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埠鎮

蘇埠鎮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蘇埠鎮域總面積68平方公里,總人口8萬人,其中城鎮建成區面積4.2平方公里,城鎮長住人口2.8萬人,現轄2個街道辦事處,8個居委會,28個村。蘇埠系千年古鎮,自古以來就是皖西大別山口重要的農副產品集散地和商貿中心,素有小南京之稱。1995年以來先後被列入國家首批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省中心建制鎮、省綜合改革試點鎮和省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區。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蘇埠鎮域總面積68平方公里,總人口8萬人,其中城鎮建成區面積4.2平方公里,城鎮長住人口2.8萬人,現轄2個街道辦事處,8個居委會,28個村。蘇埠系千年古 鎮,自古以來就是皖西大別山口重要的農副產品集散地和商貿中心,素有小南京之稱。1995年以來先後被列入國家首批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省中心建

蘇埠鎮蘇埠鎮

制鎮、省綜合改革試點鎮和省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區。九九年度農村經濟總收入29464萬元,其中第一產業10188萬元;第二產業14559萬元;第三產業4717萬元,財政總收1756萬元。

蘇埠鎮是省級綜合改革試點鎮,在機構設定上遵循精簡、高效原則設定了;一辦五局二處;即:黨政辦公室、財政局、農業發展局、社會發展局、土地建設環保局、經貿發展局、永慧街道辦事處、金陵街道辦事處。"一辦五局二處"在鎮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司其職,相互協作開展工作。

鄉鎮沿革

蘇埠鎮 始建於元,興於明,繁盛於清,迄今已有千年歷史。蘇家埠的繁榮,緣與淠河的舟楫之利。起始是一位姓蘇的人在淠河上擺渡,人稱“蘇家渡”。後來,隨著社會進步、生產不斷發展,大批竹木茶麻在此集散、轉運,於是漸成碼頭、商鋪,由蘇家渡而最後定名為蘇埠鎮。

蘇埠老街蘇埠老街

地理位置

蘇埠鎮蘇埠鎮

六安市蘇埠鎮位於安徽省西部、大別山東北麓,舉世聞名的淠史杭灌區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橫排頭水利樞紐工程)位於鎮南端。

蘇埠交通便捷,105國道、312國道及寧西鐵路擦鎮而過,商景高速公路縱穿境內,距六安市區11公里、獨山通用機場4公里,至合肥70公里;水路經淠河總乾渠可通六安達合肥,經淠淮航道可通淮河達長江。農村公路實現村村通。

鎮域面積68平方千米,總人口8萬人,其中城鎮建成區面積4.2平方千米,16個村民委員會。蘇埠鎮系千年古鎮,自古以來就是皖西大別山口重要的農副產品集散地和商貿中心,素有“小南京”之稱,現是全國重點鎮、省重點中心建制鎮、省綜合改革試點鎮和省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區。

蘇埠新街蘇埠新街

物產資源

蘇埠系淠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砂質土壤,盛產稻麥麻油和水產品、砂石。尤以大麻為最,其麻皮質量居全國之冠;9500多畝養殖水面,年產4300多噸水產品,還有大量的特種水產品養殖,如蝦、蟹、鱉、蛇等;老淠河河床蘊藏數億噸砂石資源,在保存完好的千年老街和千年古剎黃蓮寺,有老淠河沿岸萬畝果園和11公里長的淠河總乾渠旅遊農業觀光線,有徐向前元帥親自指揮的"蘇家埠戰役"前線指揮部舊址和劉伯承元帥題寫"豐收之源"的橫排頭水利樞紐工程。橫排頭旅遊區山清水秀,清源樓撥地而起,九公寨聳入雲霄,一年四季遊客不斷。

蘇石大橋蘇石大橋

城鄉建設

蘇埠系淠河蘇埠系淠河

1992年以來,蘇埠鎮確立了獨具區域特色的"棋盤式"總體建設發展規劃,先後在城鎮新辟了"五縱五橫"棋盤街,在農村開通了"八縱八橫"棋盤路;城鎮建成區基礎設施完善,新建了十多所中國小校大樓和兩所學校希望國小,建立了綜合停車場,城鎮建設注重建築格調,切實加強了老街保護,蘇埠鎮為全省古商埠、古民居保護較為完整的鄉鎮之一。城鎮新開發區建有竹木茶麻、糧油副食等十大專業市場;農村開闢了300多畝精養錢塘,開展了5000多畝土地綜合治理,結合康居工程建設進行的土地復耕和文明衛生鎮建設也得到了進一步加強,新農村建設規劃正在逐步設施,城鄉一體化初見成效。

小城鎮建設堅持適度超前、市場動作、標本兼治、齊抓共管的方針,以科學規劃為先導、存量資產為依託、市場和項目建設為抓手,圍繞規劃、建設、品位、效益四位一體同步發展的新機制。2005年按"招拍掛"程式,進行了占地9畝的福源大市場和占地30畝的黃蓮寺步行街兩個項目開發,完成建築面積5.6萬平方米;2006年進行了占地153.91畝的蘇埠世紀星城(蘇埠老街改造項目)的開發建設,項目總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目前已完成建築面積近10萬平方米,已建成配套完善、功能齊全、設施完備的現代城市社區;2008年進行了占地132畝的綜合農貿市場等4宗地開發建設,已開工建設7萬平方米。目前,還儲備了可供開發的地塊四處,總計面積約800畝。近年來,城鎮內基礎設施建設總投入已達數億元,主要是對外主通道蘇戚路、永慧大道、蘇橫路等的道路配套建設、日產0.7萬噸自來水廠建設、排水管道和河道防洪保障、消防環衛建設等。

橫排頭橫排頭

投資環境

蘇埠鎮蘇埠鎮

淠史杭水利工程為風景區一道特殊的人文景觀,興建於1958年,千米長堤將大別山峽瀉而下的淠河水攔腰截斷,上游形成了煙波浩淼,面積達125公頃的豐源湖,落霞、群鷺、孤舟機映平湖,成為眾多遊客嚮往的人間仙境。

蘇戚路為蘇埠對外交通通道之一,全長7.7km,四車道,人行道由綠化帶隔離,交通便捷,可直上312、105國道,商景高速公路等。

為紀念“蘇家埠戰役”勝利70周年,六安市委、政府、軍分區等部門在蘇埠文體廣場樹立了徐向前元帥銅像,劉華清同志親筆題字,蘇埠鎮黨委、政府整修了徐向前元帥親筆題寫館名的“蘇家埠戰役陳列館”。

橫排頭清源樓橫排頭清源樓

工業概況

蘇埠鎮現有漁網具、麻紡織、建築建材、糧油竹木加工等公司50餘家,其中漁網具生產已形成集團優勢,不少為出口創匯企業,職工總數8000人。基於鎮豐富的資源優勢和良好的環境優勢,先後有蕪湖、宣城、阜陽、合肥、上海等地客商來鎮辦廠興業,產銷兩旺。

七十年代老百貨大樓七十年代老百貨大樓

行政轄村

橫排頭村 引蘇東村 大巷村 新村村 陵波村 祝院村 淠河村 黃集村 碾盤村 白圩村 張巷村 萬壽村 萬河村 高橋村 黃祠村 孫灣村 幸福村 崗橋村 范大塘村 戚橋村 南樓村 盧氏祠村 田壠村 黃蓮村 團結村 白家庵村 八里村 蘇南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68332
35342
32990
家庭戶戶數 19426
家庭戶總人口(總) 66862
家庭戶男 34535
家庭戶女 32327
0-14歲(總) 17383
0-14歲男 9917
0-14歲女 7466
15-64歲(總) 45631
15-64歲男 22930
15-64歲女 22701
65歲及以上(總) 5318
65歲及以上男 2495
65歲及以上女 2823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66996

教育情況

鎮中有 蘇埠高中 蘇南中學 蘇埠職業技校 等。。。

旅遊概況

蘇埠鎮蘇埠鎮

橫排頭風景名勝區位於六安市西南部,行政區劃涉及蘇埠、青山、石板沖、獨山、西口等鄉鎮,由蘇埠老街、淠河總乾渠、橫排頭、九公寨等四大景區構成,景點呈帶狀分布、較為緊湊,景區總面積54平方公里。風景區毗鄰寧西鐵路和312、105國道,交通十分方便。旅遊資源主要集中在以橫排頭為核心的周圍,區內景點分布集中頻度較高,有水路,公路及山間小路,將主要景點串成一線。各景點在空間上組合良好,對比鮮明,節奏感強。高聳雄偉的山峰與清亮歡快的小溪,陡峭的絕壁與寬闊的河流,輪廓分明的山脈與曲經通幽的石道,巍峨的群山與坦蕩的田野,盤鏇翱翔的白鷺與蜿蜒曲折的河流,婉轉的畫眉鳴叫與佛號聲聲的廟宇……,山與水,高與低,明與暗,張與池,動與靜,實與虛,大與小,對比強烈,給人以美的享受。使遊人能充分感受歷史、文化、自然環境的氛圍,激發其探索自然奧秘的熱情,使之更加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珍惜環境。

風景區內山崗、水庫、平原兼有,總地勢南高北底,景區山脈屬大別山山脈分支,景區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森林復蓋率80%以上,珍稀動物有白頸長尾雉、穿山甲、大灰鴿、畫眉、野豬等,十萬白鷺每年夏秋季節來此棲息繁與,這裡已成為野生動物的天堂。

風景區內山崗、水庫、平原兼有,總地勢南高北底,景區山脈屬大別山山脈分支,景區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森林復蓋率80%以上,珍稀動物有白頸長尾雉、穿山甲、大灰鴿、畫眉、野豬等,十萬白鷺每年夏秋季節來此棲息繁與,這裡已成為野生動物的天堂。

淠史杭水利工程為風景區內一道特殊的人文景觀,她興建於1956年,千米長提將大別山峽奔瀉而下的淠河水攔腰截斷,上游形成了煙波森,面積達125公頃的豐源湖、落霞、群鷺、孤舟映平湖以成為眾多遊客嚮往的人間仙竟。風景區內還有劉伯承元帥親筆題詞"豐收之源"的放水閘,巍偉聳立;清源樓氣勢雄偉,登斯樓,遠眺九公聳秀,近觀碧波拍岩,兩岸青山起伏,白鷺淺翔棲息,湖光山色盡收眼底,風景區內還有眾多佛教旅遊聖地,望江寺舍利塔高21米,工藝精美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連禪寺近1700多年歷史、寺廟宏偉,香火鼎盛,每年來此參觀遊覽者達10萬之眾。蘇埠老街保存完好,青磚灰瓦,飛檐斗拱,卵石街面、撤印深深,江北徽韻,別有一番勝景,中央電視台旅遊衛視曾作專題報導。蘇埠更是一塊紅色之鄉,"蘇埠四十八天戰役"彪炳史冊,留有眾多革命舊址,現已闢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六安市橫排頭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業經省城規劃設計院設計編制完成並經批准實施。熱忱歡迎省內外遊客來此旅遊觀光,領略"青山綠水紅土地"的魅力。

清源樓清源樓

新農村建設

蘇埠鎮蘇南村不斷拓寬發展思路,牢牢抓住成為全省首批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的契機,創造性地開展了各項工作,村容村貌、產業發展、公益事業等均取得較大進展,具備了一定的示範作用。

蘇埠鎮蘇埠鎮

一、蘇南村概況

蘇南村緊靠蘇埠城鎮南側和老淠河東岸,是典型的沿淠灣區。全村有8個村民組,1200多農戶,4083人。區域總面積5.4平方公里,耕地1066畝,人均不足3分地。

村內有一條新建的特色商業街、一個占地153畝的木材大市場和一片500畝的意楊林場,現有豆製品、掛麵加工戶100多家。集體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砂石開採分成和木材大市場經營等。2006年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5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近4000元。

村兩委班子始終保持團結協作,村工作體系和組織制度健全。2004年被國家民政部、法務部授予“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榮譽稱號,2005年被省委組織部定為“五個好”村黨組織標兵,2006年被市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二、蘇南村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做法

1、抓好建設規劃,分步組織實施。2006年5月份,該村聘請金安區土地勘測站對全村進行了一個星期的測量調查。同年6月份,聘請省建工學院專家到村進行現場調查了解,制訂規劃,刻制規劃光碟和規劃文本、圖幅等。整套規劃方案以蘇橫路、蘇南大道、李白路、白家庵路、世紀星城、竹木大市場為骨架,以突出地方特色、方便民眾生產生活為根本,對全村進行了全理布局調整。隨後,該村把基礎條件較好的李莊、白院兩個村民組確定為新農村規劃建設示範小區,從“三清四改”入手,著力打造“亮點”中的“亮點”,較好地發揮了先期示範效應。

蘇埠鎮蘇埠鎮

2、明確產業定位,加快經濟發展。大力發展木材業,以村集體投入為主,村民投資為輔,籌資100多萬元,新建了木材大市場,上帶鋸30台(套),變粗放經營為集約經營,提高了木材附加值,帶動了交通運輸業、餐飲業、加工業等三產的發展,解決了1000多人就業,市場年交易額達億元以上,全村人均增收500多元,村集體經濟增收10多萬元。在老淠河荒灘栽植大面積意楊林,長勢良好,預計成材後經濟效益可達300多萬元。做強傳統手工業,鼓勵農戶利用當地天然的水資源和特有的製作技術,不斷擴大豆製品、掛麵加工生產,該村的豆製品和掛麵產量占蘇埠鎮總量的95%以上,暢銷六安,遠銷合肥等地。同時,該村對豆汁加工過程種產生的黃漿水採取集中排放、發酵制沼氣,發展循環經濟。

3、完善基礎設施,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結合實施“村村通”工程,投資200多萬元新修水泥路8540米,實現了“村內水泥路網路化,組組通水泥路”目標;整修和清淤渠道3公里,新建排水渠2200米,加固老淠河堤防1800米,增強了農業抗災能力;新鋪蘇南大道彩磚人行道800米長、3.2米寬,栽香樟行道樹620棵,建街頭草坪花園420平方米,建標準化水沖式公廁兩座,創造了優美環境;對新農村建設示範點李莊組進行綜合整治,清理雜樹2100多棵,平整糞窖25個、污水坑18口,整理通組路基2600米,初步實現了村容整潔。另外,投資5萬元加強白家庵國小的辦學硬體建設,投資5萬餘元建立了全區首批村級警務室等。

4、實行民主管理,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對村內的產業發展、項目建設等重大事務,均依照民主程式,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最後做出科學決策。在各村民組分別選舉產生村民理事會,自主協調解決新農村建設中的難點問題,全程監督新農村建設中的重點問題。發揮村治保委員會和民事調解委員會的作用,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妥善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做到了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多年來一直無任何治安刑事案件發生,無群體性上訪案件發生。

安徽鄉鎮

安徽省(英語:Anhui Province 漢語拼音:ānhuī shěng)。中文簡稱“皖”,英文簡稱Anhui 。省會合肥市,共有17地級市,44市轄區,5縣級市,56縣。下面介紹一下它們的鄉鎮風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