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素萍

董素萍

董素萍,女,原任流沙坡國小校長,後被任命太原市迎澤區特殊教育中心學校。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董素萍:給智障兒童帶來陽光未來

拎著三個大包裹的董素萍,一踏進校門,就被正在操場活動的孩子圍了起來,大家叫嚷著"校長回來啦,校長回來啦。"孩子們的熱情,讓旅途勞頓的董素萍一下子精神起來,兩個孩子接過她手中的包裹,裡面全是這位校長帶給孩子們的禮物。

也許,你很難想像,這一幕發生在一所特殊教育學校。太原市迎澤區特殊教育中心學校74名學生,都是智障、腦癱、自閉兒童。

工作成就

借鑑並推廣外校的特色教學

董素萍 董素萍

3056平方米的校園裡,無論是兩層高的教學樓,還是校園的精心布置,都顯得非常別致,而今天學校的面貌,與這位校長的"監工"是分不開的。

2007年3月,太原市迎澤區特殊教育中心學校的建設工地上,經常可以看到董素萍的身影。這一年,太原市迎澤區特教中心學校,從流沙坡國小脫離,在水西關南一巷獨立建校。原任流沙坡國小校長的董素萍,被任命為還在建設中的特教學校校長。

"當時沒有多少經驗,不知道什麼樣的規模才適合這些特殊的孩子。"為了每一個細節都符合特教學生的需求,董素萍到處考察,詢問從事相關工作的專家,一遍遍地修改設計方案。

高出0.2米的樓梯扶手,用木質材料包起來的暖氣,櫃門上標誌的黃色三角,樓梯上標誌出的小腳丫,每個樓層廁所都安裝坐便器……這些細微的設計,都體現了對智障孩子的關愛。

孩子和家長的笑臉體現了她的價值 2007年9月,學校終於建成,紅磚牆面讓每一個走進校園的人倍感溫暖。看著精美的校園,最開心的不是董素萍,而是那些學生和家長。

孩子和家長的笑臉體現了她的價值

董素萍還記得,開學那天的場面,不大的操場上擠滿了學生和家長,"沒想到我家孩子還能走進這么好的學校。"一位學生奶奶的話,讓董素萍一陣心酸,"孩子的家長太不容易了。"

在特殊孩子的家長眼裡,孩子上學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家長聽說有一所專門的特教學校,高興得每天來這裡看。"看著他們滿意的笑臉,董素萍也覺得自己的工作有了價值。

簡單的製作,可以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這個是我剪的,這個是……"五年級的王蓉(化名)指著窗戶上貼的窗花,自信地告訴董素萍。張貴蘭老師常常把圖案畫在紙上,讓學生剪出窗花,"這一簡單的製作,能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手工課一直是學校的必修課。

簡單的製作,可以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還不止這些,學校的一間教室里,擺滿了各種小玩意,"這些都是在老師指導下,學生自己完成的。"董素萍指著滿屋子的手工作品說。貼滿了牆面的水彩畫、五顏六色的串珠子、用針線縫出的圖案……看著這些作品,孩子們美滋滋的,"他們也有了成就感。"董素萍說。

但是教學必須創新,"尤其是一些自閉的孩子,必須有鮮艷的顏色、新的東西引起他們的注意力。"董素萍為了創新教學可以說是絞盡腦汁,"準備在下學期教他們製作絲網花。"

孩子們懂得回贈自製禮物 回到太原後,董素萍幾乎天天跑教育局、殘聯,聽說哪裡有特教資金或特教學生活動,董素萍就跑到哪裡。"我們的教育經費匱乏,不能向孩子們收取,只能多靠社會捐助和政府資金,盡力為孩子們多爭取一些支持。"

孩子們懂得回贈自製禮物

迎澤區40多所學校捐款54000多元,圖書室一萬多冊圖書也是學生捐贈的,孩子們穿的校服是江蘇亞泰服裝廠免費定做的。除此之外,經常有志願者和義工來到學校搞活動,"我們非常歡迎,畢竟孩子們需要和社會交流,接觸外界對他們有好處。"董素萍說。

在捐書儀式上,當外校學生將禮物送給這些特殊的孩子時,他們也拿出自己串成的珠子首飾回贈,董素萍激動地說:"我們的孩子和他們是平等的,不僅懂得接受,還懂得回報。"

盡力去幫助困難家庭 2006年的冬天,太原剛剛下過雪,在辦公室備課的董素萍聽到外面的聲音非常奇怪,出門一看,是學生王偉(化名)的母親在給學校掃雪,"我就是想為這些孩子做點事。"很多家長都義務為學校做一些工作,這讓董素萍感動不已。

盡力去幫助困難家庭

王偉家庭困難,原來做護士的母親,為了照顧生病的兒子,不得不辭去工作。學校新建後,董素萍為這位母親爭取了學校食堂的工作,既能照看生病的兒子,又能增加一些微薄的收入。

智障兒童多為單親、貧困家庭,很多都是爺爺、奶奶撫養孩子,高昂的治療費用已經讓這些家長不堪重負,"一個孩子的爺爺過世了,那是他唯一的親人,這個孩子也因此輟學,非常寒心。"董素萍說,"我們也只能盡力去幫助他們。"

社區是特教的接力棒 學校剛剛建成的時候,很多社區的居民都去學校圍觀,"他們都很好奇,想來看看這些特殊的學生是什麼樣的。"董素萍回憶說,"但沒有一個人起鬨,沒有一個人喝倒彩,這讓我感到這裡居民的素質比較高。"

社區是特教的接力棒

時間長了以後,居民不再圍觀了。他們覺得,這些孩子沒什麼神秘的,對他們有了了解,學校搞一些活動,就會聯繫社區,和社區居民一起搞。甚至周圍一些小商販,也會把迷路的學生帶回學校,保護他們的安全。

"居民的理解讓我們很感動,我們的特教只有九年義務教育,之後他們要回到社會,希望社區成為我們工作的接力棒。"董素萍說。

去年12月,學校代表山西省參加了在海南舉辦的東亞特奧足球比賽。回來後,每一位孩子為家長帶回一袋糖果,這讓董素萍吃驚不已,"這些孩子知道要給家裡帶禮物,非常不容易。"這些糖果,家長和老師吃在嘴裡,甜在心上。

2009年的元旦即將來臨的時候,老師們自己掏錢買來材料,和學生一起動手布置慶祝會場,學生家長買來花生瓜子與老師一同慶祝新年。"我們就好像一家人一樣。"董素萍說。

他們的未來是有希望的 學校不僅要教學生購物,還要帶著他們去實踐。

他們的未來是有希望的

"在實踐中可以發現許多問題,並及時幫助他們改正。"董素萍帶著頭一次到超市購物的學生,就發現許多問題,學生一看到人多就忘記要買的商品,詢問服務員的時候忘了稱呼,結賬時不懂找零等等,都讓在一旁觀察的董素萍覺得頭大,"但總算是買來了,這就是進步。"

在與家長的交談中,董素萍也建議多帶著孩子去超市購物。"不要怕,把他們圈在家裡,反而不利於他們融入社會,最終保護不了自己。"面對社會上對智障兒童的不理解,董素萍認為,只要讓社會多了解他們,就會接受他們。

董素萍望著學校里空白的牆壁說:"學校的獎狀不打算貼了,我希望每個孩子的笑臉都能出現在牆上。他們都是健康的,陽光的,缺少的僅僅是社會的認可,他們的未來是有希望的。"

“交通銀行特教園丁獎”獲得者

截至2009年,我國有從事特殊教育的教職工近4.8萬人,其中,專任教師近3.8萬人。與普通教育教師相比,特教教師面對的是有眼不能看、有耳不能聽和智力有障礙的殘疾孩子,必須要有百倍的愛心、千倍的耐心。他們付出的往往不僅僅是腦力,同時還有體力,更有耐力。現在讓我們來走進榮獲2011年“交通銀行特教園丁獎”的200名優秀特殊教育教師的世界。
杜春雲
馬紅英
劉海涵
胡永民
程伊明
哈麗旦·芒蘇爾
張興梅
侯金秀
楊雅玲
崔玉蓮
付雪松
梁立剛
付文萍
王毅[特教教師]
陳芳群
李方方
張玫艷
張玉惠
王婷英
強巴赤烈
賈曉華
趙家華
吉思妞
薛穎
王華艷
丁莉萍
唐彬[特教教師]
駱德琴
施支全
楊悉
向琦
王匿
黃興蘭
趙曉玲
秦世廣
楊家君
李亭亭
李明香
吳平[特教教師]
朱彬[特教教師]
葉霞
雷志明
周萬明
侯殿梅
陳浩然[特教教師]
代光英
陳紅華
林英[特教教師]
譚燕燕
莫志紅
楊葉池
張敏[特教教師]
張寧[特教教師]
包榮春
潘梅英
林觀蘭
林瑯
張丹[特教教師]
張春[特教教師]
古祿安
馮偉君
王萍萍
宋志生
肖楚虻
李立文
韓高峰
董健[特教教師]
劉阿林
王得義
潘離
高學寨
楊小玲
劉雪晨
李平[特教教師]
李麗[特教教師]
勾敏
路曉紅
董改青
曹昭義
孟繁玲
陳曉東[特教教師]
邵志創
李晨[特教教師]
吳守剛
朱紅民
白冬梅
董素萍
蔡厚鎮
高東霞
郗修貴
趙霞[特教教師]
喬曉峰
李娜[山東特教教師]
張少寧
孫俊華
劉素華[特教教師]
王建平[特教教師]
劉志敏[特教教師]
叢旭日
亢雅琴
王方許
尹連春
黃濤[特教教師]
彭曉亮
鐘聲芳
鍾菊鳳
崔靜[特教教師]
蔡景燦
黃建蘭
黃小玲[特教教師]
柯惠珍
陳祝儀
張華珠
吳書發
莊維佺
高玲玲
唐仲莎
陳珍玉
郭梅英
張傳軒
鄭小靜
劉亞軍[特教教師]
尹珺
蔣輝軍
盛素芸
肖雪萍
陳正紅
陳小珊
陸愛娟
楊洪傑
何貞妹
米潔
葛小國
姜斌
陳志華[特教教師]
陳志蘭
邵寶興
沈劍輝
李亞[特教教師]
李紅[特教教師]
張一青
祁耀華
劉長江[特教教師]
王均勇
練宏
花旭紅
崔保倉
吳蓓芬
王建民[特教教師]
馬慎毅
於素芹
李雪梅[特教教師]
李曉華[特教教師]
李娜[黑龍江特教教師]
安秀鳳
孫宏宇
沈冬梅[特教教師]
朱秀煥
孫聯群
費繼彤
石曉妹
李志雲
付曉
梁旭
楊亞平
杜紅
張慶武
李鳳賢
王新平
劉文霞
馬靈芝
於文
盛斌
肖建國
鄒海燕
李永樂
鄒湘
劉冰冰
徐學民
莊愛玲
盧洪波
顧定倩
陳君
周茂華
張大為
王雯
蔣洪梅
胡新生
謝駿
宋振華
李雯
張堯
楊曉華
李禎
劉泰
楊樹山
陸建芬
任慧
朱永久
呂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