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中國中部地區簡稱]

華中[中國中部地區簡稱]

華中 即 華中地區 。 傳統的地理大區名稱,或稱“中部地區”。在民國時代,華中地區是指長江流域的七省四市,現華中地區一般指華中三省,包括:河南省、湖北省和湖南省。華中地處華北、華東、西北、西南與華南之間,是黃河以南,南嶺以北,巫山、雪峰山以東的廣大地區,華中地區土地面積56萬多平方千米,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5.9%。

基本信息

概況

行政上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三省。
華中地區位於我國中部、黃河中下游和長江中游地區,地處華北、華東、西北、西南與華南之間,京九鐵路、京廣鐵路、焦枝鐵路、枝柳鐵路縱貫南北,隴海鐵路、萬里長江與浙贛鐵路橫貫東西,具有全國東西、南北四境過渡的要衝和水陸交通樞紐的優勢,起著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的重要作用。全區土地面積56萬多平方千米,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5.9%。農業發達,輕重工業基礎雄厚,水陸交通便利。華中地區是全國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是中國工農業的心臟和交通中心。

省區

河南

河南河南
河南,國之中央,古稱中原,簡稱“豫”,地處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省會鄭州,因其大部分位於歷史上的黃河中下游以南,故名河南,與山東、河北、山西、陝西、湖北、安徽接壤,承東啟西、聯南望北。河南是中華文明的核心發祥地、華夏歷史文化的中心,曾長達五千年居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更是誕生了洛陽、開封、安陽、鄭州等舉世聞名的古都,中國八大古都河南占其四,同時還擁有商丘、南陽、濮陽、許昌、新鄭等古都,為中國古都數量最多最密集的省份。中原文化、河洛文化、根親文化、三商文化、兩宋文化、漢梁文化、聖賢文化、武術文化、宛商文化等源遠流長;漢字文化、姓氏文化、詩詞文化、禮儀文化、戲曲文化等博大精深;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縱橫家等思想的發源地。全省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55處,總數量居全國首位,地下文物和館藏文物均居全國首位。
河南是中國重要的經濟大省、交通中心和物流樞紐,2013年國內生產總值繼續位列全國第五位、中西部首位,鐵路、高速公路、高速鐵路通車總里程均居全國首位。

湖北

湖北湖北
湖北省,簡稱“鄂”,又稱“千湖之省”,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位於位於中國中部、長江中游、因位於洞庭湖以北而得名,介於北緯29°05′至33°20′,東經108°21′至116°07′;北接河南,東連安徽,東南和南鄰江西、湖南,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為鄰。東西長約740公里,南北寬約470公里,面積18.59萬平方公里,省會是武漢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為宜昌市、襄陽市,黃石市為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漢江自西北向東南,匯入長江,在湖北中部形成江漢平原。湖北省是國家“中部崛起”戰略的支點、中心,全國交通航運樞紐。科教文化實力位居全國前列,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就坐就落於湖北省。其省會武漢是華中地區最大的城市,也是唯一的副省級市和區域中心城市。

湖南

湖南湖南
湖南省,簡稱“湘”,位於長江中游南部。大部分地區在洞庭湖之南,故名“湖南”。因自古廣植木芙蓉和水芙蓉而有“芙蓉國”之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毛澤東誕生的地方。湘江是湖南境內最大的河流,也是湖南人民的母親河。她自南向北,流貫全省,注入洞庭湖,湖南因而簡稱“湘”。毛澤東曾在詩中盛讚:“芙蓉國里盡朝暉”。湖南東鄰江西,北交湖北,西連重慶、貴州,南接廣東、廣西,省會設長沙市。全省地勢是,東南西三面環山,東有羅霄山脈,南有南嶺,西有武陵、雪峰山脈;北部為洞庭湖平原;中部多為丘陵、盆地。湖南總面積為21.18萬平方公里,湖南戶籍人口總數達到6805.70萬人。湖南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名人輩出,“惟楚有才,於斯為盛”。湖南物產富饒,素有“湖廣熟,天下足”之譽,是著名的“魚米之鄉”。

城市

鄭州

鄭州鄭州
鄭州為河南省省會、五朝古都、中國八大古都之一、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及世界歷史都市聯盟成員城市。中部地區重要城市,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所領的有熊國及夏朝、商朝、管國、鄭國和韓國建都所在地。鄭州地處中華腹地、九州之中,位於華北平原南端、母親河黃河下游南岸、河南省中部偏北,為天地之中、華夏及中原歷史文化的中心,自古至今均為交通要塞。鄭州為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素有“中國鐵路心臟”和“中國交通十字路口”之美譽,坐擁亞洲最大的列車編組站及亞洲首座、全國唯一的時速350公里高鐵客運十字樞紐站,擁有全國三家之一中西部唯一的商品交易所、中部地區首家國家級保稅區。

武漢

武漢武漢
武漢簡稱漢,別稱“東方芝加哥”,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城市,中國內陸地區最繁華都市及國家區域中心城市,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特大城市。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長支流漢江橫貫市區,將武漢分為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鼎立的格局。
武漢號稱九省通衢,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國家的經濟地理中心;全國僅次於北京、上海的第三大科教中心,在校大學生人數全球第一。
內陸地區的金融、商業、貿易、物流、文化中心,被譽為世界開啟中國內陸市場的“金鑰匙”、經濟發展的“立交橋”,具有承東啟西、接南轉北、吸引四面、輻射八方的區位優勢。

長沙

長沙長沙
長沙,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省會,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大城市之一,別稱星城,古稱潭州,是湖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科教中心,中南地區重要的交通和航運中心,是著名的山水洲城、快樂之都、娛樂之都,全球綠色城市。
長沙是全國文明城市,兩型社會試驗區,中南地區重要工商業城市,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也是長株潭城市群中的核心,2013年長沙綜合競爭力居全國中列,國內生產總值(GDP)7153.13億元人民幣(2013年),全國排名第17位,省會城市排名第8位。
長沙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有3000年悠久的歷史文化,是著名的楚漢名城、屈賈之鄉、偉人故里,楚文化和湖湘文化的重要始源地之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即為楚國雄踞南方的附屬地,歷代為湖南及周邊歷代半中心城市,也曾為漢長沙國國都和南楚國都。
長沙是著名的楚漢名城、山水洲城和快樂之都,長江中游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之一。長沙是楚漢文明和湖湘文化的始源地,是湖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科教中心,亦是環長株潭城市群龍頭城市。長沙是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

交通

鐵路

鐵路鐵路
全國鐵路樞紐城市:鄭州、商丘、洛陽、南陽、武漢、襄陽、宜昌、長沙、株洲、懷化、衡陽

公路

國家公路主樞紐城市:鄭州市、商丘市、洛陽市、南陽市、武漢市、襄陽市、長沙市、衡陽市。

水路

信陽明港、武漢港、宜昌港、黃石港、荊州港、崗港、岳陽港、衡陽港、長沙港、湘潭港、株洲港等。

航空

航空航空
主要機場: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洛陽北郊機場、南陽姜營機場、商丘觀堂機場、信陽機場、安陽豫東北機場、武漢天河國際機場、宜昌三峽國際機場、襄陽劉集機場、恩施許家坪機場、長沙黃花機場、衡陽南嶽機場、常德桃花源機場、張家界荷花機場、懷化芷江機場、永州零陵機場。

經濟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洛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許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新鄉經濟技術開發區、漯河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封經濟技術開發區、鶴壁經濟技術開發區、紅旗渠經濟技術開發區、濮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襄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吳家山經濟技術開發區、荊州開發區、宜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岳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常德經濟技術開發區、寧鄉經濟技術開發區、湘潭經濟技術開發區。
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安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武漢沌口經濟技術開發區、孝感高新技術開發區,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湘潭高新技術開發區、株洲高新技術開發區、益陽高新技術開發區。

教育

著名中學

湖北

武漢二中、黃陂一中、武漢外國語學校、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武鋼三中、黃岡中學、夷陵中學、湖北省天

河南

河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鄭州市第一中學、河南實驗中學、鄭州市外國語中學、商丘一高、商丘市實驗中學、門中學、荊州中學、襄樊四中、襄樊五中、黃石二中、大冶一中

湖南

湖南師大附中、長郡中學、雅禮中學、長沙市第一中學、株洲市二中、醴陵市一中、衡陽市第八中學、湘潭縣一中、寧鄉一中、益陽市箴言中學。

歷史傳承

沿革

四軍大部及其後成立的華中野戰軍和山東的八路軍一部及其後成立的山東野戰軍為基礎組建華東野戰軍。建國後區域劃分,以解放戰爭時期各野戰軍戍防區域為基礎,大陸主要分六大區域。其中華北野戰軍的戍防區域為基礎為今天的華北地區,華東野戰軍及其南下範圍為建國後的新區域華東地區,中原野戰軍一路南下的範圍為基礎為中南地區,這也是山東河南部分區域在華北平原但是卻不在華北地區的原因。華中地區大部分地區隨著華中野戰軍與山東野戰軍的合併劃到了幾天的華東地區,少部省份在中南地區。
1941年4月27日,中共中央中原局在鹽城召開會議,劉少奇傳達了中央關於東南局與中原局合併及所轄範圍的決定。5月20日,華中局在鹽城正式成立,主要負責華中抗日根據地黨和新四軍的工作。華中局下轄蘇中、鹽阜、淮海、皖東北、皖東津浦路東、皖東津浦路西、豫皖蘇、鄂豫邊、江南9個區黨委。劉少奇為書記,領導人還有饒漱石、陳毅、曾山等。1945年9月中共中央華東局成立時,華中局撤銷。1954年6月,大行政委員會撤銷,地方行政機構統一於省市地縣制(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954年6月19日第32次會議決定)。1955年4月,中南軍區改建為廣州軍區。
1958年1月,為配合國民經濟計畫的進行以及管理體制的調整,中共中央決定在全國成立七個經濟協作區,由有關省、市、自治區黨委舉行定期性的或不定期性的會議,使各地互通情報,交流經驗,互相協作,彼此支援,調節矛盾,相互評比,以便在中央方針政策和統一規劃下,促進共同發展。全國七個協作區是:遼寧、吉林、黑龍江、東蒙(內蒙古自治區東部三個盟)為東北協作區,以歐陽欽為會議召集人;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山西、內蒙古自治區(內蒙西部四個盟和呼和浩特市)、河南為華北協作區,以林鐵為會議召集人;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江西為華東協作區,以柯慶施為會議召集人;廣東、廣西、湖南、福建、江西為華南協作區,以陶鑄為會議召集人;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安徽為華中協作區,以王任重為會議召集人;雲南、貴州、四川、西藏、陝西這西南協作區,以李井泉為會議召集人;陝西、甘肅、青海為西北協作區,以李德生為會議召集人。有些省、區劃分在幾個協作區內,可根據經濟關係密切程度,以參加一個協作區為主。經濟協作區初步劃分中,山東、河南等省市同時劃分在幾個協作區內,分別以參加華東、華中協作區為主。
1961年,華中區與華南區合併成中南地區,全國形成為六大經濟協作區。後因文化大革命,經濟協作區被撤消。
在1970年編制的“四五”計畫中,決定以大軍區為依託,將全國劃分為西南區、西北區、中原區、華南區、華北區、東北區、華東區、閩贛區、山東區、新疆區等十個經濟協作區。此後再無華中經濟協作區作為一個單獨的區域形式出現在任何大陸政府的正式檔案中。

其他

中南地區分為華中和華南地區,把中南地區中的中部省份河南、湖北、湖南稱為華中,把廣東、廣西、海南等南部省份稱為華南,這種提法是中國動物地理區劃、中國地理七大地理分區、中國氣象地理區劃的普遍。詳細可以參考中國天氣網(中國氣象局面向公眾提供氣象信息服務的核心門戶),中國動物學科普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