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晉之戰

陰晉之戰

陰晉之戰,是指公元前389年,秦軍為奪取被魏占領的河西地區,而動用50萬大軍攻魏,而魏軍在名將吳起率領下以在陰晉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基本信息

簡介

陰晉之戰是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魏軍在陰晉(今陝西華陰東)反擊秦軍,最後以少勝多痛殲秦軍的重要作戰。

戰爭經過

陰晉之戰陰晉之戰
魏文侯在位時,國力強盛,曾派出大批軍隊攻取了秦國河西地區(今山西陝西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秦軍退守洛水一帶(參見魏攻秦河西之戰)。秦國失去河西戰略要地,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經過數年的準備,秦國於周安王元年(前401年)開始進攻魏國,九年(前393年)與魏國戰於汪(今陝西澄城境),十二年(前390年)又與之戰於武城(今陝西華縣東),企圖奪回河西要地。魏國軍隊則全力與秦軍作戰。十三年,秦國再次調集50萬人大軍,浩浩蕩蕩進攻秦國東進道路上的重要城邑陰晉秦軍在陰晉城外布下營壘,形勢危急。魏國在河西駐守一支精銳軍隊。西河郡守吳起,激勵軍隊保持高昂士氣。他請國君魏武侯舉行慶功宴會,使立上功者坐前排,使用金、銀、銅等貴重餐具,三牲皆全,立次功者坐中排,貴重餐具適當減少;無功者坐後排,不得用貴重餐具。宴會結束後,還要在大門外論功賞賜有功者父母妻子家屬。對死難將士家屬,每年都派使者慰問,賞賜他們的父母,以示不忘。此法行使了三年。秦軍一進攻河西,魏軍立即有數萬士兵不待命令而自動穿戴甲冑,要求作戰。面對這次秦軍大規模進攻,吳起請魏武侯派5萬名沒有立過功的人為步兵,由自己率領反擊秦軍。武侯同意,並加派戰車500乘、騎兵3000人。戰前一天,吳起向三軍發布命令說,諸吏士都應當跟我一起去同敵作戰,無論車兵、騎兵和步兵,“若車不得車,騎不得騎,徒不得徒,雖破軍皆無功”(《吳子·勵士》)。然後,吳起率領魏軍在陰晉向秦軍發起反擊。這一天,魏軍人雖少,卻個個奮勇殺敵,以一擋十。魏軍經反覆衝殺,將50萬秦軍打得大敗,取得了輝煌戰果。

歷史背景

陰晉之戰陰晉之戰
魏文侯在位時,國力強盛,曾派出大批軍隊攻取了秦國河西地區(今山西、陝西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秦軍退守洛水一帶。秦國失去河西戰略要地,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經過數年的準備,公元前401年,秦國開始進攻魏國,公元前393年與魏國戰於汪(今陝西澄城境內),三年後秦國又與魏國戰於武城(今陝西華縣東),企圖奪回河西要地,魏國軍隊則全力與秦軍作戰。

公元前389年,秦國再次調集50萬大軍,進攻秦國東進道路上的重要城邑陰晉。陰晉是現在的陝西華陰縣東南,在華山的東峰和北峰之間,易守難攻,秦軍在陰晉城外布下營壘,用五十萬大軍圍住了陰晉城,而陰晉城魏國守軍苦苦支撐,攻城的一方用生牛皮圍成四面的小屋,類似可移動的車,中間可運土以及人,在陰晉城外建起了土山,然後往城裡面射箭,或用用鉤鉤住城壁,兵卒援引而上,但都被魏軍一一破解,這真是場慘烈的消耗戰,這時候,形勢危急。魏武侯馬上任命西河郡守吳起為主將率領五萬精銳“武卒”前去支援。

其實,對於這一戰,吳起早有準備。吳起鎮守西河期間,強調兵不在多而在“治”,首創考選士卒之法:凡能身著全副甲冑,執12石之弩(12石指弩的拉力,一石約今30公斤),背負矢50個,荷戈帶劍,攜三日口糧,在半日內跑完百里者,即可入選為“武卒”,免除其全家的徭賦和田宅租稅,並對“武卒”嚴格訓練,使之成為魏國的精勁之師。吳起治軍,主張嚴刑明賞、教戒為先,認為若法令不明,賞罰不信,雖有百萬之軍亦無益,曾斬一未奉令就進擊敵軍的將士以明法。

吳起做將軍時,和最下層的士卒同衣同食。睡覺時不鋪蓆子,行軍時不騎馬坐車,親自背乾糧,和士卒共擔勞苦。士卒中有人生瘡,吳起就用嘴為他吸膿。這個士卒的母親知道這事後大哭起來。別人說:“你兒子是個士卒,而將軍親自為他吸取瘡上的膿,你為什麼還要哭呢,”母親說:“不是這樣。往年吳公為他父親吸過瘡上的膿,他父親作戰時就一往無前地拚命,所以就戰死了。現在吳公又為我兒子吸瘡上的膿,我不知他又將死到那裡了,所以我哭。”這就是廣為流傳的“吳起吸膿”的故事。

經過吳起多年的悉心經營,終於創建了有戰鬥力的常備軍“武卒”。 而且早在三年前,他就請魏武侯舉行慶功宴會,使立上功者坐前排,使用金、銀、銅等貴重餐具,豬、牛、羊三牲皆全;立次功者坐中排,貴重餐具適當減少;無功者坐後排,不得用貴重餐具。宴會結束後,還要在大門外論功賞賜有功者父母妻子家屬。對死難將士家屬,每年都派使者慰問,賞賜他們的父母,以示不忘。此法一直施行了三年。秦軍一進攻河西,魏軍立即有數萬士兵不待命令自行穿戴甲冑,要求作戰。面對這次秦軍大規模進攻,吳起請魏武侯派5萬名沒有立過功的人為步兵,由自己率領反擊秦軍。武侯同意,並加派戰車500乘、騎兵3000人。

戰前一天,吳起向三軍發布命令說:諸吏士都應當跟我一起去同敵作戰,無論車兵、騎兵和步兵,“若車不得車,騎不得騎,徒不得徒,雖破軍皆無功”。

然後,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吳起的五萬魏軍突然迂迴到秦軍後面,這群沒有功名的如狼似虎的下級兵士個個以一當十,奮勇殺敵,大聲吶喊,而騎兵又開始在四周放起火來,只見五十萬秦軍擠在一起,分不清楚到底多少魏軍,個個抱頭鼠竄,相互踐踏,而城內的守軍看到援軍到了,也打開城門,一起殺向秦軍。這一夜,經魏軍反覆衝殺,秦軍50萬大軍被打得潰不成軍,魏國取得了輝煌戰果。最後吳起奉行窮寇莫追的思想,並沒有對潰敗的秦軍進行追擊,所以歷史上也沒有記載此次魏國大破秦軍究竟說殺了多少人。

但是,陰晉之戰,吳起以少數精兵擊敗了十倍於己的秦軍,保衛了河西戰略要地,有效地遏制了秦軍東進的勢頭,使這場戰役成為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影響

此戰,在名將吳起的指揮下,雖面對強大的秦軍,但吳起通過激勵方法極大地提高了魏軍計程車氣,顯著地增強了戰鬥力,以少數精兵擊敗了十倍於己的秦軍,保衛了河西戰略要地,有效地遏制了秦軍東進的勢頭,是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戰國戰爭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