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滅中山之戰

魏滅中山之戰

魏滅中山之戰發生於戰國時代初期(前408年至前406年)期間,魏國攻滅中山國的一場戰爭。周威烈王十八年至二十年(公元前408—前406年),魏軍在顧(今河北定州)攻滅中山國的作戰。經過三年作戰,中山軍力量消耗已盡。二十年,魏軍終於攻克顧城,占領中山國全境。魏文侯隨即命太子擊鎮守中山地,而封樂羊於靈壽(今河北靈壽西北)。中山國亡。

基本信息

簡介

周威烈王十八年至二十年(公元前408—前406年),軍在顧(今河北定州)攻滅中山國的作戰。

戰爭始末

魏滅中山之戰魏滅中山之戰
從十三年(前413年)開始,魏國連年向進攻,至十六年,已占領繁龐等地,確立了優勢地位,遂將矛頭對準中山國(今河北西南部),積極進行戰爭準備。他任命名將樂羊為主將,又向趙國(今河北南部、山西北部河南北部等地)交涉借道。中山國是春秋時期白狄鮮虞建立的國家,都城設在顧。

十八年,魏已完全占領了秦的河西地區,又擊敗宋國,遂命樂羊率領魏軍,越過趙國進攻中山。魏軍攻入中山國,進抵顧城。中山國君武公得知樂羊前來,便把他在中山國的兒子殺死,割其肉燒湯,並派人送給樂羊喝,以示抵抗的決心。樂羊竟喝其湯,食其肉,表明自己頑強進攻的意志。樂羊指揮魏軍,加緊圍攻顧城,魏文侯又給予全力支持。中山軍拚命抵抗,頑強防守。經過三年作戰,中山軍力量消耗已盡。

二十年,魏軍終於攻克顧城,占領中山國全境。魏文侯隨即命太子擊鎮守中山地,而封樂羊於靈壽(今河北靈壽西北)。中山國亡。

戰爭意義

魏滅中山之戰是一次典型的遠距離“跨國”作戰,其規模之大、歷時之久、謀略之獨具,在中國戰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史文記載

1 魏、趙滅中山中山國原名鮮虞 , 為我國北方少數民族狄族人所建 , 始建於西周。周敬王十四年 ( 公元前 506 年 ) 中山國名正式見於史冊 , 鮮虞國改名中山國約在春秋末年。鮮虞國都原在新市 ( 今河北正定新城鋪 ), 改中山國後都於中山城 ( 在今唐縣城西 ) 。是比較弱小的諸侯國 , 屢受周圍大國的侵掠。周敬王三十一年 ( 公元前 489 年 ) 屢遭晉國攻打 , 引起中山國內社會危機 , 國弱民散 ,以致滅國。周威烈王十二年 ( 公元前 414 年 ), 中山武公復國 , 建都於顧 ( 今定州市 ), 周威烈王十八年 ( 公元前 408 年 ) 魏文侯遣樂羊伐中山 , 西門豹為先鋒。魏軍很快包圍中山國都 , 日夜派兵攻打 , 中山君見魏兵攻打甚急 , 就讓在中山的樂羊之子舒上城勸說樂羊放棄進攻中山 , 樂羊也認為急攻會激起百姓的強烈抵抗 , 因此放緩了進攻節奏 , 但仍集重兵包圍中山。 後在魏文侯的督促下 , 率魏軍加緊進攻。中山君為阻止樂羊進攻 , 殺其子樂舒 , 烹為肉羹 , 並派使者送給樂羊一杯肉羹 , 樂羊食盡肉羹 ,然後暴怒得像一頭獅子 , 指揮魏軍拚死攻打中山城 , 終在周威烈王二十年 ( 公元前 406 年 ), 滅中山。魏文侯封太子擊為中山君 , 派李克為相輔佐 , 以靈壽封將軍樂羊 , 稱靈壽君。
周安王二十二年 ( 公元前 380 年 ) 中山約於此年復國 , 桓公為君 , 由顧遷都靈壽 ( 今河北平山三汲鄉 ) 。周赧王十年 ( 公元前 305 年 ) 趙進攻中山 , 攻取丹丘、爽陽( 在今曲陽縣境), 鴻之塞 ( 今唐縣境 ) 等地 , 中山獻四邑講和。後二年 , 趙又伐中山。趙武靈王連伐中山五年 , 遭到中山人的奮力抵抗 , 中山人 " 衣鐵甲操鐵杖以戰 , 而所擊無不碎 , 所沖元不陷 , 以車投車 , 以人投人。 " 趙約齊、燕共攻中山 , 終在周赧王十九年 ( 公元前 296 年 ) 滅掉中山。
2《資治通鑑》 魏文侯使樂羊伐中山

魏文侯使樂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擊。文侯問於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仁君?”文侯怒,任座趨出。次問翟璜,對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對曰:“臣聞君仁則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悅,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親下堂迎之,以為上客。

譯文:

魏文侯派樂羊攻打中山國,予以攻克,封給自己的兒子魏擊。魏文侯問群臣:“我是什麼樣的君主?”大家都說:“您是仁德的君主!”只有任座說:“國君您得了中山國,不用來封您的弟弟,卻封給自己的兒子,這算什麼仁德君主!”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快步離開。魏文侯又問翟璜,翟璜回答說:“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問:“你何以知道?”回答說:“臣下我聽說國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直言。剛才任座的話很耿直,於是我知道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大喜,派翟璜去追任座回來,還親自下殿堂去迎接,奉為上客。

戰國戰爭列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