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錢

母錢

母錢是古時翻鑄大量錢幣時,中央和地方財政所製作的標準樣板錢。母錢作為樣板的用途,可分為三種,即錢樣、雕母錢和鑄母錢。錢樣是根據錢幣的設計,用錫、象牙或紅木等材料精心雕制的錢幣實物樣板,它的用途是呈送朝廷,供皇帝審定。從嚴格意義上講,錢樣還不能算作錢幣,因為它只作為送審報批的實物圖樣,不能流通。

基本信息

詳情介紹

母錢道光時期的精品母錢
雕母是按照朝廷規定的那種規範性錢的形式,把它雕刻出來,面、背要求很嚴格,而且請當時最有名的書法家,或者是皇帝本人來寫錢文,把它刻成錢模子。雕母做出來以後,經過審定批准以後,就開始翻鑄了。翻鑄還不能大量地翻鑄,翻多了,就變形了,所以翻出來的錢也是有一定限量的。第一次翻出來的錢叫鑄母。我們一般講的母錢就是鑄母,如果是講雕母,就是有特殊意義的,是手雕的,這和一般的鑄母差別很大。
雕母和鑄母的區別最明顯表現在錢幣的紋飾內容上,雕母錢文精美,字口深峻,每個字的筆畫都非常清晰,絕無粘連模糊,而且筆畫比同版本的流通錢要細瘦,從細部看還保有手工鏤刻的痕跡。鑄母的錢文筆畫也非常清晰,紋絡較為挺拔深峻,但因為鑄母錢是翻鑄所成,為了使它的外緣輪廓和內廓穿口光潔,一般會經過冷加工,因此錢面上會有挫磨的痕跡。
母錢與行用錢一個明顯的區別是錢幣的大小和厚度有區別。由於古時翻鑄錢幣採用刻模灌鑄的方法,因此製造出來的行用錢的體積會比作為刻模樣本的母錢稍小。母錢的大小、厚度都超出常品,收藏母錢,首先要留神體積超出常品的大錢,其次要注意分量異於常品的厚重錢
母錢往往混跡於常見的行用錢之中,而且過去的集幣者沒有足夠的重視,因此不乏有撿漏的可能。由於母錢的材質都異於常品,所以品相一般較好,但是由於數量稀少,專家提醒鑑別母錢還得從做工、體積上多下工夫,不要簡單將品相好的錢幣當成母錢。

開端

母錢嘉慶時期的母錢
隋唐以來,廢除母範鑄錢的方法,改用母錢翻砂鑄造,從而進入了母錢翻砂鑄錢階段。
每逢新錢發行,首先向宮廷進呈樣錢(有蠟樣、牙樣和木樣等),進呈的樣錢一般稱祖錢,再以祖錢為藍本翻制母錢,最後用母錢砸制砂模鑄造流通錢幣。由於採用母錢鑄錢法而取消了母範,節省了鑄錢成本,工藝流程更趨合理,可謂事半功倍,堪稱鑄幣史上的里程碑,為以後兩宋時期的雕母鑄錢法奠定了基礎
乾元重寶白銅當十母錢。直徑30.30毫米,重7.06克。白銅質,紅斑孔雀藍老銹包漿,生坑出土品。正面“乾元重寶”四字隸書,“乾”字右半部簡寫,俗稱“魚鉤乾”;“元”字第二筆左挑,俗稱“左挑元”;字口深峻,地章平整;筆畫乾淨利落,毫無粘連;磨痕處白銅質清晰可見,鑄工極其精緻。錢徑較同版別的白銅當十錢大1毫米,較同版別的青銅當十錢大0.7毫米。由於該錢字口較深,地章部分質地較薄,因此,重量較普通“乾元重寶”當十錢略輕。
乾元重寶錢鑄於唐肅宗李亨乾元年間(公元758年至759年)。有小平、當十和當五十錢不等。精劣不一,版別繁雜,鑄制混亂。當時正值“安史之亂”,玄宗退位稱太上皇,太子李亨繼承皇位,受任於國家危難之中,率唐軍抗擊叛賊,收復兩京(長安和洛陽,後洛陽得而復失),恢復了唐朝的統治,總算是在危難之中支撐起大唐的半壁江山。此時的史思明已占據洛陽,自稱大燕皇帝,隨時準備捲土重來。大唐的政治經濟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乾元重寶錢就是誕生在這樣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
乾元重寶白銅當十母錢,存世最早的母錢,在此前的鑄幣中,尚未發現有母錢存世,因此,堪稱母錢之鼻祖,在歷代泉書中均有記載。存世極其珍貴。

特點

母錢乾隆時期的母錢
古代鑄錢之“母錢”,必須具備下述特點

(一)不能是鑄制的,再精細的鑄制錢幣必有更精細的“母錢”。“鐵母”必須是雕刻、鑿、打磨等方法製成。

(二)任何一個國家和政權對鑄造錢幣都是嚴格控制的,嚴防外敵和民間私鑄,而“母錢”是鑄錢流程中關鍵環節,無論鑄行中毀損,或鑄畢再用,都應有嚴格的制度約束和管理方法,極不可能流入民間

(三)“母錢”的製成方法,決定了包括“鐵母”在內的眾多“母錢”所用材料既要耐用,又要易制,鑄錢如系“翻砂法”,只要製成一個“母錢”就可翻出許多“蠟模”,若用“泥范法”,需製成多個同樣的“母錢”作范。用“母錢”制范時“母錢”既要堅硬耐磨不變形,又要材質相對延展,刀刻時不崩不酥,紋路精細深峻,宋人有多種材質可供選擇,我們僅用銅錫兩者相比,以錫制“鐵母”而言,各方面因素均優於銅刺,且錫在兩宋時期已能冶制,古人何必舍易求難,棄制“母錢”。

(四)“母錢”既非鑄制,其上應無鑄造的痕跡,並經多次制范,錢體某些部分磨損嚴重。古時各種原因導致的管理失控,混入流通錢中,難免萬里漏一,但應出現在“母錢”所鑄年代之後,數量極稀。

(五)“母錢”制范,錢範在乾燥成型後,尺寸會有收縮,制錢的金屬液體入范凝固後,成型錢幣也會收縮,但這兩次收縮使錢幣與“母錢”相比,變化細微。鐵金屬的收縮率要比銅低,變化更加細微。所以,若以現公認存世的“鐵母”與相同的鐵錢相比,銅製“鐵母”與其翻鑄的鐵錢兩者在各方面差別應很小,其最大的區別在兩者的直徑上,但經過手實物和圖錄中的照片拓片相比,可以看出銅製“鐵母”與鐵錢差異很大,銅質“鐵母”與鐵錢雖能找出兩者的形制、文字等方面十分相近如出一模者,但兩者直徑差異遠遠超出了理論上推算出的正常範圍,並在所有能見到的“鐵母”上都能看到明顯的鑄痕。

真偽鑑別

母錢鹹豐時期的母錢
所謂母錢,其實就是古時候翻鑄大量錢幣時,中央和地方財政所製作的標準樣板錢母錢可分為四種:錢樣、祖錢(雕母錢)、母錢(鑄母錢)和樣錢。識別母錢的難度較大,首先母錢不像一些存世珍品那樣,人人都關注。其次,母錢與其它鑄錢相比,既不像錢樣那樣可以從材質上加以區分;也不像祖錢那是雕刻而成,可以從製作方法上加以鑑別。母錢同一般行用錢一樣,都是鑄造而成的,這樣就增加了識別母錢的難度。

錢樣:根據錢幣的計設計要求用上等象牙、錫、紅木等材質精心製作而成的錢幣樣板,它的用途是呈送朝庭,供皇帝審定。由於錢樣不能算作錢幣,也不可以在市場上流通。因此,它的存世數量極少,現一般錢幣交易市場上根本看不到它的蹤影。

祖錢(雕母錢):以官錢局的雕刻工匠依據鑑定通過的錢樣為範本,用優質黃銅精工雕鑿而成的模子。祖錢文字纖細而挺括,筆劃很清晰,地張光潔平整,絕無粘連模糊之處。從細部看祖錢卻還保留著手工鏤刻的痕跡。祖錢送朝庭審定格後,由官錢局開始翻鑄,第一次翻出來的錢稱為鑄母錢。

母錢(鑄母錢):由祖錢翻鑄而成,較好地保留了祖錢的氣韻,故質地厚重,做工較為精緻,即使有一些微疵,經過修整後也完全可以鑄出合格的子錢,母錢的主要特徵是外徑和厚度稍大於常品(子錢),但略小於祖錢。母錢銅質精良,也優於常品內外輪廓較為光潔,由於經過冷加工,錢面上會有銼磨的痕跡,錢的邊緣上還保留有撥模子的斜。

樣錢:由朝庭頒發或各省提供的符合法規標準、供鑄錢機構參照的樣品錢,樣錢系初鑄準錢,是新鑄錢中的精品,銅色符合標準,份量十足。

由此可知,鑄錢基本程式如下:錢樣——祖錢——母錢——樣錢(或子錢)。子錢就是最為常見的用於市流通的普通行用錢,製作精度略差些。由於古時翻鑄錢幣均採用刻模鑄,因此製造出來大批的行用錢的體積和分量都略小於母錢,這其實也是鑑別母錢和子錢區別的一個重要方法之一。

鑄造工藝

母錢鹹豐時期的母錢
先秦鑄造母錢的工具,主要是泥范和石范。泥范是用泥製成坯後焙燒成的,所以泥范也可叫陶范。這種范的製作,從技術條件比較,要比金屬范為低,金屬范乃是泥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商代鑄造的大量青銅器,就是由泥范鑄出的。泥范又分為單扇泥范,可鑄簡單用具;雙合泥范,由兩扇范扣合在一起,再進行澆鑄;多合的泥范,是由許多單扇泥范組合在一起,再進行澆注。陶范的用料是以泥土為主,工藝靠手工刻制,製作過程分為配料、備坯、制模和刻字等工序。石范是泥范的進步,一次的製作,可多次使用,固定成型,主要是用容易加工的滑石工藝也可分為選料、備坯、制模、刻字等工序。
秦漢前期使用泥范、石范,以後出現了模盒翻制泥范的技術。王莽時期,疊鑄范已發展成熟,因此王莽錢幣鑄工極精。模盒有兩種:一種用於制面、背范片用,就是在同一個模盒上,錢幣的面文、背文都有;一種是用於翻制面范范片用,一個模盒只有面文,這類多是因為背無文。

隋唐以後是用母錢印砂,直至清末。砂范用後就毀,無法保留,今很難見到。現在我們所見到的,多為戰國、西漢、東漢、新莽等各朝的硬范。清代乾、嘉以來,金石收藏研究之風大盛,戰國、秦、漢之際的錢範,成為金石學家追尋的對象

母錢製作過程:首先製成所鑄錢幣的陶范,然後將陶范兩兩重合,累積疊起形成范包,再將銅熔成銅液,把銅液澆注入范包,待銅水冷卻後,打碎范包,取出固定好的銅錢,然後用一根方形木棍,將方孔圓錢穿成串,打磨毛刺,最後成型。

中國最早銅質雕母錢

我國最早的銅雕母錢應為南京博物院所藏明朝嘉靖通寶折十大錢。此錢銅色金黃,質地細密,表面光潔滑潤,無氣孔砂眼,字口如斬,刀痕猶存。我國雕母錢清代尚多,明代僅有萬曆通寶、崇禎通寶等數枚,而此枚嘉靖通寶時間最早,質量最好,堪稱錢幣之珍品。

相關詞條


中國古代錢幣的名稱

簡介:古代貨幣形制十分複雜,僅用作貨幣的的幣材就不下幾十種,如牲畜皮革谷帛紙張等。但沿襲幾千年的基本形態是方孔圓形銅錢,其標準式樣是西漢元狩五銖、上林三官錢及唐初開元通寶。至於錢幣鑑定和文物考古方面所定的專門分類,那就更多了。
玳瑁 | 刀幣 | 半兩錢 | 五株錢 | 開元通寶 | 交子 | 佩飾錢 | 洗兒錢 | 撒帳錢 | 雕母 | 母錢 | 鐵范銅 | 鐵母 | 樣錢 | 對錢 | 剪輪錢 | 綖環錢 | 傳形錢 | 記重錢 | 記值錢 | 年號錢 | 國號錢 | 記號錢 | 紀年錢 | 鎮庫錢 | 紀數錢 | 厭勝錢 | 八卦錢 | 廟宇錢 | 羅漢錢 | 祖錢 | 開爐錢 | 天聖元寶錢 | 天禧通寶錢 | 記年錢 | 明道元寶錢 | 皇宋通寶 | 清康通寶 | 宣和通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