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公園

九華山公園

九華山公園位於城東。九華山是鐘山余脈西走入城的第一山丘,北隔明城牆,毗鄰玄武湖,臨湖一側陡峻如削,象一隻傾覆的行船,古稱覆舟山。山中有寺,山頂有塔,山畔有湖,山下有城。南京九華山公園將重新修繕三藏塔,並將在塔前建一座3米高的唐朝玄奘法師的石像,與原來的“西行取經圖”珠聯璧合,使三藏塔成為市區內的一大歷史風景名勝。唐代高僧玄奘,通稱三藏法師,俗稱唐僧。

基本信息

簡介

九華山公園三藏塔
位於太平門內西側,因山南小九華洞而名,北臨玄武湖,東接龍廣山(即富貴山),與鐘山形斷脈連。這裡曾是六朝皇家御園,現已闢為公園。南京九華山公園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境內,北隔明城牆,毗鄰玄武湖,人稱“城市山林”。
九華山是鐘山余脈西走入城的第一山丘,海拔61米,面積12.9公頃。九華山歷史上曾數易其名,因山形象一隻反扣的船而名“覆舟山”,古代風水學上,山如覆舟是一種吉祥的象徵。由於此山在都城之北,帝王按“四神”的建都模式,也曾把此山稱為“玄武山”。另外還有“真武山”、“龍山”、“龍舟山”等名稱。
南朝時期,九華山曾是皇家園林“樂游苑”所在,為當時帝王將相肖夏納涼、娛樂休閒的福地。九華山頂有一座五級四角形的磚塔──三藏塔,是為了紀念唐代高僧玄奘法師所建,塔基青石刻有唐代高僧玄奘畫像和西行取經的線路,塔內藏有玄奘法師的頭頂骨,使得南京九華山在海內外聲名遠揚。

九華山公園復建了玄奘寺、修繕了三藏塔,並在塔前建一座3米高的唐朝玄奘法師的石

九華山公園九華山公園
像,與原來的“西行取經圖”珠聯璧合,使得九華山的三藏塔成為市區內的一大歷史風景名勝。景區內明古城牆依山而行,湖光山色,雄城塔影,身處鬧市卻恬然幽靜。

九華山是南京“山、水、城、林”的一個交匯點,山中有寺、山頂有塔、山畔有湖、山下有城,山頂三藏塔更是玄武湖畔標誌性景觀,有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九華丹青”美名。

歷史沿革

九華山公園九華山公園

南京九華山公園將重新修繕三藏塔,並將在塔前建一座3米高的唐朝玄奘法師的石像,與原來的“西行取經圖”珠聯璧合,使三藏塔成為市區內的一大歷史風景名勝。唐代高僧玄奘,通稱三藏法師,俗稱唐僧。
宋朝金陵天禧寺和尚可政法師從陝西得到其頂骨,迎回金陵,在天禧寺東崗建石塔,歸瘞頂骨。明代又專門建了三藏塔,但毀於清代。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想把唐僧頂骨盜走,激起極大民憤。後來汪偽政府在九華山建了一座三藏塔,將唐僧一半頂骨安入進去。後來由於日本投降,唐僧的另一半頂骨也僥倖留了下來,解放後收藏在靈谷寺玄奘法師紀念堂內。

九華山公園城牆
九華山形似覆舟,亦稱覆舟山。因地處京畿要地,歷代皆于山上營造風景林。日軍侵占南京時期,山上建有三藏塔。建國後,設定景點,整修舊廟,劃歸玄武區建設科綠化隊管轄。

文革”後,整修了三藏塔,修建了上山主次蹬道,著手改造林相,山下建造花房、花圃。1978年7月18日,九華山公園正式開放。1980年,山之東西峰又建甘露亭、閬風亭。1987年修建園林建築與服務設施,成為鐘山風景名勝區重要組成部分,新評“金陵四十景”之“九華丹青”即此。1989年10月建成1080米圍牆後,始售門票。
九華山三藏塔因年久失修,避雷針等均已有破殘。此次該公園在旅遊專家的建議下,投資10餘萬元,修繕該塔,並以花崗岩為原料,修建一座歷史上真實唐僧的塑像一座。
南京九華山公園投資500萬元,建設專業體育公園,工程於2007年6月5日開始施工,8月底落成。經國家體育總局批准,九華山公園將在九華山北面的懸崖開闢一個攀岩場地,分自然攀岩和人工攀岩兩種,高度均在15米以上,國家登山協會已同意在此舉辦第八屆攀岩錦標賽。
公園內還將建設落差20米、長120米的飛降索,離地面20米、由兩根鋼纜組成的“牽引橫渡”,專供滑板和小輪腳踏車愛好者練習的V形台等,北方盛行的“拓展”運動設施也將在此落成,它綜合了跑、跳、攀爬等運動,非常刺激。

景觀

九華山公園俯瞰
一覆舟山 山形狹長,中部高且較寬,兩端漸低漸窄,高處海拔61米,系鐘山西走余脈。劉宋時玄武湖屢見“黑龍”,因名玄武山,陳太建(569~582)中,稱龍山,龍舟山。後因南麓建有小九華寺,又稱小九華山,簡稱九華山。

六朝時,覆舟山亦是戰略要地,覆舟山與富貴山構成宮城屏障,晉鹹和三年(328),蘇竣以討中書令庚亮為名,據蔣陵、覆舟山,因風放火,台城及諸營寺署一時盪盡。晉元興二年(403)十二月,桓玄篡晉,劉裕討之進至覆舟山,因風縱火,敵軍瓦解,桓玄被殺。晉義熙(405~418)中,盧循造反,劉裕在此“築壘以拒”。蕭梁時,降將侯景叛亂,陳兵覆舟山北。隋兵渡江伐陳,占鐘山與石頭城,再攻覆舟山,入宮城,陳亡。

六朝時的覆舟山有眾多寺廟與園林建築。晉恭思皇后褚氏立有青園寺,因雷震佛殿龍升於天,光影四壁,改名龍光寺(至唐會昌(841~846)中廢,鹹通二年(861)改建為月燈禪院,南唐升元二年(938)重建,後廢)。劉宋司徒何尚之建法輪寺,是六朝論佛談玄之處。陳太建七年(575)九月甘露三降樂游苑,因皇帝下詔在覆舟山建甘露亭,築閬風亭、瑤台等。劉宋大明中,山陰鑿有藏冰井,冬儲冰供宮廷夏用,齊、梁、陳因之。

九華山公園三藏塔
三藏塔位於覆舟山制高點,五級方形磚塔,仿唐長安興教寺玄奘墓塔建造。塔基青石上刻唐玄奘像及西行路線圖,下層四拱門,中置石碑,碑上刻“玄奘法師靈骨”6字,二層以上亦每層四門,然系實心,人不能上。據明報恩寺史籍記載,“古蹟三藏塔,唐時建在寺內左,宋天禧寺僧可政往陝西紫閣寺得唐三藏頂骨,歸塔於此”。清凌大德《大報恩寺全圖》中,報恩寺東院、禪堂正殿后土山上,繪有一座喇嘛塔形三藏墓塔,注有“三藏塔”字樣。太平天國時,報恩寺與三藏塔俱毀,玄奘靈骨下落不明。1942年初冬,侵華日軍在報恩寺遺址建“稻垣神社”,施工中發掘出一個石函,兩面刻有文字,說明玄奘靈骨輾轉來寧遷葬經過,石函內有銅盒,內盛玄奘部分頂骨及宋天聖五年(1027)、明洪武十九年(1386)之葬志,懸案終見端倪。這一發現轟動佛教界,日本人慾攫為已有,經偽政府再三懇商,最終允留一部分給中方。1943年2月23日,舉行玄奘法師佛骨移交儀式,由汪偽外長兼文物保管委員長褚民誼接收,安置於九華寺供奉。1944年塔成,取名三藏塔,玄奘佛骨僅一部分安放在塔內石制蓮花座下,其餘下落又不明了。建國後,砸掉褚民誼所立之碑,剷除其名。1991年4月,修復三藏塔基玄奘西行取經圖和獸頭。

甘露寺閬風亭、觀景台甘露亭位於東山巔,六角單檐攢尖頂,混凝土結構,15平方米。閬風亭位於西山巔,四角單檐攢尖頂,混凝土仿木結構,12平方米。皆仿古復建。觀景台位於三藏塔兩側,懸崖峭壁上,設金屬護欄,兀立此環顧四方,鍾阜晴雲、北湖煙柳、雞籠雲樹,古城新貌盡收眼底,1981年建成。

服務設施

九華山公園公園一角
九華茶社建國後,政府於1964年撥款重建倒塌的小九華寺。“文革”中九華寺復遭破壞。1978年,在原寺基礎上建七開間九華山茶社,混凝土仿木結構,面積220平方米。

九華山招待所位於茶社西側,二層古典式,面積750平方米。1985年建成。

九華山莊位於招待所西南側。花園別墅型式,面積320平方米,1990年12月建。

住宿

九華山擁有九華山莊、樂游苑休閒美食娛樂城、駿樂苑,極限運動美食園、極限運動俱樂部等完善的旅遊配套服務設施,為遊客提供了一套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身的標準服務體系。
公園門票價格:10元/人

交通

富春江西街>>126路>>湖西街>>68路>>北京東路轉1次車共22站路
富春江西街>>7路>>水西門>>48路>>北京東路轉1次車共23站路
富春江西街>>7路>>大士茶亭>>48路>>北京東路轉1次車共23站路

美食

九華山公園九華山公園
九華山的飲食以素食為主,九華素菜久負盛名,其中最著名是出自九華山的石耳、竹筍、太耳等素補佳品。九華山素齋除廟棧供應外,最有特色的要數“佛香齋素菜館”了。這裡的名菜有“九華三耳”(木耳、石耳、耳)、“天台雙冬”、“紅燒石雞”、“清蒸甲魚”、“串烤跑兔”、“炒野雞”、“清蒸山鳳凰”、“佛山冰球”等,這些素菜主要以豆類等蔬菜為原料...

江蘇風景名勝導航

江蘇歷史悠久,經濟、文化發達,是山水園林、名勝古蹟和旅遊城市高度集中的地區,旅遊資源極為豐富,龍盤虎踞的南京,有“天堂”之稱的蘇州,“淮左名都”的揚州及鎮江、淮安、徐州、常熟分別列入。文化古蹟也比較豐富,南京的“石頭城”,明孝陵、中山陵,徐州的漢代兵馬俑、劉邦“大風歌碑”,常州的“東南第一叢林”天寧禪寺,蘇州的虎丘塔、寒山寺等堪稱代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