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學院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

濰坊學院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

濰坊學院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始建於1971年,是濰坊學院歷史最久的院系部之一,擁有省級重點實驗室——多光子糾纏與操縱實驗室、省級重點學科——光學學科、省級優秀教學團隊——近代物理教研室教學團隊、濰坊市首屆“鳶都學者”崗位——信息技術(量子信息)。

學院介紹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始建於1971年,是我校歷史最久的院系部之一,目前擁有省級重點實驗室——多光子糾纏與操縱實驗室、省級重點學科——光學學科、省級優秀教學團隊——近代物理教研室教學團隊、濰坊市首屆“鳶都學者”崗位——信息技術(量子信息)。現設有物理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光電子技術科學4個本科專業和套用電子技術1個專科專業,在校生近1000人,其中物理學專業是我省的優勢專業(全省第三名)

師資力量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4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6人,博士14人、碩士18人,有多名教師獲山東省教學名師、全國優秀教師、山東省勞動模範、山東省先進工作者、濰坊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濰坊市優秀青年知識分子、“富民興魯”、“富民興濰”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教學條件

物理學實驗中心是我校最大的實驗中心之一,是山東省高等學校一類教學實驗室,濰坊市奧賽培訓基地。儀器設備總值1600餘萬元,教學儀器設備3000餘台套,實驗室面積4000平方米,實行開放式教學,每年接納學生實驗3000多人。

科研水平

近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創新工程重大項目、中科院出版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教育廳科技計畫項目、實驗技術立項等各類教研科研立項50多項;發表論文300餘篇,其中100多篇被SCI/EI收錄;取得各類專利、鑑定成果20多項;獲省、市科技進步獎、省優秀科研成果獎、省優秀教學成果獎等獎勵40餘項。

校企合作

廣泛的校企合作為學生實習、實訓以及就業等方面提供了優越的條件,例如與歌爾聲學合作成立了歌爾科技學院,對光電子技術科學專業採用“X+2”培養模式;與山東浪潮華光光電子有限公司簽訂了共建“半導體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的合作協定;與華光通訊簽訂了訂單式培養協定;與中微光電、山東歐龍、共達電子、凱信機械、艾克特電子、鑫奈克電子等多家企業簽訂了合作辦學協定。

人才培養

近幾年來,本科畢業生大學英語四級累計平均通過率均達94%以上。大學IT考試平均一次性通過率均達95%以上,畢業生考研率達到了40%以上,其它相關學科專業的考研率也在30%左右,考研率一直位於全校前三位。物電學院重視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建立電子設計創新實驗室、引導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以及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活動等手段在學生中間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活動,例如 “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物理教學技能大賽、山東省物理創新大賽等。

機構設定

綜合辦公室
團總支及輔導員辦公室
公共物理教研室
物理學教研室
電子技術教研室
光電信息教研室
微電子教研室
物理與光電實驗中心
量子通信研究所

專業介紹

微電子製造工程專業

一、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能夠適應現代社會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與實驗能力,在微電子科學與製造工程領域具有紮實理論基礎、寬厚專業知識和熟練實驗技能的高級專業人才,具有微電子工程學、電子組裝、電子封裝、微電子元件設計及製造、積體電路設計及製造、微焊接互連工程學與基板工程學的基本理論,掌握微電子技術及製造過程的系統設計、工藝設計、系統檢測、複雜設備的運行與維護等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夠在微電子器件設計製造、積體電路設計製造、微電子封裝、電子組裝以及印製電路板製造等電子製造服務(EMS)領域,從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的科學研究、設計、開發、運行保障、生產組織管理及其它工作的高素質套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二、業務培養規格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微電子科學與工程領域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微電子器件及積體電路的原理與設計,掌握微電子製造中的自動化系統、生產工藝、系統檢測、設備運行與維護等基礎理論和技能,具有本學科及跨學科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的基本能力。畢業生應具備以下幾項能力:

三、學制及修業年限

學制4年 修業年限3--6年

四、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五、主要課程

高等數學、普通物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單片機原理及技術、半導體物理與器件、高頻電子線路、微電子製造科學原理與工程技術、微電子器件基礎、積體電路原理及製造工藝、半導體製造工藝及設備、微電子封裝技術、PCB 設計與製造、SMT 工藝與設計、SMT 設備原理與套用、精密運動控制技術等。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

一、 培養目標

本專業立足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培養適應現代社會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與實驗能力,具備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光電子學、套用光學、光通信技術、光電集成技術、光電信號檢測處理與控制技術、光電子器件製造技術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產品設計、生產技術或管理工作的高素質套用型人才。

二、業務培養規格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光電子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和技術,熟悉光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學科領域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科學實驗與科學思維的訓練,具有本學科及跨學科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的基本能力。

三、學制及修業年限

學制4年 修業年限3—6年。

四、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五、主要課程

高等數學、普通物理、微機原理及套用、信號與系統、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物理光學、原子物理與量子力學、固體物理、半導體材料、雷射原理與技術、半導體物理與器件、光電子材料與器件、光纖通信基礎等。

物理學專業

一、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物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及實驗技能,獲得進行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能在中等學校進行物理學教學的教師、教育科研人員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二、業務培養規格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物理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進行物理實驗以及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基本訓練,初步具備進行物理學基本理論及其套用研究的能力、從事物理教學和教學研究的基本能力。

三、學制及修業年限

學制4年 修業年限3--6年

四、授予學位

理學學士

五、主要課程

高等數學、普通物理、原子物理學、理論力學、電動力學、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量子力學、固體物理、數學物理方法、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普通物理實驗、近代物理實驗、中學物理教學法及微格訓練等。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

一、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適應現代社會需要,具有較高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修養、敬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擁有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掌握電子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和工程實踐能力以及跟蹤掌握該領域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能夠從事電子科學與技術領域的研究、設計、開發、套用的科學研究、工程技術人才。

二、業務培養規格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數學、普通物理、物理電子、光電子、微電子領域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電子信息實驗技術、計算機套用技術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電子科學與技術的專業知識,具有從事該領域的材料、器件、工藝及系統的研究設計與開發的能力。

三、學制及修業年限

學制4年 修業年限3--6年

四、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五、主要課程

高等數學、普通物理、微機原理及套用、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電磁場與電磁波、量子力學、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與器件、模擬積體電路設計、光纖通信基礎、電子線路CAD、單片機原理及技術、高頻電子線路、信號與系統、積體電路設計基礎、數位訊號處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