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磬

玉磬

《孟子·萬章下》中寫到:“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 《孟子·萬章下》中寫到:“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 歷屆奧運會上,頒獎儀式音樂都是一種明顯的標誌元素。

玉磬
玉磬 yù qìng
(1).古代石制樂器名。《禮記·郊特牲》:“諸侯之宮縣,而祭以白牡,擊玉磬……諸侯之僭禮也。” 孫希旦 集解:“玉磬,《書》所謂鳴球,天子之樂器也。” 唐 柳宗元 《渾鴻臚宅聞歌效白紵》詩:“朱脣掩抑悄無聲,金簧玉磬宮中生。”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七回:“臣請以紀侯之甗及玉磬行賂於晉,而請與晉平;魯、衛二國,則以侵地還之。”清 戴震 《樂器考》:“鳴球、玉磬,同謂石磬,古人於石之美者,多以玉名。”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人們稱讚她……說她的聲音就好像玉磬的聲音。”
(2).佛寺中召集僧眾所用的法器的美稱。 元 楊景賢 《西遊記·三藏朝元》:“大眾虔誠,法鼓金鐃出寺迎;諸天相敬,銅鐘玉磬映山鳴。”
(3).古琴名。見 宋 蘇軾 《十二琴銘》。
(4).山茶的一種。 宋 徐璣 《山茶》詩:“山茶有數品,玉磬尤晶明。”
《孟子·萬章下》中寫到:“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
磬是商代的一種打擊樂器,安 陽出土的玉磬或石磬,有的雕琢出裝飾紋樣,有的繪有彩色圖案。另外,還 有裝飾、藝術品,如環、玦、笄、釧、珠以及玉與寶石組成的墜飾、串飾等。 這些玉器的形制規矩,厚薄勻稱,裝飾花紋的線條流暢。如一柄一尺多長的 玉戈,厚僅 O.5 厘米,脊線筆直,刃線自然,毫無缺損的痕跡。這是難度很大、具有很高水平的作品。
玉磬
玉人物龍紋磬
玉人物龍紋磬,明中期,長20.4cm,寬20.1cm,厚0.9cm。清宮舊藏。 玉磬青白色,罄上方有一透雕雙夔龍紋橫樑,橫樑兩側懸掛銅鍍金鍊,其下掛磬。磬正面為雲紋地,雕雙龍戲火珠紋,兩龍一仰一俯,分別占據玉罄左右各半。罄背面凸雕福、壽、祿三星像,又有松樹、鹿、鶴、靈芝並二侍者,取“三星高照”之意。
磬是古代樂器,一般為多件成組,按音階排列使用。這件玉磬為單件,是由樂器演化的用於室內裝飾的陳設品。雙龍戲珠紋是明代宮廷器物上常用的重要圖案。
-----------------------------------------------------------------------------------------------------------------------------
中國最古老的曾侯乙編鐘與最新的玉磬
北京奧運會頒獎音樂奏響“金聲玉振”
穿越千年的時空,把中國最古老的曾侯乙編鐘與最新的玉磬相結合,北京奧運會、殘奧會頒獎儀式音樂完美展現了“金聲玉振”的宏大音樂效果。作曲家4日表示:“這是中國人民通過音樂獻給世界最好的禮物。”
奧運會主新聞中心舉行的發布會上說,頒獎儀式開始的音樂,將以湖北曾侯乙編鐘原聲與玉磬聲音融合交響樂的演奏,把古今音樂和民族元素結合起來,音樂唯美、時尚。頒獎過程中播放的頒獎音樂,則在編鐘與玉磬的激越樂聲之外增加了“茉莉花”曲調,營造了莊嚴、隆重和神聖的氛圍,音樂氣勢恢宏、舒展大方,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特點。
玉磬
據了解,已有2400多年歷史的湖北曾侯乙編鐘是不允許被隨便敲擊的。在創作中使用了1997年演奏時留下的錄音資料,把它和今年製作完成的一套玉磬的聲音相結合。《孟子·萬章下》中寫到:“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遠古的“金”加上現代的“玉”,“金聲玉振”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的諧和、融合、平衡的理念,展示了中國哲學文化的精髓。
“為冠軍創作音樂特別難,我們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音樂,為自己崇拜的英雄做音樂。我想用中國最傳統的理念——‘金聲玉振’,奏出中國人民的心聲,這就是對世界冠軍的禮物。”
歷屆奧運會上,頒獎儀式音樂都是一種明顯的標誌元素。它通過豐富而有力的音樂語言,完美配合頒獎儀式全部流程,褒揚運動員的拼搏精神和出色成就。頒獎儀式音樂由四個部分組成,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殘奧會頒獎儀式中,標誌音樂、頒獎音樂、退場音樂都由譚盾創作,入場音樂由作曲家王和聲創作。
玉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