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冠華故居

喬冠華故居

喬冠華故居位於建湖縣慶豐鎮東喬村,1984年,慶豐鎮政府對其進行修繕,並由當時鹽城市市委書記曹興福同志為故居題字。1997年,慶豐鎮政府派專人赴京運回喬冠華同志生前用過的辦公桌、衣櫥、沙發等用物及文稿,布置陳列於室內,供人參觀。喬冠華故居主屋坐北朝南,明三(間)暗四(間),東廚西廂,為清代所建。喬冠華就在這裡度過了人的童年和少年時代,院子門額上方鐫刻著“喬冠華故居”五個遒勁有力的大字。

基本信息


簡介

喬冠華故居喬冠華故居
喬冠華故居是依託喬冠華在中國及國際外交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力這一濃厚的人文資源而開發的旅遊景點,地處鹽淮公路路邊。為了進一步充實故居內涵,增強景點的吸引力,地方政府決定對故居進行擴建,並徵得了喬冠華夫人章含之和喬冠華之子喬宗淮的大力支持。1990年,地方政府和村民自籌資金30多萬元進行一期修建,並收集了喬冠華生前大量的用物及圖片、資料予以陳列。
建湖縣城向東五、六公里的慶豐鎮有個東喬村,該村西傍東塘河,地處204國道和鹽淮公路之間,水陸交通稱便。村中有座大院,青磚小瓦,龍脊花牆,風格古樸,典雅大方。這便是當代著名外交家喬冠華的故居。
北牆正中懸掛著喬冠華大幅半身照,牆壁上掛有喬冠華生平簡介和喬冠華參加革命近半個世紀的歷史圖片。室內還陳列喬冠華的部分遺物、著作及生前生活、辦公用品。西房樓閣上,是喬冠華讀書時代回來的住宿處,閣上有一張單人木邊竹心床,兩頭擱在板凳上,床邊一隻小櫃,都是原物原樣擺放。
2002年章含之又在上海福壽園為喬冠華修建了一大型雕塑,雕塑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雕塑大師錢紹武所作,造型以喬部長在聯合國會議上著名的那張曾獲得美國普利茲新聞獎的“大笑”照片為原形,雕塑吸引了來福壽園的無數瞻仰者。
喬冠華故居喬冠華故居

特色

喬冠華故居喬冠華故居
喬故居經慶豐鎮人民多次修葺,增設圖片若干,形成對外開放能力,年接待各地參觀者萬餘人。為適應不斷增長的旅遊需要,現正擴建的喬故居占地3.3公頃,增建喬冠華史料陳列館,補充史料,並將喬墓由蘇州遷回,增設若干景點,使喬冠華故居成為新的旅遊景點。

喬冠華

喬冠華故居喬冠華
喬冠華的生平簡介告訴人們:喬冠華,1913年農曆2月21日出生在主屋的東房。5歲時入其二叔喬守清的家塾讀書。喬守清治學嚴謹,對學生要求一絲不苟,喬冠華學習也很勤奮刻苦,《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神童詩》《千家詩》以及四書五經、 《古文觀止》等無不熟讀如流。
10歲隨二哥冠鰲進入設在裴劉莊的三豐市第一國小讀高小,12歲國小畢業,隨後在亭湖中學淮美中學鍾南中學讀書,四年讀完了中學六年的功課,在淮美中學讀書時,就參加了地下黨組織的讀書社,宣傳反帝反封建思想
1927年夏,北伐軍抵鹽城時,他和讀書社成員在淮美中學舉行了歡迎大會。16歲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9·18”事變發生後,他在學生中大膽揭露蔣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反動實質,發動同學撰文控訴國民黨葬送國土及殺害進步青年作家的罪行;1933年去日本留學時,曾參與日共的秘密活動,被日本警方逮捕並驅逐出境;後去德國留學,參加了中國留德學生抗日救亡組織--反帝大同盟的活動;24歲獲得德國杜賓根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1937年蘆溝橋事變後,喬冠華從德國留學回國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1939年在香港由廖承志、連貫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香港《時事晚報》主筆、《華商報》《大眾生活》編委等職。1941年香港淪陷前夕,他又奉命到達重慶,在《新華日報》社工作。在香港、重慶期間,喬冠華撰寫了不少精闢的政論文章,縱論國際和國內形勢。毛澤東曾說過,“喬老爺(喬冠華的愛稱)”的一篇國際述評文章,“可頂戰場上的幾個坦克師”,評價之高,於此可見。
抗日戰爭勝利後,喬冠華隨周恩來赴上海,參加中共代表團工作,同時負責創辦英文版《新華周報》。至1946年年底,奉命再赴香港,先後擔任香港工委委員、《華商報》社務委員、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等職。
喬冠華故居喬冠華
新中國成立後。喬冠華調任中央人民政府辦公廳副主任、新聞總署國際新聞局局長、外交部亞洲司代司長、外交政策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外交部部長助理、副部長、部長、中國人民對外友協顧問、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副會長等職。在外交部任職期間,喬冠華曾受命代表新中國赴紐約,在聯合國安理會上控訴美國武裝侵略台灣案的討論。隨周恩來、陳毅、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老一輩外交家多次出國訪問,參加兩次日內瓦會議萬隆會議,以及朝鮮板門店停戰談判、中蘇邊界談判等活動。1971年10月,聯合國大會恢復我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中央即委派喬冠華為出席第26屆聯大的中國代表團團長。
11月15日,他代表新中國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身份,首次登上聯合國講壇。從那以後,直至1976年的歷屆聯大,都由他擔任團長,率領中國代表團出席會議。這是新中國外交揚眉吐氣進入國際政治舞台最輝煌燦爛的歷史時期,而對於喬冠華個人來說,也是他外交生涯進入頂峰的階段,1978年10月喬冠華被確診為肺癌,1983年9月22日上午10時40分,喬冠華帶著晚年的幾個遺憾:回憶錄未得寫成、《喬冠華國際述評集》未看到出版,故鄉未得重返而溘然長逝了。
喬冠華的原配夫人龔澎是辛亥時期著名革命黨人龔振鵬的女兒,40年代初,她在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工作,喬冠華到重慶後也在八路軍辦事處,雙方經馮亦代介紹,於1943年結為伉儷,兩人在周恩來的直接領導下從事外交工作長達30年之久。新中國成立後,龔澎在外交部新聞司任職14年,是中國國外交界最傑出的女性之一。不幸於1970年9月因腦溢血逝世,時年56歲。
喬冠華續弦夫人章含之,是著名愛國民主人士章士釗的螟蛉女,系北京外國語學院教授,原任外交部美洲司司長,曾為毛澤東輔導過外語。她與喬冠華患難與共,相濡以沫,鶼鰈情深。在喬冠華去世後,兩次來建湖,了卻了喬冠華離家50年的回鄉夢,運回了喬冠華的部分遺物,如主屋裡的衣櫥、書櫃和沙發以及他的生活照、工作照都是。她送來的雖是幾件舊物,卻寄託了喬冠華對故鄉人民無限眷念的赤子深情。
喬冠華墓,位於蘇州東山藤灣湖村東側山坡,依山勢築有5米見方的墓基,用平常的紫砂石砌成,基座用色彩豐滿的太湖卵石鋪就,兩側依次栽桂花、扁柏、瓜子黃楊,兩兩相對,後面是一排塔松,塔松前有丈許雪松二株。中央立有深色大理石臥碑,上刻黃苗子隸書“喬冠華同志之墓(1913一1983)”,碑的下部,還刻有喬冠華最喜愛的文天祥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交通

喬冠華故居故居內部
喬冠華故居在建湖縣城向東五、六公里的慶豐鎮有個東喬村,該村西傍東塘河,地處204國道和鹽淮公路之間,水陸交通稱便。如果你是從鹽城方向過來的話,那么不妨坐老式的客車,票價七元,因為這種車子它從鹽城的龍岡和慶豐街上的老路過去,可以路過喬冠華故居,告訴司機你在喬冠華故居停車就可以了,無需到建湖縣城再轉車回頭去。從建湖縣城出發的遊客,可以乘坐當地的五路車到達喬冠華故居,路程約15分鐘左右。喬冠華故居的門票是五元錢,兒童免費。

江蘇風景名勝導航

江蘇歷史悠久,經濟、文化發達,是山水園林、名勝古蹟和旅遊城市高度集中的地區,旅遊資源極為豐富,龍盤虎踞的南京,有“天堂”之稱的蘇州,“淮左名都”的揚州及鎮江、淮安、徐州、常熟分別列入。文化古蹟也比較豐富,南京的“石頭城”,明孝陵、中山陵,徐州的漢代兵馬俑、劉邦“大風歌碑”,常州的“東南第一叢林”天寧禪寺,蘇州的虎丘塔、寒山寺等堪稱代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