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耀華

祁耀華

祁耀華,南京市盲人學校黨總支書記,特教園丁獎獲得者。

基本信息

簡介

祁耀華,1954年11月出生,1971年3月參加工作,現任南京市盲人學校黨總支書記,中共黨員,中專高級講師。1994年南京市優秀教育工作者“行知教學獎”、第二屆南京市教育系統語文學科帶頭人。

和諧校園的營造者

2003年10月,突然的一紙調令,徹底改變了祁耀華的人生軌跡。集“南京市優秀教育工作者行知教學獎”、“南京市學科帶頭人”等眾多稱號於一身,任南京市最知名的職業學校——財經學校辦公室主任,事業上正紅紅火火的他,調任南京市盲人學校黨總支書記,有人勸他這個年紀別再折騰去什麼特教學校了,更有人戲言他是從“米籮”到“糠籮”里……祁耀華經過一番思想鬥爭,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盲校,走上特殊教育之路,翻開了人生嶄新的一頁。

祁耀華調入盲校之際,正處在學校進行基本建設,辦學條件差,教師待遇低,人心渙散,面對困境,作為學校黨組織的負責人,祁耀華憑著多年教育生涯中形成的執著敬業的工作態度、勤奮紮實的工作作風,吃苦耐勞的奉獻精神、團結協作的高尚品質,把工作的著力點始終放在“聚人心”“建和諧”上,迅速打開工作局面。

他經常與領導班子成員溝通交流,與教職工談心交朋友,在反覆接觸和了解中,大家也慢慢熟悉了他、接受了他,逐漸成為大家的貼心人。他積極開展黨組織活動,按照黨組織的工作程式,將打入黨報告多年、積極要求進步的同志吸收到黨組織內,大大增強了黨組織的活力。他著力改變了教職工理論學習的形式,以求真務實的精神,從有用、管用、實用出發,結合學校實際,先後就制度建設、教學工作、德育工作、民主管理、後勤服務等方面進行深入的研討,大家暢所欲言,共謀發展,同時他還創造性地將文學欣賞、影視藝術等內容引入學習,教師們興味盎然,理論學習變成教師們的一種享受、一種期待,從中也感受到他淵博的學識和高尚的人格。

他十分關注教師的幸福感和滿意度,成功策劃組織了“盲校論壇”,至今已舉辦十期;指導工會開展多項文體活動,活躍教工身心;他與校長一起,多方爭取,教職工的福利待遇大大提高;他還全心幫助教師排憂解難,憑著真心、真誠的做人方式感染了教師。他精心設計問卷調查並分析教師的幸福感,從而改進自身的工作。

他提出了“包容合作,和諧共進”的學校文化精神,主持修訂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經常與班子成員一起召開各層面座談會,共商學校的重大事項,大力倡導校務公開,他精心指導校工會組織每一屆教職工大會,堅持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此外,他嚴以律己,處處成為教師的表率。在這樣民主寬鬆的氛圍中,廣大教師氣順了、心齊了,盲校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和諧局面。

學生幸福的引領者

祁耀華分管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他提出“人格健全、素質全面、學有所長、現代公民”的育人目標,逐步形成了以感恩教育為重點的德育特色,大力開展“科技文化藝術月”、“讀書節”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學生綜合素質顯著提高。2008年底,他作為主要的策劃者,組織了南京盲校“奮鬥之光”學生成長報告團,向全社會宣講盲人奮鬥自強、拼搏人生的事跡,報告團在全市大中國小巡迴宣講50多場,聽眾達數萬人,一時間好評如潮,備受關注。這一活動先後被省市教育主管部門評為“德育工作創新獎”。

祁耀華常常被殘疾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所感染,當看到不少學生家境貧寒,生活上還有許多困難,有的甚至出現困境時,更是急在心裡。他多方奔走,積極呼籲社會給予殘疾孩子更多關愛,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熱心人士在盲校設立了“蔣學英獎學金”、“楊白樺助學金”等多個專項基金,形成了助學的長效機制。近年來,有200多人次學生總計得到4萬多元的資助,此舉為師生及學生家長讚嘆不已。

名校建設的推動者

近年來,南京盲校提出建設“特教名校”的目標,狠抓辦學質量,促進內涵發展。為此,祁耀華確立了“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中心”的工作思路,大力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他親自作《新時期教師的品格與態度》、《贏得好口碑,做個好教師》等專題講座,參與組織了“南京市特殊學校師愛報告會”,宣傳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大愛品質,與學校行政配合,制定教師各項考核細則,開展各項評優活動,激勵教師創優爭先。

他特別注意在教職工中樹典型,幫助每位教工認識到自身的價值,讓社會了解特殊學校教師的奉獻精神。他借市里兩次評選師德標兵之際,對推選出的候選人,進行深入的了解,親自撰寫事跡材料,使盲校產生了市師德標兵;盲人教師張貴建榮獲“江民杯全國特殊教育園丁獎”,其事跡材料也出自他之手;參加南京市勞動模範、市優秀班主任、市優秀教育工作者或南京市文明單位等個人、集體榮譽評選的幾十篇先進材料都由他親自撰寫,老師們稱他是“百發百中的寫手”,其實這是他酷愛學習,累積了深厚的文學功底的最好體現。

他高度重視學校的宣傳工作,組織培訓了一批通訊員隊伍,親自策劃了“手望祥雲”,“用聲音伴盲童閱讀”,“盲校開放日”等一系列重大宣傳活動,尤其是2009年6月,由他指導的盲童攝影活動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其中3名學生走進鳳凰衛視<魯豫有約>欄目,講述他們的成長故事,已成為南京素質教育的一大亮點。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學校每年都有近百篇報導見於南京各大報紙,學校每年都被評為“市教育系統信息(宣傳)工作先進集體”。南京盲校的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顯著提升,學校先後獲得江蘇省文明學校、江蘇省和諧校園、南京市文明單位等十多項殊榮,校黨總支獲江蘇省中國小先進基層黨組織、南京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等稱號。

對於祁耀華來說,特教之路雖然充滿艱辛,但是憑著對殘疾學生和特教事業的無比熱愛,他走得很充實、很幸福,他將在這條幸福的道路上繼續輝煌地走下去。

“交通銀行特教園丁獎”獲得者

截至2009年,我國有從事特殊教育的教職工近4.8萬人,其中,專任教師近3.8萬人。與普通教育教師相比,特教教師面對的是有眼不能看、有耳不能聽和智力有障礙的殘疾孩子,必須要有百倍的愛心、千倍的耐心。他們付出的往往不僅僅是腦力,同時還有體力,更有耐力。現在讓我們來走進榮獲2011年“交通銀行特教園丁獎”的200名優秀特殊教育教師的世界。
杜春雲
馬紅英
劉海涵
胡永民
程伊明
哈麗旦·芒蘇爾
張興梅
侯金秀
楊雅玲
崔玉蓮
付雪松
梁立剛
付文萍
王毅[特教教師]
陳芳群
李方方
張玫艷
張玉惠
王婷英
強巴赤烈
賈曉華
趙家華
吉思妞
薛穎
王華艷
丁莉萍
唐彬[特教教師]
駱德琴
施支全
楊悉
向琦
王匿
黃興蘭
趙曉玲
秦世廣
楊家君
李亭亭
李明香
吳平[特教教師]
朱彬[特教教師]
葉霞
雷志明
周萬明
侯殿梅
陳浩然[特教教師]
代光英
陳紅華
林英[特教教師]
譚燕燕
莫志紅
楊葉池
張敏[特教教師]
張寧[特教教師]
包榮春
潘梅英
林觀蘭
林瑯
張丹[特教教師]
張春[特教教師]
古祿安
馮偉君
王萍萍
宋志生
肖楚虻
李立文
韓高峰
董健[特教教師]
劉阿林
王得義
潘離
高學寨
楊小玲
劉雪晨
李平[特教教師]
李麗[特教教師]
勾敏
路曉紅
董改青
曹昭義
孟繁玲
陳曉東[特教教師]
邵志創
李晨[特教教師]
吳守剛
朱紅民
白冬梅
董素萍
蔡厚鎮
高東霞
郗修貴
趙霞[特教教師]
喬曉峰
李娜[山東特教教師]
張少寧
孫俊華
劉素華[特教教師]
王建平[特教教師]
劉志敏[特教教師]
叢旭日
亢雅琴
王方許
尹連春
黃濤[特教教師]
彭曉亮
鐘聲芳
鍾菊鳳
崔靜[特教教師]
蔡景燦
黃建蘭
黃小玲[特教教師]
柯惠珍
陳祝儀
張華珠
吳書發
莊維佺
高玲玲
唐仲莎
陳珍玉
郭梅英
張傳軒
鄭小靜
劉亞軍[特教教師]
尹珺
蔣輝軍
盛素芸
肖雪萍
陳正紅
陳小珊
陸愛娟
楊洪傑
何貞妹
米潔
葛小國
姜斌
陳志華[特教教師]
陳志蘭
邵寶興
沈劍輝
李亞[特教教師]
李紅[特教教師]
張一青
祁耀華
劉長江[特教教師]
王均勇
練宏
花旭紅
崔保倉
吳蓓芬
王建民[特教教師]
馬慎毅
於素芹
李雪梅[特教教師]
李曉華[特教教師]
李娜[黑龍江特教教師]
安秀鳳
孫宏宇
沈冬梅[特教教師]
朱秀煥
孫聯群
費繼彤
石曉妹
李志雲
付曉
梁旭
楊亞平
杜紅
張慶武
李鳳賢
王新平
劉文霞
馬靈芝
於文
盛斌
肖建國
鄒海燕
李永樂
鄒湘
劉冰冰
徐學民
莊愛玲
盧洪波
顧定倩
陳君
周茂華
張大為
王雯
蔣洪梅
胡新生
謝駿
宋振華
李雯
張堯
楊曉華
李禎
劉泰
楊樹山
陸建芬
任慧
朱永久
呂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