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河口鎮

東河口鎮

東河口鎮位於金安區南部,屬典型的大別山北麓余脈向淮北平原過度的丘陵地帶,總面積160.5平方公里。全鎮轄28個行政村、1個街道,總人口52692人,農業人口49354人。總耕地面積48273畝,水田面積42634畝,集鎮面積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0餘人。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東河口鎮東河口鎮
東河口鎮既是農業大鎮,又是旅遊集鎮,省級風景名勝區大華山座落在境內,內有國家級森林公園安徽省環境優美村——華山村,國家級重點寺廟大華山雲峰寺對世界開放。嵩寮岩被確定為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園區之一,避王岩對外開放已久。

在科學發展觀的正確指導下,該鎮緊緊抓住發展這一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集鎮建設基本實現了亮化、淨化、規範化,完善了貿工農生產加一體的華山大市場建設,投資70萬元建成三級客運站,新建了大華山公路橋,東河口沖希望國小,擴建了東河口中心國小。擬總投資2000萬元,規劃建設商品房160間,建築面積16300平方米的學苑小區工程建設正在緊鑼密鼓的實施中,進一步加快了小城鎮建設步伐,提高了集鎮品位,擴大了集鎮規模。

東河口鎮東河口鎮
該鎮以市場為導向,圍繞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產業化以及初成規模的無公害蔬菜基地、中藥材基地。為進一步加快發展步伐,全鎮著力最佳化發展環境,促進了華山名優茶開發中心、華山龍人礦泉水有限公司等骨幹企業不斷創新升級,擴大了品牌知名度,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其中,華山名優茶開發中心生產的華山銀毫、石筍翠芽、石筍野茶和精品六安瓜片已通過國家農業標準化檢測中心有機茶產品認證,並獲得了有機茶產品認證,此項,目前在六安市尚屬首例。

鎮內的人文資源得天獨厚,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朱蘊山、清肛台灣道台熊一本、新文化的先驅者高一函、國民黨地方首席法官邵六清、周恩來黃浦學友邵行閣等都出生、生長在這塊紅色土地上。

地名由來

東河口鎮東河口鎮
我們現在所處的古鎮,名叫“東河口”。東河口,是“東兩河口”的簡稱。

在六安市裕安區蘇家埠的南面,在淠河東源、西源會合的地方,有一個古鎮叫“西兩河口”,簡稱“西河口”。這兩個“兩河口”,是東西對應的。東河口這個名字,與豐樂河有關。

豐樂河是皖西的一條有名的河流,它的源流有三支,均發源於金安區的高山丘陵:北源是思古潭河;中源是張店河;南源是張母橋河,又稱小界河。這三源在玉龍嘴會合後,形成主河道,在肥西縣三河鎮東邊的大潭灣與杭埠河會合,最後流入巢湖,全長11745公里。東河口處於豐樂河南源小界河(發源於大山寨的騎馬崗)與樂源河(發源於嵩岩的抱兒嶺)的會合處,所以人們稱之為“東兩河口”,簡稱“東河口”。

重點企業

東河口鎮六安市華山名茶開發中心
六安市華山名茶開發中心

華山銀毫產於安徽省六安市大別山區的華山銀毫茶,外形極為細秀,全由芽芯組成,此茶採制工藝未見透露過,比較保密。從品質特點上分析,估計該茶是選用小葉種茶樹的細嫩芽葉為原料,採用半烘半炒的初制工藝製成毛茶,再經篩選抽心(提取細小芽芯)精製而成。

屬綠茶類。為新創名茶,創製於1993年。產於六安市東河口鎮的佛教旅遊聖地大九華山和毛坦廠鎮的東石筍一帶。由六安市華山名茶開發中心培植、研製成功。

華山銀毫為芽蕊茶。產品外形:細秀勻齊,嫩綠顯毫。內質:香氣鮮爽,滋味鮮醇,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綠勻亮。具有極品名茶的獨特風韻和較高的審美價值、文化價值。
1997年華山銀毫以每500克17萬個芽蕊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定為1997年“芽蕊茶之最”(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華山銀毫採制:連枝葉採摘,連枝葉殺青,半成品機械抽蕊,無煙楓香木炭烘焙等十道工藝,從採摘到成品整套工藝不觸人手,無汗液,也減少了其他污染。沖泡時,杯中如萬龍飛舞,雲雨連綿,片刻徐徐下沉,芽心如金似玉,香氣純正,飲時甘醇爽口,回味無窮。
1997年又成功地開發芽蕊茶——石筍翠芽

華山銀毫和石筍翠芽的創製人奚得發,華山名優茶開發中心是他創辦的民營企業。經過幾年的精細操作,完成2個品目的名茶開發,制訂了企業產品標準,創造了財富,“看不見的手”發揮了作用。

旅遊景點

東河口鎮江北佛教聖地——大華山
大華山位於金安區南部,西臨南嶽山,南望萬佛湖,是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大華山集自然風光、佛宗道場之特色,禪寺、古楓、聖泉、怪石依山取勢,曲徑輾轉迂迴,掩映在蒼松翠竹之中,晨鐘暮鼓,香菸繚繞,形成特有的佛國情調。

大華山雲峰寺始建於唐代。佛傳唐永徽四年,古新羅國(今韓國)太子金喬覺西渡中國學經修道,首選六安番山為道場,但因坐禪地陷,改選六南百里大望山建廟一座,名曰雲峰寺。幾年後,金喬覺又在江南九華山結庵修道,99歲涅磐,肉身不腐,世人將肉身裝金貢於廟中,現在的九華山肉身殿,尊金喬覺為金地藏王。因六安留有他的聖跡,故將番山改名為小華山,並建地藏寺,將大望山改為大華山,以志緬懷。

歲月蒼桑,雲峰寺歷經興廢。1993年,全國政協委員、省佛教協會會長、九華山方丈,地藏王第48代傳人仁德大師親任顧問,其開門大弟子,全國佛協代表釋慧開任住持,全面開展修復地藏王第二大道場棗雲峰寺的工作。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欣然命筆題寫“大華山雲峰寺”匾額。為紀念金地藏,每年都舉行隆重的佛事活動,上山朝聖的海內外香客遊人絡繹不絕。

金獅寨古戰場與大華山遙相呼應。相傳天公得知皋陶幫助大禹治水,降下36頭鎮水獅,其中,頭就蹬在山寨南坡,故而得名。山寨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留下眾多古蹟。登臨寨頂,舒城、六安、霍山風光盡收眼底。北宋方臘起義,其部將曾居高臨下,扼守此寨,抗擊官兵。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殲滅敵88師的著名張家店戰役曾在這裡進行過激烈戰鬥。

嵩寮岩分雌雄兩岩,東西對峙,酷似雙蟾。依崖而建的雙蟾寺,四避懸崖,古樸幽深,建築與岩洞渾然一體,岩口似覆盂,岩口如堰月,洞深可容千人。

仰觀岩頂,鐘乳石如蜂房燕穴,似行雲流水,千姿百態。用棒擊懸石能發出擂鼓聲響;還有一孔燃燭數孔皆亮的七星燈,巧奪天工,令人嘆為觀止。明代太僕寺少卿楊四知在《嵩寮遊記》中贊“為吾六南之絕勝處”。

東河口鎮紅32師成立舊址——朱氏祠
紅32師成立舊址——朱氏祠

位於金寨縣斑竹園鎮朱氏祠。民國18年立夏節起義成功後,各路起義武裝會師斑竹園,在朱氏祠前河灘召開民眾大會,宣布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三十二師,師部設朱氏祠。下轄兩個團,這是鄂豫皖根據地第二支工農武裝,後與紅三十一師和在流波礦的紅三十三師合併,後編入紅一軍。朱氏祠現存房屋9間,前殿3間闢為“斑竹園革命鬥爭史陳列館”,陳列革命文物24件,室內陳列著紅32師師長周維炯,黨代表徐其虛等160位革命烈士的肖像。事跡文物等.革命戰爭時期,有2萬多名革命先烈為國捐軀.有5人被授予共和國將軍.1981年9月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花堰村,有一位與斑竹那段悲壯歷史同存的老人。老人87歲高齡,頭髮斑白,臉上布滿黝黑色皺紋,雖飽經風霜,依然清純,依然安詳,他的名字,叫漆遠才。1930年,14歲的漆遠才,不甘暴虐,卸去牛鞭,參加紅軍,當偵察,摸情報,大小數十戰,戰績卓著。不幸,在第四次反“圍剿”戰鬥中,負了重傷,打斷右腿,被“圍剿”軍捕捉,蹲了一年零五個月大牢,當漆遠才從牢籠里逃脫時,紅軍已長征北上,不能歸隊了。他潛回家,家被抄,房被燒,田地長滿蒿草,根據地一片血泊,萬戶蕭疏,靠吃山上野果、田裡稗子活了一條命。漆遠才在訴說這些喋血往事時,對自己的遭遇既沒有眼淚,也沒有悲傷,只是心酸地說了斑竹園的一串泣血數字:當時,斑竹園鄉1.8萬人,被殺害1萬人。花堰村73人,殺害61人,全村13戶,殺絕8戶,漆遠才家10人,被殺8人,剩下2人:一個是他的哥哥漆遠渥,長征離開了家,躲開了那場劫難,建國後當了空軍後勤部部長,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另一個就是漆遠才,一個紅軍失散人員,一個戰功非小卻不居功仍靠勤勞餬口的農民,一個87歲依舊手執牛鞭為孫子放牛的老牧童

東河口鎮嵩寮岩
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主園區---嵩寮岩

嵩寮岩園區位於東河口鎮境內。北起塘連堰,南至朱家祠堂――東河口公路,東連香爐石,西接貓岩。海拔範圍90~150米。地理座標為東經116°30′16″~116°30′56″,北緯31°25′27″~31°26′02″,面積約1平方公里。

嵩寮岩園區為一丹霞地貌景觀區。在距今約1.5~1.7億年的侏羅紀中期,園區處於一湖相盆地中,盆地外圍風化剝蝕的大量碎屑物質,通過流水帶至盆地中沉積下來,形成了厚度大於2000米的紫紅色長石石英砂岩、砂礫岩和礫岩。大約從6500萬年至今,園區在隨地殼上升的過程中遭受風化剝蝕、流水侵蝕、湖水浪蝕、溶蝕、差異風化等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特有的岩洞、單面山等丹霞地貌景觀。最為典型的當數雙蟾石及可容納數百人的岩洞,洞內岩石如蜂房燕穴、千奇百怪,具有重要的科研、觀賞價值。

投資環境

東河口鎮東河口鎮
六安市處於北亞帶與曖溫帶過渡地帶,氣候上具有兩個明顯特徵:一是季風氣候顯著,冬冷夏熱,四季分明。二是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光照充足,熱量條件好,無霜期較長。

全年太陽輻射總量在110-125千卡/平方厘米之間,相當於每畝土地可獲得7.3-8.3億千卡的能量。從分布規律看,具有北多南少,平原多山區少的特點。全區年平均氣溫14.6~15.6度,但年內季間氣溫變化較大。最熱月七月份,月平均氣溫27.2-28.4度,極端最高氣溫達43.3;最冷月元月份,月平均氣溫1.4,多數年份最低氣溫為零下7~12。霜期年平均為211~228天,初霜一般出現在11月2日~11日,終霜一般在3月27日~4月3日。山區無霜期較短,海拔500米以上僅有190天左右。山區氣候特點是春來遲,秋來早,春兩季低溫凍害經常發生。全區多年平均降雨量為900~1600毫米,蒸發量為1300~1500毫米。每年梅雨季節,是本區降雨集中時期,一般出現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持續20天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在200毫米以上。
六安市地貌類型複雜多樣。有山地、丘陵、崗地、平原,呈梯形分布,河流、盆地、湖泊相間其中。市區可分為大別山北坡山地、江淮丘陵、江淮崗地和平原四大地貌單元。

(一)大別山北坡山地
俗稱里山區,分布在梅山、響洪甸、佛子嶺、龍河口四大水庫北線以南,面積679.5萬畝,占全市面積的25.2%。山地根據不同海拔高程又分為中山和低山,中山區分布在西南邊境海拔800米以上,山體主要由元古代——中生代花崗岩、片麻岩、閃長岩組成,易風化侵蝕,隨著山體的垂直高度變化,土壤、氣候、植被差異十分明顯。低山區分布在中山北外圈,海拔高度4O0~800米,基岩為花崗岩、變質岩、砂岩、頁岩等,坡體侵蝕嚴重,垂直差異明顯。山間分布著平緩而較開闊的盆地,有限耕地集中於此。

東河口鎮東河口鎮
(二)江淮丘陵
俗稱外山區,是大別山余脈的延伸,面積445.8萬畝,占全市面積的16.5%。一般海拔高度在1O0~400米之間,呈波狀起伏,峰園坡緩,盆地開闊。地面主要由紫色砂岩、粉砂岩礫岩等物質組成,坡度一般小於25度,少數高丘大於25度。
  
(三)江淮崗地

位於市中部,面積大於丘陵,為603.9萬畝,占全市面積的22.4%。海拔高度在50~100米之間。該區地貌最大特點是既呈台狀,又有相對高差在”10~30米左右的崗衝起伏,一般可分為崗、謗、沖三部分。地面組成物質:高崗由第三紀紫紅色礫石、紅色砂礫岩風化而形成的殘積、坡積復蓋;低崗主要為洪積、沖積相的黃土狀沉積。
(四)平原(沿淮平原和杭豐圩皈)
分布在淮河南岸,淬、汲、沿河谷一片和杭埠河、豐樂河下游。面積994.97萬畝,占全市面積的36.9%。其中;沿淮平原面積848.5萬畝,相間分布著三大湖泊窪地,面積達200.5萬畝,占沿淮平原面積的23.6%。地勢低洼,土地肥沃,但淹澇機遇多;杭豐汗皈面積146.5萬畝,海拔鄉在3O米以下,地面由洪積沖積物質組成,土層深厚,土壤肥沃.
全市土地總面積17976平方公里,折合2696.4萬畝,土地利用結構基本上是:“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其中:耕地面積669.96萬畝,占土地總面積24.8%;林地面積908.7萬畝,占33.7%;牧地101.3萬畝,占3.8%;園地29.7萬畝,占1.1%;水域164.6萬畝,占6.1%(其中可養水面95.5萬畝)。1986年,人均耕地1.16畝、林地1.58畝、牧地0.18畝、水面0.29畝。
全市水場面積大,南部山區和丘陵共有山場面積1138萬為,其中有林地,三園面積僅占52.9%,尚有大片疏林、灌叢、草地需合理開發利用江淮丘崗及平原區以耕地為主,全市耕地80%集中在這個地區。由於地形、母質、氣候、植被、耕作等多種成土因素的影響,全市土壤類型初步可歸屬8個土類、15個亞類、60個土屬、237個土種。地帶性土壤為黃棕壤,中山地區的垂直帶譜上還頒有棕壤,非地帶性土壤有潮土、水稻土、砂姜土、紫色土和石灰(岩)土等。以水稻土、黃棕壤的面積為大,占總土壤面積的82.9%。
東河口鎮東河口鎮
本市水資源主要是由降雨產生的地表徑流,地下水資源貧乏。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在800——1600毫米之間,平水年份地表水資源量約92.1億立米。其空間分布是大別山地區占60%,江淮丘崗崗區占33.8%,沿淮湖窪區占4.7%,杭豐圩畈區占1.5%,時間分配,年際間豐枯年份水資源的豐枯比率達2.5;年內分配上,汛期徑流量約占全年的50—60%。
本區河流分屬淮河、長江兩大水系。較大的河流:淠河、史河泮河、汲河、東淝河等發源於大別山(或余脈),由南向北流入淮河;杭埠河、豐樂河由西向東注入巢湖,流入長江。1984年全市現有蓄水工程總容量80.62億立米,其中水庫庫容70.57億立米,塘壩9.89億立米.其中興利總庫容為36.29億立米,畝均補給水量541.28立米.全市水資源供需情況:平水年有餘。

自然資源

東河口鎮東河口鎮
全市水能資源豐富,總蘊藏量為51.6萬瓦千,其中可開發利用量33萬噸.到86年底已開發利用14.82萬瓦千.占可開發量的44.9%。
植物資源。本市喬灌木樹種約28目、73科、224屬、820種;野生牧草約19科150種;栽培和野生的中藥材資源有949種;栽培作物有35種1936個品種,其中水稻370個,大、小麥144個,棉花10個,蔬菜375個,瓜果264個。
動物資源。本市地處古北和東洋兩大動物界的過渡地帶,據初步調查統計,全市水陸棲生脊椎動物有500多種。
畜禽品種資源種類齊全,牛、羊、豬、雞、鴨、等均有飼養,其中大別山黃牛、皖西水牛、白山羊、淮豬、皖西白鵝、壽霍鵝、巢湖麻鴨、麻黃雞等為本市優良地方品種。
水產動物品種資源有魚、蝦、鱉、蚌、螺等。僅魚類有11目、19科、92種。名產的有淮王魚、瓦埠銀魚和灃蝦。
野生動物資源可分為江淮丘陵野生動物區和大別山野生區,江淮丘陵野生動物區有野生動物238種,其中獸類23種,鳥類190種,爬行類14種,兩棲類8種。大別山野生動物區有204種,其中獸類39種,鳥類120種,爬行類30種,兩棲類15種。
本市不僅地上資源豐富,而且地下礦藏也比較豐富。現已查明,全市有24類礦產,55處礦產地。按其工業用途劃分,屬固體燃料方面均的石煤礦產地一處;屬黑色金屬鐵、鉻礦產地14處;屬貴重金屬、有色金屬方面的金、銀、鉛、鋅、礦產4處;屬冶金輔料方面的鎂礦熔劑白雲岩矽石等礦產9處;屬化工原料方面的磷、含鉀岩石、橄欖岩、明礬石等礦產8處;屬特種非金屬方面的水晶礦2處;屬建築材料及其它非金屬礦方面的石棉、石墨、水泥灰岩、瓷石(土)、石英、膨潤土、建築石料、磚瓦粘土等故產15處;地下熱水礦產二處。按礦床規模大小劃分,大型礦床7處,中型礦床13處,小型礦床35處。

綜合經濟

東河口鎮東河口鎮
綜合

國民經濟穩步增長,經濟運行質量有所提高.全年經濟運行呈現出速度平穩、結構趨優、效益好轉的態度。據初步統計,2001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80.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4.8億元,比上年增長1.5%;第二產業增加值57.2億元,增長7.5%;第三產業增加值58.6億元,增長9.3%。國內生產總值中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39.6:33.8:26.6調整為35.9:31.7:32.4。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產業結構不夠合理、層次較低,新的增長點不多,發展後勁不足;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比較突出,一部分行業、企業增長乏力;就業壓力教大;城鄉居民收入總體偏低等。
農業

東河口鎮東河口鎮
2001年,全市農業在遭受了連續兩年的嚴重旱災的情況下仍獲得教好收成,農業結構調整取得新的進展,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糧食產量略有下降。全年糧食總產量達244.56萬噸,比上年同期下降3.5%。主要經濟作物產量全面增長。全年油料產量22.45萬噸,比上年增長9.7%;茶葉產量7168萬噸,增長4.1%;麻類產量16028噸,增長3.2%。林、牧、漁業生產保持平穩發展。當年全市造林面積12647公頃;全年肉類總產量41.8萬噸,比上年增長6.2%;水產品產量17.0萬噸,下降1.9%。

2001年,全市農業在遭受了連續兩年的嚴重旱災的情況下仍獲得教好收成,農業結構調整取得新的進展,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糧食產量略有下降。全年糧食總產量達244.56萬噸,比上年同期下降3.5%。主要經濟作物產量全面增長。全年油料產量22.45萬噸,比上年增長9.7%;茶葉產量7168萬噸,增長4.1%;麻類產量16028噸,增長3.2%。林、牧、漁業生產保持平穩發展。當年全市造林面積12647公頃;全年肉類總產量41.8萬噸,比上年增長6.2%;水產品產量17.0萬噸,下降1.9%。

農業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養殖業和優質高效經濟作物比重上升。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產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6.3%提升到37.3%。珍珠菜等13中農產品通過國家有關部門有機食品或綠色食品認證,六安瓜片獲中國(蕪湖)國際茶博覽會“茶王”稱號。

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農田水利建設得到加強。2001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324.42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6.1%;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25.65萬噸,增長3.1%;農村用電量29176萬千瓦小時,下降2.1%。江槐分水嶺等易旱地區綜合治理深入推進,挖塘打井增加蓄水能力4000萬立方米。

東河口鎮東河口鎮
工業

工業經濟穩定增長。全市國有和年銷售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22.16億元,增長4.1%。工業改制退位步伐加快。2001年,全市共完成改制退位企業45戶。10戶大中型企業初步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工業經濟效益有所改善。全市國有和年銷售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01.29;比上年增長2.87個百分點;實現銷售收入70.43萬噸,比上年增長2.3%;利稅總額6.11億,下降4.3%;虧損企業虧損額和虧損面有所上升。

建築業發展教快。全年建築業完成增加值9.46億元,比上年增長19.9%。

交通和郵電

交通運輸業穩定增長,郵電通訊業發展繼續加快。全年運輸郵電業實現增加值10.87億元,比上年增長11.4%。

全年完成公路貨物周轉量256649萬噸公里,增長6.0%。旅客運輸周轉量373336萬人公里,增長5.0%;水運貨物出口量66萬噸,水運旅客出口量22萬人。

郵電部門全年完成業務總量(不含尋呼)6.77億元,比上年增長15.2%。年末本地電話用戶數48.6萬戶,增長42.3%;農村電話用戶數33.1萬戶,增長60.9%;行動電話用戶數20.1萬戶,增長1.4倍。

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2001年,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0.8億元,比上年增長9.2%。其中,基本建設投資15.0億元,增長24.5%;更新改造投資7.7億元,增長6.6%。2001年,全市施工項目378個,其中新開工項目303個。

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投資結構繼續改善。其中,水利業投資2.46億元,增長1.5倍;交通運輸業投資3.98億元,增長2.9倍;電力業投資1.48億元,增長46.1%;郵政電信業投資2.96億元,下降2.8%。
重點建設進展加快,工程質量不斷提高。2001年,我市一批重點工程相繼開工和完成投資。如,寧西鐵路六安段當年完成投資1.96億元;合安高速公路杭埠段完成0.8億元;壽西淮堤退建工程完成1.43億元。城區重點建設工程市環城路主體工程已竣工通車,當年完成投資1.06億元。

六安中等城市建設繼續推進。環城路主體工程竣工通車,龍河路、解放南路、皋城中路、光明中路拓寬改造及城市防洪牆一期工程、九墩塘活水工程竣工。六壽路、六佛路城區出口段拓寬改造工程順利實施。舊城改造完成投資2.1億元,錦綉花園、明都花園、興美花園一期工程相繼竣工,30萬平方米商品房交付使用。

房地產穩步發展,銷售形勢良好。2001年,全市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5.3億元,增長53.7%。在建的商品房面積99.6萬平方米,增長68.5%;商品房銷售建築面積59.3萬平方米,增長115.8%;商品房銷售額5.3億元,增長144.4%。房地產投資主體趨向多元化,資金來源多渠道。

東河口鎮東河口鎮
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財政金融運行平穩。今年我市財政收入受“災減”和消化非稅因素影響,比去年有所下降。全年財政收入13億元,比上年下降13.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0.2億元,下降15.1%,但實際可用財力增加。財政支出19.6億元,增長8.7%。2001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39.3億元,增加19.1億元。其中企業存款30.0億元。增加2.7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97.2億元,增加15.6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49.2億元,比上年增加11.2億元。

保險事業發展較快。全年全市保險系統保費收入20340萬元,比上年增長16.8%。其中,財產保險保費收入7616萬元,人壽保險保費收入12724萬元。陪付9007萬元。其中,財產險賠款6504萬元,人壽險賠款和給付2503萬元。

國內貿易

擴大內需取得明顯成效,市場銷售穩步上升。2001年,國家增資政策進一步顯現,城鄉居民收入逐漸提高和節假日時間的延長,消費者消費信心增強。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9億元,比上年增長6.0%;其中,縣及縣以下零售額63.7億元,增長6.2%。餐飲業興旺發展,全年餐飲業實現零售額7.3億元,增長14.1%。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完成42.0億元,增長8.5%,城鄉集市貿易穩定發展,全年商品成交額42.6億元,下降4.4%。

安徽鄉鎮

安徽省(英語:Anhui Province 漢語拼音:ānhuī shěng)。中文簡稱“皖”,英文簡稱Anhui 。省會合肥市,共有17地級市,44市轄區,5縣級市,56縣。下面介紹一下它們的鄉鎮風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