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徒縣

丹徒縣

位於東經119°15',北緯31°99'-32°16',地處江蘇省西南部,環繞鎮江市區,東接常州、無錫、蘇州和上海。西鄰省會南京,北與揚州隔江相望,是江南聞名的古縣之一和魚米之鄉。是鎮江市城郊縣,現轄15個建制鎮,2個鄉,均為國務院批准的對外開放鎮、工業衛星鎮。全縣總面積78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1.25萬畝,總人口39.6萬人。縣政府所在地位於鎮江城內。屬北亞熱帶南部季風氣候區,溫、光、水協調,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4℃,日照數2057.2小時,無霜期238天,降水量1072.8毫米。

基本信息

內容:

丹徒縣丹徒縣
丹徒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西周稱″″,春秋時屬吳國,名朱方。吳亡屬越,越亡屬楚,更名谷陽。秦時置縣,屬會稽郡。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改谷陽為丹徒。 三國吳嘉禾年(公元234年)改名武進,西晉太康二年(281年)復名丹徒。隋開皇九年(589年)廢丹徒入延陵,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復丹徒。後歷朝均以丹徒為縣名。

1、地理位置
丹徒縣位於東經119°15',北緯31°99'-32°16',地處江蘇省西南部,環繞鎮江市區,東接常州、無錫蘇州上海。西鄰省會南京,北與揚州隔江相望,是江南聞名的古縣之一和魚米之鄉。

2、行政區、面積、人口
丹徒縣是鎮江市城郊縣,現轄15個建制鎮,2個鄉,均為國務院批准的對外開放鎮、工業衛星鎮。全縣總面積78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1.25萬畝,總人口39.6萬人。縣政府所在地位於鎮江城內。

3、氣候
丹徒縣屬北亞熱帶南部季風氣候區,溫、光、水協調,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4℃,日照數2057.2小時,無霜期238天,降水量1072.8毫米。

4、礦產資源
丹徒縣資源豐富。擁有白雲石石灰石石英石大理石花崗石岩鹽等多種礦藏,不僅儲量大,而且品位高,很有開採價值。另外還有豐富的長江砂礦資源和地下礦泉水資源。

5、人力資源
現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4681人,其中擁有高級職稱的341人,中級職稱以上883人。全縣每年有2000多名本縣籍大中專、職業技術學校畢業生回鄉就業,農村有國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富餘勞動力5萬餘人,人力資源十分豐富,可以充分滿足各個行業的企業對各種勞動力的需求。鎮江市區的江蘇理工大學、華東船舶學院等6所高等院校可以源源不斷地提供高素質的企業管理、技術開發人才。

6、工業
丹徒縣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已形成以機電化工建材、輕工、紡織、絲綢、服裝、鞋業、食品為主的工業體系。丹徒縣已名列全國百強縣第46位,龍山集團出口創匯位居全國鄉鎮企業之首。食品、化工、機械、輕紡行業已具有一定規模和水平,香醋、啤酒、烤鰻、繅絲,棉槳粕,鞋類皆為特色產品;大理石、花崗岩薄板、水泥等建材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也具有相當的知名度。

7、農業
丹徒縣擁有耕地32706公頃,適宜稻、麥、棉花、油菜、桑、等植物的生長。境內水面18069公頃,是淡水產品的生產基地,低山丘陵4983公頃,宜農、宜菜、宜茶、宜果,還有大片草山草坡,可發展牧業。丹徒縣現有茶場10多個,種植面積499公頃。

8、對外經濟和貿易
對外經濟貿易發展迅速,輕工工藝品、服裝、皮鞋、絲綢、針織品、機電設備、五金礦產、醫藥、化工、糧油、土畜產等一百多種產品暢銷國際市場,尤其是皮鞋、成鰻、烤鰻、 裘皮和繡花服裝、真絲綢、抽紗製品、大理石板材、軸承、工藝筆刷、麻花鑽、柳制工藝品等商品享有盛譽。丹徒縣積極採用多種方式吸引外資,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鼓勵外商興辦實業。全縣累計興辦外商投資企業170餘家。來丹徒縣投資的國家和地區達15個。丹徒縣在美國,尚比亞,阿聯等國家和地區興辦了生產性和貿易性視窗企業,勞務輸出擴大到牙買加、模里西斯、馬來西亞、日本、新加坡、辛巴威、馬爾地夫等國家和地區。

9、國內貿易
全縣第三產業蓬勃發展、城鄉市場繁榮、大型商場設施不斷完善,各類超市、專店、連鎖便民店遍布城鄉。1998年全縣消費品零售總額10.7億元,各類專業市場37個,年交易額10.02億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