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河鎮[四川江油市雙河鎮]

雙河鎮[四川江油市雙河鎮]

雙河鎮位於四川川西北歷史文化名城江油的東北部,距市中心僅19公里,幅員面積52.88平方公里;下轄13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轄區總人口16614人:其中農業人口15505人,非農業人口1109人;場鎮常住人口3300餘人;全鎮耕地面積16608畝:其中水田12097畝,旱地4511畝。境內山清水秀,森林綠化率達100%,森林覆蓋率43%,1996年被國家綠委授予“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鎮”,2002年被省農業廳授予“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稱號。

基本信息

四川省江油市雙河鎮

雙河鎮雙河鎮
雙河鎮版圖呈不規則長條狀,地勢中間高、兩端低,屬典型淺丘地形,亞熱帶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6°C,年降雨量1200毫米。全年日照時間1330小時,無霜期為270天。境內有小(一)型水庫1座,小(二)型水庫5座,山坪塘849口,排灌渠道25000米,水源豐富,網路布局合理,是江油的主要糧油產區之一。
交通、通訊、城鎮社會事業
1、交通:雙河鎮距江油市中心僅19公里,寶成鐵路、中雁公路縱貫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寶成鐵路在鎮區內設有客、貨運站台,物資交易及運輸十分方便。另有紅永路、雙新路、雙鳳路與周邊鄉鎮相通。全鎮各村修通了5米寬的泥結石路面,各型車輛無論晴雨均能暢通無阻。
2、通訊:郵政、電信均在該鎮設立了支局。2002年全鎮順利完成了固定電話村通工程,2500餘門電話與全市併網,實現市話及國內長途的撥打;同時在去年5月,被譽為“綠色市話”的小靈通也已在我鎮場鎮範圍內開通;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的無線通訊網路覆蓋全鎮。
3、城鎮社會事業:雙河鎮在上世紀90年代前只有一條老街,10餘年來,通過歷屆黨委、政府的規劃建設,雙河集鎮建設已初具規模,形成了新老兩條街、兩個農貿市場、占地0.5平方公里的省級試點小城鎮。2001年,政府投資8萬元在場鎮新安裝路燈38盞、2003年初政府又投入3.6萬元,在新街栽植天竺桂300餘株,亮化、美化了集鎮;2002年投資20餘萬元,在場鎮開通了天然氣;並且新打水井兩口,解決了場鎮居民的飲水問題;截止2002年,我鎮建有國中1所、國小12所、幼稚園1所。2002年原永勝中學和雙河國中合併為雙河中學,合併之後,新的領導班子集中了兩所學校的資源優勢,從而使學校的軟、硬體設施都得到了加強,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升學率都節節攀升。到2002年止,雙河衛生院有醫生24名,床位27張,為一級甲等醫院;雙河有線電視光纖覆蓋全鎮,共有用戶2000餘戶。接收衛星電視節目信號24套,極大的豐富了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
雙河鎮雙河鎮
特色農業及招商引資
江油市別樣紅糧油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別樣紅”牌秈米、香米等產品遠銷省內外,該企業現已形成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由於香米的食用價值和經濟價值都遠遠高於常規稻,周圍的農戶都由常規稻種植改為種植香稻,使企業和農戶實現了雙贏;江油市“太白食用菌”生產基地生產有金針菇雞菇雞腿菇木耳平菇等十餘個品種。現已在江油市雙河鎮紅碑店村、雲集牛郎溝和戰旗鎮建立了三個生產基地,達到年產食用菌80萬公斤的生產能力;江油市雙河鎮無公害西瓜生產基地通過十多年的發展,已形成相當規模,種植的西瓜外觀好看、含糖量高、口感極佳。去年在江油市西瓜交易會上被評為“三等獎”;江油市雙河鎮食用玫瑰生產基地位於我鎮桂花村,坐落在中雁公路旁。該基地首期開發種植50畝,現已全面投產,預計明年將達到近200畝的種植規模。食用玫瑰主要用於提煉玫瑰油,該產品富含多種徽量元素,屬綠色食品,廣泛用於食品加工和製造化裝品。其藥用價值和保健功效也很明顯,主治肝胃氣痛、口腔潰瘍、月經不調等。還可明顯去除面部黃褐斑,具有養顏美容之功效;江油市雙河鎮畜產品養殖基地出產的“雙綠牌”畜產品遠銷甘肅、陝西、青海、重慶、成都、廣元等地。該基地年出欄小家禽80餘萬隻,仔豬4萬餘頭,雛禽150餘萬隻。畜牧產業現已是雙河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江油市響噹噹飼料公司開發合作“20萬頭無公害肉豬生產基地”。

湖北省鍾祥市雙河鎮

雙河鎮雙河鎮
雙河鎮位於湖北中部,地處漢江中游,系鍾祥市經濟重鎮,全鎮面積248平方里,總人口54632人。轄34個行政村,一個社區,轄1個居委會、34個村委會:雙河、官沖、雙豐、黃坪、尹坪、天台、雙龍、夏沖、光明、民生、村坪、丁坪、雙沖、長沖、班竹、麗山、周坪、段集、羅沖、白雲、高樓、楊坪、老沖、崔岩、肖坪、三周、竹林、曾集、石龍、藕湖、大橋、三里、龍峪、樂鄉關、南棚。
氣候適宜農業發展雙河鎮屬丘陵地帶,氣候屬西北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熱冬寒,雨熱同季,年均氣溫15℃-16.3℃,年均無霜期239-255天,年均蒸發量度1423mm,年平均降雨量為960mm。轄區總耕地面積56000畝,荒山荒水面積86400畝.近年來狠抓農業結構調整,共發展銀杏30000畝,花生30000畝,蓮藕5000畝,花卉苗木1000畝,2002年糧食總產量25900噸,花生產量9000噸,油菜籽產量4300噸,水果產量19471噸,蓮藕產量20000噸,鮮魚產量6425噸,牲豬出欄47876頭,南江黃羊出欄11200隻.實現農業總產值31571萬元。
實力雄厚工業發達現有鄉鎮企業112家,其中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民營企業一家,過千萬元的民營企業四家。雙河鎮是湖北省百強鄉鎮、荊門市十強鄉鎮,2002年被評為全省首批“金融信用鄉鎮”。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建設和發展,現已形成汽車配件、塑膠化工、機械製造、水力發電、建築建材、裝卸運輸、礦山開採、農副產品深加工等八大支柱產業,生產60多種產品,並形成了30萬支汽車半軸、30萬噸普鈣、20萬噸尿基複合肥、15萬噸硫酸、10萬噸碳銨、1000萬條塑膠編織袋、6000萬塊紅磚、60萬噸水泥等生產能力的骨幹企業。獲“省級管理先進企業”兩家,創部優產品兩個,創省、地優良產品三個。全鎮有“金祥”牌汽車半軸、“鄂中”牌系列肥料,“鍾廈”牌水泥等產品暢銷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
雙河鎮雙河鎮
交通便捷通訊發達焦(作)柳(州)鐵路、207國道和襄荊高速公路縱貫南北,郢胡公路和雙河河流橫穿東西,陸路水路縱橫交錯,可謂“千里客商一日還”。溝通華中與華東電網的電力樞紐工程——500千伏超高壓變電站建在我鎮,境內另有35千伏變電站三座,裝機容量700千瓦時的響水洞發電站與華中電網併網,引資興建的110千伏變電站正在建設中,充足的電力能源為雙河經濟發展提供了可靠保證。該鎮建有移動通訊機站兩座,2000門光纜程控電話直撥國內外。

陝西省旬陽縣雙河鎮

雙河鎮雙河鎮
雙河鎮位於旬陽縣東北部,距縣城約87公里。由原雙鎮鄉潘家鄉、西岔鄉合併而成。總面積178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80個村民小組,4875戶,18760人。旬陽縣主要交通幹線大、小北環路和通往湖北的跨省等幾條幹線在此交匯,形成全縣東北部的交通樞紐。由歷史和現實及其自然地理位置形成的山區古鎮成為全縣東北部的一個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中心。
境內自然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已探明鉛鋅、煤礦大理石有較大的儲量和較高的品位。以傳統的油桐、蠶桑和新興的黃姜成為全鎮的主導產業,以盛產板栗、核桃、木耳、黃花、杜倍等名貴的中藥材馳譽陝南;以牛、羊、豬及家禽為主的畜牧業不斷在向大批量的商品化轉化;以農業生產、多種經營、商貿交易,私營企業、鄉鎮企業、集鎮開發、礦產開發為主的多元經濟成分成為產業結構的主體。2002年糧食產品稅量在種植面積壓縮單產量提高中總產量達到5000噸;黃姜種植1.2萬畝,年銷售黃姜1500萬斤,實現財政收入80萬元;規範化密植桑園1萬畝,年發種量3000張,產繭7.5萬公斤,產值90萬元。1999—2002年抓住國家退耕還林政策機遇,實現退耕還林累計1.5萬畝,為農民爭取國家補助糧食年230餘萬公斤,退耕補助款年100餘萬元;2001—2003年建高效生態林6萬畝,建高效用材100餘萬畝,經濟林果林1萬
雙河鎮雙河鎮
畝,累計造林9萬畝。使全鎮森林覆蓋達到75%以上。畜牧業生產迅速發展,年生豬飼養量1.7萬頭,耕牛年存欄0.3萬頭,山羊年飼養量1.5萬隻,出品0.5萬隻。鄉鎮企業決產值達到4000萬元,總收入達到4200萬元,工業總產值達2690萬元,工農業總產值4925萬元。財政總收入1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55元。文化教育事業不斷發展,有各類學校24所,在校學生2930人,入學率達99%;電信、移動、聯通通信全部開通,電話機擁有800部,話機1780部,有線電視用戶達520戶。一些檔次高,功能全的飲食、娛樂服務設施一應齊全,集鎮基礎設施成龍配套;有衛生醫療機構24所,從業人員65人,中心衛生院2001年晉升為市級三等甲級醫院,社會福利事業快速發展,全鎮享受“五保”老人75人,優撫補助95人,年發放各種救濟、補助款6.9萬元。
境內有風景名勝,人文景觀多處,潘家銀杏樹、西岔古民宅古橋等建築被列為國家三級重點保護文物;龜蛇二山雄距西岔河口,構成天然門戶屏障,連線秦嶺支脈的南羊山自西向東的九華山有小華山之稱;水洞的地下河,穿岩山因山腰有天然石穿岩而過,相傳為楊二郎擔山所為,八卦山以其形似八卦而名,三山鼎力相對,風景奇施雄險,被列為縣級重點旅遊開發區之一。

內蒙古臨河區雙河鎮

雙河鎮雙河鎮
雙河鎮位於巴彥淖爾市南郊,南臨黃河與鄂市隔河相望,西與杭錦後旗毗鄰,北與臨河區交融,東與五原縣接壤。鎮城面積66.69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100個村民小組,6065戶、21131人,總耕地面積14萬畝(含河灘地5萬畝)。
雙河鎮資源優勢:①雙河工業園區占地1184畝,基礎設施完善;②畜牧業發展迅速,2003年羊的飼養量20萬隻,存欄羊14萬隻,其中基礎母羊12萬隻;③無公害生產基地,有河灘油葵6萬畝、青尖椒等。

吉林省永吉縣雙河鎮

雙河鎮雙河鎮
位於縣城口前鎮西南34千米處。東與北大湖鎮西陽鎮毗連,南與磐石市取柴河鎮為鄰,西與黃榆鄉交界,面積317.47平方千米。鎮政府駐雙河。轄雙河鎮、鉬礦共2個社區,半拉川、黃狼溝、大崴子、長崗嶺、黑石咀、芹菜溝、廟嶺、雙河鎮、鎮效、大河川等村。
集鎮因東有倒木河,西有取柴河,二水相抱交匯於鎮北,故名雙河鎮。民國十九年(1930年)為雙河鎮六區;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為雙河鎮保;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為雙……

重慶市榮昌縣雙河鎮

雙河鎮雙河鎮
雙河鎮是“中國麻竹筍之鄉”、“中國麻竹基地”、“中國重慶畜牧科技城”——榮昌縣的工業重鎮,是重慶市試點小集鎮、重慶市邊貿中心小城鎮、重慶市優秀綠化小城鎮,是渝西經濟過廊上的一顆明珠。
雙河鎮位於重慶市榮昌縣南部,與四川瀘州重慶永川交界,交通便捷,距縣城和成渝鐵路榮昌站9公里,距成渝高速公路出入口11公里,榮(昌)瀘(州)高等級公路南北穿境而過,雙(河)廣(順)鐵路專用線橫貫東西,全鎮實現“村村通”。
雙河鎮基礎設施完善,有自來水廠一座,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充足,變電站輸出量達2000萬千瓦時,場鎮居民生活使用天然氣,通訊網路覆蓋全鎮。
雙河鎮資源豐富:
煤炭、粘土、石英沙儲量居全縣第一;
森林覆蓋率居全縣第一,有市級嵐峰森林公園一個;
有重慶最大的香脆竹基地(2萬畝),年產竹筍3萬噸;
有年產仔豬17萬頭的仔豬生產基地,每年外銷仔豬13萬頭,外銷量居全縣第一;
有3600多畝名優茶基地,年產鮮葉360萬公斤;有面積1200餘畝的“渝西魚苗第一村”;
有礦泉水、地熱、石灰石……
雙河鎮共有工業企業200餘家,逐漸形成了以能源、機械、玻璃製品、農副產品加工為支柱產業的工業體系,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形成了香脆竹、生豬、魚苗、茶葉四大富民骨幹產業格局。
雙河鎮在招商引資工作中,注重轉變政府職能,為投資者提供免費全程代理服務,充分為投資者營造優良的投資環境。

湖北省曾都區雙河鎮

鎮政府駐雙河,人口26130人,面積175.9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0個村委會:雙河街、郭集、橋河、觀音堂、周家塆、青龍廟、武聖宮、雨亭嶺、界山沖、雲林、雙鳳。雙河鎮是隨州市曾都區最年輕的一個鎮,也是發展較快,且具有很大潛力和希望的一個鎮。集鎮建設榮獲全省小城鎮建設競賽二等獎,並被列為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點。是中國第一大油桃產地鄉鎮,油桃種植面積達1000公頃,被譽為“中國油桃之鄉”。

內蒙古托克托縣雙河鎮

雙河鎮雙河鎮
雙河鎮地處托克托縣,是托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全鎮總面積266.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萬畝,總人口7.8萬人,農業人口3.7萬人,非農業人口4.1萬人,轄30個行政村,128個自然村,11個社區居委會。

鎮黨委、政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爭創全市經濟發展一流強鎮為目標,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經濟調整邁出新步伐,8000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已建成,10000畝高澱粉玉米種植初具規模,以綠色特色農業為主導產業的城郊型農業經濟結構正在形成。畜牧業堅持走“牧業興鎮、奶業富民”的道路,奶牛養殖規模化、集約化水平不斷提高。城鎮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基本實現了城鎮基礎配套化,功能綜合化,城鎮風格現代化。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高。2006年,鎮財政收入完成3644.5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740元,在確保全鎮幹部職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重點項目資金及時到位的前提下,形成了既無內債,也無外債的可喜財政局面。
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堅持規劃與建設同行,形成了以7條主幹道為骨幹,250條居民巷道為網路的交通體系。正在拓寬新坪路、改造城南街,新修騰飛大道,配套供水、供電、供熱、排水、通訊等管網,雨水、污水得到有效治理。主街道實現了綠化、美化、亮化,硬化了部分居民巷道。雲中集貿市場、南坪商業街、城關商業街、興盛農貨市場、雙河市場、沿街商業網點星羅棋布,玫瑰公園、雙河廣場、舊城社區、雙河第一社區、雲中社區、老年活動中心等民眾健身娛樂場所布局合理。一幢幢高樓鱗次櫛比,柏油馬路寬闊平坦,交通通訊事業發達,城市功能日趨完備。

雙河鎮雙河鎮
農牧業成績斐然。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雙河鎮確立了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突破口,以調整最佳化農村產業結構為主線的工作思路,逐步形成了區域化生產、特色化經營的布局。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立足城郊優勢大力發展蔬菜產業。現已形成了320畝集中連片溫棚蔬菜種植基地,形成了以大羊場行政村為中心的5000畝紅蘿蔔、甘藍等瓜果蔬菜基地,總產量達7300萬斤,產值3650萬元,占農業生產總值的40%。在一溜灣地區形成了800畝的葡萄種植基地;淡水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在河西、一溜灣地區形成了1845畝的淡水養殖基地,年產量達95.25萬斤,實現銷售收入552.5萬元。畜牧業發展平穩,抓住“打造中國乳都”的發展機遇,全鎮奶牛數達到1.7萬頭只,鮮奶產量達6.8萬噸,建成高標準現代奶牛養殖小區4個,奶站43座,規模化、節約化、精細化養殖水平不斷提高。農業產業的進一步最佳化,為農民致富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740元,同比增長15.2%,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
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加強。雙河鎮共有耕地9萬畝,農業人口3.7萬人,鎮黨委、政府抓住國家建設資金向“三農”傾斜的有利時機,積極爭取資金,累計投入1000餘萬元,積極實施農田水利配套、農業綜合開發和土地整理項目“三大工程”。近年來,新建橋、涵、閘458處,襯砌渠道28.3公里,新打電機井6眼,改造中低產田28000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8000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8000畝,形成了以黃灌為主、井灌為輔的水利工程體系,為發展現代農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穩步提高。
雙河鎮雙河鎮
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堅持“不限規模、不限速度、不限比例、不限範圍”的原則,出台各種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2006年底,發展個體私營企業7063戶,從業人數達25016人,鄉鎮企業增加值達5.8億元,從業人數2.3萬人。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編制了雙河鎮招商引資材料,用準確而科學的資訊吸引國內外廣大客商前來我鎮投資,僅2006年,就引進百萬元以上項目8個,引進資金1.29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達1.495億元,商貿、物流、餐飲等第三產業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使得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旅遊業悄然興起。充分利用我鎮擁有的壟斷性旅遊資源,著力打造一個中心(雙河鎮建設成為遊客集散中心)、兩大旅遊帶(南湖——一溜灣生態觀光採摘旅遊帶和沿黃旅遊帶)、五大重點旅遊區(東勝衛城明清文化旅遊區、南湖水上娛樂旅遊區、一溜灣葡萄生態觀光採摘旅遊區、黃河君子津旅遊區、庫布其沙漠觀光旅遊區)、七大旅遊板塊(東勝衛城古城葡萄酒文化旅遊區、雲中古郡遺址旅遊區、庫布其沙漠旅遊區、南湖水上娛樂旅遊區、烈士陵園旅遊區、龍王廟遺址旅遊區、黃河文化體驗區),著力開發“登黃土高坡,觀大漠孤煙,賞黃河落日,聽古井濤聲;臨東勝衛城,嘆蒼桑變遷;依雲中古郡,感雲中文化,品托縣民俗,嘗神泉葡萄”的系列旅遊產品。現在海眼神泉旅遊區開工建設,恢復廣寧寺召的征地工作結束。一溜灣地區以黃河鯉魚為特色的餐飲型、服務型旅遊業悄然興起,年接待遊客2萬餘人,創收200萬元。旅遊業的興起,必將帶動其它相關產業的發展,成為雙河鎮乃至全縣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四川省長寧縣雙河鎮

雙河鎮雙河鎮
千載古鎮——雙河位於四川盆地南緣,鑲嵌在長寧珙縣興文三縣結合部,因有東西兩溪環繞古鎮而名曰雙河。
全鎮轄21個行政村,1個街村,幅員面積85.31平方公里,人口2.86萬人。
年平均氣溫18.5℃,平均降水量1170毫米,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適宜發展農、牧、林、漁各業。
“九五”期間,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3億元,糧食生產十年連獲豐收。2001年糧食總產量達1129噸;鄉鎮企業總產值達1.89億元;財政收入穩中有升,2001年達31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80元。2000年被列為“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大力實施城鎮大建設工程。把發展經濟作為集鎮建設的中心任務,以發展經濟支撐城鎮建設,以城鎮建設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全面完成了省級小城鎮建設規劃。城南新區、魚王新街已經建成,大水街、金魚街、政府街建設工程全面鋪開。到2003年,建城區面積將達2平方公里,城鎮人口達1000人。文化旅遊方興未艾。

千載古鎮——雙河人傑地靈,擁有數虧年形成的雄偉驚天的“竹海迷宮”;有巍巍壯麗、險不易上的“筆架文峰”;有風景秀麗、經聲四起的“玉屏秀色”。而“育井睛煙”、“桃源仙洞”、古城牆和古文廟又增添了古鎮深厚的文化底蘊。
生產於“嘉魚清泉”的川南名小吃——涼糕,更是名揚川南。每到春暖花開時,“涼糕一條街”上百家涼糕商憑祖傳的精湛手藝,用精選的特殊大米通過12道嚴格的工藝流程把涼糕製成,深受省內外遊客的喜愛。

雙河鎮雙河鎮
鄉鎮企業飛速發展。全鎮不僅有上萬畝竹類茶葉資源,而且有鹽礦、白雲石礦、重金礦、磷礦、鋅礦等數十種礦藏數百億噸。素有“鄉鎮企業搖籃”之稱的雙河鎮,現有海發茶葉有限公司、生茂公司、原野公司、有色建材公司等鎮屬企業20多個,並已分別擠身於市、縣骨幹鄉鎮企業行列。文教衛生蓬勃發展。
雙河鎮始終遵循“發展經濟,教育先行”的發展戰略。全鎮擁有幼兒教育、國小教育、國中教育、高中教育和成人教育辦學體系。至1997年以來,全鎮每年的教育投入均在50萬元以上。一九九八年提前兩年實現“普九”、掃育目標,雙河國小、雙河中學、上西國小分別評為省、市級“校風示範校”。中國小教學質量一直名列全縣前列。素有“文體之鄉”美譽的雙河鎮曾獲“全國民眾體育先進集體”、“四川省文化先進單位”、“市級衛生場鎮”等榮譽稱號。
雙河衛生院已於1999年正式建成國家級“一級甲等”綜合性醫院
黨的建設全面加強。黨委政府狠抓基層組織建設,堅持開展“宗旨”教育,認真實踐“三個代表”,全面開展了村務、廠務、政務、校務公開。每個村都建成了“多功能活動室”,人民安居樂業,社會穩定,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安徽省六安市雙河鎮

雙河鎮雙河鎮
雙河鎮位於六安市金安區東南,原為雙河區公所駐地。1992年2月撤區為鄉時,由原雙河鎮、新塘鄉、九十鋪鄉組成的雙河鎮。東與舒城縣接壤,東北與肥西縣接壤,南與施橋鎮接壤,豐樂河三條支流在鎮內交匯。總面積89.5平方公里,下轄1個街道,20個行政村,人口5萬人。
雙河鎮是一個有三百年歷史的古鎮。傳說清代中葉,劉銘傳收復台灣後,棄官回鄉,曾在雙河鎮北岸中街碼頭建立門樓,撰刻“雙溪古鎮”四字於其上,雙河鎮由此得名。雙河鎮歷來是重面的農副土特產品集散地,民溪有“買不盡的雙河,裝不完的三河”之說。
雙河鎮交通便捷,距六安僅40km,距合肥50km,距舒城15km。省道六舒三公路貫穿全鎮,鎮內每天有數班客車開往合肥、六安、舒城等地。
雙河鎮交通便捷,氣候宜人,屬江淮分水嶺鄉鎮。雙河鎮山川秀麗,人傑地靈,有“人才之鄉”美譽;雙河鎮物產豐富,資源充足,盛產優質糧油,有“魚米之鄉”美譽;雙河鎮建有全省第一座“農民文化宮”,1981年被國家文化部授予“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鄉鎮”稱號。有“文化之鄉”美譽。
雙河鎮是一方充滿朝氣、涌動活力,煥發生機的熱土。鎮黨委政府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堅持解放思想,最佳化環境,堅持科教興鎮、農業穩鎮、工業強鎮、三產富鎮、環境靚鎮,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

四川省資中縣雙河鎮

雙河鎮雙河鎮
雙河鎮位於資中縣城南15公里處,轄18個村,220個社,1個居委會,新開發董家堰和道班兩個居民小區。有9000多戶34000多人口,耕地26000多畝,幅員面積51.5平方公里,盛產水稻、玉米和小麥。政府駐地雙河場。資威鐵路、資威二級公路橫貫全境,交通十分方便。1995年開通全國直撥程控電話,光纖電纜已聯網,通訊便利。鎮內有水庫5座,工程蓄水量300多萬立方米,可充足供應農用灌溉和工業用水,場鎮和鎮辦企業均飲用水庫自來水。3.5萬伏高壓線橫穿境內,臨近有楠木寺、熊橋兩個變電站和一個楠木寺坑口電廠。資威天然氣管道從境內通過並開有口道。水電路氣及通訊均屬高檔。境內煤炭、白石、頁岩蘊藏豐富。煤儲量1800多萬噸,尚有2000多萬噸深層煤待開發,現有年產10萬噸原煤的鎮辦煤礦2個。白石儲量1.2億噸,現有村辦白石廠12個,年產白石50多萬噸。現鎮村個體辦有頁岩矸石機磚廠5個,可年產機磚4000多萬匹。1998年國民生產總值25000萬元,工農業總產值12487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10845萬元,鄉鎮工業已有4000多從業人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