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永川

重慶永川

永川區位於長江上游地區、重慶西部、重慶大都市區,因“城區三河匯碧、形如篆文‘永’字”而得名,公元776年置縣。永川區東連江津區、璧山區,,西接榮昌區、大足區,北界銅梁區,南臨四川合江縣、瀘縣。永川自古以來為渝西地區和川東南重要的交通、通訊樞紐和人流、物流、信息集散中心。永川東距重慶主城九區56km,西距四川成都276km,渝昆高速、成渝鐵路、重慶三環高速公路銅永段在永交匯,永川東站為成渝高鐵渝西地區最大站。截至2014年,永川區常住人口108萬人,全區城鎮建成區面積達75.73平方公里;中心城區面積達59.15平方公里,城鎮人口達65.87萬人,城鎮化率達63.27%。永川區是重慶職業教育城,有26所職業學校,兩所本科院校。永川區2012年獲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入選國家森林城市;2013年入選智慧型城市;被環球時報評選為2014年經濟最具競爭力城市。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永川,夏商屬梁州,

永川永川
周屬巴國,秦屬巴郡。唐朝以前是江州縣屬地。
唐朝,大曆十一年(776年),分璧山縣地置縣,隸屬於昌州
北宋時,永川縣屬昌州;宋真宗鹹平四年(1001年),永川縣隸梓州路;宋徵宗重和元年(1118年)改梓州路為潼川府路,昌州永川縣隸屬之。南宋時,至元二十年(1283年),昌州廢,永川縣轄地併入合州;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改隸重慶路合州。
元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永川縣併入大足縣。
明代,洪武六年(1373年)復置永川縣,屬重慶路。
清朝,康熙元年(1662年),省璧山縣入永川縣;雍正六年(1728年)復置璧山縣,永川仍專治;嘉慶時,永川縣屬四川省川東道重慶府。
民國元年(1912年)3月渝川軍政府合併成立四川都督府,設重慶鎮撫府,永川屬之;6月,重慶鎮撫府撤銷,永川縣直屬四川都督府;民國2年(1913年),廢府設道,永川縣屬四川省川東道行政公署;民國3年(1914年)6月,改為東川道行政公署,後更名為東川道道尹公署,永川均屬之;民國18年(1929年)撤道,永川縣直屬四川省政府;民國24年(1935年),四川省第三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永川縣;民國30年(1941年),專員公署遷巴縣,永川縣仍屬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永川縣屬巴縣區行政專員公署;1949年12月20日,專署遷璧山縣,改名璧山區行政專員公署,永川縣屬之;1951年4月,專署遷江津縣,更名江津區行政專員公署,永川縣屬之;1952年9月,江津專署遷永川縣;1969年9月,成立四川省江津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5月,改為四川省江津地區行政公署;1981年7月更名四川省永川地區行政公署。
1983年3月3日,國務院【國函字26號】批覆撤銷永川地區行政公署。將原永川地區的永川、江津、合川、璧山、榮昌、大足、銅梁、潼南8縣劃歸重慶市管轄。
1992年3月9日,民政部【民行批25號】批覆撤銷永川縣,設立永川市(縣級),以原永川縣的行政區域為永川市的行政區域。
2006年10月22日,國函[2006]110號批准:撤銷永川市,設立重慶市永川區。以原永川市的行政區域為永川區的行政區域,永川區人民政府駐中山路街道。

行政區劃

截止到2013年底,永川區轄7個街道、16個鎮,為:
中山路街道、勝利路街道、南大街街道、大安街道、衛星湖街道、陳食街道、茶山竹海街道;青峰鎮、金龍鎮、臨江鎮、何埂鎮、松溉鎮、仙龍鎮、吉安鎮、五間鎮、來蘇鎮、寶峰鎮、雙石鎮、紅爐鎮、永榮鎮、三教鎮、板橋鎮、朱沱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永川區位於長江上游北岸,東鄰江津區,東北靠璧山區,北界銅梁區,西接榮昌區,南與四川合江縣、瀘縣接壤。地處東經105°38′~106°05′、北緯28°56′~29°34′之間。幅員面積1576平方公里,轄16個鎮、7個街道,45個社區、210個行政村。

地質地貌

永川區地質構造屬揚子準地台重慶地台向斜的一部分,為新華夏系次級沉降帶,川東南弧形褶皺帶華瑩山帶狀褶皺永川帚狀褶皺束;境內雲霧山、巴岳山、黃瓜山、陰山、箕山5條低山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成川字排列。

氣候特徵

永川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全年平均氣溫17.7℃。年平均降雨量1015.0毫米,平均日照1218.7小時,年平均無霜期317天。

自然資源

礦產

永川區礦產資源以能源、冶金輔助材料的建材礦產為主,主要礦種有天然氣、煤、水泥灰岩等28種。煤炭儲量3億噸,為高發熱量、低硫、低灰分的煤焦用煤;玻璃用石英砂儲量5000萬噸,天然氣儲量5.3億立方米。

生物

永川區野生植物有101科,268種,其中種子植物74科,225種,孢子植物27科,43種。植物主要有松科、杉科、忍冬科、櫟類、樺木、野櫻桃、山胡椒等;野生動物資源較為匱乏。

水能

永川區境內主要有小安溪、臨江河、大陸溪、九龍河、聖水河和龍溪河等六條河流,均屬長江水系。永川區水資源總量58852萬立方米。
(以上,是截止於2013年底的資料)

人口民族

人口

2014年末,全區常住人口108.4萬人,比上年增加1.6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8.6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3.26%,比上年提高1.54個百分點。
2014年末,全區戶籍人口113.1萬人,比上年增長0.3%。其中:男性57.7萬人,女性55.4萬人;農業人口75.5萬人,非農業人口37.6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3.0‰。人口出生率10.2%,出生人數13416人。死亡率9.2%,死亡人數10433人。出生嬰兒男女性別比1.469:1。

民族

永川區是一個以漢族人口為主的地區。至2010年底,永川區有少數民族2413人,主要有土家族(603人)、苗族(567人)、回族(164人),少數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山路街道、雙竹鎮、朱沱鎮、金龍鎮等地。

經濟

綜述

2014年永川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12.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2.8%。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4.6億元,比上年增長4.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93.7億元,比上年增長14.1%,其中:工業實現增加值236.2億元,比上年增長12.6%;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74.2億元,比上年增長12.7%。
三次產業結構由2013年的9.8:55.1:35.1調整為8.7:57.3:34.0;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0%、59.8%和37.2%;三次產業分別拉動GDP增長0.4、7.7和4.7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14年,全區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02.7萬畝,比上年下降0.3%;油料播種面積14.4萬畝,比上年增長9.8%;蔬菜播種面積40.1畝,比上年增長4.8%。全年實現糧食總產量49.6萬噸,比上年下降0.8%;蔬菜產量59.3萬噸,比上年增長5.5%;水果產量14.8萬噸,比上年增長8.7%;水產品產量3.9萬噸,比上年增長8.6%;油料作物2.1萬噸,比上年增長10.8%;出欄生豬91萬頭,比上年增長1.6%;出欄家禽2192萬隻,比上年增長1.7%;豬肉6.7萬噸,比上年增長1.7%。實現農業總產值65.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4.3%,其中:種植業實現產值33.9億元,比上年增長6.5%;林業實現產值1.5億元,比上年增長6.0%;畜牧業實現產值25.3億元,比上年下降0.5%;漁業實現產值4.4億元,比上年增長20.0%。實現農業增加值44.6億元,比上年增長4.6%。

第二產業

2014年,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003億

元,比上年增長28.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92家,
工業園區工業園區
實現總產值825.1億元,比上年增長23.8%,產值1-5億元的企業94家,實現產值202.6億元,5-10億元企業27家,實現產值177.2億元,10-20億元企業18家,實現產值250.6億元,20億元以上企業3家,實現產值92.8億元。
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236.2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94.9億元,比上年增長12.0%。
規上工業中,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實現產值98.4億元,比上年增長19.6%;紙業產業集群實現產值72.3億元,比上年增長40.6%;城市礦產產業集群實現產值67億元,比上年增長26.1%;機器人及智慧型裝備產業集群實現產值3.1億元,比上年增長77.5%;軌道交通產業集群0.3億元,比上年增長17.4%。
工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產值613.2億元,比上年增長27.1%,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74.3%。其中:鳳凰湖工業園436.1億元,比上年增長28.0%;港橋工業園101億元,比上年增長68.7%;三教工業園76.1億元,比上年下降5.5%。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38.4億元,比上年增長22.5%;實現利稅總額133.0億元,比上年增長27.1%;實現利潤總額71.5億元,比上年增長13.4%;產品銷售率97.5%,比上年增長1.9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293178元/人,比上年增長3.8%。

第三產業

2014年,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1.7億元,比上年增長15.9%。批發和零售業實現銷售額513.7億元,比上年增長22.1%;住宿餐飲業實現營業額54.2億元,比上年增長16.9%。全區實現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42.5億元,同比增長11.6%;實現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8.6億元,同比增長7.3%。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443.7億元,比上年增長12.0%,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300.9億元,比上年增長10.0%。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323.9億元,比上年增長22.4%,其中:個人消費貸款164.3億元,比上年增長51.5%。全區實現金融業增加值12.1億元,同比增長17.5%。
2014年末,全區保險公司28家,比上年增加1家。保費收入18.9億元,比上年增長22.7%,其中:財產類保險公司保費收入4.7億元,比上年增長17.6%;人身類保險公司保費收入14.2億元,比上年增長24.5%。
2014年,全區接待國內旅遊者1011萬人次,

社會事業

城建

2013年,永川區城鎮建成區面積達到74.73平方公里,城鎮建成區面積為渝西地區之最。
2014年,新增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2388萬平方米,城區綠地率40.4%,綠化覆蓋率42.3%,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2平方米。全年新建車行道6.9萬平方米,新建人行道3.9萬平方米;全年改造車行道3.5萬平方米。

教育

截止到2014年末,全區國小87所,普通中學34所,中職7所,大專5所,大學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
永川區境內主要學校有:
重慶文理學院、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重慶城市職業學院、重慶財經職業學院、永川中學、重慶市對外貿易經濟學校等。

文化

2014年末,全區有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藏書39.9萬冊;綜合檔案館1個,館藏案卷13萬卷;專業檔案館3個,文化館1個;報社1家,出版報紙373.5萬份;電視台1個,廣播電台1個,區級播控中心1個,鎮街廣播站22個,村級播控室164個;有線電視用戶27.4萬戶,有線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4.6%。

科學技術

2014年末,全區高新技術企業6家。成功申報市級以上科技項目11個。科技項目投入資金7599萬元,比上年增長14.1%。全年申請專利1817個,比上年增長64.0%,授權434件,比上年增長102.8%。登記科技成果75件,比上年增長127.3%。獲得市科技獎項4項。

衛生

2014年末,全區有醫療衛生機構530個。其中:三級醫療機構2個,二級醫療機構4個,一級醫療機構27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1個,醫療診所105個,廠礦企事業單位衛生所和醫務室50個;村衛生室337個。
2014年末,全區有醫療機構床位數6030張,比上年增加240張;衛生技術人員5274人,比上年增加298人;執業醫師1891人,比上年增加112人;註冊護師和護士2240人,比上年增加235人;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5.65‰。

體育

2014年,全區經常性參加體育活動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50.6%。舉辦國際性賽事1次,重慶市級比賽4次,永川區級大型賽事18場次,鎮(街)、區級各部門和體育協會舉辦體育賽事93場次,參與人次6萬人。完成全國20-60歲體育健身活動和體質狀況抽測指標1280人,獲重慶市級以上體育比賽獎牌31枚。政府公共體育設施面積128.6萬平方米,社會公共體育設施面積43.5萬平方米,人均體育面積1.6平方米。

名優特產

永川桂花糕
永川桂花糕屬於地方傳統美食,1984年評為重慶市名特小吃。
永川皮蛋
永川皮蛋也稱為永川松花蛋,是一種傳統的風味蛋製品。
永川秀芽
永川秀芽創製於1964年,標準為一芽一葉,要求芽葉完整,獲得過“國際名茶金獎”等獎項。
永川豆豉
永川豆豉屬毛霉型豆豉。2008年6月7日,國務院公布“永川豆豉釀製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景區景點

茶山竹海

茶山竹海由桂山茶園、青龍茶園、大山坪茶園和犀牛竹海、金盆竹海、扇子灣竹海、白雲灣竹海、大嵐埡竹海組成,總面積117平方公里,為國家森林公園。

松溉古鎮

松溉古鎮建於宋朝,是南宋經濟學家陳少南故鄉,是影星陳冲祖籍地,也是重慶長江上游唯一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

永川鳳凰湖

永川鳳凰湖位於永川區城市新區,公園規劃占地1200多畝,其中鳳凰湖水體約248畝。

神女湖

神女湖位於茶山竹海腳下,是一座集山、水、林、石、亭、廊、茶山神女雕像等元素於一園,融清新雅致的自然景觀的人文大觀於一體的複合型體驗式生態文化公園。

城市榮譽

國家森林公園——茶山竹海
2010年06月,重慶市召開市管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2009年度考核情況通報電視電話會議,永川區獲2009年度重慶市先進領導集體稱號。
2012年07月,在國務院舉行的全國就業創業工作表彰大會上,永川區喜獲全國“創業先進城市”稱號。
2013年12月,在中央召開全國農村工作會議上,永川區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的稱號。
2014年01月,水利部和全國節約用水辦公室授予39個試點為第三批“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示範區”稱號,永川區榜上有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