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學院

濰坊學院

濰坊學院,坐落在世界風箏之都山東省濰坊市,是山東省屬公辦綜合性普通本科高校,始建於1951年。2000年,在濰坊高等專科學校和昌濰師範專科學校的基礎上,併入山東渤海進修學院教育資源組建而成。截至2016年9月,學校占地2100畝,校舍建築面積84.2萬平方米,固定資產18.7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25億元。館藏紙質圖書261萬冊,電子圖書20TB。下設22個教學單位,有67個本科專業,涉及10大學科門類。有教職工2047人,其中專任教師1338人。學校面向全國30個省(區、市)招生,全日制在校生25000餘人,接收10餘個國家的留學生來校學習。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濰坊學院濰坊學院
濰坊學院是一所全日制綜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具有56年的建校歷史。學院坐落在世界著名的風箏之都、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山東省濰坊市。

學院面向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招生,有全日制學生25000餘人,其中本科學院秉承“厚德、博學、求是、創新”的校訓,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近年來,在全國、省、市“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數學建模競賽等活動中有700餘人次獲獎,成績列省內同類院校前茅。連續多年,學生的考研率在25%以上,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在90%以上。

學院堅持產學研相結合,在致力於教學的同時,積極發揮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的辦學功能。2003-2006年,學院共承擔國家、省、市各類科研計畫項目125項;科研成果獲得市、廳級以上獎勵391項。學院緊緊圍繞機電、化工、蔬菜、生物、旅遊開發等地方支柱產業開展科研攻關,提供科技服務,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學院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後同美國英國奧地利加拿大等國家的多所大學建立了良好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多次選派優秀師生出國研修訪學及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接受了5個國家的留學生,並經常邀請海外專家學者來校講學交流。
當前,學院抓住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性機遇,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把學校建設成一所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以本科教育為主,理、工、文、經、管、農、法、歷史和教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特色鮮明的教學型綜合性大學。

歷史沿革

昌濰師範專科學校

濰坊學院濰坊學院
1951年10月16日,建立青島教師進修學院;

1958年,以青島教師進修學院的師資力量為依託,創辦了青島師範專科學校;

1960年,昌濰地區建立了昌濰師範專科學校

1961年,經山東省人民委員會批准,將昌濰師範專科學校、青島師範專科學校、昌濰體育學校、昌濰藝術學校和昌濰幼兒師範學校一起合併成立了新的昌濰師範專科學校;

1978年,教育部批准昌濰師範專科學校為全日制普通高等專科學校;

1996年,在全省高校教學工作檢查評估中,昌濰師專是全省被評為A級的兩所師專之一。

濰坊高等專科學校

始建於1979年2月,是山東省一所以工科為主兼辦實用性文科及財經類專業的綜合性高等專科學校;1997年,被國家教委確定為全國27所示範性高等工程專科重點建設學校之一。

山東渤海進修學院

始建於1996年7月,始稱渤海大學,是濰坊市人民政府與山東泛海集團共同出資建立的股份制高校。
2000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在濰坊高等專科學校和昌濰師範專科學校的基礎上,併入山東渤海進修學院教育資源,組建成為濰坊學院。

院系設定

教學院部

截至2016年9月,學校設有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化學化工與環境工程學院、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建築工程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外國語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法學院、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體育學院、北海國際學院、歌爾科技學院、弘德書院、明志書院、幼教特教師範學院、教師教育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23個教學院部,設有67個本科專業,涉及理學、工學、文學、經濟學、管理學、農學、法學、歷史學、教育學和藝術學10大學科門類。

教 學 院 部
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 化學化工與環境工程學院 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
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 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 計算機工程學院 建築工程學院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外國語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 法學院
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教師教育學院 幼教特教師範學院 音樂學院
美術學院 體育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 北海國際學院
歌爾科技學院 弘德書院 明志書院

院系介紹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濰坊學院濰坊學院
學院現有漢語言文學、對外漢語、廣播電視新聞學3個本科專業,語文教育、文秘兩個專科專業。在校生1038人,其中本科專業752人。師資總數6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6人,講師27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30人。全院教師專心教學,致力科研,取得了一批有影響的教研、科研成果。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在國內享有良好的聲譽;地方文化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近3年來,共出版學術著作、教材17部,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獲得省市級科研、教學成果獎勵30餘項。

目前,學院設有漢語古代文學與古典文獻學、中國現代文學與大學語文、文藝理論與寫作、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文秘與語文教學法、對外漢語教學七個教研室;設有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所、地方文學與方言研究所。另設有綜合辦公室、團總支與輔導員辦公室、語言文字實訓中心。資料室藏書2萬餘冊,數字語音室、語言文字信息處理室實訓教學設施齊全。

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前身是昌濰師專數學系,始建於1960年。長期以來,培養了大量的優秀數學教育人才,為濰坊市乃至山東省的基礎教育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數學繫於2000年設定數學與套用數學專業,該專業現在已有三屆畢業生,總計366人。2002年設定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該專業2006年首屆85名本科生畢業。

數學繫於2005年6月更名為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現有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兩個本科專業和數學教育專科專業,同時還承擔著全校各專業高等數學的教學任務。現有在校學生896人,其中本科生782人,專科生114人。

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設函式論等6個教研室,設有綜合辦公室、輔導員辦公室和數學與信息科學實驗中心。擁有200多台高檔微機和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室,教學條件良好。有在職教職工72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1人,占師資隊伍總數的46%;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33人,占師資隊伍總數的49%,有校學科帶頭人2人,學術骨幹2人,中青年骨幹教師9人。師資隊伍的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和職稱結構較為合理。

外國語學院

外國語學院始建於1978年,在近30年的辦學過程中,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特別是自濰坊學院成立以來,外國語學院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目前有英語日語朝鮮法語四個本科專業,同時承擔全校近兩萬人公共外語教學。現有教職工10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8人,博士2人,獲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51人。語學院下設英語系、日朝法語系、公共外語教學部和英美文學研究所,還有8個教研室及綜合辦公室、外語實訓中心、輔導員辦公室。外國語學院擁有英美文學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及翻譯中外文化交流、基礎英語等三個研究小組,在外國文學、外國語言學、翻譯、外語教學等領域展開全面、深入的研究。

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原稱“政史系”,創立於1977年,2005年正式更名為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設有思想政治教育歷史學旅遊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四個本科專業,下設綜合辦公室、輔導員辦公室及哲學、經濟學、中國史、世界史、史學理論、旅遊文化、旅遊管理、政治學與公共事業管理八個教研室和文化史研究所。現有教職工68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9人,建有文物室、資料室、微機室、旅遊管理實訓中心,普通本專科在校生1053人。

美術學院

學院現有教職工55人,專任教師5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3人,講師21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9人,在讀研究生的青年教師2人,設有國畫油畫裝潢環藝基礎五個教研室。學院現有在校生1028人,其中本科973人。現有美術學和藝術設計學兩個本科專業。分中國畫、油畫、裝潢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4個專業方向。分別於2001年招收藝術設計專業本科生、2002年招收美術學專業本科生。

學院美術館300餘平方米。設有一個民俗藝術館,一個藝術設計實訓中心,藝術設計實訓中心下設電腦輔助工作室、陶藝雕塑工作室、攝影工作室、家具設計工作室、寫真與版畫工作室、模型工作室。設備資產近200萬元。學院有資料室和閱覽室。

專業設定

學院 專業
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套用統計學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 物理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套用電子技術(專科)
化學化工與環境工程學院 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套用化學、套用化工技術(專科)
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 生物科學、生物技術、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園林、種子科學與工程、製藥工程
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車輛工程、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科)
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 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電子信息工程、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科)
計算機工程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通信工程、數字媒體技術、軟體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外包方向)和通信工程(物聯網方向)、通信技術(專科)
建築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建築學(5年制)、工程管理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廣播電視學、播音與主持藝術
外國語學院 英語、日語、朝鮮語、法語
經濟管理學院 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市場行銷、經濟與金融、會計與統計核算(專科)
法學院 法學、行政管理
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歷史學、思想政治教育、公共事業管理、旅遊管理、舞蹈學(空乘方向)、旅遊管理(專科)
教師教育學院 教育技術學、國小教育、動畫、套用心理學
音樂學院 音樂學、音樂表演、舞蹈學
美術學院 美術學、視覺傳達設計和環境設計、廣告設計與製作(專科)、藝術設計(專科)
體育學院 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歌爾科技學院 電氣自動化技術(專科)、套用電子技術(專科)、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科)
幼教特教師範學院 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國小教育、學前教育(專科)、特殊教育(專科)、舞蹈表演(專科)、廣告設計與製作(專科)
北海國際學院 汽車技術服務與行銷(專科)、計算機系統維護(專科)、商務英語(專科)、工商企業管理(專科)、會計電算化(專科)

數學套用數學本科專業(師範類)

數學與套用數學專業設定於2000年,是在數學教育專業長期辦學基礎上開設的。該專業堅持適應國家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強化數學基本理論、突出數學套用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的專業定位,在專業建設中取得了明顯成績,

濰坊學院濰坊學院
研究成果“突出套用能力與實踐能力培養加強師範類數學專業建設”獲2005年山東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現已有3屆本科畢業生366人,在校學生444人。

本專業培養掌握數學科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運用數學科學和計算機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夠勝任數學教學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本專業學制四年,要求畢業生具備紮實的數學基礎,掌握數學科學的基本思想方法,具備良好的教師職業素養和從事數學教學的能力,了解近代數學的發展概況及其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具備良好的使用計算機能力,掌握運現代信息技術獲得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並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本專業主要課程有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複變函數實變函式常微分方程機率論數理統計近世代數高等幾何、普通物理、數學建模數學實驗、計算方法、計算機套用基礎、電腦程式設計、計算機輔助教學中學數學教學法與技能訓練等,本專業的主要實踐教學環節有教學技能訓練、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課程設計、教育實習、畢業論文等。
本專業畢業生可授予理學學士。

信息與計算科學本科專業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設定於2002年,在專業建設中,堅持堅實的數學基礎理論與熟練的計算機套用能力相結合,突出套用數學方法和計算機工具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培養的專業定位,合理設定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專業已有本科畢業生85人,現有在校生339人。

本專業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數學素養和數學思維能力,掌握信息與計算科學基礎理論、方法和技能,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和計算機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培養能在教育科技交通金融經濟部門從事教學、研究和套用開發的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學制四年,要求畢業生具有紮實的數學基礎,掌握信息科學與計算科學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能熟練使用計算機(包括常用語言、工具及相應軟體),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設計能力和較強的編程能力。了解信息科學與計算科學理論、技術及套用的新發展,能運用所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能解決科研或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本專業主要課程有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常微分方程機率論數理統計離散數學、普通物理、複變函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數學模型數據結構資料庫技術、數值分析、計算機組成原理、信息科學基礎理論、計算機科學基礎、數值計算方法、計算機圖形學面向對象程式設計運籌學與最佳化理論等。本專業的主要實踐教學環節有資料庫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

本專業畢業生可授予理學學士。

數學教育專業

數學教育專業初設於1960年,是濰坊學院辦學歷史最長的專業,在辦學過程中,為基礎教育培養了大量的優秀數學教師,為濰坊市的數學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本專業培養掌握數學科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與基本方法,精於從事素質教育,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初級中學數學教師。

本專業學制三年,要求畢業生具備紮實的數學基礎,初步掌握數學科學的基本思想方法,了解近代數學的發展概貌及其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具備良好的使用計算機的能力,掌握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得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備良好的教師職業素養和從事國中數學教學的能力,掌握一門外語。

本專業主要課程有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常微分方程、機率論與數理統計、離散數學高等幾何、普通物理、數學建模數學實驗、計算機套用基礎、電腦程式設計、計算機輔助教學、中學數學教學法與技能訓練、教育實習等。

信控學院-電子信息工程本科專業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技術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能在信息電子及相關行業從事各類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設計、運行、安裝、維護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級技套用型人才。

本專業學制四年,是一個電子與信息工程方面的寬口徑專業,包括兩個方向:電子工程信息工程。電子工程方向要求學生掌握:電子系統的基本原理和技術;電子信息產生、傳輸和處理;現代電子系統設計、遠距離信息獲取和信號處理技術;檢測技術和計算機套用技術。信息工程方向要求學生掌握:各類信號與數據採集、傳輸和處理系統的研究、設計、開發和套用;掌握資訊理論與編碼、數字圖像處理、語音信號處理、套用電子等技術;適應“信息高速公路”的發展。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本專業主要課程:電路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高頻電子線路、微機原理與套用、單片機原理與套用、信號與系統數位訊號處理電磁場電磁波感測器原理與工程套用、電子設計自動化、現代檢測技術、現代電視技術、計算機通信網路、信息理論與編碼等。本專業畢業生可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學術科研

科研平台

截至2014年5月30日,學校建有北海文化研究院、山東半島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量子通信研究所、微尺度科學研究所、濰坊公共安全研究院、濰坊金融財政研究院等48個研究院所,有6個省級科研創新平台和6個市級重點實驗室。

省級科研創新平台(6個):“多光子糾纏與操縱”省級重點實驗室、“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民俗文化產業開發研究”省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海鹽文化”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山東省音樂創作與理論研究基地、山東省中羅果蔬栽培技術合作研究中心。

市級重點實驗室(6個):濰坊市工程材料及表面技術重點實驗室、濰坊市光電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濰坊市博創基因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濰坊市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濰坊市工業設計中心、濰坊市供熱節能重點實驗室。

學術資源

圖書館藏
截至2014年5月30日,學校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237萬冊、電子圖書263萬冊,藏有近古籍658種計5584冊,其中善本古籍61種1223冊,包括明清刻本、善本、抄本、稿本、輿圖及王筠本人補正的《說文句讀》稿本等珍貴文獻,還藏有《山東地方文獻集成》、濰坊地方文獻等。
學術期刊
學校主辦的《濰坊學院學報》創刊於2001年,被評為濰坊市優秀期刊。主要欄目有高等教育研究、哲學、經濟學、文學語言學、數學、物理學、化學、計算機套用等。

科研成果

學校緊緊圍繞機電、化工、蔬菜、生物、旅遊開發等地方支柱產業開展科研攻關,截至2014年5月30日,學校先後承擔國家級項目50餘項,省部級項目650餘項;取得授權專利110餘項;出版著作、主編教材等550餘部;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210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3360餘篇,被SCI、EI等收錄1490餘篇。

學術交流

2006年,學校舉辦了中國戲曲音樂學術研討會;2007年,學校舉辦了中華吉祥文化與和諧社會建設學術研討會;2010年,學校舉辦了世界史學術研討會;2013年,學校舉辦了全國海鹽文化與鹽業史研究學術研討會、山東社科論壇專題研討會;2014年,學校舉辦了“城鎮化與區域經濟發展”學術研討會。

校園文化

校徽

校徽採用同心圓環圖形,中心由兩個變形的“U”字結合形成“W”字樣,下方為“1951”;外環上方為毛體“濰坊學院”、下方為黑體英文校名“WEIFANGUNIVERSITY”。

同心圓寓意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凝心聚力、追求卓越的堅定信念。“W”字是濰坊學院的漢語拼音和英文起首字母,“U”字是“UNIVERSITY”的起首字母,這一結合,象徵著團結奮進,開拓創新。“1951”表示學校辦學起始年份。
藍色象徵著海洋,代表學校位於渤海之濱,寓意胸懷天下、海納百川,與“厚德博學求是創新”的校訓內涵高度統一。

校訓

厚德博學,求是創新“厚德”——語出《易·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厚德載物”體現了中華民族順應自然,與時俱進,以博大寬容的道德胸懷包舉萬物,承載理想的民族精神。引“厚德”二字,意在期望師生員工以高尚的道德立身,以高尚的道德承載天下重任。

“博學”——語出《論語·子張》:“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博學”既指廣泛學習,也指學習淵博。用“博學”二字就是倡導師生員工努力學習,博採眾長,追求廣博的學識和淵博的學問。

“求是”——語出《漢書》:“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即為博學求知,努力探索規律,追求真理。

“創新”——語出《魏書》:“革弊創新者,先皇之志也。”即要求教職工與時俱進,開拓進取。要有新思路、新觀念、新舉措,大膽探索新方法、新途徑;要求學生要有新的世界觀、人生觀,新的學習觀、就業觀,新學習方法、新的知識體系。

校訓字型是毛澤東的書體,由張克雲查閱了《毛澤東墨跡大字典》、《毛澤東詩詞墨寶》、《毛澤東手書真跡》、《毛澤東書信手跡選》、《毛澤東手跡》、《毛澤東詩詞手跡選》匯集而成。

校歌

騰飛的夢
作詞:王守倫
作曲:印青
風箏之都,神奇的土地,孕育多少英雄兒女。
濰坊大學,人才搖籃,幾度春秋幾經風雨。
美麗校園,中西合璧,辛勤園丁芬芳桃李。
希望在這裡,未來在這裡,騰飛的夢想在這裡。
啊,濰大,我們熱愛你,永遠與你心心相印。
啊,濰大,我們依戀你,和你的名字永遠連在一起。
啊,濰大,我們熱愛你,永遠與你心心相印。
啊,濰大,我們依戀你,和你的名字永遠連在一起。
白浪河水甘醇甜蜜,滋潤萬物生生不息。
濰大師生,意氣風發,成功鑄就輝煌業績。
厚德博學,求實創新,奮力拚搏永奪第一。
化在汗水裡,融在血液里,刻在堅定的信念里。
啊,濰大,我們熱愛你,永遠與你心心相印
啊,濰大,我們依戀你,和你的名字永遠連在一起。
啊,濰大,我們熱愛你,永遠與你心心相印。
啊,濰大,我們依戀你,和你的名字永遠連在一起。
永遠連在一起。
連在一起。

師資力量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濰坊學院陳炳熙
陳炳熙,山東濰坊人,1958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為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長期從事中國文學的教學與研究,兼長文學創作和藝術創作,在詩歌散文小說美術書法各方面都有較高的成就。從50年代末開始,發表了大量的學術著作和文藝作品。他在《文學評論》、《文藝理論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並出版專著《古典短篇小說藝術新探》、《陳壽榮傳》、《聊齋境界》;在《人民日報》、《人民文學》、《當代》、《收穫》、《十月》等報刊發表小說、詩歌、散文300餘篇,並收入多種選集及《中國新文藝大系》。主要作品有,小說集:《流動演員》、《雍和宮的雪》、《市場街的夜》;動物畫:《動物畫集》、《動物世界》、《動物圖譜與畫法研究》;其書法兼采米芾、何紹基、于右任、郭沫若之長而自出新意,品六次在日本展出,並被選入《日中友好書道展作品集》,在國內入選《百家名人詩詞楹聯篆刻集珍》等。
濰坊學院劉獻彪
劉獻彪江西進賢縣人。1957年畢業於山東師院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生班。現為濰坊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所教授,中國比較文學教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名譽理事,國際比較文學協會會員,山東比較文學學會副會長等職。長期從事中國現代文學、比較文學教學與研究。主要論著有《魯迅與中日文化交流》、《外國文學手冊》、《比較文學手冊》、《比較文學及其在中國的興起》、《比較文學與現代文學》、《新時期中國比較文學編年史稿》等十多部。其中多項獲全國和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其事跡先後被劍橋《世界名人錄》、《亞洲教育名人傳》等傳記辭書收錄。曾多次到國外講學。負責中國比較文學教學研究會學術刊物《中國比較文學教學與研究》,主持《比較文學與中學人文素質教育叢書》並任主編。

許臨星,山東招遠人,1962年畢業於曲阜師範學院中文系。教授,曾任昌濰師範專科學校副校長。現為山東省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山東省老教授學會理事。長期從事文學理論和美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先後發表學術論文26篇,出版專著6部,代表作有《峻青創作論稿》、《走向實用的美學》,學術論文《筆有千鈞任翕張——喜讀》先後在香港《文匯報》和國內《文藝報》刊載。主持教學改革課題《山東省高師試題庫建設》,獲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和教育部“世界銀行貸款師範教育發展項目改革課題”優秀成果一等獎。另撰有《許臨星述懷詩抄》一冊。

房文齋,山東青島市人,筆名魯鈍。1960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曾任會計文書秘書教師等職。現為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87年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教師。出版理論專著《小說藝術技巧》等20餘部,在《光明日報》等發表學術論文多篇。離休後筆耕不輟,借居五蓮山九仙山之間的莊溝村進行創作,出版長篇小說8部。著有長篇小說《鄭板橋》、《空谷藍》、《辛棄疾》、《朱元璋》、《紅雪》、《夢斷秦樓》、《鄭板橋外傳》、《金瓶梅傳奇》、《仰止坊――蘭陵笑笑生》等9部。其中《辛棄疾》榮獲“山東省暨濰坊市1996年度精神文明建設精品工程獎”,並列入幹部必讀書目。《鄭板橋外傳》、《空谷藍》已在台灣出版。

外國語學院

濰坊學院外國語學院有教職工10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8人,博士2人,碩士51人;英、美、法、日、韓等語種外籍專家12人。許多教師曾在國外進修或留學。著名學者張德祿、劉春英孟凡君苗興偉等被聘為我院的兼職教授。

特聘教授

張德祿: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教授。1984年畢業於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海洋大學中青年跨世紀學術帶頭人。

劉春英:山東師範大學碩士生導師、教授。

孟凡君:北京大學外語學院博士,北京師範大學外語學院博士後、教授。

苗興偉: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化學化工系

有專任教師51人,博士3人、碩士21人、研究生學歷(無學位)3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比例為 47.1%。
化學化工系師資隊伍中,教授7 人、副教授14 人,教授、副教授占58.3%,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占58.4%,研究生學歷(無學位)的教師占8.3%, 40歲以下青年教師全部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隊伍以中青年教師為主,50歲以下教師占77.8%。

信息與控制工程

濰坊學院王玉梅
王玉梅,女,1962年生人,教授。1986年7月畢業於山東工業大學電機系電氣技術專業,軟體工程碩士。現任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院長;擔任院級重點學科《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的學科帶頭人,承擔科研(教研)項目及獲獎成果20餘項,其中主持的《感測器技術》課程的實踐研究獲山東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與實驗技術成果獎三等獎;主編、參編教材4部,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主持的科研項目《具有雙向通信功能的標準源》經山東省科技廳鑑定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夏克祖:男,1947年生人,教授。1974年8月畢業於山東海洋學院物理系水聲物理專業。研究方向為電子套用技術;參加過DJS-130、DJS-150計算機、漢字雷射照排印刷系統等國家重點科研項目的研製與生產。指導的97級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獲山東賽區一等獎,98級學生參加省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獲三等獎; 主持濰坊學院科技立項1項,主持山東省教育廳實驗技術研究立項1項,參加濰坊學院教學研究立項1項。獲得濰坊學院科技論文三等獎1項,獲得濰坊學院實驗技術研究論文三等獎1項。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主編了電子實習、電工實習、模擬電子技術實驗等教材。2001年被評為濰坊學院第一屆“學術骨幹”。

王瑞蘭:女,1967年生人,教授。1989年7月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航空航天學院電子儀器及測量專業,獲工學士學位;2006年獲山東大學控制工程專業碩士學位。現任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副院長;多年來承擔了《電路》、《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辦公通訊設備原理與維修》、《電子測量》、《信號與系統》等課程的授課任務,指導了電工實習、電子實習、電子技術課程設計和各屆學生的畢業設計等實踐環節。

校容校貌

學校建有集文獻借閱、信息諮詢、文獻檢索等多功能於一體的數位化圖書館,建有反映濰坊悠久歷史文化的濰坊文化名人館、古籍館,建有高標準的大型體育運動場、面積40000平方米的現代化多功能體育館。校園整體規劃由美國著名設計師設計,校園設計較好地融合了東西方建築理念,整體布局寬闊宏偉,呈現出濃郁的歐美式風格,處處體現出一種開放與現代的人文精神。環形的道路,方形的校園,代表天圓地闊。

現任領導

李慶芝黨委書記

王守倫:院長、黨委副書記

牛鍾順:黨委副書記

鞠獻利: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王慧漢:副院長、黨委委員

馮濱魯:副院長、黨委委員

李宗步:副院長、黨委委員

王清明:副院長、黨委委員

丁子信:副院長、黨委委員

學院現有教職工1754人,其中專任教師1146人。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448人,其中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98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人員498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和獲得全國優秀教師、山東省教學名師、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等榮譽稱號者近80人次。有院級教學名師11人,學科帶頭人、學術骨幹和中青年骨幹教師170人。另外,聘請了包括中科院院士劉以訓、劉振興、肖紀美在內的特聘和兼職教授101人。

經過多年努力,學院師資數量明顯增加,師資隊伍學歷、職稱、年齡結構等都有了較大改善,教育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顯著提高,一支師德師風優良、發展勢頭良好能適應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需要的師資隊伍初步形成。
學院將繼續按照“引進、培養、穩定、提高”的指導思想和“用好現有人才、培養關鍵人才、引進急需和高層次人才、儲備未來人才”的工作思路,進一步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力度,積極實施“2115”人才工程,努力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為把學院早日建成在國內有一定影響的特色鮮明的教學型綜合性大學奠定堅實的師資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