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漢語詞語]

兒子[漢語詞語]
兒子[漢語詞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兒子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無勞動能力或生活困難的父母,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對拒不履行贍養義務者,父母可直接向子女索要,也可請求組織調解,說服子女給付,亦可通過訴訟,追索贍養費。義務人有能力撫養而拒絕撫養,情節惡劣的,應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對法院判決拒不執行的,應依法強制執行並可責令先行給付。

基本信息

漢字釋義

拼音:ér zǐ
英文Son
定義:指子女中的男性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字,上面象小兒張口哭笑。“兒”是漢字部首之一,從“兒”的字大都與“人”有關。本義:幼兒。古時男稱兒,女稱,後來孩童都稱兒。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兒在襁褓中,有臂膀,兩足象並起來的樣子。“子”是漢字的一個部首。本義是:嬰兒
古代指子女,現專指子女中的男性
稱謂為:男性對父母的自稱或父母稱自己的男性孩子
粗口中用於罵人。

基本解釋

1. [Son]∶某人直系血統的下一代男性,有兩個兒子的家 
2. [Child]∶下一代男性後裔;父母所生的男性孩子詳細解釋

詳細解釋

1. 嬰兒
莊子·庚桑楚》:“能兒子乎,兒子終日嗥而嗌不嗄。” 成玄英 疏:“同於赤子也。”《呂氏春秋·異寶》:“今以百金與摶黍,以示兒子,兒子必取摶黍矣。” 高誘 註:“兒子,小子。”
2. 子女。
漢書·高帝紀上》:“老父曰:‘鄉者夫人兒子皆以君,君相貴不可言。’”兒子,指 孝惠帝 、 魯元公主 。
兒子
3. 指所生男孩。
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 文 帝 免冠謝曰:‘教兒子不謹。’” 宋 蘇軾 《將至廣州寄邁迨二子》詩:“北歸為兒子,破戒堪一笑。”《水滸傳》第四七回:“惟有 祝家莊 最為豪傑,為頭家長,喚作 祝朝奉 ,有三個兒子,名為 祝氏 三傑。”
4. 男子對長輩的自稱。
漢書·匈奴傳上》:“單于乃自謂‘我兒子,安敢望 漢 天子! 漢 天子,我丈人行’。”《七國春秋平話》卷下:“ 鬼哭 :‘誰敢看旗?’當有 獨孤角 言:‘兒子看。’”

兒子責任

兒子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對拒不履行贍養義務者,父母可直接向子女索要,也可請求組織調解,說服子女給付,亦可通過訴訟,追索贍養費。義務人有能力撫養而拒絕撫養,情節惡劣的,應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對法院判決拒不執行的,應依法強制執行並可責令先行給付。

其它相關

兒: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兒張口哭笑。“兒”是漢字部首之一,從“兒”的字大都與“人”有關。本義:幼兒。古時男稱兒,女稱嬰,後來孩童都稱兒。
子: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兒在襁褓中,有頭、身、臂膀,兩足象並起來的樣子。“子”是漢字的一個部首。本義是:嬰兒。
1.排行
某人的兒子,一般按照出生先後,都有固定編序,世稱排行。
古人用“伯仲叔季”或“孟仲叔季”表示排行次序。
老大稱伯或孟,老二稱仲(有時也作中),叔子則不一定是第三子,幼子(最小的兒子)稱季。如果一個人有三個兒子,那么第三子可以稱“叔子”,也可以稱“季子”;如果一個人正好有四個兒子,那么叔子就是第三子;如果有四個以上的兒子,那么除老大、老二及幼子之外的所有兒子,都可以稱為叔子。
因為“叔子”的不確定性,所以後來就改用了其他表示法。如:老大稱長子,老二稱次子,老三稱三子,老四稱四子,老五稱五子,……,最小的兒子稱幼子。
正史中,表述法主要有兩種(以某人有五子為例):
一種模式是“長曰、次曰、三曰、四曰、幼曰(或五曰)”,意思是“長子名叫什麼、次子名叫什麼、第三子名叫什麼、第四子名叫什麼、第五子名叫什麼”。
另一種模式是“長曰、次曰、次曰、次曰、次曰”,這種模式在記述時很簡單,這裡的幾個次曰含義不同,分別對應第二子、第三子、第四子和第五子。
世稱:第一子、第二子、第三子、第四子、第五子。
俗稱: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
由於古代實行“一夫多妻制”,所以兒子還要細分是嫡出還是庶出,嫡出者稱嫡子,庶出者稱庶子,在排行中要加入一個“嫡”或“庶”,以示地位、尊卑。嫡妻生的第一個兒子稱為嫡長子,第二個為嫡次子,其後依次類推;而庶妻生的第一個兒子稱為庶長子,第二個為庶次子,其後依次類推。例如:劉肥是劉邦的情婦曹氏所生,且為長子,因為庶出(即庶長子),故不得立為太子,而劉盈是嫡長子,故能順理成章的被立為太子,進而為帝。
兒子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無勞動能力或生活困難的父母,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對拒不履行贍養義務者,父母可直接向子女索要,也可請求組織調解,說服子女給付,亦可通過訴訟,追索贍養費。義務人有能力撫養而拒絕撫養,情節惡劣的,應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對法院判決拒不執行的,應依法強制執行並可責令先行給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