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陵之戰

桂陵之戰

桂陵之戰是南長垣西北的一次著名截擊戰。孫臏在此戰中避實擊虛、攻其必救,創造了“圍魏救趙”戰法,成為兩千多年來軍事上誘敵就範的常用手段。

基本信息

簡介

桂陵之戰桂陵之戰
桂陵之戰是南長垣西北的一次著名截擊戰。 孫臏在此戰中避實擊虛、攻其必救,創造了“圍魏救趙”戰法,成為兩千多年來軍事上誘敵就範的常用手段。田忌採納了孫臏“批亢搗虛”、“圍魏救趙”的戰法,揮師直逼魏國軍事重鎮平陵(今山東定陶)。齊軍攻打平陵的行動並不堅決,龐涓也不急於回救,繼續竭盡全力攻克邯鄲。直到魏軍已占領邯鄲,損兵折將急需休整時,孫臏才建議齊軍揮師直搗魏都大梁,逼魏惠王十萬火急命令龐涓統兵回救。龐涓接令後,不得不放棄邯鄲,拋棄輜重,晝夜兼程回師。孫臏判斷魏軍回師必經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北),立即率齊軍主力北上,在桂陵設下埋伏。當魏軍經長途跋涉行至桂陵時,以逸待勞的齊軍突然出擊,大敗魏軍,龐涓隻身逃回魏國(一說被俘後放回)。 

對戰雙方

齊國 將領:田忌 軍師:孫臏 兵力:八萬

魏國 將領:龐涓 兵力:十萬

戰場: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北)

戰果: 桂陵之戰後,魏國一蹶不振,齊國則聲威鵲起,稱霸中原,孫臏亦名揚天下。

概述

桂陵之戰桂陵之戰
戰國中期,齊、魏、燕、趙、韓、楚、秦七雄並立,征戰頻繁。公元前354年,魏國派大將龐涓率8萬精兵進攻趙國,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今河北邯鄲),趙國苦戰了一年,眼看就要撐不住了,急忙向盟國齊國求救。齊威王正欲向外擴張,於是命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率兵8萬去救趙國。

田忌採納了孫臏“圍魏救趙”的戰法,揮師直逼魏國軍事重鎮平陵(今山東定陶)。齊軍攻打平陵的行動並不堅決,龐涓也不急於回救,繼續竭盡全力攻克邯鄲。直到魏軍已占領邯鄲,損兵折將急需休整時,孫臏才建議齊軍揮師直搗魏都大梁,逼魏惠王十萬火急命令龐涓統兵回救。龐涓接令後,不得不放棄邯鄲,拋棄輜重,晝夜兼程回師。孫臏判斷魏軍回師必經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北),立即率齊軍主力北上,在桂陵設下埋伏。當魏軍經長途跋涉行至桂陵時,以逸待勞的齊軍突然出擊,大敗魏軍,龐涓隻身逃回魏國。

背景

桂陵之戰孫臏
戰國中期,齊、魏、燕、趙、韓、楚、秦七雄並立,征戰頻繁。公元前354年,魏國派大將龐涓率8萬精兵進攻趙國,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今河北邯鄲),趙國苦戰了一年,眼看就要撐不住了,急忙向盟國齊國求救。齊威王正欲向外擴張,於是命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率兵8萬去救趙國

孫臏向田忌計畫提出,田忌欣然接受。於是齊軍向魏國都進軍。切斷魏國軍隊的交通要道,攻擊它防備空虛的地方。大梁是魏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魏軍不得不以少數兵力助手邯鄲,主力救大梁。這時,齊軍在桂陵埋伏,迎擊魏軍。魏軍由於長期作戰,兵力消耗巨大,疲憊不堪,面對占有先機之利的齊軍偷襲,頓然徹底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困境,終於遭受到一次嚴重的失敗。魏文侯即位後,進行了各方面的改革,使魏國迅速成為戰初最強盛的國家。並積極向外擴張,對齊國所屬的東部構成嚴重的威脅。而趙國為了擺脫魏國的控制,與齊宋相會結好螟害向趙發兵攻城,成為魏攻趙的藉口,趙向齊求救,齊答應援救。

過程

魏國國君魏惠王遷都大梁(今中國中部河南省開封市)後,與齊爭雄中原。齊威王竭力拉攏韓、趙兩國,與魏國對抗。周顯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趙國在齊國支持下,迫使歸服於魏的衛國向趙屈服。

魏惠王派將軍龐涓率兵8萬攻衛伐趙,圍困趙國首都邯鄲(今屬中國中北部的河北省)。次年,趙向齊求救,齊以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領兵8萬救趙。田忌企圖率軍赴趙進攻魏軍主力以解趙圍,但孫臏認為,魏國長期攻趙,主力消耗於外,老弱疲憊於內,齊軍應乘魏國內防務空虛,直趨大梁,迫使魏軍回師自救,並于歸途截擊,以達到既援救趙又打擊魏的目的。

田忌採納孫臏圍魏救趙的計謀,以一部兵力南下,聯合宋、衛軍圍攻位於大梁東南的魏邑襄陵(今河南睢縣),顯示齊軍已攻魏救趙,堅定趙國抗魏的決心;主力則進至大梁東面的軍事重鎮平陵(今山東定陶東北)附近。由於平陵本不易攻取,且齊軍有糧道被斷絕的危險,魏軍因此產生齊軍指揮無能的錯覺,齊軍由此成功隱蔽了爾後進軍大梁的企圖。

齊軍將主力隱蔽,派不懂軍事的齊城、高唐二都邑大夫率師一部攻平陵城,結果兵敗戰死,更使龐涓認為齊軍戰鬥力弱,不以為慮。等到邯鄲城破,魏軍也實力大損。田忌、孫臏就派輕車銳卒直撲大梁城郊,主力則分路跟進,造成兵力單薄的假象,龐涓果然中計,撤離邯鄲。田忌、孫臏判定魏軍回師必經桂陵,即率主力先期到達該地。魏軍進至桂陵,突遭齊軍截擊,倉皇應戰,終致慘敗,龐涓被擒。

孫臏是兵聖孫武的後代,出生於齊國。他曾拜兵學家鬼谷子為師,與魏國大將龐涓是同窗好友。但龐涓做了魏國大將後,十分嫉妒孫臏的才能,將他騙到魏國施以臏刑(去膝蓋骨),欲使其永遠不能領兵打仗。後孫臏千方百計才逃出回齊國,並被齊威王重用。

孫臏終於得到一個向龐涓復仇的機會。但他並沒有急於與龐涓在戰場上相見。他勸田忌放棄領兵直趨邯鄲,與魏軍決戰的計畫,趁魏軍主力出兵在外,國內防務空虛之際,直搗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迫使遠在異國的魏軍“釋趙而自救”。等龐涓回兵時,中途予以截擊,這樣既救了趙,又能給魏國以沉重打擊,是一舉而兩得。

戰役分析

魏的失敗,就是齊國戰略方針的正確和孫臏作戰指揮的高時。在戰略上,抓住有利時機:在作戰指揮方面,能正確分析敵強我弱的局面,選擇適宜的作戰方法,進攻敵人的要害又是空虛的大梁,然後以逸待勞,乘機打了一個漂亮的襲擊戰。另外田忌虛心聽取意見。從善如流,也是戰勝的前提。至於魏軍最後的失敗,也在於戰略上未能掌握動向。

魏軍失敗的原因

1)統軍主將對未來的危機預料不足,在遇到敵軍攻伐非主城時沒有判斷出敵軍的下一步行動,國內兵力空虛。

2)料敵不明,沒有探察清楚就貿然追擊,孤軍深入。
齊軍勝利原因

1)孫臏冷靜分析出了當時戰場的形勢,直接出兵攻打魏軍並不能造成魏國較大的損失。而圍魏救趙則可以一箭雙鵰。

2)拋卻小利,誘敵深入。

評價

中國戰國時期,齊軍深入魏地,迫使攻趙魏軍回救,將其殲滅於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北)的一次截擊戰。周顯王十五年(前354),魏惠王派將軍龐涓率兵8萬攻衛伐趙,圍困趙都邯鄲(今屬河北)。次年,趙向齊求救,齊以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 ,領兵8萬救趙 。田忌企圖率軍赴趙進攻魏軍主力,以解趙圍。孫臏認為,魏國長期攻趙,主力消耗於外,老弱疲憊於內,齊軍應乘魏國內防務空虛,直趨大梁 ,迫使魏軍回師自救,于歸途截擊,以達到既援救趙又打擊魏的目的。田忌採納孫臏圍魏救趙的計謀。龐涓果然中計,回師救趙。魏軍進至桂陵突遭齊軍截擊,倉皇應戰,終致慘敗,龐涓被擒。後來的軍事家把孫臏在此戰中創造的避實擊虛 、攻其必救這種戰法譽為圍魏救趙戰法,成為兩千多年來軍事上誘敵就範的常用手段。

影響

使魏軍得到重創,減弱了魏國在霸權上的威望。也使齊國的威望得到提高。

相關人物

桂陵之戰孫臏

孫臏 中國戰國中期軍事家。真名失傳。齊國阿(今山東陽穀東北)、鄄(今山東鄄城北)一帶人。孫武后裔。生卒年不詳,約活動於公元前4世紀下半葉 。 傳說與龐涓同時從鬼谷子學習兵法。龐涓為魏惠王將軍,因忌妒孫臏才能,將其騙至魏國,施以臏刑(割去膝蓋骨),故稱孫臏。後為齊使者秘密帶回齊國,經將軍田忌舉薦,被齊威王重用為軍師。在齊、魏爭雄具有決定意義的桂陵之戰、馬陵之戰中,孫臏指揮齊軍兩次擊敗魏軍,迫龐涓自殺,使齊國成為強國之一 。他在作戰中運用避實擊虛、攻其必救的原則,創造了著名的“圍魏救趙”戰法,為古往今來兵家所效法。孫臏及其弟子所撰《孫臏兵法》繼承了孫武的軍事思想,總結戰國中期以前的戰爭經驗,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給後世留下了寶貴的軍事理論遺產。久已失傳。1972年銀雀山出土,有一萬一千餘字。

桂陵之戰龐涓

龐涓(?-前342)戰國時(公元前475到公元前221年),魏國人。在魏國任大將。公元4世紀中期,龐涓率大軍包圍趙都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王命孫臏為軍師,率軍救趙。孫臏乘魏國內部空虛,率軍直搗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龐涓撤軍回救。疲憊不堪的魏軍走到桂陵(今河南長垣北)遇到埋伏在那裡的齊軍。

齊軍以逸待勞,大破魏軍。“圍魏救趙”的桂陵之戰,成為歷史上的著名戰例。十多年後,魏國又進攻韓國,韓國也向齊國求援。齊國仍用孫臏出兵救韓。魏國又派龐涓帶兵十萬迎戰。孫臏用減灶計透敵深入。龐涓中計,輕敵猛進,在馬陵遭到埋伏。齊軍萬箭齊發,魏軍主力被殲,龐涓自殺。從此,魏國大大削弱,齊國強大起來。

田忌,生卒年不詳,田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於徐州(今山東滕縣南),故又稱徐州子期。戰國初期齊國名將。田忌以田齊宗族的身份作齊將,他很賞識孫臏的軍事韜略,向齊威王舉薦孫臏,威王任孫臏為軍師。田忌在孫臏的謀略和協助下指揮了兩次著名的戰役。田忌因與齊相鄒忌不和,於馬陵戰後的第二年逃奔楚國,封於江南。齊宣王即位後,又受召回國復職。

相關傳說

孫臏早年曾與龐涓一起從師鬼谷子學習兵法。他勤奮攻讀,刻苦鑽研,加上天資聰明,很快便獲得了較豐富的軍事學知識,未出茅廬便顯示出超人的軍事才華,以致引起了與他同窗共讀的龐涓的嫉妒。

後來,龐涓受魏惠王的聘請,出任魏國的大將和軍師,、雖然 春風得意,但一想到才在己上的孫臏,就深感不安。因此,龐涓就秘密派人去把孫臏請到魏國來,假意推薦給魏惠王,實際上企圖加害於他。孫臏到了魏國,做了一個無名無權的客卿。這時,龐涓便加緊進行陷害孫臏的陰謀活動。他先派人偽裝受孫臏表兄的委託,勸孫臏返齊。待騙得孫臏的親筆覆信後,加以塗改,隨即向魏王誣告孫臏私通齊國。魏王為之大怒,下令處死孫臏。龐涓為了竊取孫臏的兵法著作,又當著孫臏的面假意向魏王求情。結果“斷其兩足而黥之”。後來,孫臏從一個使者口裡得知內情,才恍然大悟,便燒掉正為龐涓撰寫的兵法竹簡,裝瘋賣傻,尋找逃出虎口的機會。

有一天,齊國大夫淳于髡出使魏國。孫臏設法偷偷地會見了他,向他訴說了自己在魏國的悲慘遭遇。淳于髡知道孫臏是個有才能的人,就秘密地把他藏在車中,帶回齊國。從此改變了孫臏的厄運。

孫臏回到齊國,先隱居在齊將田忌幕下。田忌發現他是個精通兵法、足智多謀的人,所以很器重他。當時齊國的國君威王很喜歡賽馬,時常同貴族們賽馬賭輸贏,而且下的賭注很大。田忌家裡也養了不少好馬,但是每次比賽,總是輸。有一次,孫臏去看賽馬。他看到田忌雖然每場都輸了,但就馬而論,雙方卻相差,並不太大。於是,他就對田忌說:“下次賽馬,您只管下大賭注好 了,我有辦法使您得勝。”到了下次賽馬的時候,田忌就下了三千 兩黃金的大賭注,每場賭一千兩。臨賽前,孫臏教田忌說:“這次 您以下等馬去跟齊王上等馬比賽,用上等馬去跟齊王中等馬比賽, 用中等馬去跟齊王下等馬比賽,肯定可以取勝。”三場賽完,田忌果然以二勝一負贏了齊王。當田忌把此次取勝的原因告訴威王后,威王立即召見孫臏。齊威王與孫臏談起兵法,孫臏果然講得頭頭是道,對答如流。於是威王便任用他做了齊國的軍師。孫臏當了齊國軍師,他的抱負和才能得以充分發揮。

相關成語

圍魏救趙 (wéi wèi jiù zhào)

桂陵之戰圍魏救趙
解釋: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出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故事:戰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求救於齊,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孫臏魏軍主力在趙國,內部空虛,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路經桂陵要隘,又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覆沒。這個典故是指採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圍趙國都城邯鄲,雙方戰守年余,趙衰魏疲。這時,齊國應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攻擊方向選在哪裡?起初,田忌準備直趨邯鄲。孫臏認為,要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排解別人打架,不能直接參與去打。派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議說,現在魏國精銳部隊都集中在趙國,內部空虛,我們如帶兵向魏國折都城大梁猛插進去,占據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地方,它必然放下趙國回師自救,齊軍乘其疲憊,在預先選好的作戰地區桂陵迎敵于歸途,魏軍大敗,趙國之圍遂解。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來解救趙國的危困,這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名折戰例,被後來的軍事家們列為三十六計中的重要一計。圍魏救趙這一避實就虛的戰法為歷代軍事家所欣賞,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戰國戰爭列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