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之戰

戴之戰

戴之戰:周桓王七年(公元前713年),鄭軍在戴(今河南民權東)全殲宋、衛、蔡聯軍的一次作戰。鄭擊退北戎軍後,鄭莊公即將攻擊矛頭指向宋國。七年二月,三國之君又在魯地鄧(今山東汶河南、運河北)結盟,並議定作戰計畫及日期。五月,鄭、齊、魯三國軍隊攻宋。六月初,三國國君會於老桃。六月初七,魯軍首敗宋軍於菅(今山東單縣北)。六月十五及二十五日,鄭軍先後攻占宋東北部之郜(今山東成武東南)、防(今山東金鄉西南)2邑,並將兩地劃歸魯國。七月初五,鄭撤兵回國,駐於新鄭遠郊。宋乘機聯合衛。蔡出兵攻鄭,並攻占鄭屬國戴。八月初八,鄭莊公率軍將入戴之宋、衛、蔡聯軍包圍。三國軍隊聯而不和,行動不一,僅戰一日,即被鄭軍全殲。九月,鄭軍乘勝再度攻入宋國。

基本信息

故事經過

周桓王七年(公元前713年),在鄭莊公圖霸中原之戰中,鄭軍在戴(今河南民權東)全殲宋、衛、蔡聯軍的作戰。六年,鄭攻宋之舉因抗擊北戎而暫停(參見鄭抗北戎之戰)。待擊退北戎軍後,鄭莊公又將攻擊矛頭指向宋國。七年正月,鄭莊公與齊僖公魯隱公在魯地中丘(今山東臨沂東北)會見,共謀攻宋;二月,三國之君又在魯地鄧(今山東汶河南、運河北)結盟,並議定作戰計畫及日期。五月,鄭、齊、魯三國軍隊攻宋。六月初,三國國君會於老桃。六月初七,魯軍首敗宋軍於菅(今山東單縣北)。六月十五及二十五日,鄭軍先後攻占宋東北部之郜(今山東成武東南)、防(今山東金鄉西南)2邑,並將兩地劃歸魯國。七月初五,鄭撤兵回國,駐於新鄭遠郊。宋乘機聯合衛。蔡出兵攻鄭,並攻占鄭屬國戴。八月初八,鄭莊公率軍將入戴之宋、衛、蔡聯軍包圍。三國軍隊聯而不和,行動不一,僅戰一日,即被鄭軍全殲。九月,鄭軍乘勝再度攻入宋國。

相關人物

鄭莊公,鄭武公之子,名寤生,今鄭州市新鄭人。是春秋初年的鄭國國君,公元前757年生。公元前743年

戴之戰戴之戰

至公元前701年在位。他曾平定其弟共叔段的叛亂,繼武公之後,為周平王的卿士。後來,周平王為了削弱鄭的力量,分政於虢,任虢公忌父為右卿士,由鄭莊公為左卿士,於是周、鄭之間發生了矛盾,雙方互派人質。不久,周平王死去,繼之者周桓王打算讓虢公單獨執政,結果雙方發生爭執,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罷了鄭莊公左卿士之職,鄭莊公進行報復,不去朝見周王。於是桓王率領蔡國、衛國、陳國三國之師伐鄭,戰於葛,被鄭軍打得大敗。到了公元前701年,鄭莊公居然召齊國、衛國、宋國會盟於惡曹(今河南延津西南),幾乎當上的春秋初年的霸主。

齊釐公,(簡化漢字應為“齊僖公”)(-前698年)齊前莊公之子,前730年,齊前莊公死,齊僖公即位。前698年,齊僖公死,兒子齊襄公繼位。相傳齊僖公生兩女,絕色傾城,長女嫁於衛,即衛宣姜,次女文姜。

魯隱公(前722年-前712年在位),姬姓,名息姑,魯國第十三代國君。魯惠公之子,據《左傳》記載,生母是聲子,是個庶子,按周朝的傳統禮法,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賢,只因惠公死時太子(即後來的桓公)還太小,於是隱公上台,卻不是繼承王位,而是攝政。

先秦時期的戰爭(一)

著重介紹了中國歷史上先秦時期的一些戰爭,來讓人們了解那一時期的歷史。

春秋戰國相關戰役(一)

太多的戰爭鑄就了春秋戰國的年代,而秦國終於在殘酷的戰爭中勝出,滅六國,一統天下,體現了強者為王的真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