瑰麗凹尾塘鱧

瑰麗凹尾塘鱧

瑰麗凹尾塘鱧又稱黑尾鰭塘鱧(學名:Ptereleotris evides)俗稱噴射機,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鰕虎亞目凹尾塘鱧科鰭塘鱧屬其中一種。分布於中國台灣;印度一太平洋海區,北至日本。棲息於珊瑚礁區的砂底海域,親魚常成對游泳于海中,遇驚嚇能迅速鑽入洞穴內躲藏。無食用價值。可供觀賞。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瑰麗凹尾塘鱧瑰麗凹尾塘鱧

中文名:瑰麗凹尾塘鱧

學名:Ptereleotrisevides

英文名:Encaeuraevides,Ptereleotrisdispersus,Ptereleotrisevidens,Ptereleotrismicrolepissakurai,Ptereleotristricolor,Pterelossusevides,Vireosasakurai

俗名:黑尾鰭塘鱧

科名:Ptereleotridae

科中文名:凹尾塘鱧科

同種異名:Encaeuraevides,Ptereleotrisdispersus,Ptereleotrisevidens,Ptereleotrismicrolepissakurai,Ptereleotristricolor,Pterelossusevides,Vireosasakurai

模式種產地:SantoDomingodeBasco,BatanI.,Philippines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棲息環境:礁區

棲息深度:-米

最大體長:14cm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否

食用魚類:否

觀賞魚類:是

形態特徵

瑰麗凹尾塘鱧瑰麗凹尾塘鱧
背鰭Ⅵ,Ⅰ24—26;臀鰭Ⅰ24—26;胸鰭22—23;腹鰭Ⅰ4;尾鰭17。縱列鱗約150;橫列鱗約40;背鰭前鱗約25。體長33—45mm:體長為體高5.4—5.6倍,為頭長4.0—4.2倍。頭長為吻長4.1—4.5倍,為眼徑3.1—3.3倍。體延長,頭小,側扁。吻短而高。眼大,上側位。口大,前上位。下頜突出。體被細圓鱗。頭部除前鰓蓋骨後上緣具小圓鱗外,其餘部分裸露無鱗。背鰭2個,分離。第二背鰭及臀鰭相對,同形,基部長。左右腹鰭尖長,分離,不癒合成吸盤。尾鰭內凹。頭、體棕褐色。第一背鰭黃色;第二背鰭與臀鰭棕褐色,邊緣黑色;幼魚尾鰭下葉近基部處具一黑斑,成體漸消失。暖水性近岸底層小型魚類。

棲息環境

棲息珊瑚礁區的砂底海域,親魚常成對游泳于海中,遇驚嚇能迅速鑽入洞穴內躲藏

世界分布

印度太平洋

地理分布

中國台灣;印度一太平洋海區,北至日本

經濟利用

無食用價值。可供觀賞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七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