皺果莧

皺果莧

皺果莧(學名:Amaranthus viridis)為莧科莧屬的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於亞熱帶、熱帶非洲、兩半球的溫帶、熱帶地區以及中國大陸的陝西、華北、華南、雲南、華東、東北、江西等地,生長於海拔200米至2,000米的地區,見於人家附近的雜草地上以及田野間,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體態特徵

皺果莧為一年生草本,高40-80厘米,全體無毛;直立,少分枝。葉形至狀矩圓形,長2-9厘米,葉柄長3-6厘米。花單性或雜性,花被片3,雄蕊3,胞果扁球形。高40~80cm,全體無直立,有不顯明稜角,稍有分枝,綠色或帶紫色。葉卵形、卵狀長圓形或卵狀橢圓形,先端常凹缺,少數圓鈍,有1短尖頭。

圓錐花序頂生,有分枝,頂生花穗比側生者長;苞片及小片披針形,長不及1mm,頂端具凸尖;花被片背部有1綠色隆起中脈。胞果扁球形,直徑約2mm,綠色,不裂,極皺縮,超出花被片。

生長環境

習 性:蔭生
生 境:路邊、田硬邊
生於曠野、荒地、河岸、山坡、或為田園雜草。

繁殖方式

花期6~8月,果期8~10月。種子繁殖

套用

藥用部位:全草
藥用功能:滋補、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春、夏季採集幼苗、嫩莖葉。水燙,清水浸泡片刻。可炒食涼拌、做湯或曬乾菜
全草藥用,具清熱解毒、利尿止痛的功效。

危害

皺果莧 皺果莧

一年生草本,喜生於疏鬆土壤中,常生於宅旁、曠野、荒地、河岸、山坡、路旁或為田園雜草。花期6~8月,果期8~10月。種子繁殖。
原產地:熱帶美洲;廣泛分布在兩半球的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地區。
中國分布現狀: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華南雲南
引入擴散原因和危害:1864年在台灣發現。為菜地和秋旱作物田間雜草,還可沿道路侵入自然生態系統。

為害對象: 玉米 大豆 棉花 花生 白菜(青菜) 胡蘿蔔 烏塌菜 葉芥菜 青花菜 冬瓜 番茄 豌豆 大蒜 菠菜 芋 茭白 竹筍 草莓 蓮藕 生菜 薄荷 節瓜 西瓜 番杏 茴香 萵筍 落葵 芹菜 茼蒿 蕹菜 莧菜 芫荽 香芹 甘薯 菊芋 馬鈴薯 辣椒 茄子 佛手瓜 瓠子 黃瓜 苦瓜 南瓜 絲瓜 甜瓜 西葫蘆 玉盤瓜 葛 姜 蘿蔔 山藥 甘藍 花椰菜 芥藍 紫甘藍 枸杞 黃花菜 蘆薈 香椿 豇豆苗 菜用玉米 扁豆 菜豆 蠶豆 菜用大豆 豇豆 蔥 韭菜 大白菜 莖芥菜 薺菜 洋蔥詳細資訊
發生規律:喜生於疏鬆的乾燥土壤。多生於村宅旁和蔬菜地,為常見的宅旁雜草,對蔬菜生產有一些影響,偶而也侵入秋旱作物田內。
發生區域:
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華南和雲南等省區。
症狀識別
幼苗 下胚軸發達,淡紅色,上胚軸極短;幼苗全株光滑無毛,暗綠色。子葉披針形,長7 毫米,寬2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有短柄;初生葉l片,闊卵形,先端鈍尖,並具凹缺,葉基闊楔形,具長柄;後生葉與初生葉相似。
成株 高40一80厘米,全體無毛。
莖 直立,稍有分枝,綠色或帶紫色。
葉 互生,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3—9厘米,寬2.5—6厘米,先端凹缺,少數圓鈍,有1小芒尖,基部近截形,全緣或微呈波狀,葉柄長3—6厘米。
花 花小,於莖頂再形成圓錐花序,長6—12厘米,寬1.5—3厘米;或排列成細長腋生的穗狀花序。苞片和小苞片披針狀長圓形,乾膜質;花被片3枚,長圓形或倒披針形,綠色或紅色,有芒尖,邊緣透明,內曲;雄蕊3枚,比花被片短;柱頭3或2。
胞果,扁球形,直徑約2毫米,綠色,不裂,表面極皺縮,超出宿存花被外。種子倒卵形或圓形,凸透鏡狀,直徑約1毫米,黑色或黑褐色,有光澤,具細微的線狀雕紋。
一年生草本。苗期4—5月,花果期7—10月。種子繁殖。

分布

國內分布:產東北、華北、陝西、華東、江西華南雲南
國外分布:原產熱帶非洲,廣泛分布在兩半球的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地區。
中國植物志:25(2):216
英文植物志:5:420

莧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