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敬亭公園

柳敬亭公園

泰州市柳敬亭公園開闢在泰州市海陵區南門外東打漁灣的柳敬亭故居地。從1985年初開始籌建,先後完成征地,面積約50畝,其中水面約占15畝。柳敬亭公園在城河南岸,周圍仍有垂柳蘆花,柳敬亭公園內樹木成林,沿河遍植垂柳,形成內外連綿環繞的柳堤。

基本信息

簡介

柳敬亭公園柳敬亭公園
中國的說唱藝術界,都尊柳敬亭為宗師。古時還沒有電子傳播工具,這說書藝人便是傳播大眾文化和評說時事的公眾人物。柳敬亭是泰州人,老家在市區城南的打漁灣。20世紀80年代,侯寶林曾來此採訪柳氏遺蹟,並反覆自語:“我是尋宗來了。”
這打漁灣原是由東、西城河夾著城南大道分別向南伸展約數百米,形成東、西兩灣。垂楊傍水、漁舟夜泊,景色別致,古“海陵八景”中的“南濠漁唱”指的就是此景。柳敬亭公園也就興建於此。頗有幾分曲徑通幽、古韻猶存的趣味。
柳敬亭公園的總體布局是以中國傳統庭園的手法,充分利用自然形成的南高北低的地勢走向為基礎,以柳敬亭塑像,紀念館等建築、照壁、景牆、花卉、樹木、景石與綠化相結合互相滲透,把較小的空間隔開,造成深遠的庭園效果。柳敬亭公園內綠化以柳為主,沿河沿池遍植垂柳,形成內外連綿環繞的柳堤,另外再配以竹林、水杉林、桂花林、松林、廣玉蘭林樹種。柳敬亭公園內綠化造景已基本形成,園內景點也在逐步建設與完善中。

歷史

柳敬亭公園柳敬亭公園
柳敬亭公園為紀念明末清初泰州著名評書藝人柳敬亭而建,占地約64畝,是南城河風景區重要組成部分。始建於1985年,至1993年初具規模,但仍不具備開放條件,1997年地級泰州市成立後,重新啟動了柳園建設,新栽植了30多個苗木品種近5000株,增添了部分景點,於1998年正式對外開放。2004年根據市政府決定,在柳園西南側進行了擴建,增加綠地面積近3000M2。

柳敬亭

柳敬亭公園柳敬亭公園
柳敬亭,明神宗萬曆十五年,生於泰州曹家莊,祖籍南通余西場,生於泰州。原姓曹,名永昌,字葵宇。明末清初著名評話藝術家。15歲時強悍不馴,犯法。得泰州府尹李三才為其開脫而流落在外。先後逃亡於泰興、如皋盱眙。因聽藝人說書,也在市上依稗官小說開講,居然能傾動市人。後渡江南下,變姓柳,改名逢春,號敬亭,因“面多麻,人皆以柳麻子呼之”。在雲間(今上海市)得到莫後光的指點,書藝大進。之後,到揚州、杭州說書。崇禎七年(1634),“士大夫避寇南下,僑金陵者萬家”(吳偉業《柳敬亭傳》),柳敬亭也到南京說書。他“一日說一回,定價一兩,十日前先送書帕下定,常不得空”。連僑居在南京的吳橋范司馬、桐城何相國,也引柳為上客。
柳敬亭常說的書目,據有關資料的零星記載,多為長篇中的選段。所據選取之長篇,大致有《水滸》、《隋唐》、《西漢》。另外,傳說柳敬亭還留下《柳下說書》百篇。柳敬亭說書60年,南達紹興,西到武昌,北到北京,名重一時,大半生沒有傳徒,到晚年才收了揚州人居輔臣。他晚景淒涼,有人認為他因凍餓而死。

江蘇風景名勝導航

江蘇歷史悠久,經濟、文化發達,是山水園林、名勝古蹟和旅遊城市高度集中的地區,旅遊資源極為豐富,龍盤虎踞的南京,有“天堂”之稱的蘇州,“淮左名都”的揚州及鎮江、淮安、徐州、常熟分別列入。文化古蹟也比較豐富,南京的“石頭城”,明孝陵、中山陵,徐州的漢代兵馬俑、劉邦“大風歌碑”,常州的“東南第一叢林”天寧禪寺,蘇州的虎丘塔、寒山寺等堪稱代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