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斑刺尾鯛

頭斑刺尾鯛

頭斑刺尾鯛是食用魚類,一般體色較美麗的魚種是重要的觀賞魚。淺水珊瑚礁區中最顯眼且數量較豐的魚族。

基本信息

生物學分類

頭斑刺尾鯛頭斑刺尾鯛

界:動物界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輻鰭魚綱Actinopterygii
目:鱸形目Perciformes
亞目:刺尾魚亞目Acanthuroidei
科:刺尾鯛科Acanthuridae

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的熱帶淺水珊瑚礁海域。

深度

從0米的潮池、潮間帶到深數十米之岩礁及珊瑚礁海域,但有些魚種可達50~60米深。

形態特徵

頭斑刺尾鯛頭斑刺尾鯛
頭斑刺尾鯛體呈橄欖型至延長且側扁,尾柄瘦而有力。口小端位,具一列小而密生的門齒狀之齒,齒緣有鋸齒或波狀緣,亦有細長的刷毛狀齒。背鰭1枚,連續且長。側線1條且完整連續。體被櫛鱗,鱗片小且固生於皮膚,使得表皮粗糙如砂紙。尾鰭後緣稍凹入。一般體長約20~30厘米之間,但亦可達70厘米。頭斑刺尾鯛被俗稱為“外科醫生”、剝皮羊或打鐵婆。在尾柄之硬棘及骨板,在掙扎或受威脅時,會使入侵者造成既深且疼痛得傷口,故須小心。另外本科部分魚種有黃化現象,即體色變成黃色或黃色調。

生活習性

頭斑刺尾鯛頭斑刺尾鯛
頭斑刺尾鯛是素食主義者,它們的口很小,門齒緣呈鋸齒、波浪狀,有的牙齒甚至長得像一把細細長長的剛毛刷,很適合刮食附著在珊瑚礁上的藻類,常成群結隊在珊礁區覓食。除了用肌胃來磨碎藻類外,有些種類在腸的末端會膨大為“盲囊”(醱酵腔),內有共生菌負責消化藻類。有少數幾種刺尾鯛以水層中的浮遊動物為主食,而櫛齒刺尾魚屬則是碎屑食性。

經濟利用

一般以流刺網、延繩釣或潛水鏢魚法等捕獲。觀賞及食用兼具。剝皮後,煮薑絲湯,肉質鮮美。尾柄上骨質盾板非常銳利,易傷人,處理時需小心。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七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