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地處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處。1952年8月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區,1955年改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現轄7縣1市,165個鄉鎮,國土面積1.5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92萬,其中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占78%,是典型的“老、少、邊、山、庫、窮”地區,是國家西部大開發、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先行先試地區,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湘西地區開發重點地區和扶貧攻堅主戰場。湘西擁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鳳凰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老司城、里耶古城及13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湧現了熊希齡、沈從文、黃永玉、宋祖英等一批政治文化名人。湘西還擁有矮寨奇觀景區、猛洞河漂流、紅石林、坐龍峽等132個國字號文化旅遊品牌,是"中國十佳魅力城市"和"最佳旅遊去處"。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域,戰國時屬楚黔中郡。西漢屬武陵郡。三國時初屬蜀,後屬吳。西晉東晉屬荊州武陵郡。隋唐五代時期屬黔中道。宋為荊湖北路的辰州、澧州。元為湖廣行省恩州宣慰司、辰州路、澧州路和四川行省永順宣慰司,以及新添葛蠻安撫司地。明置永順宣慰司、保靖州宣慰司,其餘為岳、辰兩州地。清置永順府和鳳凰、乾州、永綏直隸廳,東北部為澧州地。1914-1922年為辰沅道。1938-1949年為第八、九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1952年8月1日,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區,轄干城、鳳凰、花垣、瀘溪、古丈、保靖。1955年4月28日,改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6日國務院第五十七次全體會議通過湖南省人民委員會關於設定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決定,9月20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州府設吉首,轄吉首、瀘溪、鳳凰、花垣、保靖、古丈、永順、龍山、桑植、大庸10縣。1988年12月31日,所屬桑植、大庸被劃入張家界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由原轄8縣2市減為7縣1市,即:吉首市,瀘溪、鳳凰、花垣、保靖、古丈、永順、龍山縣。

古代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域,戰國時屬楚黔中郡,郡治在今常德市。秦昭王三十年(前285),取楚巫中、黔中郡及江南地另置黔中郡,郡治在今沅陵縣西20里處。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分全國為36郡,後增4郡,共40郡。湖南省地分屬黔中、長沙2郡,湘西州境屬黔中郡,郡治設今沅陵縣西。

西漢,分全國為13部,部設刺史,直隸京師。湖南大部地屬荊州,小部地屬交州。荊州轄6郡1國,屬地在今湖南境有零陵、桂陽、武陵3郡及長沙國,湘西州境屬武陵郡。

漢高祖五年(前202),改黔中郡為武陵郡,郡治義陵(今淑浦縣),領13縣,屬地在今湖南境的有12縣,湘西州境分屬於沅陵(含今吉首、瀘溪地)、辰陽(含今鳳凰、花垣南部地)、遷陵(含今保靖、花垣北部地)、酉陽(含今龍山、永順、古丈地)等4縣。

東漢分全國為13部,部設刺史,後稱州牧,直隸京師。湖南屬荊州,州治漢壽,即西漢索縣故治(今常德市)。領7郡,屬地在今湖南境的有4郡。湘西州境仍屬荊州武陵郡。郡治移臨沅(今常德市)。領13縣,屬地在今湖南境的有12縣,在湘西州境有5縣,即沅陵、辰陽、遷陵、酉縣、充縣,與西漢同。

三國時,初屬蜀,後屬吳。吳分五州,州設刺史,直隸國郡。湖南屬荊州,治南郡(今湖北江陵縣)。領14郡,屬地在今湖南境的有10郡,湘西州境域分屬荊州武陵郡和天門郡。武陵郡,郡治同東漢,西漢故郡,領12縣,屬地在今湖南境有11縣,在今湘西州境有5縣:黔陽縣(今龍山縣地)、酉陽縣(今永順、古丈地)、沅陵、辰陽、遷陵3縣同東漢。天門郡,治灠中(今慈利縣西)。吳景帝永安六年(263)分武陵郡置。領3縣:灠中縣(今大庸縣永定區、慈利縣地)、充縣(今桑植地)、零陽縣(今慈利、石門、澧縣、臨澧等地)。

西晉分全國為20州,州設刺史、直隸洛陽。湖南分屬荊州、廣州。荊洲治襄陽(今湖北襄樊市),後移江陵(今湖北江陵縣),領22郡。屬地在今湖南境有9郡,湘西州境域仍分屬荊州武陵郡。武陵郡,郡治同三國吳。漢、吳故郡,領10縣。屬地在今湘西州境有5縣:鐔成縣(含今花垣、鳳凰地),黔陽、酉陽、遷陵、沅陵4縣與三國時期吳國同。

東晉有揚、荊、湘、江、梁、益、交、廣等州,州設刺史,直隸建康。湖南分屬荊、湘、江3州。屬地在今湖南境有13郡。今湘西州境仍分屬荊州武陵郡。州、郡治所及屬縣同西晉。

南朝時期,宋代,分江左所有地為22州,州設刺史,直隸建康。湖南分屬荊、郢、湘3州。屬地在湖南境有14郡國。湘西州境分屬荊州天門太守和郢州武陵太守

孝武帝建元年(454)分荊、湘、江、豫州部分地置郢州,治江夏(今湖北武漢市)。武陵郡始分屬,領10縣,郡治及在湘西州境屬縣與兩晉同。荊州天門太守,州、郡治同晉,屬地在今湘西州境的縣亦同皆。

齊代沿襲宋制。

梁天監十年(511)前依齊制。天監十年後,湖南仍分屬荊、郢、湘3州。屬地在今湖南境共20州(郡級)、郡。今湘西州境分屬郢州夜郎郡、盧州(郡級)、武陵郡,南陽郡和荊州天門郡。夜郎郡、治夜郎(今吉首市),分沅陵縣置,領夜郎1縣(轄今吉首市地)。盧州(郡級)、治瀘溪。天監中分沅陵縣置,轄今花垣、瀘溪縣地和吉首部分地。武陵郡,治同宋、齊。領9縣,屬地在今湘西州境的有3縣:大鄉縣(黔陽縣改置,今龍山縣地),遷陵、酉陽縣與宋、齊同。南陽郡,治建昌,今辰谿縣西北。分辰陽縣置,含今鳳凰縣地。天門郡與宋齊同。

陳代,分江南所有地為22州。州設刺史。直隸建康。湖南分屬荊、沅、湘3州。今湘西州境分屬沅州夜郎郡、沅陵郡、南陽郡和北園的北衡州(郡級)。

隋統一中國後,分全國為冀、雍、青、兗、徐、梁、豫、楊、荊9州。湖南屬荊州,屬地在今湖南境的有8郡,湘西州境域分屬沅陵郡和澧陽郡。沅陵郡、治同南朝時陳,領5縣,屬地在今湘西境有3縣:沅陵縣(今沅陵、瀘溪、花垣及吉首部分地),大鄉縣(今永順、古丈、保靖、龍山縣地);辰谿縣(含今鳳凰、吉首部分地)。

貞觀元年(627)分全國為10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分為15道。道設採訪使,直隸京師。湖南分屬山南東道、江南西道、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屬地在今湖南境有15州郡。今湘西州境地分屬山南東道的澧州澧陽郡,和黔中道的辰州盧溪郡、錦州盧陽郡、溪州靈溪郡。盧溪郡,治沅陵(今沅陵縣)。隋朝時為沅陵郡,天寶元年(620)改名。領5縣。屬地在今湘西州境有2縣:盧溪縣(今瀘溪、吉首、花垣地),麻陽縣(含今鳳凰地)。錦州盧陽郡,治盧陽(今麻陽縣境)。屬地在今湘西州境有3縣:渭陽縣(今鳳凰地),洛甫縣(今保靖地),招前縣(今鳳凰地)。靈溪郡,治大鄉(今龍山地)。領2縣:大鄉縣(今永順、古丈、龍山地),三亭縣(今保靖地)。

五代時,湖南屬楚,楚分所有地為28州1監。屬地在今湖南境的有潭、岳、辰、錦、衡、道、郴、溪、澧、永、郎、鄒、敘13州及桂陽監。今湘西州境域分屬辰、澧、溪3州。辰州,同唐辰州盧溪郡。澧州同唐澧州澧陽郡。溪州同唐溪州靈溪郡,五代析為3州;誓下州,(今永順古丈地);上溪州(今龍山地);保靜州(今保靖及花垣部分地)。

朝,初分全國為15路,神宗元豐元年(1078)為23路,南渡後只16路。路設安扶司,直隸京師。湖南分屬荊湖南路和荊湖北路。今湘西州境分屬荊湖北路辰州盧溪郡的盧溪縣(今瀘溪、吉首、花垣地),沅州潭陽郡的麻陽縣(含今鳳凰地),荊湖北路的保靜州(今保靖地),永順州、下溪州、南渭州、施溶州(今永順古丈地),上溪州(今龍山地);保靜州、永順州、下溪州、南渭州、施溶州、上溪州、均為羈縻州。

朝,分中夏為1中書省,11行中書省,直隸京師(中央)。湖南分屬湖廣行省、四川行省。湖廣行省江南湖北道肅政廉訪司,治江陵(今湖北武漢市)。領8路1府1州。今瀘溪、吉首地屬辰州路。湖廣行省恩州軍民安扶司,治婺州(今貴州婺川縣),領67蠻夷官,屬地在今湘西州。

境有6蠻夷官:即五寨(宋沱洞、烏引洞、蘆獲洞、杜望洞、白崖洞均屬今鳳凰地),多著土村(今永順地),會溪(今永順地),施溶(今永順地),臘惹洞(今永順地),驢遲洞(今永順地)。湖廣行省新添葛蠻安扶司,治新添(今貴州貴定縣)。領132長官司。屬地在今湘西州境有3長官司:南渭州(今永順地),白崖(今龍山地),保靜州(今保靖、花垣地及古丈部分地)。四川行省永順等處軍民安扶司,治今永順,轄今永順、古丈等地。

明朝,除北京南京,分全國為13省,省設布政使司,後改承宣布政使司,直隸中央。湖南屬湖廣承宣布政使司,屬地在今湖南境有7府2州2司。今湘西州境分屬辰溪府的盧溪縣(含今瀘溪、吉首地);永順等處軍民宣慰使司(含今永順、古丈、龍山地);保靖州軍民宣慰使司(含今保靖、花垣、鳳凰地)。

近代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清朝初,分全國為18省,後增奉天吉林黑龍江台灣新疆5省,共23省。省設布政使司,直隸京師。省下設道、府、州、廳、縣。湖南省轄4道9府4直隸州5直隸廳(散廳、散州)72縣。直隸州轄縣,直隸廳不轄縣;直隸州直隸廳直接隸“道”、“省”,不由府管轄;散廳散州受府、直隸州節制,實際同縣。今湘西州境分屬辰沅永靖道辰州府瀘溪縣;永順府永順縣、保靖縣、龍山縣,古丈廳;乾州、鳳凰、永綏3個直隸廳。

中華民國3年(1914),湖南廢除府、廳、州建制,保留道縣兩級。境域干城、瀘溪、鳳凰、永綏、保靖、古丈、永順、龍山8縣屬辰沅道,治鳳凰。

民國9年9月廢道存省縣兩級。辰沅道延至次年10月裁撤。民國24年5月,湖南省政府在沅陵設定湘西綏靖處,轄沅陵、慈利等19縣。分5個行政督察區。永順、保靖、龍山屬永保龍桑區;干城、鳳凰、古丈、永綏屬乾鳳古綏區;瀘溪屬沅瀘辰漵區。

民國25年6月,湘西綏靖處由19縣增至25縣,劃為4個行政督察區。瀘溪、永順、龍山屬第一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沅陵。干城、鳳凰、永綏、保靖、古丈屬第三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干城。民國27年2月,湖南劃為9個行政督察區。瀘溪、永順屬第三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沅陵。干城、鳳凰、永綏、保靖、古丈、龍山屬第4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干城。

同年3月第三、第四行政督察區域變更。保靖、古丈、永順、龍山4縣為第三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永順。干城、瀘溪、鳳凰、永綏屬第四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干城。

民國29年5月,湖南省85個縣調整為10個行政督察區。保靖、古丈、永順、龍山4縣為第八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永順。干城、瀘溪、鳳凰、永綏4縣屬第九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沅陵。

現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因此,1952年8月1日,經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劃干城、鳳凰、永綏、瀘溪、古丈、保靖6縣地,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區(地師級),區治設干城縣所里鎮,隸湖南省,轄6縣,即干城、鳳凰、花垣、瀘溪、古丈、保靖。9月湘西行署及所屬永順、沅陵、會同3專區撤銷,其永順、龍山、桑植、大庸4縣由湘西苗族自治區代管,至12月正式接管這4縣。

1955年4月28日,根據憲法第五十三條規定,湘西苗族自治區改為湘西苗族自治州。州治州域不變。

1957年9月6日國務院第五十七次全體會議通過湖南省人民委員會關於設定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並撤銷湘西苗族自治州的決定。9月20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同時湘西苗族自治州宣布撤銷。

1988年5月18日,國務院批准將大庸市升為地級,設立永定區、武陵源區,將原常德市的慈利縣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桑植縣劃歸大庸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由原管轄8縣2市減為7縣1市,即:瀘溪、鳳凰、古丈、花垣、保靖、永順、龍山7縣和吉首1市。

行政區劃

城市 苗文名稱 面積(平方千米) 郵編 行政編碼 政府駐地
吉首市
Jib Soud 1062 416000 433101 乾州街道
瀘溪縣
Lioux Kid 1569 416100 433122 白沙鎮
鳳凰縣 Jib Zhes 1751 416200 433123 沱江鎮
花垣縣 Jib Yox 1111 416400 433124 花垣鎮
保靖縣 Jib Yal 1760 416500 433125 遷陵鎮
古丈縣 Bloud Nhol 1286 416300 433126 古陽鎮
永順縣 Mongl Dongs 3809 416700 433127 靈溪鎮
龍山縣 Gheul Rongx 3127 416800 433130 民安街道
湘西經濟開發區 18.85 416000 433101 吉鳳街道

區位概況

地理位置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西州位於湖南省西部偏北,酉水中游和武陵山脈中部。其地域範圍為東經109°10′~110°22.5′,北緯27°44.5′~29°38′。東鄰貴州省銅仁市,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南接懷化市麻陽縣,西連懷化市沅陵縣,北抵張家界市。東西寬約170公里,南北長約240公里。全市土地面積15462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556平方公里。占湖南省總面積的7.3%。

地形地貌

武陵山脈自西向東蜿蜒境內,系雲貴高原東緣武陵山脈東北部,西騎雲貴高原,北鄰鄂西山地,東南以雪峰山為屏。

湘西州境,地處雲貴高原北東側與鄂西山地南西端之結合部,武陵山脈由北東向南西斜貫全境,地勢南東低、北西高,屬中國由西向東逐步降低第二階梯之東緣。西部與雲貴高原相連,北部與鄂西山地交頸,東南以雪峰山為屏障,武陵山脈蜿蜒於境內。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平均海拔800~200米,西北邊境龍山縣的大靈山海拔1736.5米,為州內最高點;瀘溪縣上堡鄉大龍溪出口河床海拔97.1米,為州內最低點。

西南石灰岩分布極廣,岩溶發育充分,多溶洞、伏流;西北石英砂岩密布,因地殼作用形成小片峰,以花垣排吾鄉周圍最為典型。東西部為低山丘陵區,平均海撥200~500米,溪河縱橫其間,兩岸多衝積平原。地貌形態的總體輪廓是一個以山原山地為主,兼有丘陵和小平原,並向北西突出的弧形山區地貌。

氣候概況

呂洞山AAA級景區呂洞山AAA級景區

湘西州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具有明顯的大陸性氣候特徵。夏半年受夏季風控制,降水充沛,氣候溫暖濕潤,冬半年受冬季風控制,降水較少,氣候較寒冷乾燥。既水熱同季,暖濕多雨,又冬暖夏涼,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熱偏少;光熱水基本同季,前期配合尚好,後期常有失調,氣候類型多樣,立體氣候明顯。根據山地的不同地形、不同高度的氣候特點,全境從垂直方向上可劃為河谷溫熱濕潤帶、山地溫暖較潮濕帶、山地溫涼潮濕帶等4個氣候類型帶,在水平方向上又分為“西北熱量偏少,夏秋少早氣候區”、“東北熱量較多,夏秋偏旱氣候區”、“中部熱量偏少,夏秋偏早氣候區”、“東南熱量較多,夏秋少雨多旱氣候區”等5個氣候區。

水文概況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風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風光

湘西州境主要河流水系,南有沅江幹流過境,酉水幹流、武水幹流橫穿西東,花垣西鄉河的上中游段由南向北經茶洞入境。

沅江全長1033公里,流域面積89163平方公里,發源於貴州省都勻縣雲霧山雞冠嶺,於德山入洞庭湖。幹流從瀘溪縣浦市鎮小熟坪上游約1.0公里入境,流經浦市鎮、白沙鎮、武溪鎮會武水,下流至大龍溪出境,過境里程約/10公里,在州境流域面積1158.8平方公里。

酉水是沅江的最大一級支流,自古有南北二源之稱。北源為主幹流,發源於湖北省宣恩縣酉源山,往南迂迴蜿蜒於湖北省的宣恩、來鳳,湖南省的龍山和重慶市的秀山、酉陽邊境,其中有56公里成為湘、鄂、川省界。幹流南經龍山縣灣塘水電站、重慶市酉陽縣西酬鎮至秀山縣石堤鎮與秀山河匯合。南源稱秀山河,發源於貴州省松桃縣山羊溪。南北二源在秀山石堤匯合後,下流10餘公里經大橋村入州境,至隆頭左會南下的洗車河,經碗米坡水電廠,下江口右會花垣河,過保靖縣城後左會泗溪河、猛洞河、施溶溪,右會白溪和古丈河,爾後從鳳灘水電廠大壩出州境.經沅陵縣城匯入沅江。酉水幹流全長477公里,流域面積18530平方公里,其中屬州境的幹流長度222.5公里,流域面積9098平方公里。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118萬千瓦,可能開發量74.83萬千瓦。

鳳凰古城鳳凰古城

武水是沅江的一級支流,發源於花垣縣老人山、火焰洞一帶,於流東流6公里至鳳凰縣柳薄鄉消水坨,其中大部分水流滲入暗河,自大龍洞瀑布口而出,另一部分水流沿牛角河下13公里與大龍洞瀑布會流,始稱峒河。沿下經矮寨、吉首市區、抵張排寨會萬溶江,至河溪會沱江,始稱武水。續經黃連溪入瀘溪縣,至武溪鎮匯入沅江。武水幹流全長141公里,流域面積3676平方公里,其中州境內為3,624平方公里。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21萬千瓦,可能開發量6.94萬千瓦。

沱江是鳳凰縣境最大的河流,為武水一級支流,上有二源:北源為烏巢河,發源於禾庫都沙南山峽谷中,灘險流急,天雨水漲,行旅多阻。沱江從西至東橫貫鳳凰縣境中部地區,流經臘爾山、麻沖、落潮井、都里、南華山、沱江鎮、官莊、橋溪口、木江坪等9個鄉鎮。至吉首河溪會武水,在武溪鎮匯入沅江。幹流全長131公里。在鳳凰縣境長96.9公里,流域面積為732.4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1.89立方米/秒,自然高差533米。

猛洞河漂流猛洞河漂流

猛洞河發源於桑植縣八家田,流經龍山的猛必、汝池、永順的五家堡、勺哈、縣城,至下洞腳里會施河後於克皮匯人酉水於流。猛洞河以其豐富多彩,瑰麗神奇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構成一幅幅令人心曠神怡的美好圖畫,石門天鑿“不二門”,猛洞河“天下第一漂”,均為天下絕。

花垣河是酉水的最大支流,發源於重慶市秀山縣椅子山和貴州省松桃縣木耳溪一帶,流經松桃縣城,從花垣縣茶洞入州境,經縣城會兄弟河後流至保靖縣江口匯入酉水。幹流全長187公里,流域面積2797平方公里,其中湘黔兩省以河為界裡程22公里,在州境內幹流53.5公里,流域面積1.07平方公里。

流向辰水—綿江的小水系,在鳳凰縣境內有蘇馬河、茶田河、新地溪、白泥江,瀘溪縣內有踏虎溪、太平溪等,總計流域面積802.平方公里。其中自泥江340.26平方公里、太平溪196平方公里。流向酉水幹流鳳灘水電廠大壩下游,有永順縣的明溪、古丈縣的草塘河和瀘溪縣內的酉溪河,總計流域面積875平方公里。其中明溪210平方公里、草塘河388平方公里、酉溪河377平方公里。流向澧水的主要小水系有永順縣內的杉木河和賀虎溪,總計流域面積為1246.7平方公里。其中杉木河1070.7平方公里、賀虎溪176平方公里。

資源概括

土地資源

湘西州土地總面積15462274萬公頃。其中耕地13.5萬公頃,建設用地39627公頃,未利用土地16.61萬公頃,土地開發儲備資源約4萬公頃。

水利資源

州境內大部分區域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豐富,水質良好,且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轉化,形成地表地下水綜合利用的格局。境核心算總水量213.7億立方米,區域內平均年徑流量為132.8億立方米;幹流長大於5公里、流域面積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444條,主要河流有沅江、酉水、武水、猛洞河等。水能資源蘊藏量為168萬千瓦,可開發108萬千瓦,現僅開發18萬千瓦。

生物資源

鳳凰鳳凰

湘西州堪稱野生動植物資源天然寶庫和生物科研基因庫。共有維管束植物209科、897屬、2206種以上。保存有世界聞名孑遺植物水杉珙桐銀杏、南方紅豆杉、伯樂樹、鵝掌揪、香果樹等;藥用植物985種,其中杜仲、銀杏、天麻、樟腦、黃姜等19種屬國家保護名貴藥材;種子含油量大於10%的油脂植物230餘種;觀賞植物91科216屬383種;維生素植物60多種;色素植物12種。是中國油桐、油茶、生漆及中藥材重要產地。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有脊椎動物區系28目64科,屬國家和省政府規定保護動物201種,其中一類保護珍稀動物有雲豹、金錢豹、白鶴、白頸長尾雉4種,二類保護有獼猴、水獺、大鯢等26種,三類保護有華南兔、紅嘴相思烏。

礦產資源

在州域已勘查發現63個礦種485處礦產地。已探明的主要礦產有鉛、鋅、汞、錳、磷、鋁、煤、紫砂陶土、含鉀頁岩等,其中錳、汞、鋁、紫砂陶土礦居湖南省之首,錳工業儲量310657萬噸居全國第二,汞遠景儲量居全國第四。

旅遊資源

芙蓉鎮芙蓉鎮

著名風景區有鳳凰古城苗疆長城德夯風景名勝區、猛洞河漂流、坐龍溪大峽谷、紅石林國家地質公園、里耶古城、芙蓉鎮、棲鳳湖、龍山火岩溶洞、塔臥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舊址等,以及里耶秦簡、永順縣後晉天福午間的溪州銅柱、土家族千年古都老司城、鳳凰縣明代古建築黃絲橋古城,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熊希齡、文學大師沈從文故居等。

其他資源

鳳凰鳳凰

自治州農作物主產稻穀、小麥、玉米、大豆、油菜籽、菸葉等。工業主產原煤、電、水泥、木材、捲菸、化肥、紗、布等。捲菸是該州工業生產的“拳頭”產品。土特產品以桐油、生漆、茶油、茶葉、菸葉、柑桔、板栗、蜂蜜、藥材等最為著名。湘西自治州是全國桐油重點產區之一,所產桐油品質優良,色彩金黃,譽滿中外。湘西又是“生漆之鄉”,龍山被列為全國生漆基地。這裡的“紅殼大木”漆樹被定為全國優良漆樹品種之一。“古丈毛尖”、“保靖嵐針”為全國名茶。瀘溪浦市柑桔是湖南名桔之一。“織錦”在五代時,曾作為貢品進貢朝廷,現成為旅遊者購買的珍貴紀念品。 “古丈毛尖”茶和“七葉參”保健茶系全國名茶;“湘泉”、“酒鬼”為酒中佳釀,屬國家級名酒,享譽海內外;土家織錦、苗家繡品以其鮮明的民族特色和獨特的傳統工藝受到人們的青睞。

人口概括

人口組成

湘西州境很早就有人類活動,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類繁衍生息,人口不斷增多。州域(今8縣、市域)人口總量文字記載自唐代開始,唐開元二十八年(740),人口約2.46萬。至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人口約81.27萬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口總量大幅增長。1957年末,人口136.37萬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88.2人;1982年,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29人;1995年.總人口247.497萬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60人;2010年,湘西自治州全州戶籍人口為2845797人。全州常住人口為2547833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227703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70801人,增長11.89%。年平均增長率為1.01%。全州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658158戶,家庭戶人口為 2447094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72人。全州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1307078人,占51.3%;女性人口為1240755人,占48.7%。0-14歲人口為509871人,占20.01%;15-64歲人口為1791541人,占70.32%;65歲及以上人口為246421人,占9.67%。全州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程度的人口為146777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人口為266394人;具有國中程度的人口為923148人;具有國小程度的人口為847359 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2015年,全州常住人口263.4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08.36萬人,城鎮化率41.1%,比2014年提高1.2%。

各縣的人口分布,吉首市301460人,瀘溪縣273361人,鳳凰縣350195人,花垣縣288082人,保靖縣277379人,古丈縣126756人,永順縣428373人,龍山縣502227人。

民族成份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西州現有民族43個,主體民族是土家族、苗族,人口過千的少數民族有回族、瑤族、侗族和白族。各民族長期以來處於大雜居、小聚居的狀態。

2006年末,全州有少數民族人口203.36萬人,占總人口的75.3%。在少數民族人口中,土家族112.2萬人,占總人口的41.56%,占少數民族人口的55.17%;苗族89.5萬人,占總人口的33.15%,占少數民族人口的44.75%;其他少數民族1.66萬人,占總人口的0.61%,占少數民族人口的0.82%。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常住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為1967096人,占77.21%。土家族人口1089301人,占42.75%;苗族人口863141人,占33.88%。

湘西各民族長期以來處於大雜居、小聚居的狀態。

苗族,自稱“果雄”,主要分布在花垣、鳳凰、吉首、瀘溪、古丈、保靖等縣市。

土家族,自稱“畢茲卡”,主要分布在永順、龍山、保靖、吉首、古丈等縣市。

瓦鄉族,自稱“話鄉”(和苗族的自稱Ghao Xong不同),是中國一個未識別民族,人口約40萬。主要分布在沅陵西南部及瀘溪的上堡、辰溪的船溪驛,漵浦與渭溪相連的地方,古丈、龍山、永順等地與沅陵交界的地帶,以及城步的南山牧場部分區域。目前學術界普遍的看法和官方的看法認為瓦鄉人的主要語言瓦鄉話屬於漢藏語系漢語族,是一種非常古老而獨特的漢語方言。瓦鄉人大部份劃分苗族,部分劃成土家族或漢族。

舊時,畢茲卡、果雄多居住在比較偏僻的鄉村,漢族多分布於交通相對便利的河畔叉口、集鎮圩場。

交通概況

鳳凰鳳凰

2015年,全年全社會貨運量2998萬噸,增長5.5%。貨物周轉量472537萬噸公里,增長4.9%。客運量5813萬人,增長0.8%。旅客周轉量375502萬人公里,增長1.1%。

2015年,年末全州公路通車裡程12322.89公里,增長0.4%。其中高速公路通車裡程361公里,增加58公里。擁有客船295艘、貨船42艘、載貨汽車5170輛、載客汽車3774輛,年末全州民用汽車保有量9.13萬輛。

空中交通

自治州境內暫時沒有機場,周邊地區則有張家界荷花機場,常德桃花源機場,銅仁鳳凰機場,從州府吉首駕車出發到銅仁鳳凰機場僅需四十五分鐘。

即將動工興建的湘西里耶機場位於自治州的花垣縣,建成後將極大地改善湘西州的交通環境,促進當地旅遊業的發展。

鐵路交通

2016年,經過湘西州境內的鐵路僅有一條焦柳鐵路。此外,經過湘西州的黔張常鐵路正在建設中,已確定開工張吉懷高速鐵路正在進行實地勘探,規劃中經過湘西州的鐵路還有恩吉鐵路、秀吉益鐵路。

公路交通

全州公路總里程12322.89公里。州境內有國道428公里,省道2244公里、縣道1763公里、鄉道3595公里、村道3928公里;按公路技術等級分:高速公路150公里、二級公路223公里、三級公路465公里、四級公路8303公里、等外公路3213公里。公路密度為:78.9公里/百平方公里,42.8公里/萬人。全州已實現鄉鄉通公路。2015年1月,境內常德至吉首、吉首至茶洞、吉首至懷化、張家界至花垣、鳳凰至大興、龍山至永順的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永順至吉首的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中。公路運輸是湘西州主要運輸方式。

水面交通

州境內航道總里程1067公里,通航里程616公里,港口6個,港口貨物吞吐量72萬噸。水路運輸主要集中在沅水、酉水,沅水航道可經洞庭湖通江達海;全州民用船舶429艘,其中客船375艘/12508客位、貨船54艘/10082噸位,水路客運量77萬人、旅客周轉量1134萬人公里,貨運量38萬噸、貨物周轉量12235萬噸公里。

文化藝術

風土人情

建築特色

土家族住房多依山建築,一般是長方形,三間,中為堂屋。房屋建築材料,有的以木架屋,房頂蓋瓦;有的編竹為牆,茅草為頂。

湘西苗家房屋,前後出檐較大,堂屋門前有意留下一片空地,使堂屋門處兩側,檐柱與金柱之間,形成一個凹形“吞口”,大門退至金柱,左右兩側板壁裝齊檐柱,從而,大門地面與階沿連成一片,呈凸字形,苗家人稱之為“籽蹬屋”。

飲食特色

土家族飲食以玉米、小米、蕎子為主,喜吃酸菜和辣椒。

苗族的食物普遍採用醃製法,都喜歡醃成酸味的。苗族喜飲酒,有著豐富的情趣盎然的敬酒和飲酒風俗。

服飾特色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土家族男子用青藍色或白色的土布帕子纏頭,喜穿對襟短衫,多紐扣;婦女穿無領開左襟大褂,袖子短肥,下著八幅羅裙,裙上繡有花紋、圖案,有的穿褲,褲腳有兩三條花邊;老人著大襟衣。

苗族男子的衣飾較為簡單;頭纏布帕,身穿對襟衣,衣袖長而小,褲簡短而大,喜包青色裹腳。頭帕有青帕和花帕兩種。苗族婦女的服飾十分精美複雜。 苗族婦女的頭帕,因地而異。苗族婦女的首飾,造型精美,種類繁多,以銀飾最為普遍。苗族婦女的衣服,過腰大而長,衣袖大而短,沒有衣領。衣服式樣一律是滿襟,無對襟式。褲子較短,褲腳較大。禮裙長而寬,下腳沿邊滿繡花紋,並滾欄桿及大小花瓣。鞋子滿繡花,頭尖口大,後跟上耳,以便穿著。

婚俗特色

土家族婚俗獨特的地方,就是哭嫁,哭的時間長,在離開娘家的前半個月就開始哭嫁,《哭嫁歌》的內容,包括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祖先、罵媒人等,多是訴說離別之情。有一人獨哭,有母親、姐妹同哭。

苗族走婚,客家叫私奔,但苗家的走婚卻與客家的私奔不同,它既風趣別致,而又純潔古樸,表現苗族男女青年自由戀愛,反對包辦的婚姻制度。苗族男女青年,是比較開朗的,他們通過走親串友、趕邊邊場等活動,互相逐漸認識了,通過多次相交,加深了對對方的了解,產生了愛慕之情,這叫“初交”。再通過一段的接觸交往,二人的情意加深,於是就互相交心,私自訂下了終身,這種私自訂終身,是沒有經過說媒的,也沒有經過雙方父母的同意。

民族節日

土家族節日有趕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趕年,比漢族提前一天過年,月大過二十九,月小過二十八。

苗族民間的傳統節日較多,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一般在秋後舉行。

禮儀與禁忌

土家族人有團結互助、熱情好客的優良傳統。一家有事,大家幫忙。逢年過節到土家族人家裡作客,熱情的主人便會拿出幾個雪白的糍粑去烤,烤得兩面金黃開花的時候,幾吹幾拍,往裡面灌白糖或蜂蜜,雙手捧給客人。但在一些偏僻的山區,主人將烤好的糍粑送到客人手中後,客人不得吹拍火灰,要接過糍粑就咬,這時主人就會重新搶回去,吹打拍淨,蘸上糖給客人吃,爾後接二連三地烤好、拍淨、蘸糖,遞給客人。如果不懂規矩,接過來就只管吹拍,那你吃完一個沒糖的就別想再吃了,主人還認為你對土家族人不尊重。節日不能說不吉利的話;不能扛鋤、穿蓑衣、擔空水桶進屋;不能用腳踏火坑及三腳架;在室內不能吹口哨;客人不能和少婦坐在一條長凳上。

苗族禁忌:不要打張開的進別人的家;不要隨便踩別人家的門檻;到別人家做客的時候,男女不能同房住宿;到苗族家裡做客不要踩人家的三腳架,不要坐正堂主位(神龕方向);苗寨里儘量不要和已婚婦女套近乎;苗寨,土家山寨里不要隨便吹口哨(招鬼)。

特色美食

酸魚酸魚
鳳凰鳳凰

走在武陵山中,步入湘西神界,無論在州府吉首,邊城鳳凰,還是古鎮王村,無不讓人感受到湘西的正宗滋味——酸辣。讓人回味不已的,是湘西的酸魚、臘肉、牛肝菌。在王村牌坊,沿著劉曉慶當年拍攝《芙蓉鎮》走過的通幽曲徑一級級延伸向下親近酉水,回頭仰望,王村絕非一座傍河而築的孤寨,而是古風猶存的800年土司王城。腳下鋪墊的青石板路陡峭、險峻,大紅燈籠高高掛的一戶戶酒家對峙兩旁。在王村的月亮朗照猛洞河沖入酉水的“瀑布”酒店,我們一行臨窗而坐,將一條條酸魚連肉帶骨狼吞虎咽,剩下的幾隻紅得發紫的七星椒零亂地橫在瓷盤裡……

據介紹,湘西酸魚的醃製頗得祖傳——先祖從荊楚江漢千里迢迢的避難與遷徙,水禍旱魃的肆虐與橫行,歷朝歷代官兵的圍剿與匪患,注定著湘西的飲食定位在酸辣上,才能使食物得以不變質的貯存,成為大災大亂時的救命糧。苗寨土家主要以食酸為主,酸魚即是湘西待客的上等好菜。細細品嘗酸魚酸甜悠長、香辣可口的滋味,佐以香濃性烈的苞谷燒別具風情。 製作湘西酸魚的最佳魚種,是德夯苗寨稻田間的鯉魚。立秋後晚稻抽穗灌漿時,將一塊塊稻田裡的水放乾,將魚捕入一隻只背簍背回家,剖肚、洗淨、晾乾,在魚肚填滿糯米粉,拌入花椒、生薑、大蒜、五香粉等配料入壇,一層魚,一層鹽,一層糯米粉或玉米粉摻和乾辣椒粉,重重疊疊,緊緊密密,密封放置在裝滿水的木盆中,也有連壇埋入泥土裡的做法——這種水土隔住空氣的酸魚,少則可保鮮一兩年,多則可保持八九年不腐亂,開壇時一陣陣馨香而又酸甜的氣味直衝五臟六腑,出壇後一條條酸魚清蒸、油炸均可。

經濟發展

綜合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作為湖南省進入國家“西部大開發”的唯一地區,2010年,全州生產總值為303.44億元,增長8.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9.37億元,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121.21億元,增長6.6%;第三產業增加值132.87億元,增長11%。一、二、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8%、28.9%和63.3%。人均生產總值為12033元,增長7.7%。在全州生產總值中,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6.5:39.8:43.7調整為16.3:39.9:43.8。全州財政總收入32.23億元,增長18.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7.78億元,增長21.6%。財政總支出104.11億元,增長22.7%。

2011年全州實現生產總值361.36億元,增長11%。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6.39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48.38億元,增長11.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56.59億元,增長13.1%。人均生產總值為14138元,增長10%。全州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6.3:39.9:43.8轉變為15.6:41.1:43.3。其中,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4.9%。第一、二、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7%、42.4%和51.9%。其中,工業增加值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38.3%。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9%,比2010年提高0.5個百分點。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237.46億元,增長12.3%;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5.7%,比2010年提高0.4個百分點。

2012年全州實現生產總值397.7億元,增長8.3%。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9.2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58.6億元,增長7.4%;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79.9億元,增長10.9%。人均生產總值為15465元,增長7.6%。全州三次產業結構由2011年的15:41:44調整為2012年的14.9:39.9:45.2。其中,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3.4%。第一、二、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1%、32.2%、60.7%。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6.1億元,增長7.1%,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0%,比2011年減少0.9個百分點。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268.2億元,增長8.7%,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7.4%,比2011年提高1.7個百分點。全州財政總收入47.9億元,增長14.3%。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8.3億元,增長12.5%。稅收收入36.3億元,增加6.5億元,增長21.7%,稅收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比例達到75.7%。財政支出150.2億元,增長18.9%。其中,民生支出比重為49.8%。

2015年,全州生產總值為512億元,增長9.2%(不含新增捲菸易地生產指標生產總值為497.2億元,增長8.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5.7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173.4億元,增長6.5%(不含新增捲菸易地生產指標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58.6億元,增長4.5%);第三產業增加值262.9億元,增長12.2%。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19488元,增長8.4%。

2015年,全州三次產業結構為14.8:33.9:51.3。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7.7%。第一、二、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6%、25.3%和69.1%。

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礦業受市場影響使工業增長緩慢,結構性矛盾突出,資金等要素制約明顯,民生改善難點增多,發展環境尚需最佳化。

農業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2010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1.8億元,增長4.1%,其中農、林、牧、漁業、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分別增長4.6%、0.7%、3.6%、4.6%和5.8%。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8.49萬公頃,增長0.6%;油料作物播種面積87.5萬畝,增長2.9%。特色支柱產業穩步發展。藥材、蔬菜、茶葉、柑桔、獼猴桃、生豬出欄、水產品產量分別增長7.4%、3.7%、11%、8.6%、3.9%、2%和3%。涉農加工企業及專業合作組織逐步壯大。州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70個。養殖業平穩發展。新增養殖大戶217戶。全年豬、牛、羊、家禽出欄分別達115萬頭、6.7萬頭、33.3萬隻和635萬羽,分別增長2%、2%、2.7%和3.5%。漁業生產穩步提高。全年水產品產量達2萬噸,增長3%。網箱養魚1.2萬口,其中名特優網箱0.6萬口。

2011年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0.9億元,增長3.9%。其中,農、林、牧、漁業、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分別增長6.5%、-10%、-0.2%、1.2%和4%。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7.6萬公頃,增長0.2%;油料作物播種面積5.92萬公頃,增長1.4%。特色產業繼續發展。烤菸、藥材、蔬菜、茶葉、柑桔、獼猴桃產量分別增長19.3%、3.7%、1.4%、20.7%、13.7%和4.9%。全年豬、牛、羊出欄分別達111.07萬頭、6.56萬頭和32.27萬隻,分別下降3%、1.9%和3.1%,家禽出欄655.8萬羽,增長3.3%。全年水產品產量達1.96萬噸,增長0.4%。網箱養魚1.3萬口。

2012年全州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8.9億元,增長3.7%。其中,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分別增長4.1%、-1.5%、3.6%、4.9%。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63.7萬畝,實現糧食總產量85萬噸,增長1.5%。全州超級稻種植面積達57.2萬畝,占水稻總面積的41.8%;脫毒馬鈴薯20.05萬畝,占馬鈴薯總面積的74.2%;玉米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占比達19.7%;雙低油菜面積68.1萬畝,占比達92.6%。

高產示範項目有序推進。25個農業部糧油高產示範項目示範面積27.8萬畝;4個油菜萬畝高產創建示範片面積4.4萬畝;8個玉米萬畝示範片面積8.4萬畝;13個水稻萬畝高產創建示範片面積13.9萬畝。開展品種試驗示範21個,引進水稻品種201個、玉米品種68個、油菜品種20個、馬鈴薯新品種2個,承擔國家中稻區試、預試品種57個,湖南省中稻區試、預試品種317個。建立水稻、玉米新品種展示點19個,展示品種353個。

農業專業化服務不斷加強。全州專業化防治各類服務組織22個,基層服務站126個,擁有專業化機手6022人。年末全州有農民專業合作社608個,增長51.6%;合作社成員5.73萬人。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144.8萬千瓦,增長7.7%。

2012年全州農產品加工企業617家,州級以上龍頭企業96家,比2011年增加14家。培育休閒農業企業171家,其中被省休閒農業協會授牌的五星級休閒農莊4家,四星級休閒農莊4家。獲得中國馳名商標2個,獲湖南省著名商標17個,湖南省名牌產品7個,通過無公害認證的品種達66個,“龍山百合”、“保靖黃金茶”、“湘西黃牛”、“古丈毛尖”、“瀘溪椪柑”、“湘西椪柑”、“酒鬼酒”、“湘西獼猴桃”榮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註冊的特色農產品。

2015年,農業增加值58億元,增長4%;林業增加值3.6億元,增長3.6%;牧業增加值12.7億元,增長3%;漁業增加值1.4億元,增長4%。

2015年,全州糧食播種面積182.59千公頃,增長0.9%;棉花種植面積0.19千公頃,下降5%;油料種植面積60.88千公頃,與去年持平;蔬菜種植面積62.23千公頃,增長0.4%。

2015年,全州糧食總產量85.4萬噸,增長1.3%;蔬菜產量78.2萬噸,增長3.3%;油料產量9.05萬噸,增長0.5%;茶葉產量0.27萬噸,增長28.96%;豬肉產量7.7萬噸,下降3.5%;水產品產量2.18萬噸,增長1.5%。烤菸產量3.2萬噸,增長24.2%。

2015年,全州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加工企業分別達2146個、652家,擁有家庭農場6000多戶、規模養殖戶2400多戶,實現農村土地流轉24.3萬畝。新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20萬人,農網改造累計完1596個村,改造率達86.7%,完成農村公路硬化1315公里。

2015年,全州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980公頃;增長1.19%;新增節水灌溉面積580公頃;開工各類水利工程4.18萬處,投入資金10.78億元,完成水利工程土石方315萬立方米。

工業和建築業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2010年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02.21億元,增長5%,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90億元,增長4.4%。分企業類型看:國有企業增加值12.9億元,增長36.5%;外商和港澳台投資企業增加值3.1億元,增長156.2%;集體企業增加值0.17億元,增長18.8%;股份合作企業增加值0.5億元,增長14.3%;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加值6億元,增長14.2%;股份制企業增加值67.3億元,下降4.8%。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10.6億元,增長12.9%,重工業增加值79.4億元,增長3.3%。錳鋅鋁礦產業、食品加工產業及生物醫藥產業三大產業集群實現增加值67億元,增長1.4%,總量占規模工業比重74.5%。在三大產業集群中,錳鋅鋁礦產業實現增加值59.4億元,增長0.8%;食品加工產業實現增加值6.2億元,增長8.9%;生物醫藥產業實現增加值1.4億元,增長7.1%。

2011年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26.05億元,增長12.6%。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106.99億元,增長12.7%。分企業類型看:國有企業增加值16億元,增長5.6%;外商和港澳台投資企業增加值4.3億元,增長12.7%;集體企業增加值0.19億元,增長3.2%;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加值7.5億元,增長43.3%;股份制企業增加值79.1億元,增長11.9%。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15.6億元,增長39.6%,重工業增加值91.4億元,增長8.9%。錳鋅鋁礦產業、食品加工產業及生物醫藥產業三大產業集群實現增加值87.3億元,增長17.4%,總量占規模工業比重81.6%。在三大產業集群中,錳鋅鋁礦產業實現增加值74.5億元,增長14.3%;食品加工產業實現增加值10.5億元,增長40.5%;生物醫藥產業實現增加值2.3億元,增長24%。

2012年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33億元,增長6.6%。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96.7億元,增長3.8%。分企業類型看:國有企業增加值8.2億元,下降11%;集體企業增加值0.3億元,增長1.9%;股份制企業增加值81.8億元,增長4.9%;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加值6.4億元,下降12.1%。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17.8億元,增長11.8%,重工業增加值77.9億元,增長0.2%。錳鋅鋁礦產業、食品加工產業及生物醫藥產業三大產業集群實現增加值75.6億元,增長0.5%,占規模工業的78.2%。在三大產業集群中,錳鋅鋁礦產業實現增加值62.5億元,下降1.3%;食品加工產業實現增加值10.7億元,增長10.3%;生物醫藥產業實現增加值2.4億元,增長16.4%。

2012年全年規模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63.8億元,下降3.7%,實現利稅36.1億元,增長2.8%。工業企業綜合效益指數為256.58。三大產業集群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3.2億元,下降5.9%,占規模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80.8%;實現利稅32.0億元,占規模工業利稅的88.7%;從業人員3.4萬人,占規模工業從業人員的72.3%。全年規模工業產銷率為98.99%,提高2.48個百分點。

2012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25.6億元,增長12%。全州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實現利潤1億元;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33萬平方米,增長26.6%;房屋建築竣工面積90.1萬平方米,增長34.6%。

2015年,全州工業增加值為141.6億元,增長7.6%(不含新增捲菸易地生產指標工業增加值126.9億元,增長5.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為93.1億元,增長8.1%(不含新增捲菸易地生產指標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8.3億元,增長5.2%)。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增長45.7%,占工業總產值比重為2.4%,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長0.2%,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66.9%,比上年下降15.4個百分點。非公有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4%。

2015年,全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7.1億元,下降14.6%。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實現利潤0.2億元,增長27.8%;集體企業實現利潤77萬元,下降172.8%;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6.5億元,下降17.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0.1億元,增長176.7%;其他內資企業實現利潤0.3億元,增長12.8%。規模以上工業大類行業中,利潤總額居前五位的是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醫藥製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分別實現利潤1.5億元、1.3億元、1.2億元、0.6億元和0.5億元。

2015年,全州建築業增加值32.2億元,增長2%。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總產值46億元,增長0.2%。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38.7萬平方米,增長6.3%;房屋竣工面積119.4萬平方米,增長1.5%。

固定資產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2012年全年在建項目644個,其中:投資項目517個,房地產項目127個。全年固定資產投資232.4億元,增長20.8%。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57.5億元,增長28.8%;房地產項目投資25.7萬元,增長4.1%;非農戶項目累計完成投資7.8億元,下降28%;省管跨地區項目投資41.4億元,下降24.9%。

分經濟類型看(不含跨區投資):國有投資112.2億元,增長15.1%,非國有投資78.8億元,增長29.9%。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8.5億元,增長40.6%;第二產業投資51.7億元,增長19.5%;第三產業投資130.8億元,增長20.2%。從投資方向看:產業投資38.7億元,增長22.1%;民生投資10.7億元,增長41.3%;生態投資10.4億元,增長68.1%;基礎設施投資71億元,下降1.4%;高新技術產業投資4.7億元,增長41.6%;技改投資59.9億元,增長28.7%。

交通建設順利。吉茶高速、吉懷高速建成通車。張花高速、鳳大高速、龍永高速加快建設。龍永公路、遷河公路和下沱公路建成通車。鳳凰繞城線、吉首繞城線等幹線公路建設積極推進。農村公路完成路面工程1296公里。龍桑高速完成可研報告編制。黔張常鐵路可研上報國家發改委。焦柳鐵路石門至懷化段擴能改造項目列入鐵道部“十二五”鐵路建設規劃。銅仁鳳凰機場擴建項目可研通過國家發改委組織的專家評審。

社會事業投資增長迅速。科教文衛等社會事業投資9.2億元,增長80.4%。其中,教育投資4.4億元,增長49.1%;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投資3.5億元,增長82.2%。

2015年,全州固定資產投資371億元,增長19.4%。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投資249.1億元,增長24.7%;非國有投資121.9億元,增長10.3%。民間投資114.2億元,增長9.8%,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30.8%。分投資方向看,民生投資54.2億元,增長24.8%;生態投資23.3億元,增長80.8%;基礎設施投資170.5億元,增長25.9%;高新技術產業投資12.7億元,下降13.5%;技改投資65.6億元,增長25%;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47億元,增長17.1%。

2015年,全州施工項目801個,比上年增加48個,增長6.4%。其中,新開工項目479個,增加66個,增長16%;新開工項目完成投資171.4億元,增長27.7%。州慶重點項目開工建設184個,累計完成投資325億元。

2015年,全州房地產開發投資54.1億元,增長30.3%;其中住宅投資38.9億元,增長34.7%。商品房銷售面積161.2萬平方米,增長30.1%;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53.3萬平方米,增長39.6%。商品房銷售額46.9億元,增長18.6%;其中住宅銷售額39.8億元,增長34.1%。

國內貿易

2012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8.6億元,增長15.2%。其中,城鎮130.7億元,增長15.2%;鄉村27.9億元,增長15.1%。批發和零售業137.2億元,增長15.2%,住宿和餐飲業21.4億元,增長14.6%。

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中,糧油食品類商品零售額增長12.2%;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20.9%;金銀珠寶類增長33.7%;石油及製品類增長22.5%;汽車類增長9.6%;日用品類增長1.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4.9%;家具類增長33.6%。

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2%。其中食品價格上漲4.3%。其中糧食價格上漲6.3%,鮮菜價格上漲16.8%。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2.6%,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0.9%。

2015年,全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7.1億元,增長10%。分經營地看,城鎮零售額166.4億元,增長12.8%;鄉村零售額37億元,增長12.8%。分行業看,批發業14.1億元,增長18.3%;零售業158.1億元,增長12.3%;住宿業5.8億元,增長9.3%;餐飲業25.5億元,增長13.6%。

2015年,全州限額以上法人商品零售額46.8億元,增長15.3%。分商品類別看,糧油、食品類零售額增長15.6%,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41.1%,日用品類增長14%,書報雜誌類增長21.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4.8%,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29%,機電產品及設備類增長21.8%,汽車類增長19.9%。

2015年,全州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7%,商品零售價格上漲0.7%。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96.3%,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94.5%,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100.4%。

對外經濟

2012年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5092萬美元,下降29.1%。其中:出口14798萬美元,下降23.6%;進口294萬美元,下降84.7%。實際利用外資1188萬美元,增長42%。全年招商引資項目6個,全州外派勞務726人,新批境外投資企業2家,實際對外投資205萬美元,對外契約投資額800萬美元。

2015年,全州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16億美元,下降50.3%。其中出口1.08億美元,下降52.6%;進口0.08億美元,增長56.2%。實際利用外資1200萬美元,下降48.4%。全州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201.6億元,增長22.4%,新引進投資過億元重大項目26個,契約引資792.4億元。

旅遊

2012年全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884.68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05.45億元,分別增長25.5%和34.8%。其中,接待入境遊客15.93萬人次,增長25.6%。芙蓉鎮景完成古鎮風貌整治、新游線景觀打造、民居改造、遊客服務中心及停車場項目建設。永順老司城遺址、鳳凰區域性防禦體系成功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全州成功創建國家等級景區7家。鳳凰縣成功申報為全國、全省旅遊強縣城;里耶鎮為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芙蓉鎮為省級特色旅遊名鎮,老家寨、早崗村、德夯村、張家坡村、老司城、撈車村、夯沙村為特色旅遊名村;瀘溪軍亭界度假山莊等11個景區為星級鄉村旅遊景區。芙蓉鎮、猛洞河漂流、矮寨奇觀3個國家4A級景區,已通過省局和國家旅遊局的檢查評定。

舉辦了“矮寨大橋通車慶典暨矮寨奇觀景區旅遊扶貧開發項目開工儀式”、中國“紅石林”杯茶歌大賽、中國土家族社巴節,“華彩湘西”心連心藝術團湘西州慰問演出、奧凱航空“快樂湖南之旅”、矮寨大橋低空跳傘節和高空走鋼絲等眾多旅遊促銷活動。

2015年,全州共接待國內外遊客3362.4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16.97億元,分別增長19.6%和24.3%。其中接待入境遊客40.4萬人次,旅遊創匯收入5769萬美元。

社會事業

醫療衛生

湘西湘西
2012年末全州有衛生機構(含診所、村衛生室)3160個,醫院(衛生院)242個。其中,縣以上國有綜合醫院9個,中醫醫院8個,專科醫院5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9個,采供血機構1個,衛生監督所9個,婦幼保健院(所)9個,專科疾病防治所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35個,鄉鎮衛生院203個。全州設定病床12505張,每千人擁有病床4.86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1520人。全年新建改建鄉鎮衛生院24所。衛生應急能力提高,全年及時有效處置6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疾病防控工作紮實開展。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保持在95%以上,重大、地方性重點疾病防控進入常態化;全州未發生傳染病暴發流行,重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愛國衛生運動深入開展,城鄉環境衛生面貌進一步改善。採血屋和志願者隊伍建設加快推進,無償獻血量基本滿足臨床用血需求。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加快,苗醫正骨療法治療腰痛技術、土家醫雷火神針療法技術、小兒提風療法等適宜技術推廣取得較好成效,州民族中醫院創“中醫三甲”醫院評審通過。

2015年,全州共有衛生機構3726個。其中醫院69個,婦幼保健院(所、站)9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6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415個,村衛生室2374個。衛生技術人員1.43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4834人,註冊護士5811人,醫院擁有床位總數1.07萬張,鄉鎮衛生院擁有床位總數4501張。

交通郵電

2012年年末公路通車裡程12258公里。其中,國道428公里,高速公路152公里,省道2244公里,縣道1763公里,鄉道3595公里。全社會貨物周轉量61.3億噸公里,增長23.8%,貨運量3719萬噸,增長14.3%;旅客周轉量32.36億人公里,增長7.3%,客運量4731萬人,增長7.9%。

2012年全年郵電業務總量15.26億元,增長10.5%。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33億元,增長9.9%;電信業務總量13.93億元,增長10.5%。年末固定電話用戶25.37萬戶,下降6.7%,固定電話普及率為9.9戶/百人;行動電話用戶122.9萬戶,增長15.3%,行動電話普及率為47.8戶/百人。年末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達19.96萬戶,增長17.3%。

金融保險

2012年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545.69億元,比年初增長23%。其中,單位存款173.87億元,增長25.8%;個人存款345.85億元,增長22%;全年新增各項存款102.17億元,增長28.1%;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222.95億元,比年初增長20.2%。其中短期貸款42.24億元,增長8%;中長期貸款135.85億元,增長26.2%。農村信用社和長行村鎮銀行新增貸款12.3億元,增長13.3%,占全部金融機構新增貸款的32.9%,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明顯。

2012年全年保險保費收入10.34億元,下降1.5%。其中壽險保費6.95億元,下降6.3%;財產險保費收入2.94億元,增長13.7%。全年各項賠款和給付支出2.09億元,增長37.9%。其中壽險給付0.59億元,增長50.8;財產險賠款1.32億元,增長36.6%。

文衛體育

全州有表演團體9個、文化館8個、藝術館1個、文化站167個、文藝研究所2個、文藝中專學校1所、博物館7個、州級文物保護單位10個、公共圖書館9個。文藝創作成效顯著。歌舞《五彩湘韻》代表湖南省赴京參加全國第四屆少數民族會演,取得了圓滿成功,榮膺劇目金獎,排全國第7名,同時獲得最佳導演獎、最佳編劇獎、優秀組織獎等11個單項獎項。建農家書屋1975家,全年送戲下鄉演出655場,放映公益電影2.41萬餘場。

文化遺產保護繼續推進。全州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4項,省級62項,州級239項,國家級傳承人22人,省級32人。評選公示了38個第五批“非遺”項目名錄和61名第四批州級“非遺”項目傳承人,乾州文廟等六處成功命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實施“武陵山(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完成生態保護實驗區總體規劃省級評審。

全州有廣播電視台9座。中、短波廣播發射台和轉播台2座。公共廣播節目7套,公共電視節目10套。有線廣播電視用戶31.9萬戶。其中,農村有線廣播電視用戶9.3萬戶。無線數位電視入網用戶1.05萬戶,衛星接收30.9萬戶。

年末有體育場地1362個,體育館23座,運動場21個,游泳池4個,各種訓練房1314個,全州開展全民健身項目90項次,新建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46個,獲得世界冠軍2項,獲得全國冠軍3項。成立各類健身組織28個,成立體育協會、俱樂部19個。體育彩票發行再創新高,銷售1.64億元,增長60%。

2015年,全州有藝術表演團體9個,民眾藝術館、文化館9個,公共圖書館9個,博物館、紀念館9個。廣播電視台9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7.2%,有線電視用戶35萬戶,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7.2%。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26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62個。全年新聞出版業銷售收入1149萬元。

2015年,全州新建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體育場地2343個,體育館11座,運動場(含體育場、小運動場、田徑場)229個,游泳池(含游泳跳水場館)7個,各種訓練房(含綜合房及專項訓練房)54個,開展全民健身項目28項次。

資源環境

年末耕地面積19.61萬公頃。全州建設占用耕地280公頃,補充耕地927公頃,基本農田穩定在15.55萬公頃。全年實施省以上土地綜合整治項目8個,實施省以上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建設規模0.24萬公頃。

全州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48個,其中國家級2個,省級6個。保護區面積24.61萬公頃,占全州土地面積的15.9%。全州酸雨控制區面積1062平方公里,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全州共檢查各類污染源42家,立案查處各類環境違法案件31宗。依法取締搗毀26口非法鍊汞土灶和設備,依法查處了8家違法排污企業;核查了190家核技術利用單位8枚放射源,227套射線裝置的運行運轉情況;8縣市城區56家醫院和吉首市124家診所醫療放廢物納入了集中處理。

生態州建設不斷推進。全州完成人工造林任務10.7萬畝,完成封山育林7.58萬畝,完成林木育苗播種面積1060畝,建義務植樹基地30個。“八百里綠色行動”完成造林2.2萬畝,栽植綠化大苗370萬株,綠化公路900公里,新建特色景觀景點20多處,苗木成活率達到90%以上。全州森林面積76.8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3042.28萬公頃,增長2.4%,全州森林復蓋率66.86%。完成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58座。節能降耗取得新成效,單位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1年下降6.73%。

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全年發生安全生產事故559起,上升33%,死亡103人,下降27%。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0.26人,下降31.7%;工礦商貿企業十萬從業人員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2.2人;煤炭百萬噸煤死亡人數14.71人。全年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379起,造成73人死亡,道路交通萬車死亡人數3.6人,下降46.3%。

科技教育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截至2012年年末,全州有大學3所,在校學生增加2428人;有中等職業學校30所,比2011年減少1所,在校學生減少516人。全州有普通中學181所,比2011年少3所,在校學生減少3787人。全州有國小334所,比2011年少354所,教學點719個,比2011年增加319個,在校學生減少14862人。全州有特殊教育學校4所,在校殘疾學生571人。全州有幼稚園412所,比2011年增加38所,在園幼兒增加5918人。全州國小入學率為98.4%,國小鞏固率為94.2%,國小畢業率99.6%;國中年鞏固率為94.5%。全州平均每萬人口在校學生數分別為大學80人、中等職業學校99人、普通高中156人、國中348人、國小741人。全州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報名人數15313人,其中文科6043人,理科6115人;全州普通高校招生本科共錄取6416人,其中文科錄取2181人,理科錄取2987人。

科技事業繼續發展。2012年全年承擔國家各類科技計畫項目11項,國家安排科技攻關計畫項目1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2項,套用技術成果2項。全年獲省級科技項目資金約2000萬元,其中湘西科技專項1000萬元、省重大專項預研項目資金100萬元、創新服務平台建設資金265萬元、科技支撐縣(市)區域經濟發展專項250萬元。全州7個創新基金項目、1個富民強縣項目、1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獲得科技部立項支持,獲科技部項目支持1633萬元。受理州級科技計畫項目申報65項,科技研發經費財政預算1120萬元,增長30%。全年引進高新技術10項。組織省、州、縣市三級科技特派員420人,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158期、為農民和基層解決現場技術難題70多項、免費發放義診藥品53000餘元。

技術市場和專利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2012年全年完成國家專利申請量481件,增長26.6%。其中,發明專利申請95件,增長26.7%;職務發明創造專利申請269件,增長2.7%;大專院校申請64件,增長128.6%;工礦企業專利申請147件,增長65.2%。專利授權232件,增長19.6%。其中,發明專利33件,增長26.9;職務申請131件,增長11%,大專院校授權26件,增長160%;工礦企業專利授權74件,增長12.1%。

2015年,全州有普通高校3所。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畢業生240人,本專科畢業生12604人,成人高等教育畢業生815人,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7719人,普通高中畢業生14578人,國中學校畢業生30617人,普通國小畢業生33380人。在園幼兒10萬人,增長6.2%。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99.4%,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80.7%。各類民辦學校540所,在校學生7.9萬人。落實義務教育保障資金3.6億元,發放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2709萬元,發放高校國家獎學金、助學金458萬元。發放中職國家助學金2658萬元,資助中職學生1.3萬人次;落實中職免學費資金4805萬元,資助中職學生1.7萬人次。

全州共建成省級重點實驗室3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省級博士後工作站1個,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1家,科技孵化器2個。吉首、永順、龍山、鳳凰獲批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瀘溪、鳳凰、古丈、保靖、永順、龍山列入國家富民強縣項目實施範圍,瀘溪列入省智慧財產權試點縣,花垣列入省級科技成果示範縣。全州科技金融機構2家,主機板上市企業1家,新三板掛牌企業5家,豐達科技列入省級科技成果示範企業。全州簽訂技術契約45項,技術契約成交額733萬元。

年末全州有產品檢測實驗室1個。法定計量檢定機構1個,特種設備檢驗機構1個,重點工業產品質量監督抽查120批次。參與制定國家標準3項,組織制定地方標準49項。共奪得3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獲標企業達16家。

風景名勝

2015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入選國家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2016年,湘西有世界文化遺產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處;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12處,A級景區11家,其中4A級高等級景區4家。2015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3362.4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16.97億元,分別增長19.6%和24.3%。其中接待入境遊客40.4萬人次,旅遊創匯收入5769萬美元。

分類 相關景點
歷史古蹟 老司城遺址、溪州銅柱、 鳳凰古城、乾州古城、 苗疆長城、黃絲橋古城、里耶古城遺址、 沈從文故居、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舊址、 不二門遺址、四方城遺址、魏家寨古城遺址、 羊峰古城遺址、乾州文廟、 里耶麥茶戰國墓群、里耶大板遺址與墓群
地質標誌 古丈金釘子、花垣金釘子
風景名勝 鳳凰風景名勝區、德夯風景名勝區、 猛洞河風景名勝區、呂洞山風景名勝區、 棲鳳湖風景名勝區、沅水風景名勝區、 古苗河風景名勝區、烏龍山風景名勝區、 奇梁洞旅遊風景區、南華山神鳳文化景區
古鎮苗寨 浦市鎮、白沙鎮、邊城鎮、里耶鎮、芙蓉鎮、 老洞苗寨、冬就苗寨、山江苗寨、惹巴拉村、 岩旯窠苗寨、勾良苗寨、墨戎苗寨、夯吾苗寨
濕地公園 湖南花垣古苗河國家濕地公園、 湖南吉首峒河國家濕地公園、 湖南瀘溪武水國家濕地公園
地質公園 湖南烏龍山國家地質公園、 湖南紅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湖南鳳凰國家地質公園
森林公園 湖南南華山國家森林公園、湖南不二門國家森林公園、 湖南坐龍峽國家森林公園、湖南矮寨國家森林公園、 湖南白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湖南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湖南小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天橋山自然保護區、洛塔自然保護區、 兩頭羊自然保護區、九重岩自然保護區
水利風景 吉首大龍洞水利風景區、 鳳凰長潭崗水利風景區、 花垣邊城水利風景區、 永順杉木河水利風景區、 吉首八月湖水利風景區

歷任領導

歷任州委書記 歷任州長
齊壽良 1955.04-1957年8(地委書記) 石邦智 1955.04-1959.01(州長)
齊壽良 1957.09-1960.01(地委第一書記) 石邦智 1960.01-1964.08(州長)
齊壽良 1960.01-1966.05(州委第一書記) 石邦智 1964.08-1968.03(州長)
李光旭 1969.04-1970.03(州革委會核心領導小組組長) 苟先學 1968.04-1969.04(州革委會主任)
陳軍 1970.04-1971.03(州革委會核心領導小組組長) 李光旭 1969.04-1970.03(州革委會主任)
陳軍 1971.04-1973.05(州委第一書記) 陳軍 1970.03-1973.05(州革委會主任)
石邦智 1973.05-1977.04(州委書記) 石邦智 1973.05-1977.04(州革委會主任)
寧生 1977.04-1978.10(州委書記) 寧生 1977.04-1978.10(州革委會主任)
寧生 1978.10-1983.05(州委書記) 吳運昌 1978.10-1981.05(州革委會主任)
楊正午 1983.06-1985.05(州委書記) 吳運昌 1981.05-1983.12(州長)
楊正午 1985.06-1990.02(省委常委、州委書記) 吳運昌 1983.12-1988.01(州長)
鄭培民 1990.03-1992.10(州委書記) 石玉珍 1988.01-1992.12(州長)
石昌祿 1992.11-1995.04(州委書記) 向世林 1992.12-1997.10(州長)
李大倫 1995.05-2003.01(州委書記) 武吉海 1997.10-2003.02(州長)
童名謙 2003.02-2008.03(州委書記) 杜崇煙 2003.04-2007.12(州長)
何澤中 2008.03-2013.01(州委書記) 徐克勤 2007.12-2008.11(州長)
-
- 葉紅專 2008.12-2013.01(州長)

現任領導

州委書記:葉紅專;州長:郭建群;州人大主任:彭武長;州政協主席:龍德忠。

著名人物

年代 類型 列表
古代 軍政 羅榮光、楊岳斌、彭藎臣、彭翼南、吳八月、楊占鰲、鄭國鴻、覃垕王、向國棟、田興怒
教育 吳鶴
近現代 軍事 傅良佐、陳渠珍、顧家齊、張一尊、隆子雍、田應詔、彭楚政、石邦藩、汪之斌、龍雲飛、覃輔臣
政治 熊希齡、楊正午、李振軍、武吉海、龍清秀、朱早觀、李燭塵、彭施滌、石玉珍、夏家駿、李昌
文藝 沈從文黃永玉、彭學明、黃永厚、石山東、劉玉平、黃光耀、蕭離、孫健忠、石太瑞、蔡測海、張二牧、顏家文、何紀光、田茂忠、葉玉翠
教育 袁吉六
科學 李文采、肖紀美、彭司勛、田雲躍、周義清、楊晴初、何慧婉、田家樂、彭靜白、余濟賢、張錫聖
演藝 宋祖英何繼光、汪承棟、龍英棠、左立、沈夢辰、阿朵
體育 寧泗斌楊霞龍清泉、呂君靚、譚亞運、周志鵬、黃朝升

湖南省-知名景區

所在地景點名稱
長沙市
長沙市橘子洲頭 | 嶽麓山 | 毛澤東紀念館 | 毛澤東楊開慧故居 | 天心閣 | 馬王堆 |長沙市動物園 | 烈士公園 | 海底世界 | 火宮殿 |秋收起義紀念館
望城縣銅官窯 | 雷鋒紀念館 | 千龍湖
寧鄉縣劉少奇故居
瀏陽市胡耀邦故居 | 大圍山 | 石燕湖 | 豐竹園 | 青竹湖
沙縣櫻花溫泉
婁底市
婁底市湄江 | 波月洞 | 洛陽灣 | 水府廟 | 曾國藩故居 | 蔡和森紀念館 | 紫鵲界梯田 | 梅山龍宮
常德市
常德市

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桃花源 | 夾山國家森林公園 | 花岩溪國家森林公園 | 常德詩牆 | 柳葉湖 | 黃山頭國家森林公園 | 河洑國家森林公園 | 太浮山森林公園 | 蒙泉湖 | 城頭山 | 太陽山 | 德山公園

郴州市
郴州市仰天湖草原 | 蘇仙嶺 | 萬華岩 | 王仙嶺 | 五蓋山 | 天堂溫泉| 義帝陵
宜章縣莽山國家森林公園 | 湘南年關暴動舊址
資興縣東江湖 | 觀瀾書院 | 回龍山 | 鵝山國家森林公園
汝城縣福泉山莊
蘇仙區飛天山天下十八泉 | 湘粵古道
北湖縣石林 | 龍女溫泉
永興縣便江 | 板梁古村
永州市
永州市上甘棠古村
祁陽縣金洞漂流| 文昌塔 | 三聖湖
東安縣舜皇岩
零陵縣柳子廟
江華縣盤王殿
江永縣女書園
雙牌縣大黃江源瀑布群 | 文廟
寧遠縣九嶷山舜帝陵
道縣月岩
株洲市
炎陵縣炎帝陵
攸縣白龍洞
醴陵縣紅色官窯
茶陵縣南宋古城
湘潭市
韶山縣韶山毛澤東同志故居 |滴水洞
湘潭市彭德懷紀念館 | 齊白石故居
衡陽市
衡南縣江口鳥洲
衡陽縣南嶽衡山 | 南嶽大廟 | 石鼓 | 回雁峰 | 岣嶁峰 | 陸家新屋 | 湘西草堂
衡東縣羅榮桓故居
耒陽縣蔡侯祠
懷化市
芷江縣芷江受降紀念坊
會同縣粟裕故居| 高椅古村
漵浦縣向警予故居
新邵縣白水洞
新寧縣崀山
城步縣南山大草原
隆回縣魏源故居 | 高洲溫泉
綏寧縣鐵杉林
武岡縣中山堂 | 雲山 | 法相岩
岳陽市
岳陽市岳陽樓 | 君山島 | 東洞庭濕地| 張谷英村
汨羅縣屈子祠 | 任弼時故居
張家界市
張家界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 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 | 黃龍洞 | 寶峰湖 | 慈利五雷山 | 桑植九天洞 | 賀龍故居洪家關 | 湘鄂川黔根據地紀念館 | 茅岩河漂流 | 崇文寶塔 | 土家風情園 | 普光寺 | 葫蘆殼溫泉 | 澧水源頭五道水 | 烈士塔 | 秀華山館 | 老院子 | 大庸府城 | 婁江漂流
湘西自治州
湘西鳳凰古城 | 猛洞河漂流 | 芙蓉鎮王村 | 德夯苗寨 | 關田山古苗寨

湖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
長沙市嶽麓區 | 芙蓉區 | 天心區 | 開福區 | 雨花區 | 瀏陽市 | 長沙縣 |望城縣 | 寧鄉縣
株洲市天元區 | 荷塘區 | 蘆淞區 | 石峰區 | 醴陵市 | 株洲縣 | 炎陵縣 | 茶陵縣 | 攸縣
湘潭市岳塘區 | 雨湖區 | 湘鄉市 | 韶山市 | 湘潭縣
衡陽市雁峰區 | 珠暉區 | 石鼓區 |蒸湘區 | 南嶽區 | 耒陽市 | 常寧市 |衡陽縣 | 衡東縣 | 衡山縣 | 衡南縣 | 祁東縣
邵陽市雙清區 | 大祥區 | 北塔區 | 武岡市 | 邵東縣 | 洞口縣 | 新邵縣 | 綏寧縣 | 新寧縣 | 邵陽縣 | 隆回縣 | 城步苗族自治縣
岳陽市岳陽樓區 |雲溪區 | 君山區 | 臨湘市 | 汩羅市 | 岳陽縣 | 湘陰縣 | 平江縣 | 華容縣 | 屈原管理區*
常德市武陵區 | 鼎城區 | 津市市| 澧縣 | 臨澧縣 | 桃源縣 |漢壽縣 | 安鄉縣 | 石門縣 | 西湖管理區* | 西洞庭管理區*
張家界市永定區 | 武陵源區 | 慈利縣 | 桑植縣
益陽市赫山區 | 資陽區 | 沅江市 | 桃江縣 | 南縣 | 安化縣 | 大通湖管理區*
郴州市北湖區 | 蘇仙區 | 資興市 | 宜章縣 | 汝城縣 | 安仁縣 | 嘉禾縣 | 臨武縣 | 桂東縣 | 永興縣 | 桂陽縣
永州市冷水灘區 | 零陵區 | 祁陽縣 | 藍山縣 | 寧遠縣 | 新田縣 | 東安縣 |江永縣 | 道縣 | 雙牌縣 | 江華瑤族自治縣
懷化市鶴城區 | 洪江市 | 會同縣 | 沅陵縣 | 辰谿縣 | 漵浦縣 | 中方縣 | 新晃侗族自治縣 | 芷江侗族自治縣 | 通道侗族自治縣 |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 麻陽苗族自治縣 | 洪江管理區*
婁底市婁星區 | 冷水江市 | 漣源市 | 新化縣 | 雙峰縣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 | 古丈縣 | 龍山縣 |永順縣 | 鳳凰縣 | 瀘溪縣 | 保靖縣 | 花垣縣
(註:帶“*”屬於地方設立的行政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參見:湖南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