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穗莧

尾穗莧

尾穗莧(學名:Amaranthus caudatus)別名:老槍谷、老倉谷、仙人谷,是莧科莧屬的植物。分布於全世界和地以及中國大陸的全國各地等地,生長於海拔580米至1,200米的地區,多生在野生,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圖)尾穗莧尾穗莧

尾穗莧一年生直立草本,高約80厘米,稀可達1.5米,粗壯,具稜角。在上部多少被有開展的毛,多分枝,分枝常淡紅色。葉菱狀卵形或菱狀披針形,長4-15厘米,寬2-8厘米,頂端短漸尖或圓鈍,具小芒尖,基部寬楔形,稍不對稱,全緣或波狀,兩面無毛,脈上疏生柔毛,具長柄,葉柄長1—15厘米。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下垂,由多數穗狀花序組成,花單性,雄花及雌花混生於同一花簇,有多數分枝,其中央分枝特長,由多數穗狀花序形成。苞片和小苞片乾膜質,紅色,披針形,花被片頂端芒刺不明顯,長3毫米,紫紅色,頂端尖,邊緣有疏齒,背面有1中脈;花被片5,長2—2.5毫米;雄花的花被片卵狀長圓形,具短尖頭,紫色;雌花花被片卵狀至匙形;雄蕊外露;柱頭3,長不及1毫米。胞果近球形,直徑約3毫米。種子近球形,直徑1毫米,淡棕黃色至棕黑色、淡紅色或淡黃色,具光澤。花、果期9—11月。雄花:花被片矩圓形;雌花:花被片矩圓狀披針形;花柱3。胞果近卵形,蓋裂。

繁殖方法

繁殖方式:種子繁殖

尾穗莧尾穗莧

套用價值

適宜種於花壇、花境,也可盆栽觀賞。

藥用價值

部位:種子
藥用主治:小兒疳積、頭昏

分布情況

國內分布:中國各地栽培。
國外分布:原產熱帶,全世界各地栽培。

花類花語

(圖)尾穗莧尾穗莧

花語:勤勞

尾穗莧所紀念的聖人是創立多米尼哥修道院的聖多米尼哥。在修道院裡修行的僧侶,個個嚴守紀律、勤儉耐勞。因此它的花語是“勤勞”。受到這種花祝福而生的人,可以說是天生的勞碌命。即使在感情方面,對於自己心儀的對象也只是默默單相思,根本不會有任何結果。如果不表現得主動積極些,容易錯失良機。自古以來,基督教里就有將聖人與特定花朵連結在一起的習慣,這因循於教會在紀念聖人時,常以盛開的花朵點綴祭壇所致!而在中世紀的天主教修道院內,更是有如園藝中心 般的種植著各式各樣的花朵,久而久之,教會便將366天的聖人分別和不同的花朵合在一起,形成所謂的花歷。當時大部分的修道院都位在南歐地區,而南歐屬地中海型氣候,極適合栽種花草。尾穗莧屬莧菜科莧菜屬的植物,被選來祭祀13世紀創立多米尼哥修道院的聖多米尼哥。這坐他的理想而創立的修道院,成為當時把基督教宣揚到全世界的宗教機構,完全符合他當初的理念

莧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