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鎮[山東省昌樂縣下轄鎮]

紅河鎮[山東省昌樂縣下轄鎮]

紅河鎮位於山東省昌樂縣南部,與安丘市紅沙溝鎮隔河相望。轄75個行政村,6萬口人,鎮域面積109.7平方公里,是全縣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鎮。交通便利,濰紅路、唐荊路貫穿其中,距濰坊機場、膠濟鐵路、高速公路、309國道均40公里。水源豐富,有汶河、紅河、清水河、九曲河等多條河流經該鎮,西鄰國家大型水庫--高崖水庫,是周邊地區少有的豐水區。

基本信息

概況

紅河鎮紅河鎮
歷史沿革

明清和民國時屬安丘縣管轄。1948年6月劃歸昌樂縣,始稱清泉區,1951年改稱昌樂縣第十一區。1958年1月分為紅河、平原兩個鄉,9月合併成立躍進人民公社。1960年更名為平原人民公社,1981年又更名為紅河人民公社。1984年5月體制改革分為紅河鎮、平原鄉。2001年3月區劃調整合為紅河鎮。

自然狀況

紅河鎮為半丘陵平原,地勢西高東低,總面積10970公頃,耕地面積6287公頃。林木覆蓋率達到26%。水資源豐富,有汶河、紅河、清水河、九曲河、莊皋河、元吉河等多條河流,地下平均水位15米,適宜種植瓜菜、黃煙花生小麥玉米等作物。1999年被定為濰坊市農業現代化建設試點鄉鎮。

全鎮轄75個行政村,59965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53‰。全鎮少數民族有苗族白族彝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為5人。全鎮有劉、張、王、吳等61個姓氏,其中劉姓最多。

主要經濟狀況

建國初期,全鎮國民生產總值95萬元,1978年為2752萬元,2000年為3.84471億元。第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分別是38.5∶43.5∶18。2000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994萬元。該鎮境內工業比較發達,山東樂化集團有限公司先後被國家農業部、化工部評為“全國最佳經濟效益鄉鎮企業”“全國大型一檔鄉鎮企業”和“全國鄉鎮企業集團”。紅河建築公司和平原建築公司1994年10月雙雙被國家農業部授予“全國最佳經濟效益企業”稱號。濰坊東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擁有總資產3億元,員工2500人,2000年完成銷售收入10億元,出口創匯5000萬美元,成為亞洲同行業設施最完善、技術最先進、規模最龐大企業,躋身全國151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行列。

強鎮由來

紅河鎮是全縣面積最大、經濟實力最強、財政收入最高的鎮,自1996年以來連續5年列昌樂縣經濟強鎮第一名。全鎮獲得的主要榮譽稱號有:全國先進基層黨校,山東省安全文明鎮,山東省村鎮建設新型鄉鎮,山東省科普工作先進鄉鎮,山東省計畫生育工作先進鄉鎮,山東省農村財務管理示範鎮,山東省體育先進鄉鎮,山東省愛心獻功臣先進單位,濰坊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濰坊市實施“民心工程”先進基層黨組織,濰坊市黨員教育工作先進鄉鎮,濰坊市農村工作模範鄉鎮,濰坊市文明鄉鎮,濰坊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鄉鎮,濰坊市發展鄉鎮企業10強鄉鎮,濰坊市發展民營經濟20強鄉鎮,濰坊市普法依法治理先進單位,濰坊市村民自治先進鄉鎮,濰坊市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濰坊市紀檢監察系統先進集體,濰坊市信訪工作先進單位,濰坊市科協系統先進集體,濰坊市青少年工作先進單位等。

經濟發展

紅河鎮紅河鎮
第一產業

1948年糧食總產504萬公斤,平均畝產58.19公斤;1956年農業合作化時期,糧食總產1255.9萬公斤,平均畝產145公斤;1978年總產2397.9萬公斤,平均畝產328.7公斤。

20世紀60年代以後,紅河鎮堅持年年整地改土、興修水利、推廣農業科技、引進優良品種、發展農業機械化,使昔日的澇窪灘、滾水地改造成了旱澇保收田。1981年後,在全鎮全面推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進一步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糧食產量實現了年年增長。2000年糧食畝產達到711公斤,總產2152萬公斤。

1996年以來,按照產業調優、規模調大、檔次調高的思路和創建農業經濟國際化示範鎮的目標,大刀闊斧地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兩高一優”農業,使該鎮迅速成長為山東桑蠶生產第一鎮、昌樂黃煙生產第一鎮、昌樂大姜生產第一鎮、昌樂肉養殖第一鎮、昌樂瓜菜生產第一鎮、培育起了1.2萬畝黃煙、1.2萬畝大棚瓜菜、1萬畝大姜、8000畝花生、6000畝桑等高效種植業和年出欄1000萬隻肉鴨、肉雞的規模養殖業。並按照“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的要求,從1998年開始,先後投資1000多萬元,開工建設了國家級萬畝節水灌溉示範工程和國家農業綜合開發2.5萬畝土地治理項目,加快了高效農業發展步伐。2000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3.487億元,其中種植業1.5246億元,養殖業1.9106億元。

第二產業

工業:建國前僅有一些釀酒、釀醬油醋、榨油、織布、染布、做鞋、小紅爐、葦編等私營手工業。1958年開始創辦社隊工業,公社先後建起鐵木業聯合廠、副食品加工廠、麵粉加工廠、皮毛加工廠、化肥廠、磚廠、印刷廠、被服廠、塑膠廠、藝品廠、拖拉機站等小型企業,大隊和生產隊創辦的有25個機械維修組、25個木工組、183個條葦繩編組、4個油坊、19座磚瓦窯、1家麵粉加工廠等以手工業為主的小企業。到1978年,社隊企業總產值達到125萬元,1983年達到335萬元。1984年體制改革,社隊企業改為鄉鎮企業。1987年創建的山東樂化集團有限公司是該鎮的骨幹企業,到1999年躍居全省第一、全國第二位的油漆生產企業,到2000年底總資產達4億多元,職工4000多人,轄省內外10多家分公司,是一家集產銷油漆、塗料、鋁塑複合板、五金製品、白酒化肥、塑膠管及對外貿易、貨物儲運於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主導產品“樂化”牌油漆年產能力達8萬噸,並於1999年10月通過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2000年集團公司完成銷售收入5.2億元,實現利稅2185萬元。2000年當年引進項目75個,到位資金8117萬元,其中投產51個,引進國外資金項目2個,培植起了資產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13家,2000年全鎮共有工業企業56家,從業人員1.2萬人,完成總產值12億元,實現利稅2500萬元。

建築業:1975年創建公社建築社,後更名為建築公司,到1983年總資產達12.6萬元,職工83人,年末完成建安量35.16萬元,實現利稅11.4萬元。1984年後,分設紅河、平原2個建築公司,多年來一直都是全縣同行業的排頭兵,共創省級精品工程、優良工程11個,市級精品工程優良工程68個,現建築資質分別達到2級,員工總數1400人,技術人員350人,在縣內外享有很高聲譽。堅持搞一業為主多種經營,辦起了木器廠、預製件廠、輕體門板廠、建築機修廠、鋁合金門窗廠等多家企業。2000年全鎮建築業完成建安量7794萬元,實現利稅306萬元。

第三產業

建國前,境內有10個集市212家店鋪。建國初期相繼設立了供銷社、糧食管理所、食品店等。到2000年底,全鎮個體工商業戶達到1616家,私營企業54家,賓館3處,專業批發市場3處,其中花生專業批發市場長達8公里,成為江北最大的花生產品集散地。第三產業年末創產值1.44億元,利稅1718萬元。

特色產業

食品加工是紅河鎮最具優勢的產業,規劃占地5000畝的山東紅河食品工業城,2000年底已建成企業12家。是年11月24日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定為“指導地方食品工業發展的聯繫點”。境內以樂港公司為骨幹的肉鴨加工出口企業達到3家,年加工肉鴨1800萬隻,產值7.2億元。其中在韓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出口註冊,成為國家市場上的名牌。以永強公司為骨幹的蔬菜加工出口企業10家,年加工能力8萬噸,產品大多出口日本、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澱粉加工企業5家,其中台東粉條廠產品直供青島超市。花生加工戶1500戶,年加工銷售5000萬公斤,擁有炒花生米、烤花生果、鹹乾花生花生醬等10多個系列30多個花色品種,暢銷大江南北。

鄉鎮經濟

紅河鎮發達的工業
1、發達的工業:油漆化工、食品加工是紅河鎮的支柱產業。山東樂化集團主導產品“樂化”牌油漆共13大類100多個品種,是山東省著名商標。年產量達到10萬噸。產品暢銷全國各大城市,被中國消費者協會評為信得過產品。依託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全鎮以肉鴨、蔬菜為主食品加工業異軍突起。濰坊樂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集肉鴨生產、加工為一體,年綜合加工能力4000萬隻,是亞洲同行業中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企業。
濰坊永強食品工業有限公司主要加工銷售冷凍、保鮮、醃製、乾燥、罐頭等各類蔬菜水果產品,其中低溫脫水蔬菜產品屬國際暢銷的高新技術產品,原銷歐美、日、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按照既抓“頂天立地”,又抓“鋪天蓋地”的思路,放手發展中小民營企業,全鎮形成了木製品加工、燈具製造、雨具製造、紙品加工等一大批企業群。

2、完善的工業園區:依託樂港、樂化兩大企業規劃建設了樂港工業園、樂化工業園兩大企業工業園,園區內基本實現了“五通一平”。目前,已有58個項目落戶園區,總投資15.6億元。尚有10萬噸紗錠、百萬頭生加工等一批大額投資項目正在洽談中。其中,樂港聚脂薄膜、熱電聯產均投資過億元。

紅河鎮農業經濟
3、現代化的農業:圍繞產業化、標準化、國際化要求,力口快了農業結構的步伐,全鎮形成了萬畝煙、萬畝桑、萬畝瓜菜、千萬隻雞鴨為主的高效產業格局,是烤菸和桑生產基地鎮,養殖生產專業鎮,被稱為“江北花生加工第一鎮”。先後有花生西瓜大姜冬粉西紅柿等多種農產品獲得國家、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是濰坊市農業現代化試點鎮和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鎮。

4、優越的投資環境

最佳的區位優勢:濰紅路、唐荊路橫貫其中,距寶石城昌樂、風箏都濰坊均40公里,距膠濟鐵路、309國道飛機場均半小時車程。

最佳的服務優勢:設立專門的園區管理辦公室,對投資項目實行扎口管理,跟蹤式服務,在項目審批、手續辦理、環境管理等方面進行跟蹤服務。設立專職服務招商項目代表,代表鎮政府全權處理招商過程及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最佳的居住環境:鎮內建有具有縣人民醫院同等醫療水平的二院、教學水平名列全縣前列的綜合高中國中國小幼稚園。道路、通信、電力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商貿區、居住區、工業區、行政區分布合理。高標準托老院、環鎮公車已納入規劃,不久將投入使用。

第二醫院

昌樂縣

紅河鎮第二人民醫院
人民醫院二院是昌樂縣人民醫院在紅河投資興建的一所綜合性醫院,設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手術、急診、放射B超、心電、檢驗、藥劑等22個科室,全院現有職工60人,專業技術人員55人,其中高、中級專業技術人員28人,開放床位50張。
人民醫院二院建有全市一流的輸液大廳,內設電視空調、免收輸液費。醫院配備先進的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全自動尿液分析儀、洗胃機、呼吸機、血凝儀、除顫儀、胎心監護儀、麻醉機、電動手術台、電刀等設備80台(套)。婦產科開展了無痛分娩術和無痛人工流產術,胎兒監護儀氣囊助產器的臨床套用,解除了產婦痛苦,縮短了產程,保證了母嬰安全。縣人民醫院還精心選派十五名專家輪流在二院工作,每逢五、十紅河大集,縣人民醫院離退休的內科、外科、婦科老專家及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專家來二院坐診。縣人民醫院二院的興建,從根本上解決了昌樂縣南部廣大人民民眾缺醫少藥的問題,滿足了人民民眾就醫療保健的需要。

企業風采

紅河鎮樂華油漆
1、山東樂化集團簡介
山東樂化集團始建於1987年4月。經過十幾年的艱苦創業,頑強拼搏,目前企業總資產已達7億多元,占地面積40萬平方米,職工2000餘人,以山東樂化集團有限公司為母公司,轄有山東樂化漆業股份有限公司、濰坊樂化長樂鋁塑製品有限公司、山東樂化進出口有限公司(濟南)、上海樂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昌樂樂化經貿有限公司、昌樂樂化化工有限公司、昌樂樂化五金製品有限公司、濰坊樂化酒業有限公司、昌樂樂化塑編有限公司、濰坊康樂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等十個子公司。形成了年產各類油漆塗料8萬噸、鋁塑複合板150萬平方米、包裝製品4000萬隻、五金製品5萬噸,白酒酒精2萬噸、化肥10萬噸、多功能醫用床1000張的生產能力,2002年實現銷售收入5.24億元,利稅3589萬元,年鐵路專運線周轉能力30萬噸。是一家主業突出、多業並舉、跨地區,跨行業的大企業集團。幾年來,集團公司先後被評為“全國最佳經濟效益鄉鎮企業”、“全國最大經營規模鄉鎮企業”、“全國鄉鎮化工先進企業”、“省級重契約守信用企業”、“AAA級信用企業”、“山東省大型企業”。集團董事長沈孝業同志先後榮獲“富民興魯勞動獎章”、“山東省勞動模範”、“全國優秀鄉鎮企業廠長(經理、董事長)”榮譽稱號。
本著高起點、高標準、長遠發展的奮鬥目標,近幾年來,集團公司先後聘請了多名國家級納米技術專家投資1000萬元成立了樂化納米技術產業化研究中心,聯合淄博鈷業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百合化工有限公司、安徽大學等單位出資8000萬元組建成立了樂化漆業股份有限公司一一擬上市股份公司。2003年,公司又新征土地71畝,投資8000萬元,進行企業二次技改擴產,新上8條高檔油漆生產線,主要生產船舶汽車等高檔工業用漆,屆時公司的油漆品種將達到12大類,年生產能力突破10萬噸。預計2003年實現銷售收入65億元,利稅4000萬元。目前公司通過高新技術嫁接改造,推動產品升級等一系列措施,大大增強了企業發展後勁,集團公司正以強勁勢頭大步向前發展。
紅河鎮火腿
2、濰坊樂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簡介
濰坊樂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集肉鴨生產加工和出口貿易於一體,現有總資產10億元,員工8000人,年產值近20億元,是當前國內肉鴨生產加工行業中配套最完善、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
公司位於山東省昌樂縣紅河鎮,地處山東沿海經濟開放區腹地,距青島海港200公里,交通通訊便利,公司下設四處加工冷藏廠、二處飼料廠、四處種鴨場及孵化場、商品鴨養殖場、羽絨加工廠等共10多個生產經營單位,並設有辦公室、銷售部、財務部、供應部、技術部等相應職能管理機構,形成完善的肉鴨“一條龍”生產經營體系。
公司引進肉質好、兔疫力強、飼料報酬高、在國際市場上最受歡迎的櫻桃谷肉鴨及巴巴里鴨良種,加工冷藏廠配套荷蘭施托克肉鴨屠宰加工流水線,年宰殺肉鴨3000萬隻,年可加工肉鴨產品10萬餘噸。公司堅持以質量求發展,嚴格執行肉鴨生產“五統一”控制管理措施,並嚴格按ISO9002質量標準和GMP、HACCP、SSOP規範組織加工,產品質量水平不斷提高。目前“樂港牌系列肉鴨產品遠銷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瑞士中東獨立國協歐盟等海外市場,出口量逐年擴大;並已建立了基本覆蓋全國的內銷網路,產品暢銷國內20多個省市。
公司的建設與發展,不僅實現了較好的企業經濟效益,而且發揮了巨大的社會效益,為加快當地農業產業化進程、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做出了突出貢獻,九六年以來,連年被濰坊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農業產業化十佳龍頭企業”稱號;二000年被農業部等國家八部委共同確立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首批151家之一。

3、濰坊永強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簡介
濰坊永強食品工業有限公司主要加工銷售冷凍保鮮、醃製、乾燥、罐頭等各類蔬菜水果產品,其中低溫脫水蔬菜產品屬國際暢銷的高新技術產品,原銷歐美、日、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社會進步

紅河鎮紅河鎮
文教科技

清未民初,本鎮境內共設私塾16所,學生150餘人。1912年,梁家官莊村建成鎮第一所學堂。至1937年,鎮境內較大的村莊普遍設立學堂,總計40處69個班,學生1682人;完全國小4處,學生200人。建國後,紅河村、清泉村、平原村等創辦農民業校,在掃除青壯年文盲的基礎上多數學員達到國中文化水平。1960年8月昌樂縣政府在紅河設昌樂縣第七中學;1989年改辦昌樂縣第一職業高中,1994年改辦昌樂縣第二職業中專,期間共為社會培養各類專業技術人才2010名;1998年改辦昌樂縣綜合高中,2001年首屆224名學生參加高考,文理本科上線56人,音美本科上線14人,文理專科上線69人,上線率達62.1%,居全縣同類學校之首。80年代全鎮學校房舍、教學設備均達到省級標準。90年代,全鎮投資400萬元建成中學實驗樓、教學樓和國小教學樓,順利通過了省“雙基”達標驗收。紅河中學、平原中學是市級規範化學校。2000年,全鎮有國小25所,在校生5030人,中學4處,在校生4572人。學生入學率、鞏固率及學校設施均達到省級標準,先後為國家輸送大中專學生1260人,其中大本350名,大專460名。

紅河鎮1962年2月建立農業技術推廣站,1982年成立科學普及協會,加強科技工作的領導和推廣。2000年,全鎮共有科技人員1296人,共取得各類科技成果25項,獲省科普先進鄉鎮榮譽稱號。1976年建文化站,各村都建有文化室,1965年,建廣播站,1975年建公社禮堂,1977年建電影隊,80年代,大部分村和機關、學校建圖書閱覽室。1984年,《紅河社志》初稿編成。2000年,清泉村建文化大院,成立莊戶劇團,自編自演,3年巡迴演出100餘場次,豐富了人民民眾的業餘生活。

建國前只有9名中醫11處中醫鋪。1952年成立聯合診所、區衛生所,1958年成立衛生院,共有醫務人員27人,60年代末,各村成立衛生室,配赤腳醫生,實行合作醫療制度,1984年鎮衛生院分成紅河衛生院和平原衛生院,2000年全鎮有衛生院2處,醫護人員88人,村級診所80處,從醫人員168人,共有病床70張,年門診病人4萬人次,住院1.5萬人。

人民生活

1956年人均糧食160公斤,經濟收入36元。70年代,農民吃粗吃飽以玉米、地瓜為主糧,80年代吃細以小麥麵粉為主食,90年代吃好以麵食加為主。穿著方面,70年代穿藍、青、黃單調衣服,如今穿著顏色多彩,樣式新穎,逐步向高檔發展。從居住條件看,各村已進入第二規劃階段,90%以上的農民建設磚石結構的新居。清泉、店子、李家莊等多個村的150多戶農民建起了二層高檔樓房,全鎮人均住房面積20平方米。交通工具也由80年代普及腳踏車到90年代摩托機動三輪、各種汽車。初步統計,全鎮有電話9000部、電視機1.62萬台、機動車3586輛,其中個人擁有3548輛。現在全鎮基本實現“四通”(通、通自來水、通閉路電視、通程控電話)。社會養老和醫療保險制度得到充分發展,55%的農民加入社會保險。鎮敬老院1992年被省民政廳、省老齡委命名為文明敬老院,1996、1997、1998年連續3年被評為濰坊市模範敬老院,有66位五保老人在此歡度晚年。1997年9月通過小康鎮驗收。200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574元。人均年末存款額1786元。

村鎮建設

建國前,境內廣大民眾的居住條件差,貧苦人家多有無住房者。到70年代末期,戶均居住面積達68平方米。1982年,村鎮建設管理辦公室成立,各村相繼對村莊建設制訂具體規劃,村鎮建設步入正軌。是年鎮駐地的機關、企事業占地達到26.1萬平方米,鎮駐地總規模為0.6平方公里。到1985年全鎮80%的村莊規劃通過縣政府審批。1990年投資180萬元,與安丘共同修建汶河大橋。1992年、1994年貫穿全境長達20餘公里的兩條(紅平路、唐荊路)柏油路竣工通車。1994年組建鎮駐地環境衛生保潔隊,主要街道實行全天保潔。1995年投入城鎮建設資金1800多萬元,建樓房1.5萬平方米。初步形成“六區”(工業區、文化區、商服區、行政區、居民區、醫療保健區)“一場”(農貿市場)“一街”(科技服務一條街)的格局。1996年5月委託濰坊市規劃設計院編制“紅河小城鎮建設規劃”,自1997年以來,境內按規劃先後建成了占地7000多平方米的“街心公園”以及占地400多畝、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的樂港工業園。2000年,規劃建設占地5000畝的食品工業城,當年完成起步區300畝的規劃建設;規劃占地1000畝的樂化工業園,投資300萬元完成了道路、路燈、供排水、IC磁卡電話等設施的建設,進園項目達到18個。該鎮先後被濰坊市委、市政府評為“新型鄉鎮”“模範鄉鎮”,被評為“省級村鎮建設新型鄉鎮”;店子、周家成官被市政府命名為“村鎮建設明星村”。理稼莊子、南李家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村鎮建設明星村”。2000年當時的平原鎮駐地被省政府確定為小城鎮建設“中心鎮”。近年來,黨委、政府非常注重環境建設,把工作重點放在制訂詳細規劃和基礎設施配套上,先後建成瓜菜批發市場,3條主街柏油罩面,開通宏達路,完善供、排水設施。目前,鎮駐地面積已達3.53平方公里,從業人口1.3萬人。

組織建設

紅河鎮紅河鎮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

1939年大莊皋村陶英志在部隊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全鎮第一個黨員。1947年7月平原村在全鎮第一個成立黨支部。1948年6月紅河鎮由安丘縣劃歸昌樂縣稱清泉區,設中共昌樂縣清泉區委員會。1958年1月撤區並鄉,境內劃分為兩個大鄉,中共紅河鄉委設在理稼莊子村,轄16個黨支部,中共平原鄉委設在平原村,轄18個黨支部。1958年9月紅河鄉和平原鄉合併,設中共躍進人民公社委員會,下轄10個黨總支,64個黨支部,612名黨員。1984年5月設立中共紅河鎮委員會和中共平原鄉委員會。2001年3月合為中共紅河鎮委員會。2000年底,中共黨員總數達到2440人。1990年6月,紅河鎮開展“黨員家庭十帶頭”活動的經驗,省委辦公廳發文在全省推廣,《大眾日報》在一版的頭條報導。1991年6月,紅河鎮黨校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校”稱號。

基層政權建設

1945年4月建立安丘縣汶河區政府,1948年解放後,劃歸昌樂縣,稱清泉區,汶河區政府為清泉區政府。1958年9月成立躍進人民公社,設管理委員會。1967年7月撤管委會建革命委員會。1981年恢復公社管理委員會。1984年5月公社機構改革,分為紅河鎮和平原鄉,分設人民政府。1994年11月平原撤鄉設鎮,設平原鎮人民政府。2001年3月兩鎮合併,撤銷平原鎮,併入紅河鎮。

中共領導下的民眾組織

建國後建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6年6月改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直設立團的基層委員會。婦女團體抗日戰爭時期設“婦女抗日聯合會”,解放戰爭時期及以後設“婦女聯合會”。農民團體1945年在平原、趙家莊、張家樓、孟家莊等村先後建立了農會組織,1948年解放後區鄉村分別成立農民協會、貧協會,1981年撤銷。工人團體1950首先成立教育工會,以後商業、工業、財貿等單位也相繼成立。

高崖水庫

紅河鎮高崖水庫
高崖水庫,位於昌樂縣境內西南隅汶河上,因臨近高崖村而得名。主體建築為高崖水庫大壩,長1200米,頂寬6米,於1960年7月建成合龍。總庫容量1.36億立方米,興利庫容5788萬立方米,最高水利位水面16平方公里,沿水谷回水淹進8公里。最大壩高26.7米,屬大型水庫。該水庫興建時,正值國家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原極端困難時期,全縣人民在縣委、縣人民委員會領導下,艱苦奮鬥,奮發圖強,以戰天鬥地的英雄氣概"劈開馬鞍移龜山,腰斬汶河灌良田",苦戰近一年,建成這一功在當代、惠及後世的水利工程。工業效益以灌溉為主,兼顧防洪、發電、工農業供水、發展漁業等。大壩的主要配套設施為放水洞和溢洪閘。放水洞建於大壩北端,與大壩同時修建,結構與形式為有壓鋼筋混凝土管砌石廊道,直徑2米,鋼質平板閘門,設計流量22立米米/秒,加大流量為28立方米/秒,壩頂建有啟閉機房,初為圓柱形,後改亭式,登臨可高瞻遠矚,眺望全庫水面。

1966年4月動工於大壩南端建溢洪閘,用工58.8萬個,當年10月竣工,完成工程量11.7萬立方米。大閘淨寬40米,分為4個孔,裝4扇寬10米,高8米的弧形鋼鐵閘門,由電動啟閉機操縱。4扇閘門,並排屹立,臂長筋粗,雄偉壯觀,構成水庫一大勝景。最大設計排水量3074立方米/秒。1974年8月13日特大暴雨後啟閘溢洪流量僅507立方米/秒即滔滔大波奔流而出,直撞東壁山崖,然後折北東去。其波濤轟鳴之聲,遠達數里。所激的水花撞崖後細碎成沫,在山崖上空凝成絢麗彩虹,光彩奪目,十里之外清晰可見,十分壯觀。

1972年於放水洞後建發電站,投工7.8萬個,完成工程量1.3萬立米米,1976年完成,裝機3台,600千瓦,年平均發電14.69萬千瓦時。1977年於大壩北端開挖非常溢洪道,涵越濰蔣公路瀉入孟津河

在建設基礎設施配套項目的同時,水庫管理局重視庫區美化綠化和旅遊項目開發。在壩後河灘和山坡栽植了10萬株刺槐和近萬株果樹。今日,刺槐粗已合抱,高達20米,每逢初夏,槐花似雪,清香襲人,追花逐蜜的養蜂擁而至,放蜂釀蜜,奉獻世人。盛夏酷暑,濃蔭蔽日,清涼舒爽,眾多遊人遠道來享,近年屢有外地會議移此召開,盡享自然清游涼,節省空調費用。近萬棵樹也都長大,開花結果。人們欣賞鮮花,奼紫嫣紅,流光溢彩,芳菲數月,品嘗甜果始自櫻桃,續至板栗,杏甜梨脆,綿延至冬,常年有鮮。為方便遊客食宿,水庫建有高標準接待樓,備有風格獨具的水上餐廳,亭榭結構,富麗典雅,令進餐遊客未酒先醉,疑凡為仙。

水庫的功效在於平時蓄、需時供。高崖水庫建成,即成為濰坊市供水基地之一。自1977年始,歷時10冬春,建成縣內南水北調工程,使高崖水庫水沿石砌高標準渠道自流送達縣城,高崖水庫成為縣城人民生活用水的主要供應基地。水庫還是大魚塘。高崖水庫蓄水以後,即在庫內放養魚類,並在壩後進行過紅鱒魚羅鯡魚養殖實驗,均獲成功。在建庫養庫同時,水庫管理局大力開發旅遊項目,修建了連線電廠、果園、槐林、魚池、荷塘等各景點的柏油路,晴雨暢通。購置了高檔遊艇,使遊客可登艇在浩森水面上,追鷗逐魚,覽波賞浪,有興致者還可靜待岸邊,盡享垂釣之樂。

為保障水庫安全,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水庫管理局報經上級有部門批准,投資11162萬元進行除險加固,包括大壩壩基防滲牆、重建放水洞、溢洪閘、發電廠,更新相應機械等。水庫總容量達到1.45億立方米,庫區遠景規劃面積將達到33.6萬畝,工程於2002年汛期後動工,預計2年半,至2004年底完工。屆時,水庫將達到百年一遇洪水設計,萬年一遇洪水校核防洪標準,並增建高標準遊覽、休閒、健身、娛樂、餐飲項目,成為配套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的旅遊度假理想勝地。

大事記

紅河鎮紅河鎮
1938年12月,中共第一屆昌樂縣委在紅河鎮北秦莊村成立。

1964年8月,平原村6名男民兵組成的85加農炮班,在參加省民兵大比武中取得優異成績,受到賀龍元帥、羅瑞卿總參謀長、彭紹輝副總參謀長和濟南軍區、山東省委領導的接見,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拍攝了該班射擊的紀錄片。

1966年10月,開挖高崖水庫東乾渠,境內長12.5公里,控制水澆面積3萬畝,1967年竣工。

1973年6月20日,日本專家公社總裁北島武雄一行4人到平原村考察黃煙生產。

1973年8月22日,阿爾巴尼亞黃煙考察團到埠南頭村考察黃煙單倍體育種法。1974年7月21日,阿方又進行了第二次考察。

1974年8月13日,降暴雨,24時內降雨317毫米。

1977年6月24日,美籍華人左天覺到埠南頭村考察黃煙生產。

1981年11月,肖家河渡槽竣工。該渡槽始建於1976年11月,全長1535米,最高處離地面19米,槽身為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流量4立方米/秒、總工程量2.35萬立方米,總投資120萬元。

1986年7月,店子村黨支部書記江元勛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勞動模範”稱號。

1989年9月10日,中共山東省委在昌樂召開“堅持黨的宗旨,廉潔從政”現場會議期間,省委書記姜春雲,省委副書記、省長趙志浩,省委副書記馬忠臣等領導率與會代表參觀了紅河鎮政務公開欄。

1990年6月1日,中共山東省委辦公廳以魯辦發[1990]8號檔案下發了《關於印發昌樂縣紅河鎮黨委開展“黨員家庭十帶頭”活動經驗的通知》,推廣紅河經驗。

1990年7月26日,中國菸草總公司來紅河前莊皋村、理稼莊子村黃煙種植方和紅河煙站收購現場進行觀摩。

1990年12月30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理稼莊子村黨支部書記孫洪喜“勞動模範”光榮稱號。

1991年6月20日,在全國先進基層黨校和優秀黨員教育工作表彰大會上,紅河鎮黨校被中央宣傳部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校”稱號。

1996年5月22日,省委副書記、省長李春亭,副省長邵桂芳來紅河參觀考察培植主導產業和實施農業產業化情況。

1996年7月22日,山東省最大的肉鴨生產加工企業--濰坊樂港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運營。

1997年8月2日,省委副書記陳建國一行5人來紅河檢查農村制度建設情況。

1997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山東省委書記吳官正到山東樂化集團有限公司檢查指導工作。

1997年11月4日,中共中央研究室負責人楊凌隆到樂化集團考察。

1997年12月3日,副省長韓寓群到樂化集團有限公司就企業改制進行調研。

1998年4月28日,樂化集團董事長沈孝業被省政府授予“山東省勞動模範”稱號。

1998年5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山東省委書記吳官正到紅河鎮視察深化完善“兩公開一監督”工作,並先後實地察看了周家成官村、理稼莊子村及鎮政府政務公開欄。

1998年,紅河鎮開工建設了國家級萬畝高標準節水灌溉示範工程,總投資622萬元,建設移動式噴灌、半固定式噴灌、大棚滴灌1萬畝。

1999年1月28日,中央電視台七套節目“四季風”欄目播放了反映店子村土地延包工作的專題片《土地延包30年》,節目長度20分鐘,在社會上引起較大反響。
1999年2月28日,省政協副主席劉洪仁視察了樂化五金廠、樂化鋁塑板廠。
1999年3月12日,副省長陳延明視察紅河鎮蓮藕示範基地和植樹造林工程。
1999年8月8日,副省長陳延明視察紅河鎮抗旱雙保現場及科技示範基地。
1999年8月13日,省委副書記吳愛英,省委常委、秘書長王修智帶領出席全省信訪工作會議的代表到鎮蓮藕示範基地、理稼莊子村公開欄、樂港公司、樂化集團進行了參觀觀摩。
1999年9月10日,省政協副主席潘廣田帶領部分省政協常委和委員,到紅河鎮就加強村民民主建設進行專題調研,併到理稼莊子村進行了實地調查。
1999年9月20日,美國適宜衛生技術組織項目官員瑪格麗特·布萊頓(女)等一行3人,到縣綜合高中、紅河鎮中學、理稼莊子村、店子村考察關於未婚青少年生殖健康與需要狀況。

2000年5月23日,國家菸草總公司總經理趙興到前莊皋、張家莊兩村考察黃煙生產。
2000年6月30日下午,鎮域東部、南部地區遭受冰雹襲擊,冰雹最大直徑達4-5厘米。全鎮共有4萬畝農作物受災,直接經濟損失1500多萬元。
2000年8月11日,省委副書記、省長李春亭到樂化集團、樂港公司、吳家成官肉鴨養殖小區視察工作。
2000年11月13日,副省長陳延明帶領參加全省冬季農業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現場會議的各地市負責人參觀樂港公司、吳家成官肉鴨養殖小區。

山東強鎮名村

山東省地大物博,鄉鎮、村屯也很有特色,經濟非常發達,但真正了解它們的卻不是很多,讓我帶您去領略它們的風土人情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