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家務族

零家務族

是指因為工作忙無暇顧及家務,或者因自小被父母嬌慣,在成長過程中將許多時間與精力用之於學習,沒有做家務習慣的群體,一般以80後居多。隨著工作時間越來越長,80後花錢僱人做家務,這種現象也越來越普遍,並且越來越受到青年人的追捧,進而成為一種新時尚。比較起收入,花費在家務助理身上的錢是很小的一部分,而節省下來的時間可以進修、交際、娛樂、健身,為以後的工作做積累。

產生背景

返回銳詞報返回銳詞報

在中國大陸,隨著越來越多的“80後”結婚生子,原先在家被父母照顧得相當周到的他(她)們,工作繁忙加上生活能力差,一些經濟能力負擔得起的家庭就會聘用家務助理幫助自己做家務,讓自己工余時有更多休閒時間,以免在外工作勞累後回家還要處理繁重的家務,增加身心負擔,為家務所累。

隨著工作時間越來越長,80後花錢僱人做家務,這種現象也越來越普遍,並且胡月來受到年輕人的追捧,進而成為一種新時尚。請人做家務的80後、90後,自小就沒有做家務的習慣,他(她)們認為,比較起收入,花費在家務助理身上的錢是很小的一部分,而節省下來的時間可以進修、交際、娛樂、健身,為以後的工作做積累。

除此之外,做飯和打掃房間這些也被老一輩認為是必備的生活技能逐漸成了“難題”,“零家務”一族由此應運而生。

群體特徵

1、在中國大陸,實行“零家務族”的多為白領家庭,他們都有穩定的好職業,穩定的高收入,職業多為政府部門中層公務員或幹部,企業管理人員,專業人士如教師、醫生、律師等,這些人由於自小被父母嬌慣,在成長過程中將許多時間與精力用之於學習與工作,沒有做家務的習慣,多半具有高學歷、高收入的特點。

2、“零家務”之所以會被年輕人推崇,說明這些人由於自小被父母嬌慣,在成長過程中將許多時間與精力用之於學習與工作,沒有做家務的習慣,形成了家務需要市場,社會對家務有一定的需求,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社會分工進一步專業化、體系化,同時也代表了年輕一代人的一種高品質的生活追求方向。

催生“高級管家”

零家務族“零家務族”

隨著80後父母和高收入家庭的出現,客戶對保姆的要求越來越高。“零家務族”不滿足於請來的保姆只懂得搞衛生、洗衣、做飯,還要求她們既能上得廚房,又能進得了書房,希望她們能在主人繁忙時,給孩子輔導作業,幫助用電腦打字、發傳真等。

另外,國語也相對標準,同時懂得一些基礎教育、營養搭配等,相信將來,這些類別將會作為單獨項目提出來,為孩子配餐、早教、心理諮詢以及簡單的文秘都將成為家政服務員的服務內容。

對於80後的年輕家庭而言,具備不斷提高的相應素質是家政服務員受歡迎的基礎。他們也願意多花點費用聘請“高素質家政員”。

社會觀點

家庭倫理學的人士表示,家務作為勞作的一種形式,同樣有著它的社會文化意義。家務勞動是沒有酬勞、沒有交換價值的無償勞動,在男女雙方的共同參與下,體現了家庭成員的平等與和諧。兩個人在家務勞動中,無論是打情罵俏還是柔情細語,都是夫妻間情愛的表露,都是夫妻交流與溝通的良好方式。大多數時候,生活畢竟還是平淡的。只有當兩個人共同經營著一個家的時候,才能真正體現家庭生活的本質,零家務是對原有的家庭觀念的一種解構,具有很多新的意義。

自古有話,清官難斷家務事,“零家務族”生活背後,有現代人奔波勞碌的無奈,也有社會、家庭形態發展的變遷。

相關新聞連結

80後家庭流行“零家務”生活

2010年03月25日16:14羊城晚報
不少家政公司推出相應服務。專家認為,這樣容易造成夫妻間家庭責任感缺失
社區身邊事
羊城晚報記者張薇
買菜、打掃衛生、做飯等家務活兒全權“委託”保姆或鐘點工。由於工作繁忙、壓力巨大、自理能力差等因素,不少80後小夫妻選擇了遠離灶台和圍裙的“零家務”生活方式。“零家務”在廣州甚至正被一些年輕白領夫妻奉為生活品質高的象徵。
鐘點工:
“下午過來收拾昨晚的碗碟”
近日,記者走訪了天河區東圃多家家政服務公司。記者了解到,由於現時抱著“零家務”態度的年輕客戶急增,有家政公司有鑒於此,專門推出相應的服務:比如每天一次的晚飯服務和每周一到兩次的家庭衛生服務等等。“由於業務太多,家政人員缺乏,旺季的時候好多客戶需求都得不到滿足”。東圃一家名為信譽的家政服務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約有40餘名工人,在僱主人群中,23歲—35歲的客戶占了大半以上。
48歲的陳惠英已經做了5年多的家政工作。她說,她的僱主都集中在一個小區里,工作起來很方便。過去,人們多數在春節前才找家政,而近兩三年,長期客戶增加了很多,尤其年輕家庭的僱主越來越多。陳惠英介紹,她是這樣為其中一對80後的僱主工作的:小兩口的早飯、午飯自行在外解決,晚飯由她負責。每天下午過來,收拾昨晚的碗、碟和需要清洗的衣服。
80後:
“不必為晚餐灌一小時油煙”
“不必下班去市場與菜販討價還價、匆忙回家,不必為20分鐘的晚餐灌一小時的油煙。”支持“零家務”的80後有自己獨到的看法。在某事業單位上班的小琛結婚3年,妻子在高校工作,小兩口都屬80後獨生子女,從小就沒怎么乾過家務。每天下班回家都很累,兩人誰也不想做飯,而且做的飯也常難以下咽。兩人商量了一番,決定實行“零家務”,專門雇一名鐘點工買菜做飯。小琛說,雖然每月的開支大了,但算算還是划算的,自己完全從繁瑣的家務中解脫出來,省下來的時間用來充電、娛樂、健身,能使自己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態和旺盛的精力。
但也有不少“80後”對這種生活方式並不“感冒”。29歲的小張就是其中一位。在報社上班的她,完全有能力過上“零家務”的生活,但是她卻並不贊同這種生活方式。她認為,較之“你洗菜,我煮飯”的生活,“零家務”的生活方式缺少一種家庭的溫馨。不少老年市民也擔心遠離灶台和圍裙會造成現在年輕家庭責任感缺失,“其實,兩口子做點家務,也可促進夫妻感情。”車陂社區的劉姨贊同地說道。
專家建議
應把做家務當成是樂趣
“現在很多年輕人工作忙,生活壓力大,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將一部分家務交給家政公司代勞,無可厚非,但是完全不做家務的生活方式卻欠妥當。”南方發展研究心理健康研究所辦公室主任、國家心理諮詢師趙凡儀認為,家務很多時候並不僅僅是勞動本身,更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內容,也是凝聚一家人親情必不可少的情感紐帶。家庭如果百分之百地實行“零家務”,容易造成夫妻間家庭責任感缺失。
趙凡儀指出,家務社會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一種趨勢。她分析,現在的年輕夫妻多是獨生子女,從小父母多是大包大攬,很少承擔家務,缺失了生活技能的培養。這一代人成家後,做家務就顯得很困難,加上他們把大量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選擇“零家務”看來順理成章。
此外,“零家務”在年輕夫妻中日漸盛行的另一主要原因是女性社會地位的改變。大批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也有了自己的事業追求,極大地衝擊了傳統的“相夫教子”的生活方式。
趙凡儀建議:“應把做家務當成一種樂趣,不要把其當成苦差事。”她認為,年輕人應重新認識家庭的意義,適度承擔一些家務將其當做生活的“潤滑劑”,體驗兩個人共同經營一個家的感覺,懂得不斷付出,才能將幸福家庭凝聚下去。

“零家務”時代的利與弊(半月觀察)

燒菜交給保姆,打掃交給清潔公司,孩子交給育兒嫂……隨著獨生子女們逐步脫離父母開始小家庭生活,不少新生代家庭開始顛覆傳統生活方式,並首拿家務開刀。“零家務”正被年輕人奉為品質生活的象徵,雖然有長輩們看不慣,可是你不得不承認,這樣一種完全不同於以往的家庭生活模式正在形成。
名詞解釋
“零家務”是指一些家庭將洗衣、做飯、打掃室內衛生等家務活交給鐘點工或家政公司,把自己做家務的時間最大限度地壓縮至零,以便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去工作、學習或休閒。
個案
找家政讓家務歸零
■單身更精彩
李哲:26歲單身
月支出:390元
要求:單身生活,不需要太精緻,但至少要舒服一點。我早飯在外面吃,午飯在單位吃,只是晚飯沒有著落。所以只要每天來做一頓晚飯就可以了,最好口味好一點。順帶每周打掃一下房間、洗洗衣服。
理由:我從小就是由父母寵著長大的,加上工作又忙碌,所以對家務事一竅不通。家裡的洗衣機開關在哪?我不知道。油煙機過濾網要經常洗?我不知道。抹布要分擦桌子和擦地板兩塊?我也不知道!一個人單身獨居真不是件輕鬆的事兒!
■新婚更甜蜜
陳志強:28歲新婚
月支出:280元
要求:只需要每周六上午來打掃一下衛生,因為一周才打掃一次,要求打掃得徹底一點,最好人品質要好,用著放心才行。
理由:新房是帶閣樓的,有180多平方米,我們平時要工作沒時間打掃,而到了周末又想好好享受周末時光。每逢周末,我們倆就望著大房子發愁,這么大房子,常常要忙活大半天才能打掃完,索性請來兩個保潔員,3個小時就忙活完了,而且打掃得很乾淨。早怎么沒想到這個好辦法呢?
■工作更安心
羅莉:35歲結婚9年
月支出:500元
要求:周一到周五,下午4時要去接孩子放學,回家做一頓晚飯,要保證兩菜一湯,孩子正長身體的時候,她最好能懂點營養學,當然最重要的是要有責任心,時間觀念要強,待孩子要好。
理由:孩子上國小一年級,她放學的時候,我和老公都還沒下班,學校離家又遠,讓她一個人回家也不放心。我們還隔三差五地加班,有時候連孩子的晚飯都顧不上做。
■老人更無憂
盧靜:38歲結婚12年
月支出:700元
要求:早上8時到下午5時全天陪護,每天做3頓飯。最好有點文化,起碼要看得懂藥名,如果有些醫療保健常識最好。
理由:父母年紀大了,老爸還有心臟病,我們姐妹兩個都不在他們身邊,心裡老是惦記著他們的身體。每天為了買個菜,買個饅頭,老媽還得上下爬4樓,太不忍心了!給他們請個保姆,儘儘孝心,也解了我們的後顧之憂。
■月子更健康
鄭秀琴:56歲女兒結婚2年
月支出:1500元
要求:有一定育兒經驗,能把產婦和孩子照顧好,保證產婦一天吃5頓飯,包括一頓湯,這樣才能保證母乳,如果有一定科學的育兒常識最好了。
理由:女兒也做媽媽了,可我這做外婆的離得遠,家裡也有老伴要照顧,沒辦法去照顧她。雖然女兒的婆婆和他們住一起,但是兩個人還是忙不過來,小兩口收入不是很高,不捨得請月嫂,我說這錢我出,誰讓咱心疼女兒呢!
改變
“零家務”帶來了什麼
●節省時間緩解矛盾
筆者調查發現,之所以去請家政,有相當一部分年輕人是因為根本就不會做家務,而有更多的人認為,做家務的性價比比較低,夫妻雙方都是上班族,平時工作壓力比較大,他們不願意把時間浪費在做家務上,而是願意把這些時間節省出來,以便自己可以去“充電”、交友、娛樂、健身,為以後的工作和生活做好積累。也有一部分年輕人視家務為家庭幸福的絆腳石,他們覺得夫妻矛盾、婆媳矛盾常常就是由誰做飯、誰刷碗、誰洗衣、誰拖地這些家庭瑣事引起的,索性請來家政幫忙,很多家庭矛盾迎刃而解。
●“零家務”提升生活品質
不用親自下廚,晚餐在桌上,早餐在冰櫃里;不用洗衣,帶著清新氣息的襯衫、褲子、外套分門別類掛在衣櫃裡;不用親自去接,孩子已經安安穩穩在家裡做作業,不用自己整理,隨手扔下的書本、資料也各得其所……在很多年輕人眼中,“零家務”生活是一種高品質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把懂得閒適,懂得懶惰看作現代都市生活的時尚。
“零家務”使女性的雙手從日復一日的家務中解放出來。曾有一項網上調查顯示,大約20%的男人從事像洗衣等某些家務勞動,而從事這方面家務的女人則達到55%。大約35%的男人做飯或者洗碗,而從事這方面家務的女人則達到66%,女性是家務的主要承擔者。山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師、婚姻家庭治療師裴秀清認為,“零家務”是一輪把女性從繁重的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的又一次家庭“革命”,使女性在精神和肉體方面擺脫了束縛,是社會的進步。
●從“沒人請”到“請不著”
筆者在山東省濟南市“陽光大姐”家政服務中心大廳內看到,前來請家政的人絡繹不絕,幾部預約電話也一直響個不停。據經理介紹,“陽光大姐”目前有保潔、月嫂、育兒嫂等20多種家政服務項目,每天都收到100多個預訂家政信息,尤其是到了周末,大廳里往往擠滿了客戶。市中區“熱心大嫂”家政服務中心主任王雪濱說,2001年,“熱心大嫂”的100多個家政服務員,常常幾天也派不出一個,為了一個客戶,會有十幾個人虎視眈眈地看著這份工作。而從2004年起,家政服務員常常供不應求。歷下“知心大姐”家政服務中心的劉玉美主任也介紹說,現在請家政都要提前一個甚至幾個星期才能預訂得到,尤其是月嫂,現在已經預訂到了明年3月。
●從老年人專利到年輕人時尚
過去,請家政服務員以兩種情況居多,一是家裡有老人、病人的,需要多個人手來照顧;第二種就是到年底,臨時請保潔員打掃衛生的。而現在來請家政的群體越來越年輕化,工作內容也越來越日常化了。“陽光大姐”現在有4000餘名在冊員工,其中為“70後”、“80後”服務的就占到一半左右。“70後”一代現在多已是三口之家,孩子一般是上幼稚園或國小,巨大的工作壓力常常使得他們難以兼顧家庭。“80後”這一代人對育兒都沒有什麼常識和經驗,而對於母親一輩的老的育兒觀念,他們往往也不能接受,現在濟南50%的孕婦都會請月嫂,有的甚至月嫂、育兒嫂、保姆一直請下去。
●平等基礎上的各取所需
受舊思想的影響,過去很多人以為,給人做家政、做保姆就是低人一等的工作,而現在的年輕人已經很少有這種想法了。“熱心大嫂”家政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於春燕說,現在請一個好的家政服務員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顧客也都很珍惜。“就像我為老闆工作,老闆付工資給我一樣,我請家政來工作也是同樣的道理,完全沒有什麼尊卑之分,這是一種平等基礎上的各取所需。”今年31歲的劉真真說,她從懷孕的時候,就從家政服務中心請來劉阿姨,劉阿姨帶孩子細心周到,做事乾淨利落,已成為他們家中必不可少的一員。
問題
沒有絕對的“零家務”
▲安全問題誰來保證
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安全問題成為請家政人群最擔憂的問題。家政工作人員的工作水平可以有目共睹,但是他們的人格品質誰來保證?如果家裡丟了東西,找誰說理?還有,如果在家裡工作,要爬窗戶擦玻璃,要接觸各種電器,他們的人身安全誰來負責?對於諸如此類的問題,“陽光大姐”的陳平經理說,每一位家政服務人員都在中心有詳細的戶口檔案信息,而且都給他們上了人身意外保險,如果在工作中出現了什麼問題,家政中心都會有相應的應對措施,不會讓顧客無章可循。“熱心大嫂”的工作人員于海燕說,他們對前來應聘的家政服務員,是要經過長時間培訓的,這其中會對他們的性格人品有一個基本的摸底。派出去的員工都是值得信任的,除非當場目擊、人贓俱獲,否則顧客不應該隨意指責家政員工。
▲不想陌生人介入自己生活
也有很多年輕夫婦反映,他們寧可擠時間來做家務,也不願意去請家政。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不希望陌生人介入自己的生活。他們認為,家庭是最私密的、最放鬆的地方,如果來了一個陌生人,在對其脾氣性格不了解的情況下,會感到不自在。做家務是一種心情的放鬆,也是很好的消閒方式,不應該以忙為藉口,完全把家務撇在一邊。
也有一些年長的人,對年輕人動輒請家政的做法不贊同。在他們看來,鍋碗瓢盆是家庭生活的主鏇律,沒有人是天生會做家務的,對於年輕人來說,請家政並不是天長日久過日子的好方式,年輕人應該做點事,不能光想著享受,該勞動的就得勞動,該節約的就得節約。
▲“零家務”潛藏婚姻危機
山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師、婚姻家庭治療師裴秀清認為,在任何一個家庭,真正的“零家務”是很難做到的。諸如清潔、做飯之類的硬家務,可以請人來做。但是衣櫃、床鋪的整理,家居飾品的擺設,這些日常家務,不可能完全由家政公司來代替。現在的年輕夫妻,雖然很多人把清潔、做飯等家務交付給了家政公司,但是也並不代表他們一點家務都不做。事實上,現在的“80後”一代,更注重生活的品質,他們學花藝,學縫紉,學西餐,會花更多的時間去營造家庭的整體氛圍,這些也屬於家務的一部分。真正恩愛的夫妻,是願意去共同經營小家庭的,做家務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男女雙方共同的參與下能感受到付出的快樂和家庭的和諧氣氛,如果夫妻真的到了絕對“零家務”的地步,很可能是出現婚姻危機的徵兆。

新族人類

新新人類,為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初期的台灣流行語,最早的起源為1980年代末期。此類人群有“新潮”、“年輕”、“不同於舊時代的人們”的特徵。他們生活在物質及文化豐富的新時代,追求一切可觸及的新生事物,喜歡刺激與冒險,倡導新生活,新文化,新運動等。
HI族
99族
孤族
蠶繭族
趕巧族
炒車族
早退族
BT族
炒號族
草族
跪族
漂族
愛餓族
被迫族
無趣族
飆車族
標題族
暴走族
幫幫族
備胎族
背包族
奔奔族
不婚族
畢婚族
背車族
車床族
草莓族
友團族
車縫族
彩虹族
春困族
炒鳥族
抄號族
晨鳥族
簡訊族
考碗族
恐婚族
溜溜族
走穴族
流浪族
樂單族
賴班族
隱貸族
手娛族
藥盒族
典當族
代課族
蛋殼族
電腦族
洞穴族
電波族
代排族
代購族
定格族
飛人族
放氣族
飛魚族
飛特族
粉粉族
粉領族
國貨族
過勞族
哈哈族
號哭族
火腿族
合吃族
候鳥族
海蒂族
哈租族
哈韓族
喊山族
紅唇族
哈比族
倦鳥族
摳摳族
熱婚族
遊藝族
炒錢族
外食族
夜泳族
友團族
阿魯族
布波族
阿Q族
蛋殼族
海豚族
囤暖族
傍傍族
團拜族
曬愛族
挪窩一族
倚靠族
月光族
隱婚族
養卡族
御宅族
太陽族
跳蚤族
淘券族
討薪族
微量族
無性族
蝸居族
石人族
試藥族
曬黑族
燒包族
試考族
試吃族
伸手族
上班族
曬卡族
曬一族
剎那族
閃婚族
食利族
食泥族
試客族
急嫁族
摳門族
扣扣族
低碳族
懼上族
黑飛族
湊假族
拼居族
揭蓋族
海啃族
厭師族
蠶繭族
替課族
慳錢族
淘港族
短婚族
求生族
團居族
避年族
學租族
星光族
蝦米族
鹹魚族
藥丸族
坐班族
追風族
轉存族
裝窮族
蟄居族
追星族
智旅族
折客族
準婚族
職客族
宅內族
晚睡族
威客族
婚活族
捏捏族
陪拼族
學租族
準老族
走班族
透明族
脫光族
淘寶族
夾心族
簡易族
急婚族
酷摳族
回巢族
爬鋪族
管道族
花草族
擺婚族
密碼族
路憂族
辣奢族
周光族
淘婚族
庫索族
鼠族
穿青族
211蟻族
捧車族
陪拼族
龐克族
拼位族
窮忙族
潛水族
日光族
試衣族
刷刷族
閃電族
哇喔族
草莓族
慢活族
裝嫩族
洋漂族
賴校族
熬熬族
奶瓶族
年清族
泡泡族
榴槤族
樂和族
裸婚族
懶婚族
樂活族
獵婚族
麻豆族
蘑菇族
秒殺族
掏空族
歌特族
車震族
張三族
偽婚族
宅內族
快閃族
隱身族
叮飯族
蹭蹭族
恐假族
囤囤族
購硬族
海囤族
掏空族
鐵丁族
SOHO族
BOBO族
WINK族
YOYO族
NONO族
LATTE族
啃椅族
恐歸族
啃嫩族
啃小族
樂定族
零薪族
賣折族
漂一族
拼折族
棄檔族
搶票族
騎游族
悄婚族
時彩族
速配族
掃街族
拖粉族
臥學族
圍脖族
蝸牛族
虛客族
宅生族
做種族
剛需族
陪吃族
裝忙族
隱居族
戒駕族
研漂族
找罵族
曬密族
向日葵族
黃昏就業族
裸體上班族
下水道一族
月老族
跳早族
鐘擺族
4050族
99一族
yes族
紫E族
FUN族
地下族
裸光一族
淘券一族
網咖一族
螢火蟲族
胡蘿蔔族
新丁克族
90後帖族
90後潮男族
捷運娛樂族
網路理車族
網路廬舍族
文化創造族
帶客插隊族
網路曬衣族
奧運搶婚族
隱性就業族
網路曬衣族
馬扎排號族
白領擺攤族
白領練攤族
敗犬女一族
超市試吃族
國際自由族
上班帶飯族
無線蹭網族
打烊購物族
超市收票族
職場幽怨族
二手名牌族
文化啃老族
長三角通勤族
信用卡啃老族
職場動物族
課桌徵婚族
月光退休族
夕陽隱婚族
周末失蹤族
職場閃離族
都市種養族
未富先奢族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_2010年12月

銳詞報
手機報IN詞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

互動百科與卓望信息結成百科知識類內容資源唯一合作夥伴關係,由互動百科向中國移動手機報用戶提供新鮮、趣味的網路銳詞 ,與中移動手機報共同打造新傳媒。

2010年十二月IN辭彙總代際效應 | 新退休主義 | 狀態人 | 三十而栗 | 家庭隱形人 | 晨型人 | 零家務族 | 娛樂烈士 | 同事文化 | 擠生活 | 有抗食品 | 清派對 | 火鍋婚姻 | 大叔賀歲檔 | 鍋貼男 | 軟癮 | 投身體 | 公交尊嚴 | 愛情遠視症 | 周末斷食族 | 4D男人 | 化學鍋 | 頭銜通脹 | 知識焦慮症 | 省誕節 | 大小姐時間 | 尿點 | 啤酒眼 | 數碼囚禁 | 收藏記憶 | 我媽嫌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