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菜子[白花菜子]

白花菜子[白花菜子]
白花菜子[白花菜子]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花菜子別名臭菜、臭花菜、羊角菜來源白花菜科白花菜屬植物白花菜Cleome gynandra L.[Gynandropis gynandra (L.) Briq.]的種子,其全草亦入藥。秋季採挖全草,曬乾,打下種子。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白花菜 一年生草本,有惡臭。莖多分枝,高達1米,密被粘性腺毛。掌狀複葉,互生;葉柄長3~7厘米;小葉5片,倒卵形或菱狀倒卵形,長2.5~5厘米,寬1~2厘米,先端銳或鈍,基部楔形,全緣或有細齒,上面無毛,下面葉脈上微有毛。總狀花序頂生;花有梗,基部有葉狀苞片3;萼片4,卵形,先端尖;花瓣4,倒卵形,長約1厘米,寬約5毫米,有長爪,白色或帶紫色;雄蕊6,花絲下部附著於雌蕊的子房柄上;雌蕊子房有長柄,突出花瓣之上,1室,花柱短,柱頭扁頭狀。蒴果長角狀,長5~10厘米,先端有宿存柱頭。種子腎臟形,寬約1毫米,黑褐色,中部微陷,表面有突起的皺褶狀膜。花期5~8月。果期6~9月。

白花菜 一年生直立分枝草本,高約1m。常被腺毛。葉為3-7小葉的掌狀複葉,葉柄長2-7cm,小葉柄長2-4mm;小葉倒卵狀橢圓形、倒披針形或菱形,先端漸尖、急尖、鈍形或圓形,基部楔形至漸狹延成小葉柄,邊緣有細鋸齒或有腺毛,中央小葉長l-5cm,寬8-16mm,側生小葉依次減小。總狀花序長15-30cm;蒼片由3枚小葉組成;花梗長約1.5cm;萼片分離,披針形,橢圓形或卵形,長3-6mm,寬1-2mm,被腺毛;花瓣白色,少有淡黃或淡紫色,在花蕾時期不覆蓋著雄蕊及雌蕊,連爪長10-27mm,瓣片近圓形或闊倒卵形,寬2-6mm;花盤稍肉質,雄蕊6,伸出花冠外;雌雄蕊柄長5-18mm;雌蕊柄在兩性花中長4-10mm,在雄花中長1-2mm,或無輛;子房線柱形,花柱很短,柱頭頭狀。果圓柱形,斜舉,長3-8cm,中部直徑3-4mm;種子扁球形,黑褐色,表面有橫向皺紋或更常為具瘤狀小突起。花、果期約在7-10月。

白花菜子 白花菜子

分布範圍

生長於荒地,或栽培於庭園。分布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廣西、台灣、雲南、貴州、廣東等地。

本植物的種子(白花菜子)、根(白花菜根)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生態環境:生於低海拔地區田野、荒地。

資源分布:分布於我國華北及其以南至台灣、廣東、海南等地。

主要價值

【功能主治】祛風散寒,活血止痛。用於風濕疼痛,腰痛,跌打損傷,痔瘡。

【性味歸經】苦、辛,溫。有小毒。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爛外敷或煎水洗患處。

白花菜子 白花菜子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草藥大盤點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中國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讓閭
阿育魏實 埃蕾
矮腳龍膽 矮腳羅傘 矮
凹朴皮 八哥
白飯樹葉
阿膠 阿里紅
白萆粟
讓閭子
白花菜子
白花菜根
白蘇梗
白松塔
白朮-白及
矮人陀
白薯莨
白鶴藤根
白鶴藤
白荷花露
白石榴花
白石榴根
白升麻
巴豆油
白山苔
白沙糖
白沙蟲藥
白三七根
白屈菜根
白果葉
白槍桿
白果樹皮
白千層葉
白果根
白皮
白牛膝
白牛膽
巴豆葉
白飯樹根
白飯豆
巴豆樹根
白茅針
白鵝膏
白豆蔻殼
芭蕉子
白毛藤根
白毛藤
芭蕉油
白地紫菀
白螺螄殼
白刺花葉
白龍頭
白刺花
白蘞子
芭蕉葉
白欖根
白側耳
白蠟樹葉
白蠟樹皮
白蠟花
白克馬葉
白草莓
白菊花根
白金古欖
白補藥
巴豆殼
白接骨
白背葉根
矮腳楓葉
白背楊
白背三七莖葉
白雞屎藤
艾納香根
白花映山紅
白花夏枯草
白花射干
白花蛇頭
巴茅果
白花蛇目睛
白花龍膽
白花灰毛槐樹
白花果
白花丹
庵摩勒
霸王根
拔毒散
白馬陰莖
白馬骨根
八角香
白粱米
巴山虎
白綠葉
白郎花
艾實
白苣
八角楓葉
八角楓花
阿利藤
矮楊梅
白梅
白茅花
白背葉
白毛夏枯草
白樺皮
艾片
白丁香
芭蕉花
白千層
白降丹
白木
白扁豆
霸王七
白蘭花
霸王鞭
白礬
安息香
白僵蠶
白及
白菖
白木耳
白蘇子
白蘇葉
八仙花
白首烏
白石脂
白石英
八仙草
白屈菜
八目鰻
白梅花
艾納香
白芥子
白芥
八角茴香
矮腳苦蒿
白花菜
白蒿
白附子
阿爾泰紫菀
菝葜葉
菝葜
芭蕉根
桉葉
阿魏
巴旦杏仁
八月札
白朮
白芍
白前
白茅根
白膠香
白花蛇舌草
白豆蔻
巴戟天
巴豆
八角蓮
八角楓根
鵪鶉
艾葉
矮地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