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被莧

合被莧

一般性雜草。有時成為旱作物地和草坪雜草。 花果期9~10月。種子繁殖。 生於海拔500m以下路邊、荒地、 宅旁或田園。

基本信息

鑑別特徵

合被莧合被莧

直立或斜升,高10~40cm,綠白色,下部有時淡紫紅色,通常多分枝,被短柔毛,基部變無毛。葉形、倒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0.6~3cm,寬0.3~1.5cm,先端微凹或圓形,具長0.5~1mm的芒尖,基部楔形,上面中央常橫生一條白色斑帶,乾後不顯,無毛;葉柄長0.3~2cm。花簇腋生,總梗極短,花單性,雌雄花混生;苞片及小苞片披釷形,長不及花被的1/2。被(4~)5裂,膜質,白色,具3條縱脈,中肋綠色;雄花花被片長橢圓形,僅基部連合,雄蕊2(~3);雌花被裂片匙形,先端急尖,下部約1/3合生成筒狀,果時筒長約0.8mm,宿存並呈海綿質,柱頭2~3裂。胞果不裂,長圓形,略長於花被,上部微皺。種子雙凸鏡狀,紅褐色且有光澤,長0.8~1mm。

生物學特性

一年生草本,生於海拔500m以下路邊、荒地、宅旁或田園。花果期9~10月。種子繁殖。

原產地:加勒比海島嶼、美國(南部至西南部)、墨西哥(東北部及尤卡坦半島);19世紀初開始在歐洲和埃及等地歸化。

中國分布現狀:山東、北京、安徽。

引入擴散原因和危害:1979年先後在山東濟南和泰安(泰山)採到標本,80年代在安徽北部被採集,2002年在北京發現。有時成為旱作物地和草坪雜草。常隨作物種子、帶土苗木和草皮擴散,蔓延速度快。

控制方法:在結果前拔除。

相關文獻

李振宇,解焱,2002.中國外來入侵種.p.10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