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特教教師]

張春,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學校聾啞班語文教師,班主任,中共黨員。“交通銀行特教園丁獎”獲得者。

基本信息

人物印象

走進元平學校開蒙樓四樓,順著樓道里咿咿呀呀的聲音,來到聾七(1)班教室,你就會看到一個留著齊耳的短髮﹑戴著近視眼鏡的靚麗的女教師正和一名聾生在用手語對話,學生嘴裡不時發出含混的音節。老師一會兒拍拍學生的肩膀,一會兒衝著學生豎起大拇指,不時露出欣慰的笑容。這位女教師就是元平學校第一支部的黨員教師——張春。15年前,她從南京特師畢業走進了元平學校,從此便與聾兒教育結下了不解之緣。

中國殘聯主席鄧朴方曾經說過:“特殊教育事業是春天的事業”。作為一名特教老師,張春在特教戰線上已經奮鬥了15個春秋,她把自己美好的青春年華無私地奉獻給了特教事業。她就像一位春天的使者,把春天的種子播灑在聾啞兒童的心中,教給他們文化知識,教會他們生活技能,為他們撐起一片燦爛的天空。“你們和普通學生是一樣的!”在特教學校的課堂上,張春總是這樣告訴自己的學生,幫助學生樹立起信心,鼓勵學生展開理想的翅膀。

教語訓班

十幾年來,張春曾教過語訓班,為了使學生掌握每個音的發音口型、舌位、氣流、顫動以及身體各部位的變化反應規律,她兜里每天都放著一面小鏡子,先對著小鏡子觀察自己的口型,用手貼著自己的喉部體會發音時聲帶的顫動。讓自己明白了學生髮音可能出現的問題,再給孩子們作示範。訓練中,為了讓孩子們看明白髮音的部位和方法,她要用誇張的口型,還要用儘可能大的聲音,乃至聲嘶力竭地讓學生掌握髮音技巧。長年如此,張春的嘴部起了泡,並患上了嚴重的咽炎。聾啞兒開始學說話時不會控制聲音大小,每個字都要喊出來。他們每次練習、每次有了些許的進步,他們都要爭先恐後地趴到張老師的耳邊,喊給她聽,有時弄得她滿臉唾沫星子,可張春總是不厭其煩地幫助孩子們一遍又一遍地糾正發音,幫助孩子們說清楚每一個字。有人問張春為什麼能“這么耐煩”?她說; 因為她愛著她的孩子們!她滿懷深情地說:“來到元平學校,最大的感受是被孩子們的愛包圍著'。是的,愛與被愛都是一種幸福。張春在她的特教崗位上一直是愛著並幸福著。

當班主任

十幾年來,張春帶過班主任,教過語文。她教過的幾十名學生分別走向了不同的崗位。在班主任工作中,張春常說,對殘障孩子的愛,更多的是尊重,是理解,是永不放棄。學生中總有一部分不懂事,自控自制能力差,調皮搗蛋的孩子,如何教育好這類學生,張春老師曾經苦惱過。但她認為:教育不得法,學生不僅不能成長,更不能成人,那就是當老師的最大的悲哀。因此,張春在班主任工作中可沒少花力氣,沒少下功夫。她在工作實踐中探索出對待這類學生的最佳方法是:正確引導。去年她擔任聾六(1)班的班主任,一上任,她就整天和學生滾爬在一起,細緻觀察和了解學生的心理和習慣,在掌握了所有頑皮生的個性和表現的基礎上,區別對侍,有效教育。她首先找頑皮生方超﹑楊志剛交心談心,真誠與他們交朋友,用愛和情去感化他們。然後對不同的情況實施不同的教育。如有一次方超與其它班的同學打架,有老師批評後,他反而上課不認真聽講,不寫作業,表現出明顯的牴觸情緒。張春老師就和他耐心地談心,幫助他分析問題所在,這個學生看到老師如此信任自己,逐漸認識了錯誤,並向有關老師和同學賠禮道歉。後來,張春又讓他擔任班幹部,讓他的管理能力也得到了培養。楊志剛同學個性強,愛在班裡搗亂,同學不願與他交往,。針對這一情況,張老師在個別指出後,發動全班同學善意主動與他交朋友,他很受感動,在班裡再也不做搗亂的惡作劇了,和同學們能很好團結了。經過張春老師一年的努力,一個團結向上,勤奮守紀的班級形成,六(1)班多次被學校評為文明班級。張春老師說:自己也羨慕“桃李滿天下”。可是她更珍視她教過所有的特殊學生。她的愛,她的生命,從15年前參加工作開始,就已經與這些學生緊緊聯繫在一起了!

善待差生

十幾年來,張春老師尊重善待學困生在老師們是眾口稱讚的。在所有的學生中,論學習成績有優劣之分,論家庭條件有貧富之分,論學習表現有好壞之分。成績優、家境好、表現好的學生,往往是老師心目中的寵兒。成績差,家裡窮,表現差的學生會被老師輕視。但張老師對每一個學生都是公平公正的,特別是對待成績差,家境貧寒,表現不好的孩子,她更是不斷地給她們“開小灶”,逐漸彌補其“營養不良”造成的“發育不好”。逐漸克服他們的自卑心理,鼓起他們學習的勇氣和信心。在較短時間內幫助他們把學習成績趕上去。吳家偉同學,性格倔強,貪玩,學習基礎差,成績不好。她接任主任後,首先對吳家偉施行成功教育,以樹立他學習的信心。凡是他的作業有進步,張老師一定會大力表揚。很少得到表揚的他喜在心裡,笑在臉上。自此,他變了,對一切都變得積極主動。使他在表揚聲中不斷進步。張春認為:聾生雖然自理能較強,但是由於心理,生理原因,他們渴望關注的心理比正常更明顯,特別是他們長期離家更渴望有人像父母一樣在生活上關懷體貼他們。因此,張老師以她的愛心,從各方面去關心殘疾孩子,千方百計讓學生感到學校如家一般的溫馨。

所獲榮譽

十幾年來,張春憑著虛心好學和刻苦鑽研的精神,憑著一顆對殘疾兒童一片赤誠的心,努力學習業務知識和教育理論,她博覽群書,認真研究教材,很快掌握了特教的基本理論和規律,逐步成長為教育教學的骨幹。她多次被評為各級優秀教師和優秀班主任,她的論文分別在《現代特殊教育》等雜誌上發表,並多次獲得過論文競賽獎。

張春老師只是特校教師中普通的一員,但她用紮實的行動在瑣碎的工作中譜寫了一曲曲奉獻之歌,展示了現代特教教師潛心教書,精心育殘的博愛風采,用默默無聞,甘於清貧的高尚情操演繹了特教教師的師德內涵,用她默默無聞的踏實工作和充滿“愛”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共產黨員的定義。

“交通銀行特教園丁獎”獲得者

截至2009年,我國有從事特殊教育的教職工近4.8萬人,其中,專任教師近3.8萬人。與普通教育教師相比,特教教師面對的是有眼不能看、有耳不能聽和智力有障礙的殘疾孩子,必須要有百倍的愛心、千倍的耐心。他們付出的往往不僅僅是腦力,同時還有體力,更有耐力。現在讓我們來走進榮獲2011年“交通銀行特教園丁獎”的200名優秀特殊教育教師的世界。
杜春雲
馬紅英
劉海涵
胡永民
程伊明
哈麗旦·芒蘇爾
張興梅
侯金秀
楊雅玲
崔玉蓮
付雪松
梁立剛
付文萍
王毅[特教教師]
陳芳群
李方方
張玫艷
張玉惠
王婷英
強巴赤烈
賈曉華
趙家華
吉思妞
薛穎
王華艷
丁莉萍
唐彬[特教教師]
駱德琴
施支全
楊悉
向琦
王匿
黃興蘭
趙曉玲
秦世廣
楊家君
李亭亭
李明香
吳平[特教教師]
朱彬[特教教師]
葉霞
雷志明
周萬明
侯殿梅
陳浩然[特教教師]
代光英
陳紅華
林英[特教教師]
譚燕燕
莫志紅
楊葉池
張敏[特教教師]
張寧[特教教師]
包榮春
潘梅英
林觀蘭
林瑯
張丹[特教教師]
張春[特教教師]
古祿安
馮偉君
王萍萍
宋志生
肖楚虻
李立文
韓高峰
董健[特教教師]
劉阿林
王得義
潘離
高學寨
楊小玲
劉雪晨
李平[特教教師]
李麗[特教教師]
勾敏
路曉紅
董改青
曹昭義
孟繁玲
陳曉東[特教教師]
邵志創
李晨[特教教師]
吳守剛
朱紅民
白冬梅
董素萍
蔡厚鎮
高東霞
郗修貴
趙霞[特教教師]
喬曉峰
李娜[山東特教教師]
張少寧
孫俊華
劉素華[特教教師]
王建平[特教教師]
劉志敏[特教教師]
叢旭日
亢雅琴
王方許
尹連春
黃濤[特教教師]
彭曉亮
鐘聲芳
鍾菊鳳
崔靜[特教教師]
蔡景燦
黃建蘭
黃小玲[特教教師]
柯惠珍
陳祝儀
張華珠
吳書發
莊維佺
高玲玲
唐仲莎
陳珍玉
郭梅英
張傳軒
鄭小靜
劉亞軍[特教教師]
尹珺
蔣輝軍
盛素芸
肖雪萍
陳正紅
陳小珊
陸愛娟
楊洪傑
何貞妹
米潔
葛小國
姜斌
陳志華[特教教師]
陳志蘭
邵寶興
沈劍輝
李亞[特教教師]
李紅[特教教師]
張一青
祁耀華
劉長江[特教教師]
王均勇
練宏
花旭紅
崔保倉
吳蓓芬
王建民[特教教師]
馬慎毅
於素芹
李雪梅[特教教師]
李曉華[特教教師]
李娜[黑龍江特教教師]
安秀鳳
孫宏宇
沈冬梅[特教教師]
朱秀煥
孫聯群
費繼彤
石曉妹
李志雲
付曉
梁旭
楊亞平
杜紅
張慶武
李鳳賢
王新平
劉文霞
馬靈芝
於文
盛斌
肖建國
鄒海燕
李永樂
鄒湘
劉冰冰
徐學民
莊愛玲
盧洪波
顧定倩
陳君
周茂華
張大為
王雯
蔣洪梅
胡新生
謝駿
宋振華
李雯
張堯
楊曉華
李禎
劉泰
楊樹山
陸建芬
任慧
朱永久
呂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