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之戰

鞍之戰

晉、齊鞍之戰發生在周定王十八年(公元前589年),上距晉、楚邲之戰(公元前597年)僅八年。十八年春,齊國乘晉國霸業中衰之際,出兵南下攻打魯國,繼而擊敗衛國援魯之軍。面對齊軍強大的攻勢,魯、衛兩國告急於晉。為懲戒叛逆,震懾諸侯,復興霸業,晉景公命中軍元帥郄克率上、中、下三軍戰車800乘,會同魯、衛、曹及狄人的軍隊進攻由齊頃公率領的滯留在衛國的齊軍。晉卿郄克率領以晉國為首的諸侯聯軍在齊地鞍(今濟南西北)擊敗齊軍,迫齊背楚從晉的作戰。

基本信息

戰爭原因

鞍之戰鞍之戰中令齊頃公逃生的華泉
邲之戰後,楚國西聯秦,東北聯齊,東聯吳越,滅江、六、,控制了中原,聲威赫赫,較之城濮戰前有過之而無不及。晉國勢力則一落千丈,不僅受到來自西方秦、南方楚聯盟的威脅,而且北有白狄之患,東有赤狄之禍,陷於秦、楚與赤狄、白狄四面包圍之中。

齊在桓公以後,雖然失去霸權,但仍不失為東方大國,獨立於晉、楚、三強之外,屢次興兵侵衛、侵魯,在東方擴張勢力。晉、楚雙方出於爭霸戰爭的需要,都想結好齊國。在邲戰之後,晉國勢力削弱,這就助長了齊國稱霸東方,欲與晉國一較高下的野心。
周定王十四年(公元前593年),晉在消滅赤狄以後,想在斷道(今山西省沁縣東北)召開諸侯大會。次年春,晉侯派大夫郤克出使齊國,徵召齊國赴會。齊頃公侮慢郤克,郤克回國則時刻準備報復,而齊頃公又拒絕參加斷道之會,這就為晉國伐齊找到了藉口。晉、齊鞍之戰由此爆發。

雙方主力

鞍之戰鞍之戰古戰場
齊軍
主戰車——齊侯(居中指揮)、邴夏(居左御車)、逢醜父(戎右)
後備車——鄭周父(御車)、菀茷(戎右)
晉軍
郤克(中軍主帥)、士燮(上軍佐)、欒書(下軍主帥)、韓厥(司馬)
一號車——郤克(居左主帥)、解張(居中御車)、鄭丘緩(戎右)
二號車——韓厥(居中御車,本應為左)、(車左墜車)、(車右倒在車內)
三號車——綦毋張(車損,搭二號車,韓厥使之從身後)

戰爭領導人

鞍之戰華陽宮
晉景公,是中國春秋時期諸侯之一晉國的一位君主。其父為晉成公,晉成公即位後七年就死了,由其子繼位,是為晉景公。晉景公曾攻敗楚國,使楚莊王楚共王霸業結束,晉景公亦曾攻敗齊國。前582年,晉景公死。

齊頃公,原名姜無野,齊惠公之子。前589年齊頃公率軍南下攻魯國龍邑(山東泰安東南),寵臣盧蒲被殺,頃公怒而攻至巢丘(今山東泰安境內)。前589年頃公在馬鞍山(山東濟南西)下一戰大敗,齊頃公被晉軍追逼,“三周華不注”,差點被俘,幸得大臣逢醜父相救,二人互換衣服,佯命齊頃公到山腳華泉取水,得以逃走。宋代曾鞏《登華山》詩:“醜父遺忠無處問,空餘一掬野泉甘。”後來齊國國勢趨衰。齊頃公變得低調內斂,周濟窮人,照顧鰥寡,頗得民心。

戰爭經過

鞍之戰鞍之戰
周定王十六年,晉侯、衛太子臧伐齊,兵進陽穀(在今山東陽穀縣北)。齊頃公被迫在繒地(在陽穀附近)與晉景公結盟,並派公子強到晉國做人質。這時,晉國的主要意圖還在於聯合齊國。但是,周定王十七年(公元前590年),楚遣使通齊,“齊、楚結好”,齊頃公又背叛晉、齊繒之盟約。周定王十八年(公元前589年)春,齊頃公率軍侵犯魯國,攻克魯北國境上的龍邑。衛派大夫孫良夫、石稷、寧相、向禽率軍救援魯國,在新築(今河北魏縣南)被齊軍打敗。魯、衛二國向晉國乞師。晉中軍帥郤克力主伐齊。晉景公見聯齊不成,為阻斷楚、齊聯盟,各個擊破,遂決定伐齊,由晉郤克統帥中軍,士燮率上軍之一部,欒書統帥下軍,韓厥為司馬,起兵車八百乘,以救魯、衛。魯大夫季孫行父也率軍來會。

齊聞晉軍出,即退卻,晉軍追至莘地(在今山東省莘縣北)。六月十六日,晉軍又迫至靡笄山下(今山東濟南市之千佛山),與齊軍形成對峙局面。齊頃公派人向晉軍帥郤克請戰說:“子以君師辱於敝邑,不腆敝賦,詰朝請見。”晉人回答說:“晉與魯、衛兄弟也。來告曰:大國(指齊)朝夕釋憾於敝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群臣請於大國,無令輿師淹(久)於君地。能進不能退,君無所辱命。”齊頃公說:“大夫之許,寡人之願也。若其不許,亦將見也。”齊將高固向晉軍挑戰,生俘晉人而乘其車歸,向齊軍宣示說:想勇敢的人,買我的餘勇。

次日晨,晉、齊兩軍對陣於鞍(在今濟南市西偏)。齊將邴夏為頃公駕馭戰車,逢醜父做車右。晉將解張為郤克駕馭戰車,鄭丘緩做車右。齊頃公狂傲地說:“余姑翦滅此而朝食。”馬不披甲即殺向晉軍。在激戰中,晉中軍帥郤克中箭受傷,但仍擊鼓督戰。其御解張也為流矢射穿手肘,但仍努力駕車。車右鄭丘緩見有險情即下去推車。解張見郤克傷重,左手把握韁繩,右手執鼓槌擊鼓,率戰車衝鋒不止,晉大軍跟進,齊軍大敗。晉軍一路追擊,繞行華不注山三圈。
晉軍司馬韓厥駕車追擊齊侯,其車左、車右皆中箭身亡。晉大夫綦母張喪失戰車,也乘上韓厥戰車,等他們追上齊侯戰車時,齊侯車右逢醜父趁韓厥俯身去扶車右的機會,機智地與齊頃公換了位置,並叫頃公下車去華泉取水。齊頃公副車載頃公逃脫。晉軍追擊齊師,從丘輿(在今山東省益都縣西南)進入齊境,攻擊馬陘(在丘輿北)。

齊軍失敗,頃公派大夫國佐求和,獻出滅紀所得的(yǎn,音演)和玉磬,並願割地。郤克不受,說:“必以蕭同叔子為質,而使齊之封內盡東其畝。”國佐回答說:蕭同叔子為寡君之母。晉、齊匹敵,也是晉君之母。以國母為質是不孝。晉怎能以不孝號令諸侯?又說:先王疆理天下,實行因地制宜。怎能“盡東其畝”,惟晉國兵車是利?如果晉再相逼迫,齊國只有背城借一,決死戰鬥。當時,魯、衛二國也勸郤克與齊講和,郤克聽從了。秋七月,晉、齊在爰婁(今山東臨淄縣西)結盟。晉讓齊國人歸還侵占魯國的汶陽之田。

相關記載

鞍之戰鞍之戰
孫桓子還於新築,不入,遂如晉乞師。臧宣叔亦如晉乞師。皆主郤獻子。晉侯許之七百乘。郤子曰:“此城濮之賦也。有先君之明與先大夫之肅,故捷。克於先大夫,無能為役,請八百乘。”許之。郤克將中軍,士燮佐上軍,欒書將下軍,韓厥為司馬,以救魯、衛。臧宣叔逆晉師,且道之。季文子帥師會之。及衛地,韓獻子將斬人,郤獻子馳,將救之。至,則既斬之矣。郤子使速以徇,告其仆曰:“吾以分謗也。”
師從齊師於莘。六月壬申,師至於靡笄之下。齊侯使請戰,曰:“子以君師辱於敝邑,不腆敝賦,詰朝請見。”對曰:“晉與魯、衛,兄弟也。來告曰:‘大國朝夕釋憾於敝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群臣請於大國,無令輿師淹於君地。能進不能退,君無所辱命。”齊侯曰:“大夫之許,寡人之願也;若其不許,亦將見也。”齊高固入晉師,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車,系桑本焉,以徇齊壘,曰:“欲勇者賈余餘勇。”
癸酉,師陳於鞍。邴夏御齊侯,逢醜父為右。晉解張御郤克,鄭丘緩為右。齊侯曰:“余姑翦滅此而朝食!”不介馬而馳之。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未絕鼓音,曰:“余病矣!”張侯曰:“自始合,而矢貫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輪朱殷,豈敢言病。吾子忍之!”緩曰:“自始合,苟有險,余必下推車,子豈識之?然子病矣!”張侯曰:“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擐甲執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並轡,右援枹而鼓,馬逸不能止,師從之。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
韓厥夢子輿謂己曰:“旦辟左右!”故中御而從齊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謂之君子而射之,非禮也。”射其左,越於車下;射其右,斃於車中。綦毋張喪車,從韓厥,曰:“請寓乘。”從左右,皆肘之,使立於後。韓厥俯,定其右。逢醜父與公易位。將及華泉,驂絓於木而止。醜父寢於轏中,蛇出於其下,以肱擊之,傷而匿之,故不能推車而及。韓厥執縶馬前,再拜稽首,奉觴加璧以進,曰:“寡君使群臣為魯、衛請,曰:‘無令輿師陷入君地。’下臣不幸,屬當戎行,無所逃隱。且懼奔辟而忝兩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攝官承乏。”醜父使公下,如華泉取飲。鄭周父御佐車,宛茷為右,載齊侯以免。韓厥獻醜父,郤獻子將戮之。呼曰:“自今無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於此,將為戮乎?”郤子曰:“人不難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勸事君者。”乃免之。

戰爭點評

鞍之戰鞍之戰
鞍之戰是構成晉景公爭霸事業的一部分。經過鞍之戰,晉國成功地打破了齊、楚聯盟,而把齊拉到了自己一邊。鞍之戰次年(公元前588年),齊頃公親自朝晉,建立晉、齊聯盟。晉為加強這一聯盟,不得不犧牲魯國利益,在周簡王三年(公元前583年),又命魯國將汶陽之田劃歸齊國。晉、齊聯盟的建立,是晉景公繼消滅赤狄、聯絡吳國之後,又取得的一項重要成果。晉景公所創建的霸業,經過厲公、悼公的努力,一直持續到頃公、定公時代。而鞍之戰在晉景公的爭霸事業中占據重要地位。
此戰,晉軍指揮果斷,臨危不亂,大敗恃勇輕敵的齊頃公,迫齊與晉結盟,解除了與楚爭霸的側後之憂。

相關詞條


春秋戰國相關戰役(一)

太多的戰爭鑄就了春秋戰國的年代,而秦國終於在殘酷的戰爭中勝出,滅六國,一統天下,體現了強者為王的真理。

春秋戰爭列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