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國攻秦之戰

十三國攻秦之戰

十三國攻秦之戰:周靈王十三年(公元前559年),晉、齊、衛、宋、鄭、魯、曹、莒、邾、滕、薛、杞、小邾聯軍進攻秦國(今陝西境)的一次軍事行動。此戰,諸侯聯軍徒勞無功,晉人稱之為“遷延之役”。

基本信息

戰役簡介

周靈王

十三國攻秦之戰十三國攻秦之戰
十三年(公元前559年),、小邾聯軍進攻國(今陝西境)的一次軍事行動。
十三年春,致力於重振昔日文公霸業的晉國在與楚國爭奪對中原控制權的較量中已穩操勝券,遂開始移軍打擊多次與楚聯兵攻晉的秦國。四月,晉悼公命荀偃、欒黶等六卿七率軍會同齊,衛、宋、鄭、魯、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十二國大夫所率軍隊攻秦。名義是報復十年冬秦敗晉櫟之役。其時,諸侯因連年發兵助晉征戰,多有厭戰之意。因此,當諸侯聯軍進至涇(水名,此指涇水渡口,在今陝西涇陽南)時,宋、齊等國軍隊不肯渡河入秦,後經鄭大夫子嶠、衛大夫北宮懿子的勸說,才勉強渡過涇水,駐於涇水西岸。秦國士卒在涇水上游投置毒物,致使諸侯軍士因飲水中毒而亡者甚眾。隨後,聯軍西進至械林(今陝西涇陽西南)。晉下軍主帥欒黶鑒於聯軍士卒厭戰,士氣低落,自料此役難以取勝,遂違抗晉軍主帥荀偃的繼續西進攻秦的命令,率部擅自回撤。荀偃無奈,亦下令全軍撤退。此戰,諸侯聯軍徒勞無功,晉人稱之為“遷延之役”。

相關條目

春秋戰國相關戰役(一)

太多的戰爭鑄就了春秋戰國的年代,而秦國終於在殘酷的戰爭中勝出,滅六國,一統天下,體現了強者為王的真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