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振鵬

龔振鵬

龔振鵬(1882-1942),曾用名龔鎮洲,1882年生於安徽省北鄉縣古塘村(今長豐縣崗集鄉古塘村)。父親龔宗瑜是清朝廩生。曾參加徐錫麟起義。南京光復後,龔振鵬擔任范鴻仙組織的“鐵血軍”參謀長兼第二大隊隊長。范鴻仙退居上海,將鐵血軍交給龔振鵬掌控。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鐵血軍被改編成第十八師第三十五旅,龔振鵬任旅長。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電視劇《建黨偉業》中的龔振鵬(陳建斌飾) 電視劇《建黨偉業》中的龔振鵬(陳建斌飾)

1900年,龔振鵬進入合肥城,與反清志士倪映典、萬福華等秘密聚會,“謀覆清社,拯民救國”。

1905年,考入江南將弁學堂,1906年,24歲的龔振鵬被指訐為革命黨下到大牢內,數月後得張伯純先生營救出獄。一出牢房,他就加入了同盟會,與同鄉吳暘谷一同入駐安慶的新軍三十一混成協任下級軍官,鼓動謀劃革命。

1907年7月,參加徐錫麟起義,失敗後,逃到河北,冒族兄龔鎮洲之名考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炮兵科,與蔣介石同學。畢業後回到安慶講武堂擔任教官、第十三協二十五標掌旗官,駐防清江。

1911年11月4日,邀集趙雲龍等數十名親兵舉事,從城外兵營乘夜潛入清江城內,發動“清江之役”,回響武昌起義。因眾寡懸殊,被捕下獄,幾天后被部屬冒死救出。

南京光復後,范鴻仙在江淮之間募集了5000餘人,號“鐵血軍”, 編成兩個大隊,龔振鵬擔任參謀長兼第二大隊隊長。以後,范鴻仙退居上海,將鐵血軍交給龔氏掌控。

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鐵血軍被改編成第十八師第三十五旅,龔振鵬任旅長。

1912年11月1日,授陸軍少將。

1912年12月,安徽軍隊整編,龔振鵬任安徽陸軍第一師第二旅旅長。率部駐紮蕪湖。

1913年7月12日,李烈鈞在江西湖口發布討袁檄文,打響了討袁二次革命的第一槍。15日,范鴻仙、龔振鵬也發布討袁檄文,歷數袁賊的十大罪狀。兵敗後逃亡日本。

1915年春,應陳炯明之邀,與林虎、熊克武、龔振鵬、耿毅等人赴新加坡。奔走南洋各地,籌措經費。

1915年末,潛回昆明,參加護國戰爭、護法戰爭。

1917年底,陳炯明組建援閩粵軍,龔振鵬隨陳入福建。

1919年12月4日,加陸軍中將銜。

1920年,陳炯明部回粵討伐桂系,陳炯明派龔振鵬為虎門各路聯軍總指揮。

1922年6月,陳炯明背叛孫中山,龔振鵬脫離軍政界,和家人潛居上海。

1932年淞滬抗戰開始後,龔振鵬積極支持並參與民眾性的抗日救亡運動,和好友章太炎赴北平敦請張學良出兵。此後,他接觸了一些共產黨人,思想上開始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救國政治主張方面轉化。他的兩個女兒龔普生和龔澎在他的支持下投奔延安,參加革命。他曾潛入重慶紅岩村與周恩來、董必武、葉劍英等人作了推心置腹地談話。

1939年,汪精衛以中央委員、軍政部長相誘,被龔鎮洲堅決拒絕,隨即離開上海,前往重慶,被蔣介石任命為“軍事委員會少將參議”。到西南後,龔振鵬四處奔走,宣傳抗日。

1942年7月29日因傷寒病惡化在廣西桂林逝世,終年60歲。1943年7月23日被追贈為少將。

人物評價

龔振鵬逝世後,周恩來等發唁電,稱龔先生“有德有年,功在民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