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之戰

周頃王四年(公元前615年),在晉秦爭霸戰爭中,晉、秦兩軍在河曲(今山西芮城西風陵渡黃河轉彎地區)的作戰。

簡介

周襄王三十三年(前620年),護送晉公子雍歸國繼位的秦軍,在令狐被晉軍擊敗(參見令狐之戰)。後,秦、晉在邊界地區又數次交戰,互有勝負。周頃王四年冬,秦康公為雪令狐戰敗之恥,親率大軍渡河攻晉,取晉西南部邊邑羈馬(今山西水濟西南)。晉靈公任命趙盾為中軍它帥、以邵缺、欒盾分率上、下軍西進迎敵。秦、晉兩軍遇於河曲。晉上軍副帥臾駢認為秦軍孤軍深入,經不起長期消耗,建議晉軍高築營壘,以逸待勞,伺機而動,被趙盾採納。秦康公求戰不得,遂聽從晉逃臣士會的意見,發兵攻晉上軍,誘使其部將趙穿出戰。趙穿是趙盾堂弟,年輕氣盛,無實戰經驗,見秦軍來犯,即不顧禁令,率所部迎擊。趙盾恐其有失,下令全軍出擊。因雙方均缺乏進行決戰的準備,故兩軍剛一接觸即各自後撤。當日夜,臾駢發覺秦軍有乘夜撤退的跡象,建議立即發起攻擊,將其壓迫至黃河北岸後殲滅—,又被趙穿阻止。秦軍連夜退走。晉軍亦隨後撤兵。不久,秦軍再次南渡黃河,攻占晉邑瑕(今河南靈寶西北)。

先秦時期的戰爭(一)

著重介紹了中國歷史上先秦時期的一些戰爭,來讓人們了解那一時期的歷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