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之戰

華陽之戰

華陽之戰發生於前273年,戰國時代秦國攻打魏國、趙國的一場戰爭。前275年,趙國與魏國進攻韓國的重要城邑華陽(今河南省鄭州市南),韓國向秦國求救,秦昭襄王便派遣武安君白起、穰侯魏冉和客卿胡陽率軍救援韓國。秦軍採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戰術,以平均每日急行百里的行軍速度進行長途奔襲,秦軍突然出現在華陽的戰場上,趁著趙、魏兩國聯軍不備時發動進攻,大敗趙、魏聯軍。此戰,秦軍共斬首魏軍十三萬,俘虜三名魏將,魏將芒卯敗逃,趙國將領賈偃亦被秦軍擊敗,秦軍將趙軍俘虜兩萬人沉入黃河中。秦軍乘勝攻取了魏國的卷縣(今河南省原陽縣舊原武西北)、蔡陽(今湖北省棗陽市西南)和長社(今河南省長葛市東)和趙國的觀津(今河北省武邑縣東),魏國被迫獻南陽(太行山以南、黃河以北)與秦國求和。

基本信息

簡介

華陽之戰發生於前273年,戰國時代秦國攻打魏國趙國的一場戰爭。
前275年,趙國與魏國進攻韓國的重要城邑華陽(今河南省鄭州市南),韓國向秦國求救,秦昭襄王便派遣武安君白起、穰侯魏冉客卿胡陽率軍救援韓國。秦軍採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戰術,以平均每日急行百里的行軍速度進行長途奔襲,秦軍突然出現在華陽的戰場上,趁著趙、魏兩國聯軍不備時發動進攻,大敗趙、魏聯軍。此戰,秦軍共斬首魏軍十三萬,俘虜三名魏將,魏將芒卯敗逃,趙國將領賈偃亦被秦軍擊敗,秦軍將趙軍俘虜兩萬人沉入黃河中。秦軍乘勝攻取了魏國的卷縣(今河南省原陽縣舊原武西北)、蔡陽(今湖北省棗陽市西南)和長社(今河南省長葛市東)和趙國的觀津(今河北省武邑縣東部審坡鎮),魏國被迫獻南陽(太行山以南、黃河以北地區)與秦國求和,戰爭結束。
華陽之戰 備註
日期:前273年 地點:韓國華陽(今 河南省 鄭州市南) 結果:秦軍大勝,取魏國的卷縣、蔡陽和長社和趙國的觀津。
參戰方
秦國 魏國
趙國
指揮官和領導者
白起
魏冉
胡陽
魏:芒卯
趙:賈偃
兵力
不詳 不詳
傷亡與損失
不詳 魏軍:十三萬人
趙軍:兩萬人

記載

戰國時期秦與趙、魏所進行的一場戰爭。前279年,秦大舉攻楚,占領楚都郢,建立南郡,此後秦將主要攻擊目標對準魏國。秦原曾遠征齊國,攻取齊的定陶等城邑,然這個地區不和秦本土相連線,所以,秦力圖滅掉橫亘在秦與陶邑之間的魏國。同時,滅魏以後可以隔絕燕、趙與楚、韓的聯繫,給對付秦國的“合縱”以打擊。前275年,秦伐魏,攻至魏都大梁,韓派暴鳶救援,被秦打退,魏不得已而獻溫地於秦求和。前273年,魏聯合趙國攻韓,打到華陽(今河南鄭州市南)。韓求救於秦,秦派白起大破魏、趙聯軍於華陽,斬首15萬。華陽之戰後,秦、韓圍攻大梁,燕、趙兩國發兵救魏,魏獻南陽地於秦求和,秦怕山東諸國因此合縱抗秦,於是便接受南陽之地並退兵。秦將南陽連同過去攻占的楚國上庸之地合併起來,設定南陽郡。華陽之戰是秦國“示天下要(腰)斷山東之脊”(《戰國策·魏策》四)的一次成功嘗試。

戰爭內容

四十年,趙軍魏軍聯合進攻韓國,包圍韓國重要城邑華陽。
韓國求救於秦,秦昭襄王令武安君白起、客卿胡陽率軍救韓。聯軍與韓軍膠著於華陽,而華陽距秦地較遠,魏、趙估計援韓秦軍短期內不會趕到而疏於防範。白起採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方針。大軍由鹹陽出發,以平均每日百里的急行軍進行遠途奔襲,僅8天就到達華陽城下。立即向魏軍發起攻擊,一舉殲滅魏軍13萬人,生擒3名魏將,魏國宰相芒卯敗逃;接著,又進攻趙將賈偃,經激戰,大敗趙軍,溺斃趙卒2萬人,遂乘勝直逼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境)。魏軍主力多被殲滅,無力再戰,割讓南陽(太行山以南、黃河以北地區)地向秦求和。秦聞知燕、趙聯合起兵救魏,便接受魏國南陽地後退兵。

先秦時期的戰爭(一)

著重介紹了中國歷史上先秦時期的一些戰爭,來讓人們了解那一時期的歷史。

戰國戰爭列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