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故居

沈括故居

位於江蘇鎮江市區夢溪園巷,是北宋時期科學家沈括晚年居住的地方。他在此寫成了科學巨著《夢溪筆談》。夢溪園原有面積約十畝左右,園裡有岸老堂、蕭蕭堂、殼軒、深齋、遠亭、蒼峽亭等建築,還有一條溪水流經園內。現在的夢溪園是原夢溪園的一部分,由市政府於1985年恢復,占地2畝,計2幢建築。現代研究中國科技史的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博士稱譽《夢溪筆談》為十一世紀的科學坐標。中國當代科學家錢偉長說:“這座坐標就屹立在鎮江。”沈括故居夢溪園現已是江蘇鎮江著名旅遊景點。

概況

沈括故居沈括故居夢溪園
1985年後的夢溪園是原夢溪園的一部分,由市政府於1985年恢復,占地2畝,計2幢建築。前幢為清代修建的硬山頂 平瓦房,坐東朝西,當中設正門入園,門上方嵌有茅以升題寫的“夢溪園”大理石橫額。後幢為清式廳房,坐北朝南,內有沈括全身座像和文字圖片、模型、實物,展現了沈括在天文、地理、數學、化學、物理、生物、地質、醫學等方面的科研成就。室內兩對抱柱上的對聯是沈括一生的高度概括和評價:“沈酣於東海西湖南川北國之游夢裡溪山尤壯麗;括囊乎天象地質人文物理之學筆端談論縱橫”。“數卷奇文物志無心勻翠墨;一鈞初月南航北駕為蒼生”。

沈括與夢溪園

沈括故居沈括和沈括故居夢溪園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漢族 。北宋科學家、政治家。1歲時南遷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陽一代,後隱居於福建的尤溪一帶。仁宗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進士。神宗時參與王安石變法運動。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提舉司天監,次年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出使遼國,駁斥遼的爭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整頓陝西鹽政。後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加強對西夏的防禦。元豐五年(1082年)以宋軍於永樂城之戰中為西夏所敗,連累被貶。晚年以平生見聞,在鎮江夢溪園撰寫了《夢溪筆談》。

沈括的科學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曆法,與今天的陽曆相似。在物理學方面,他記錄了指南針原理及多種製作法;發現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歐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闡述凹面鏡成像的原理;還對共振等規律加以研究。在數學方面,他創立「隙積術」(二階等差級數的求和法)、「會圓術」(已知圓的直徑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長的方法)。在地質學方面,他對沖積平原形成、水的侵蝕作用等,都有研究,並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醫學方面,對於有效的藥方,多有記錄,並有多部醫學著作。此外,他對當時科學發展和生產技術的情況,如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金屬冶煉的方法等,皆詳為記錄。

沈括三十歲時,常夢見一風景秀美之地,山明水秀,登小山,花木如覆錦;山之下有水,澄澈悅目,心中樂之,因欲謀居。後來他托人在鎮江買了一塊園地。幾年後沈括路過鎮江,見其地,不禁又驚又喜,覺得宛若夢中所游之地",於是遂舉家移居於此,建草舍,築小軒,將門前小溪命名為"夢溪",庭院命名為"夢溪園"。他在這裡潛心撰著,完成了包羅他畢生科學研究結晶的不朽著作《夢溪筆談》。

沈括故居夢溪筆談
沈括晚年在夢溪園認真總結自己一生的經歷和科學活動,寫出了聞名中外的科學巨著《夢溪筆談》和《忘懷錄》 等。宋哲宗紹聖二年(公元1095年)逝世。他一生著作多達幾十種,但保存到現在的,除《夢溪筆談》外,僅有綜合性文集《長興集》和醫藥著作《良方》等少數幾部了。《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是沈括一生社會和科學活動的總結,內容極為豐富,包括天文、曆法、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地質、醫學、文學、史學、考古、音樂、藝術等共600餘條。其中200來條屬於科學技術方面,記載了他的許多發明、發現和真知灼見。

歷史考究

北宋沈括之《夢溪筆談》云:夢至一處,登小山,花木如覆錦,山之下有水,澄澈極目,而喬木蔽其上,夢中樂之,將謀居焉。“構園無格,借景有因”。夢溪園採用因地制宜的構園

沈括故居夢溪園
手法,藉助原有的地形地貌,“略成小築,足征大觀”,形成了以水為中心,山水互為依託的園林勝景。夢溪園中設有幾處假山:一謂百花堆,百花堆四面環水,各種開花的植物層層疊疊、繁花似錦。二謂蒼峽閣,蒼峽閣踞山丘之巔,可遠眺,可近觀,高低起伏間賞心而悅目。夢溪園中又設生態景觀泳池,既為主題景觀之一部分又可滿足小區居民的休閒生活需要。泳池四周,連廊環抱,自成一景。幽篁環繞,萬玉森森的夢溪園,置身其中,日出有清蔭,月照有清影,風來有清聲,雨來有清韻,難得的一份平和與寧靜……一個極具意境的江南水岸主題園林。

沈括故居夢溪園,得名於沈括的《夢溪筆談》,占地約10000平方米,園內時有小橋點綴,路邊花池相望,綠地夾道,亭台樓榭、竹石小品掩映其間,令人目不暇接。高高粉牆下的竹林旁,與溪並行的小路邊,粉牆黛瓦,飛檐翹角,庭院深深,洋溢著濃濃的江南世族第宅的精緻與輕靈。

沈括故居沈括故居陳列品

夢溪園建在當時丹徒縣朱方門外,即今東門一帶。那時這裡十分荒蕪,高大的林木遮天蔽日,潺潺流水蜿蜒而過。溪邊是高高的百花堆,千木之花,花團錦簇。堆前辟出一塊平地,將居室建在百花叢中。居室西面是供休憩的殼軒。推窗可見,縱橫交錯的阡陌之間的花堆閣,旁立百尋的巨石。花堆上用茅草建了一個岸老堂,大概是模仿杜甫的草堂吧?往後去,在夢溪的岸邊還建了一個蒼峽亭。花堆西邊有一片竹林,叫竹塢,被湍急的溪流環繞,竹林深處是供宴飲的蕭蕭堂,南面水邊還有深齋和可遠眺的遠亭。園裡有野鹿和野豬出沒,見人會迅捷逃避林竹間。

沈括故居溪園原緣溪依山而築,環境幽靜,景色宜人。園內有花堆閣、岸老堂、肖肖堂、殼軒、深齋、遠亭、花峽亭等建築、沈括卜居於此八年(57歲-65歲),死後歸葬於杭州,其家屬仍居鎮江,而夢溪園逐漸荒蕪,南宋寧宗年間,辛棄疾任鎮江知府時,曾修葺之。後夢溪園數易其主,原貌早已蕩然無存。

現存狀況

鎮江市政府1985年在原址附近,初步修復了夢溪園。

1985年後的夢溪園由兩進六間青磚平房和一方小庭園組成,園門上端,有鎮江籍我國著名科學家茅以升題寫的石匾"夢溪園"三個大字,蒼勁有力。踏進紀念室第一進,正中是沈括正面畫像,器宇軒昂,雍容大度,是他當年主持北宋中央財政機關三司時的形貌。左右兩側為接待室兼陳列室,其間有古夢溪園原貌的沙盤模型,同時陳列著兩年極為珍貴引人注目的文物,一是沈括摩崖題銘拓本,一為當年園中舊物--"夢溪"古石碑。這塊長方形的赤褐色碑,上刻有古樸蒼勁的"夢溪"二字,從上下款"皇宋乙丑"、"中元日?可以確定沈括建園並命名題字的年月應為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七月十五日,室四周掛有沈括的

沈括故居沈括故居
生平簡價及大事年表。出第一進大門便是一方小園,幾座假山,一泓溪水,古井翠竹石徑花牆,"溪水入夢"四字使人恍若已見當年夢溪園中一隅景致。第二進大廳便是沈括科學研究成就展覽室。迎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室中央安放的一座高一點四米瀋括全身坐像:青衣便髻,神態安詳、從容、左手緊握隕石,右手覆於書上,若有所思。坐像兩側陳列著西歐早四百年的地磁偏角的記載。四周還陳列著日本江啟時代樂珍堂用中文發行的《夢溪筆談》複印件和英國科學歷史專家李約瑟所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以及反映沈括一生科學成就的實物和圖片等。

相關介紹

交通:

沈括故居沈括故居交通圖(中上藍點)

可於新汽車站、火車站乘10路公共汽車或大市口乘1路到公交總公司下。

風味特產:

鎮江特產豐富,鰣魚、鯝魚、刀魚稱為長江三鮮。鎮江香醋是著名的傳統特產。著名的小吃有火面,蟹黃湯包,餚肉等,色香味均屬上乘。

遊行住宿

江蘇風景名勝導航

江蘇歷史悠久,經濟、文化發達,是山水園林、名勝古蹟和旅遊城市高度集中的地區,旅遊資源極為豐富,龍盤虎踞的南京,有“天堂”之稱的蘇州,“淮左名都”的揚州及鎮江、淮安、徐州、常熟分別列入。文化古蹟也比較豐富,南京的“石頭城”,明孝陵、中山陵,徐州的漢代兵馬俑、劉邦“大風歌碑”,常州的“東南第一叢林”天寧禪寺,蘇州的虎丘塔、寒山寺等堪稱代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