮]
鰲江鎮[浙江省平陽縣轄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鰲江鎮,隸屬於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浙江省27箇中心鎮小城市培育試點之一,是具備“水,公,鐵”交通網的鄉鎮,溫州南部交通樞紐之一,平陽縣經濟中心、交通中心。 截至2016年9月,鰲江鎮轄面積164.3平方公里,其建成區面積13.9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9萬、常住人口29萬。下設10個社區,99個村(居)。 2016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124.99億元,同比增長6.1%;財政總收入14.92億元;限上固定資產投資9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5256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31250元。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鰲江影像 鰲江影像

鰲江原名始陽江,旋改橫陽江,均以縣名稱江名。

914年(梁乾化四年),橫陽更名為平陽,但江名未改。
早在北宋時期,鰲江由漁人聚集成市,清朝初年設定了海關。至於鰲江鎮(俗稱鰲江)。

1911年(宣統二年)10月改朝後,改稱鰲江警分署,直轄于軍政分府。

1923年(民國十二年),建成鰲江港,港口開闢了至湛江、汕頭、上海、基隆、大連等全國主要沿海城市航線,成為鰲江流域對外開放的視窗。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鰲江正式建鎮,攜漁業與船運之便,成為浙南著名商埠,時稱“中國古鰲頭”、“甌閩小上海”。解放後,鰲江商貿依然非常活躍,平陽縣的工商企業大部分設在鰲江,周邊的福鼎、泰順、文成等縣都在此設立商務代理處,是浙南閩東北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出海口。

1994年,經省政府批准鰲江港為國家二類口岸,並設立了海關、商檢、口岸、邊防、海事等涉外機構,承擔著溫州市飛雲江以南四個縣的全部涉外業務。

2011年,經過行政區劃調整,附近的錢倉、南麂、西灣、梅溪、梅源等五個鄉鎮撤銷建制併入鰲江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9月,鰲江鎮下轄10個社區、99個村(居)。

人口民族

截至2016年9月,鰲江鎮戶籍人口19萬、常住人口29萬。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鰲江鎮,位於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東海之濱、鰲江之畔。全鎮版圖面積164.3平方公里。

氣候特徵

鰲江地處浙江東南沿海,屬於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總的氣候特徵是:夏冬長、春秋短,四季分明;無嚴寒酷暑,春秋宜人;全年光照充足,雨水豐沛,溫暖濕潤。主要災害性天氣有颱風、洪澇、乾旱、大風、龍捲風、冰雹等。

全年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夏兩季(3-9月)。春雨期(3-4月)暖濕氣團勢力加強,冷空氣勢力減弱,冷暖氣團相持於華南上空形成靜止鋒,受其影響,多陰雨天氣,平均雨日37天,雨量287毫米,占全年的17%。梅雨期(5-6月)南方暖濕氣流加強北推,鋒面移至長江中下游流域,縣境不但雨量多,而且降水強度也較大,雨量420毫米,為全年的25%,雨日39天。5月份的平均雨日達20天,為全年各月之冠。颱風雷雨期(7-9月)受颱風影響,雨量多,雨勢猛,西部山區因地形作用,雷陣雨也較多。7-9月總雨量達630毫米,全年的38%,為雨量最多的季節,雨日43天。秋冬少雨期(10-12月),因受極地乾冷空氣團控制,雨量較少,且地域分布均勻,總雨量只有290-360毫米。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鰲江鎮的植被主要分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兩大類。自然植被大部分為針葉樹的馬尾松、柳杉、杉木,闊葉林的的桉樹、木麻黃、樟樹、楓楊等次生林;低層植被以茅草、蕨草為主,灌叢有胡枝子、烏飯、菝葜等。人工植被中有水稻、旱地作物、蔬菜、果木林、竹木、茶、桑等。1956年統計,全流域僅有林地95萬畝,大部分為次生的針葉林——馬尾松、柳杉、杉木——所覆蓋,半原生狀態的常綠闊葉林只能在交通閉塞或極險峻的地方才能看到。

鰲江流域水產資源豐富,品種繁多,計有魚類91種,分屬31科,以棲息區域來分:在湖沼定居性的魚類有45種(鯉、鯽、黃鱔、泥鰍等),溪潤性魚類9種(圓吻鯤、馬上魚等),溯河性魚類5種(鰣魚、香魚等),河口性魚類24種(梅童魚、鰳魚、鯔魚、鱸魚等),放養性魚類6種(青魚、草魚、鰱魚、包頭魚等),其他魚類2種。

水資源

鰲江 鰲江

鰲江水資源豐沛充足,流域的集雨區分布是自東向西遞增,東部的年均雨量在1700毫米左右,西部山區的雨量則達到2000毫米左右。平陽的順溪、青街、南雁,蒼南的騰垟、莒溪等地是雨量的中心。鰲江流域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19.19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7.53億立方米,地下水1.66億立方米。全流域多年平均徑流總量17.53億立方米,偏豐年22.91億立方米,平水年16.73億立方米,缺水年12.57億立方米,枯水年8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年入海水量15.87億立方米。

鰲江流域水力資源的利用量達3億立方米,全部分布在上中游山區,理論蘊藏量為13.9萬千瓦,可開發利用為6.27萬千瓦。

經濟概況

概括

2016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124.99億元,同比增長6.1%;財政總收入14.92億元;限上固定資產投資9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5256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31250元。

第一產業

2009年,鰲江鎮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完成了早稻播種面積2000多畝。發展特色農業,湧現了一大批種養能人和種養基地,發展了一大批優特產品。水產品加工、塘川橄欖基地、墨城早香茶基地、浙飛鴿蛋等特色項目。

2011年,鰲江鎮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2847萬元,其中農業產值18950萬元,林業產值694萬元,牧業產值20131萬元,漁業產值61792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1280萬元。

第二產業

2011年,鰲江鎮企業2048家,年末全部從業人員65842人,工業總產值155.85億元,增長21.76%,其中規模以上的企業總產值58.43億元,同比增長3.4%。規模以上的企業新增19家,累計142家。超千萬企業新增12家,累計91家。機電行業產值 45.38億元,同比增長23.01%,占工業總產值29.12%。整合出讓土地122畝,再見工業項目15個,竣工驗收4個,完成工業性投資7.95億元。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4家,創建市、縣級企業研發中心各1家,雁峰集團節能環保型平台凸輪四梭塑膠圓織機列入國家級火炬計畫項目,合力建機獲得“浙江省著名商標”稱號。

第三產業

2009年,鰲江鎮第三產業增加值20.32億元,同比2008年增長7.80%,實現社會商品零售總額30.12億元,同比2008年增長5.68%。完成浙南物流園一期用地320畝農轉用手續審批,進行了前期方案設計,確定了鋼材市場遷建選址。

2011年,鰲江鎮第三產業增加值39.64億元,占生產比重由2010年46.8%提高到48.6%,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總額3.08億元,金融營業收入4.07億元,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同比2010年增長12.68%。

社會事業

教育

鰲江實驗國小 鰲江實驗國小

鰲江鎮教育事業的發展,榮評“市級尊師重教先進集體”。

2011年,鰲江鎮為推進基礎教育發展,鰲江國小整體搬遷,開工建設了鰲江五小遷建、鰲江七小附屬工程,建成鰲江新五中遷擴建一期、鰲江十二小教學樓、鰲江十三小教學樓等工程,完成鰲江四中、鰲江八中、鰲江六中六小等學校附屬工程建設。

截至2016年9月,全鎮有國家級重點示範學校2所、省市示範性學校9所。

衛生醫療

鰲江鎮投入1000萬元擴建梅源中心敬老院,新增居家養老照料中心19家,完成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擴面工作達103.8%,全年發放救災救助資金1900萬元;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工作完成率達94%,成功通過省級衛生城鎮複評。 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5%以上,報銷城鄉居民醫療費用2.4億元,新建、改建養老服務中心2家,6家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試點運行。醫衛事業不斷發展,新增市級衛生村16個,開展食品藥品安全督查和整治,成功創建市級藥品安全示範鎮。

截至2016年9月,全鎮現有省級重點醫院2家,鎮、社區、村三級各類衛生院150餘家。

文體

鰲江公園 鰲江公園

鰲江鎮為了推進鎮、社區、村居三級文化設施建設,投入1600萬元建成鰲江鎮文體中心,錢倉社區金錢會起義陳列館順利落成,創成3個村級文化禮堂,52個村(居)建成農村文化活動室和農家書屋,開展建鎮80周年系列活動,推出《溫州晚報-新鰲江》周刊,打響了“幸福鰲江七百工程”品牌,成功舉辦第二屆“鰲江大龍”文化藝術節,“百千萬文化下鄉。新增3個省小康體育村和塘川、錢倉等2個市社區體育廣場(公園)。舉辦各類體育賽事活動12場次,圓滿完成2014年溫州國際山地戶外運動挑戰賽鰲江段賽事。

文化

鰲江歷史底蘊深厚,民間文化特色鮮明,其中“鰲江大龍”被列入2009年全省十大非物質文化新發現之首,入選參展“中國(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暨浙江省首屆文化藝術節”,“梅里和劇”列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龍山頭石棚墓”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

港口

鰲江港客運站 鰲江港客運站

鰲江港是台輪停泊點和浙江省四大聯運港口之一,歷來是浙南和閩東北地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主要商埠,航線可直達沿海各城市,現已建成千噸級碼頭2座,500噸級碼頭10座。依託鐵路和港口,準備建設浙南(鰲江)物流中心(火車站站前),該中心建成後可以降低鰲江及周邊地區的企業物流成本。此外,鰲江港區擁有鰲江流域乃至甌南、閩北邊界地區5000平方公里的腹地,輻射人口近500萬

鐵路

鰲江火車站 鰲江火車站

溫福鐵路鰲江站瞬間上下客流量約1000人次,年貨運吞吐量約98萬噸,雙軌電氣化列車時速達200公里,將成為目前我國新建鐵路中速度最快的線路,把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從鐵路運輸上連為一體,是中國沿海鐵路的黃金通道。2009年,鰲江火車站建成,站前廣場一期建設基本完成,站前廣場二期工程建設正常推進,廣場路和火車站大道北段、府前路二期工程按時完工,火車站大道26幢商住高樓建設完成,火車站到甌南大橋的公交投入運行,車站大道將成為鰲江的新軸線。

公路

甌南大橋 甌南大橋

隨著甌南大橋、甬台溫高速公路、沿海大道等一批重點交通基礎設施工程的建成,使鐵路、公路、水路等多種運輸方式得到有效銜接,增強了鰲江接收東南沿海和溫福雙向運輸的能力。

浙江省沿海高速、溫州輕軌均計畫在鰲江分別設鰲江互通與鰲江站。由於鰲江一橋交通壓力巨大,市政府決定規劃建設鰲江塘川互通。鰲江作為溫州大都市南部核心城市地位日益顯現。政府在鰲江下游處建設6座跨江大橋,其中鰲江一橋、鰲江三橋(甌南大橋)已建成,鰲江四橋、鰲江六橋正在建設中,鰲江二橋、鰲江五橋正在研究中。

風景名勝

概述

鰲江風光秀美,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境內有中國最美島嶼、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南麂列島,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南雁盪山門戶荊溪山,國家級生態鄉梅源,省級風景旅遊區西灣,千年古鎮錢倉,陸游詠梅故地梅溪等。

南麂列島

鰲江鎮[浙江省平陽縣轄鎮] 鰲江鎮[浙江省平陽縣轄鎮]

南麂列島擁有各類景觀180多處,具有獨特的海島風味和地方色彩,是集科研考察、旅遊觀光、避暑度假、漁家樂為一體的海上樂園。景觀以大沙岙(澳)金沙碧海、奇峰異石、天然壁畫、海島平原、大擂水仙最為著名。

南麂大沙岙海灘寬800米,長600米,水質、沙質皆屬上乘,是中國罕見的貝殼沙質海濱大浴場。南麂是浙江省四大漁場之一。貝類、藻類種數均占全國總數的五分之一以上,居全國之首,故有“貝藻王國”之稱;大擂島水仙滿山遍野,花香撲鼻;三盤尾天然草坪面積63畝。南麂島還是鄭成功收復台灣的練兵場,存留有摩崖題刻等遺蹟多處。

南雁盪山

南雁盪山 南雁盪山

南雁盪山原分東西洞、順溪、疇溪、石城、東嶼五大景區,有67峰、24洞、13潭、8瀑、9石之勝。後經總規修編調整為東西洞景區、順溪景區、明王峰景區、碧海天城景區、赤岩山景區,其中碧溪東西洞和順溪景區為一級景觀區,郭溪明王峰和騰蛟赤岩山景區為二級景觀區,碧海天城為三級景觀區。總面積169.27平方公里,其中主體區域155.90平方公里,飛地景區13.37平方公里,共138個景點,其中自然景點85個,人文景點53個。整體自然景觀突出地表現為“秀溪、幽洞、奇峰、石塹、銀瀑、景岩”的“南雁六勝”。蘇淵雷作、趙朴初書的楹聯曰:“秋色平分南北雁,高風遙接東西林。”

鎮區榮譽

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第76位;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中國可持續發展小城鎮試點;

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

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單位;

國家級星火技術密集區建設單位;

全國創建文明城鎮示範點;

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鎮;

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鎮;

浙江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浙江省教育強鎮;

浙江省體育強鎮;

溫州市首批強鎮擴權改革試點鎮;

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試點鎮;

2009年浙江省十大非物質文化新發現之首。

浙江百強鎮

浙江百強鎮!!

揭陽行政區劃百科

揭陽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潮汕平原上,東鄰汕頭、潮州,西接汕尾,南瀕南海,北靠梅州,地處東經115°36′——116°37′39″,北緯22°53′——23°46′27″。
安樂村
庵後村
鰲頭村
鰲江鎮
北良村
北門社區
白塔鎮
半洋村
北河村
北溪村
北坑村
白塔村
邦莊村
北星村
白坑村
北村
祠堂村
長嶺村
赤岸村
赤步村
車田村
長灘村
赤岩村
粗坑村
赤洲村
赤二村
赤山村
長青村
東山街道
大圍村
大西村
東門社區
東郊社區
頂六村
東寨社區
大寮村
大瑤村
東倉村
東洲村
東寮村
東星村
登崗鎮
地都鎮
東光村
第四村
大嶺下村
第二村
東園鎮
大新村
大溪鎮
大鹿村
東新村
第三村
第五村
大園村
東聯社區
大同社區
大豐村
東隴鎮
大潭村
東門村
東福村
點埔村
東隴村
東埔村
典詹村
東港村
東湖社區
趙埔村
東港鎮
頂深水村
鳳林村
鳳聯村
鳳港村
鳳光村
汾水村
鳳北村
分水村
高湖村
港畔村
廣南村
港口社區
高明村
港尾村
古塘村
溝邊村
桂東村
觀音山村
關山村
關西村
官路村
古份村
厚洋村
華誠社區
何厝村
紅坡村
後寮村
湖濱社區
黃崗村
河田村
後湖村
惠城鎮
湖美村
後王村
後山村
後池村
京北社區
進賢社區
尖山村
金溪村
揭西縣
甲埔村
解放路社區
金東村
客洞村
坎頭村
葵潭鎮
爐頭村
籃兜村
龍砂村
劉畔村
龍嶺村
龍躍村
嶺仔村
隆江鎮
梅雲社區
梅雲街道
棉湖鎮
廟角村
馬南山村
南門社區
南厝村
南洋村
彭林村
中聯村
樟樹下村
周田鎮
寨一村
浦東社區
埔上村
埔尾村
坪上鎮
普寧市
群光村
岐山社區
岐寧社區
橋頭社區
錢坑鎮
前湖村
前埔村
榕華街道
榕東街道
榕城區
石洋村
石牌村
上林村
石峽村
石田村
水寨村
湯前村
潭溪村
塔兜村
湯壩村
塔頭鎮
塘邊社區
圍頭村
五新村
沃角村
西陳村
西馬街道
新陽社區
夏橋村
西關社區
下義社區
仙橋街道
巷畔社區
西頭社區
新亨鎮
下坡村
新圍村
新寮村
新市村
錫場鎮
西洋村
下壩村
新安社區
溪東村
新東村
西溪村
新風村
西塘村
象湖村
溪西鎮
西嶺村
永革社區
永安社區
玉聯村
雲路鎮
月城鎮
玉湖鎮
月山村
院前村
圓山村
月湖村
竹林村
中山街道
珠坑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