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東國清寺

如東國清寺

國清寺位於如東縣城掘港的西南,始建於唐朝,至今己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如東的佛教源於東漢。掘港國清寺與中國佛教八小名山之一的浙江天台山的國清寺同宗同法系,均屬於天台宗。浙江的國清寺為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由佛教天台宗開山祖師智顗(又叫智者)所建,智頭法系的第十祖、天台山修禪寺座主行滿大師在唐元和年間(公元806——820年)來到如東歷時十四年按照天台山國清寺的建築風格創建了掘港國清寺。


歷史沿革

如東國清寺如東國清寺
史料記載,如東的佛教源於東漢。掘港國清寺與中國佛教八小名山之一的浙江天台山的國清寺同宗同法系,均屬於天台宗。浙江的國清寺為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由佛教天台宗開山祖師智顗所建,智者法系的第十祖、天台山修禪寺座主行滿大師在唐元和年間(公元806——820年)來到如東歷時十四年按照天台山國清寺的建築風格創建了掘港國清寺。

掘港國清寺在五代、宋、元年間,屢遭兵燹之損,直至明萬曆九年(公元1581年),可良等募化重建,並立碑為記。後經清、民國兩代多次重修增建,古寺已具規模,莊嚴雄偉,結構精緻,別具一格。1960年7月,掘港國清寺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可好景不長,1968年底,大雄寶殿和天王殿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全部拆除(註:藏經樓已在解放戰爭中被拆除),就這樣,千年古剎蕩然無存。

九十年代初,適逢盛世,掘港國清寺異地重建,由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親題寺名。經過十餘載辛勤耕耘,如今的國清寺再現昔日光輝。

主要景點

如東國清寺三世佛
國清大殿內供奉的是三世佛:釋家牟尼居中,右尊為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左尊為東方琉璃世界的琉璃光佛。藥師佛救死扶傷,阿彌陀佛接引眾生,與其它寺院中釋家牟尼兩側侍者是阿難和迦葉有所不同。國清寺最珍貴的當屬念佛堂供奉的白玉千手觀音。這尊緬甸國贈送的玉觀音由一塊整體的緬甸玉石雕刻而成,玉質細膩,高三點八米,重四噸。這樣造型的玉觀音在中國是罕見的。睡下來的釋家牟尼佛、臥佛那種玉佛很多,象國清寺這種千手觀音玉佛,是唯獨少見的,可以說在中國國清寺是第一尊。

建築構造

如東國清寺國清寺
從面向223省道的牌坊進去北轉就看到迎面一座照壁,上書“南無觀世音菩薩”。從邊門進去後就是天王殿,一尊大肚彌勒佛迎面而坐,笑迎天下賓客。彌勒佛背面向北而立的是韋馱菩薩,揚眉執杵,氣勢逼人。大殿兩側是高大威武的四大天王。
出了天王殿後門,大雄寶殿便映入眼帘,這是一座單層重檐歇山建築,頂蓋黃色琉璃瓦,飛檐翹角,裝飾典雅。登上9級台階,進入殿內,中央有三尊大佛,莊嚴慈祥,眉如新月,正中是釋迦牟尼佛,東邊是東方淨琉璃世界藥師佛,西邊是西天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即佛教所說的“三方佛”。兩側沿牆分列十八羅漢塑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在東邊過道里,還站有大家非常熟悉的濟公活佛,傳說濟公本是羅漢轉世,因為去羅漢堂報到晚了,輩分不高,只好站在過道里。大殿背後是五十三參海島立體群雕塑像,整座塑像以童子拜觀音為主體,講的是善財童子在修成正果過程中參拜53位名師的故事。
大雄寶殿的北面是藏經樓,為二層歇山建築,底層大殿供奉的是一尊由緬甸國觀音寺贈送給掘港國清寺的千手觀音玉佛,佛像高3.8米,近4噸重,系整體漢白玉雕塑而成,這種造型的觀音法像在中國各大寺院中均為罕見。樓上藏有日籍華人楊鴻飛教授贈送的《大藏經》等。

建造者

如東國清寺天台大師—智顗
智顗,陳隋時高僧,是慧思和尚的法嗣,淨居寺第二代和尚,是中國佛教天台宗的實際創史人。人稱:“天台佛聖”。《中國人名大辭典》介紹,智顗俗姓陳,字德安,祖籍穎川(今河南省許昌市),後遷荊州華容(今湖北省潛江市西南),出身貴族,其父為梁益陽侯,十八歲喪二親,投湘州果願寺法緒出家,陳天嘉元年(公元560年)二十三歲來光州大蘇山拜慧思為師,學禪法,修行法華三昧而寂然大悟。陳太建七年(567年)學佛有成,遵師囑離開大蘇山去金陵(今南京市),講《法華經》等,博得聽眾敬服。陳太建七年(公元575年)率弟子慧辯等二十餘人入天台山(今浙江省東部)建草庵,研習經典,講學修辭九年,人稱“天台大師”智顗在研究師祖慧文、老師慧思學說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形成了“一念三千”和“三諦圓融”為中心的獨立學派,它集合南北各家義學與輝觀之加以整理和發展而成一家之言,從而創立中國佛教第一大宗天台宗。該教派在當時深受朝野支持與信奉,隋煬帝為晉王時,曾請他到揚州為之受戒,受“智者大師”稱號,他本是天台宗的實際創始人,後因他的老師及師祖們也來到天台山,而使其屈居四祖的地位。開皇十五年他為晉王楊廣撰《淨名經文疏》,次年辭歸天台山,重整天台寺,開皇十七年(公元597年)智者圓寂,作“觀心偈”,跌坐而逝,建肉身塔於佛隴山(天台山五峰之一)真覺寺內,稱“智者大師塔院”供人巡拜。智顗在世時,深受陳宣帝(陳頊)、陳後主(陳叔寶)的器重,尊以為師。

自然景觀

如東國清寺隋代古剎
國清寺卻坐落於四面環山的“五峰層疊郁苕繞,雙澗迴環鎖佛寮”世外桃源式的地理環境之中。出城關三五里,先見“雁塔高排出青嶂”,高達59.3米的隋塔忽隱忽現,直到國清寺“南大門”木魚山下,才窺塔身全貌。而國清寺仍是“養在深閨人未識”。轉過寒拾亭,只見“隋代古剎”一照壁,古剎山門不知開於何處。等過豐乾橋,向東數步,方見古剎山門。原來國清寺山門一反常規,朝東開而不朝南開。進山門轉直彎,甬道兩旁濃蔭蔽日,修竹夾道,平添了深幽神秘的氣氛。進彌勒殿,國清奇觀“到眼宛如展畫屏”。這就是國清寺匠心獨運的建築布局的“起、承、轉、合”。

人文景觀

如東國清寺追尋圓仁的足跡
國清寺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剎。孟浩然李白賈島皮日休陸龜蒙杜荀鶴洪适郭沫若鄧拓趙朴初等文人雅士均留下不朽名篇。寺內有中國佛教天台宗第五祖章安灌頂大師手植的“隋梅”一株,至今仍鬱鬱蔥蔥。紀念唐代著名詩僧寒山、拾得、豐乾的“三賢堂”,重13噸的明代釋迦牟尼青銅像,18尊元代所雕的楠木羅漢,王羲之柳公權、黃庭堅、米芾、朱熹的摩崖手跡,寺外有紀念唐代天文學家僧一行為編制《大衍曆》至國清寺求算學的“一行到此水西流”碑及“一行禪師之塔”等。更主要的是陳隋之際,智者大師(538-597年)在天台山創立了中國漢化佛教第一宗——天台宗。唐貞元年間,日本高僧最澄至國清寺求法,回國後在京都比睿山創建了日本天台宗。11世紀,高麗僧人義天至國清寺求法,又將天台宗傳入朝鮮半島。唐開成年間,日本高僧圓仁隨第13批遣唐使西渡求法,來到掘港國清寺,住宿寺內半月有餘。圓仁後來所寫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中,對掘港國清寺有詳細記述。在世界旅遊文化寶庫里,圓仁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與中國唐玄奘《大唐西域記》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的《東方見聞錄》被列為“世界三大旅行遊記”。《行記》的面世使“掘港”、如東“國清寺”在歷史典籍中首次亮相,也成為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話。隨著旅遊業的不斷發展,國清寺已成為名揚中外的宗教旅遊勝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